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华裔美国诗歌是对华裔美国历史与社会现实生活跨文化审视的艺术结晶。它艺术地记录了早期移民在异域的屈辱、酸楚、辛劳、苦难、向往,也再现了出生在美国的华裔对祖辈移民记忆进行诗性重构的历史画面。它多角度地展示了华裔在所在国艰巨的生活历程与事业的成就和发展,也揭示了少数族裔处在两种文化之间的复杂心态。研究华美诗歌,如果不提《埃仑诗集》和《金山歌集》这两本原来用汉语创作的诗集,我们综观华美诗歌将是不完整的。  相似文献   

2.
17世纪30年代,安妮.哈钦森(Anne Hutchinson)在参加英属北美马萨诸塞殖民地清教活动中,提出了改革清教的思想主张。其宗教思想及活动表现了安妮的女权意识。虽然她对女权的要求还不系统,但却对马萨诸塞殖民地许多妇女产生了强烈吸引力,也获得了一些有影响的男性人物的同情与支持,最终动摇了马萨诸塞清教社会。她以宗教改革形式表现的女权意识,影响广泛,成为美国早期女权主义思想的起源。  相似文献   

3.
安妮·布雷兹特里特不但开创了美国文学史上女性诗人创作优秀诗歌的传统,而且与爱德华.泰勒一同分享着北美前一个半世纪诗歌创作最高成就的荣誉。然而,作为一名清教徒和一位女诗人,在17世纪北美浓重的清教主义宗教与社会文化背景下,她的诗歌创作被认为是一种"文化叛逆"。本文聚焦诗歌文本来重新考察北美殖民地时期的清教思想,窥见女性的困惑与焦虑,关注女诗人的生命诉求,揭示这位所谓"文化叛逆者"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4.
艾德里安娜.里奇的诗歌中的政治思想主要包括早期的女权思想萌芽、中期的激进女权思想和八九十年代的位置政治,表明了她对女性地位和处境的思考。无论是批评现实,还是描绘现实,艾德里安娜.里奇在诗歌中表达了男女平等的社会理想,体现了其诗歌内容的政治性。  相似文献   

5.
美国十九世纪著名女诗人艾米利.狄金森的诗歌充满了悲情思想,怀疑是她的悲情思想的根源,而她所处的时代和社会文化背景奠定了她的诗歌的悲情基调。从她诗歌作品中的四类主题——宗教、自然、爱情、死亡来进行特点分析,进一步证实了她的悲情思想在诗歌中的体现及其实质。  相似文献   

6.
自南宋末年至1849年,福建移民充当了澳门华人社会的主角,对澳门早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文从福建人移居澳门的历史过程、商贸经营和妈祖文化传播三方面论述福建移民积极参与澳门早期开发,以充分认识福建移民在澳门早期历史发展过程中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可乐》2012,(4):22-27
平凡女孩安妮半夜从梦中醒来,发现窗外掠过两个奇怪的少年。顶着鸡窝头和黑眼圈上学,安妮受到了同学们的嘲笑.没想到众人眼中的神秘王子一欧阳同学却为她解了围。美滋滋地回家.安妮被家中的不速之客惊到,炸弹和美男?这究竟是闹哪样?  相似文献   

8.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当整个世界经典叙事学的研究遇到继续深入发展的瓶颈时,安妮宝贝的出现变成了对中国传统叙事学的一种警示一种宣战.本文就以安妮宝贝早期的短篇小说为解读对象,抓住其文本叙事最为典型的重复性特征,展开分层论述,从人物形象、情节设置、文本话语、叙事意象等方面进行梳理和归纳,并结合当代人的生活姿态与精神状态,挖掘其存在并发展的社会土壤,解析安妮宝贝小说具有强烈感染力的原因,由此探索安妮宝贝独特有辨识力文学风格的缘由.  相似文献   

9.
安妮公主     
八岁那年,我遇见了一个女孩子,后来我总是称她安妮公主。那时,我正忙于和夺眶而出的眼泪作斗争,怎么会注意到这位同室病友呢?幸运的是她的友好如阳光驱散了我的病痛。在我消沉地躺在病床上,准备苦熬度过八个星期的治疗期的时候,我的病友蹦蹦跳跳地走了过来。“我叫安妮!”她自我介绍道,“你叫什么名字?”“莉。”我无精打采地小声说道。“你好,莉!”安妮一脸灿烂,“我来这儿是做心脏检查,你呢?”“给腿做手术……”我心中觉得郁闷,声音在喉咙里哽咽。“哦!”安妮睁大了眼睛,她看见了我眼中噙着的泪水。“我喜欢你的T恤衫。”我说道,希望能…  相似文献   

10.
<儿媳的快照>的发表是瑞奇诗歌发展的分水岭,是她首次公开表明她对妇女角色的关注,体现了她的女权主义意识.诗歌揭露了父权社会及其男权文化使妇女窒息、妇女的才能被埋没和夭折、她们生存状态受到阻扰和压制;体现了瑞奇寻找女性身份和共同的未来、创造一个新的社会和政治景象所作的努力.  相似文献   

11.
情感本身具有巨大的美学价值 ,没有情感的诗歌是没有审美价值的诗歌。诗歌的三种成诗模式皆以情感为基础。其三种成诗模式为 :( 1 )情景交融 +韵律 ;( 2 )情事交融 +韵律 ;( 3 )情理交融 +韵律。情感本身代表着一种创作主体与客体的契合与交感。  相似文献   

12.
当下散文诗的悲哀,是真情的缺席。散文的自救,散文诗的“可持续发展”,除了以血性真情来灌注,别无再好的选择!散文诗是生命写作,是真情投入,是生命最深处的秘密和轨迹的神圣展示。散文诗主情的审美命题和血性本色昭示我们,散文诗急需要为真情招魂。而对症当下散文诗的病弱,笔者以为“真情”有三方面的涵盖:真情是一种“生活化”、“平民化”、“诗性化”的情感。  相似文献   

13.
王安石诗歌中刻画了西施和王昭君等历史人物和月里嫦娥、巫山神女等仙女、神女形象,这些女性形象寄托了王安石变法受压抑以及深受佛教思想影响的生命情怀,体现出王安石反对红颜祸水论、注重女子幸福的进步女性观。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女性诗词在意象选择、修辞及词的运用、节奏、声律与情感的表现,以及写作方式、主题表现方面都有其独特性。女性诗人擅“白描”、重“兴象”,通过运用比兴手法,在自然景物中寄托自己的情思,以达到情与景浑、意在言外。女子诗词中“物”、“景”、“情”占据了大量位置,并成为构象的三个要素,女子诗词往往通过这三者的“叠加”、“留白”,烘托气氛,以立体思维方式构建清晰的水墨画方式来映射欲表达的意义,并以此给读者想象空间;女子含蓄而温婉,内敛而情涌的内心世界通过兴象和用词而使其思想与语言浑然一体,从而构建男子占主导地位社会中女子的精神世界。因而女性诗人诗词翻译,必须要在文字转换过程中重视象的构造,重视词意及文化构建,才能得其要领和真谛。在女性诗词翻译中若能将东西方在构象功能上各自的优势结合起来,相辅相成,那么在译文中构建一个真实立体且周全的象,力争语言文化变了,文化内涵和象不变,则未必会是件难事。最后试图从“构象”及“词意与文化构建”两个方面尝试性探索中国古代女性诗人诗词翻译理论。  相似文献   

15.
论当代中美女性诗歌兴起时期的黑暗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中美女性诗歌在兴起时期不约而同地出现了大量的黑色意象,极力渲染黑夜和黑色感觉。本文认为这种强烈的黑暗意识是女性意识在二十世纪新一轮觉醒的必然表达,黑色和黑夜所具有的既肯定又否定的意义在建构女性话语、女性诗学原则的同时又成功地解构了男权文学传统中关于美、关于女性、关于生命的神话,在当代女性文学发展史上具有相当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郭沫若当之无愧是中国新诗的奠基者。论文试图从郭沫若浪漫主义创作的以感情为诗本体、以自由诗为诗体的诗歌,分析中国初期诗人及郭沫若浪漫主义诗歌对诗歌形式、本体的言说方式下的历史功绩和艺术过失。  相似文献   

17.
谢灵运的山水诗可分为庄园山水诗和远游山水诗两大类型。所谓庄园山水诗,其作者主要是贵族阶层中具有高栖意向的士人,他们或者拥有自己的大型庄园,或者有条件经常出入、盘桓于贵族庄园之内。此类诗重在描写庄园区域的自然风光和园林建筑,以及诗人在庄园生活中对生命意义、生存价值的体悟和感受。在庄园山水诗之外,谢灵运还有一些写于行旅途中或仕宦之地的山水诗,我们姑且称之为远游山水诗。本文旨在探讨谢灵运庄园山水诗的特征及其在诗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意象是人们感觉到并融入了情感和理智的个别事物及其形状与特征。在当代的女性诗歌作品中,"意象"的种类以及使用方法有很多种,也体现出了意义的暗示性、组合的自由性、表达的特定性等几个特点。通过对女诗人具体诗作中意象的分析可感受到意象的使用丰富了女性诗歌的内涵,也使得女性诗歌的表达更趋多样性。  相似文献   

19.
不应忽视的文学形式--美国犹太诗歌鸟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美国犹太文学的繁荣主要表现在小说领域,学术界对犹太文学的评论也大多集中在小说方面.实际上,犹太诗歌作为美国犹太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圣经>时代),涌现出一大批著名的犹太诗人,而且在艺术和思想上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从早期的意第绪语文学传统,到20世纪的实验诗歌、社会责任诗歌、神秘主义诗歌及叙事诗;从客观主义、现代主义到学院派和前卫派,尽管其风格不同、手法各异,但所表现的主题和关注的焦点始终与犹太民族的历史与文化、现实与未来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20.
后现代主义的思潮起源于北美洲的文学批评,在2 0世纪6 0年代,它仿佛成为美国特色的代名词。通过考察美国的后现代诗歌可以从中得到一个关于后现代思潮的典型景观。文章对美国后现代诗歌做了较为全面的探讨,并试图就目前较为有争议的后现代诗歌的界定以及后现代诗歌的美学特征等方面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做出回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