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俞樾是晚清著名的学术大师和教育大师。其学术与教育思想不仅影响了同治、光绪年间的许多晚清学者,而且声名还远播海外。他对日本汉学十分关注,与日本汉学家的交往甚密,并培养了留华学生,这对于沟通域外汉学,尤其是近代日本汉学,起了很大作用。做为乾嘉学术传人的俞樾自然也就受到了日本汉学界的重视与推崇。  相似文献   

2.
俞樾是晚清著名经学家,主持杭州诂经精舍达30余年.他对晚清文化界乃至日本、韩国都曾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务求通博"是俞樾治经治学的最显著特征之一,他遍注群经、诸子,在学术思想上兼取了汉学、宋学、今文经学、古文经学乃至诸子、释道的合理成分.他强调治学应在通博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独得之见".俞樾把传统学术作为一个整体对待,认为诸子百家从不同角度阐释了儒家之"道"即传统的道德思想.  相似文献   

3.
俞樾是清末的朴学大师,精于古籍,也是清代最后一位考证大家。在华日本人当时最尊崇、钦佩他的是岸田吟香。此人不仅经商,曾在上海开设“乐善堂”经营贸易。也是汉学造诣颇高的文人。吟香将日本出版的江户时代大量诗文集带到中国来,呈交俞樾先生,并乞予审阅评价。俞樾不以学府劳劳为介,欣然接受了。他从五百多人的诗文集中,就百五十人的诗作选诗计五千余首,更将各家经历、治学源流等附评介于后,总共订成《东瀛诗选》四十卷。时在明治十五年(光绪八年)秋至翌年春,前后凡七阅月。脱手之快可以想像,俞樾在终卷付刊时说:“海内外习俗虽异,文字则同。余谬以虚名播海外,遂得假铅椠之事。  相似文献   

4.
虽然研究者早已有关于"(早期)游记汉学"、"传教士汉学"与"学院汉学"的分期概括,但至少从字面上来说,这三大分期与概念之间的对应关系并未严丝合缝:譬如到了近代,传教士或非传教士的西人撰写的中国游记也为数不少,这自然也是近代汉学的一部分。游记这一形式,虽然比不上学院派汉学研究的专业与深度,然而即使走马观花,也是具体意义上的"中国形  相似文献   

5.
西方殖民主义势力侵入世界上最大的封建帝国——中国之后,资本主义逐渐深入中国社会机体,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被剥蚀解体,大量小生产者破产,人民群众随即掀起了大规模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于是反映小资产阶级、小生产者的愿望和要求的主观社会主义思想亦应运而生,其代表人物主要有孙中山、章太炎等人。而我国史学界对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成果较多,迄今尚无完整的章太炎社会主义思想的论著出现。今不揣简陋,略陈管见,以图抛砖引玉。章太炎早年师从汉学名家俞樾,属古文经学派,对中国古典文化造诣颇深。维新时期,  相似文献   

6.
目前正处于从传统汉学到新汉学转型的阶段,这一转型有其必要性,具体体现于中国新诗在国外的新汉学情况,尤其是在韩国和日本的研究情况以及中国现代诗学当下的前沿领域,突显出在新汉学时代加强中国新诗研究的一些值得关注的学术问题,比如中国新诗的建设时代所面临的"三大重建"等。?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7.
江藩的《汉学师承记》是研究清代学术思想的重要著作。长期以来对它的评价见仁见智,总体上总是将它与清代汉学和宋学派的斗争相联系,其实江藩作此书的旨趣不完全为了推尊汉学而排斥宋学,根本的动机是为了明道、传道、经世,这是传统儒士身份意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8.
俞樾是晚清著名的训诂学家,在治学过程中对诸子详加校勘,取得了很大成就,《诸子平议》就是其代表著作之一。但由于各种原因,俞樾在校勘诸子时也存在诸多失误之处。  相似文献   

9.
清华大学图书馆收藏一部清朝著名经学大师俞樾以朱、黄、墨三色批校的《水经注释》,向不为学界所知。文章对这部书的来历与收藏、俞樾批校的内容和学术价值 ,以及在郦学史上的地位进行了评述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程颐在对《未济》卦注释中突破其一贯不引别家的体例,记录了来自成都隐者的"三阳皆失位"一语。这个特殊的引用现象从来源和内容上遭到了以朱子、俞樾为代表的历代学者的质疑与批评。"三阳皆失位"自身并无特殊之处,但是综合考察其诠释的特殊语境,可以认为程颐试图通过该解释对自身易学诠释特征做出一定指引,即抽离于《杂卦》性别特征鲜明的文本,从更加整体、更加根本的角度对天地运行规律进行表达。这种诠释中对于具体概念的发散性解释普遍存在于理学的各种注释中,也构成了宋学与汉学的重要区别。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汉学具有自己特色,研究视野广阔,自成体系。出现了众多的汉学家,形成多家流派、研究中心和民间协会,为传播和研究中国文化、为世界汉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本文介绍了汉学在俄罗斯的起源和发展、汉学流派以及今天俄罗斯汉学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汉学与宋学、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优劣长短之争,是晚清经学面临的重要课题.龚自珍对此经学纷争,既反对汉学与宋学之分,又持今、古文经学同源说,并主张汉学宋学、今古文经学无偏废,兼采并收.所以,说龚自珍的经学乃今文经学是根本站不住脚的;不分门户,兼采汉宋、古今文经学,实事求是,才是龚自珍的经学根本,而这与乾嘉汉学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3.
乾嘉汉学兴盛的根本原因是学术原因,文字狱等的影响尽管很大,但并没有决定乾嘉汉学的性质,这一事实应该受到学术界的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14.
汉学或“汉学主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广义的汉学与其说是一门学问或知识体系 ,不如说是一种意识形态 ,包括虚构与想象 ,协调知识与权力。狭义的汉学学科的意识形态倾向被掩蔽在学科理论假设与建制中 ,隐秘而不易察觉。“中国研究”出现 ,汉学进入后学科阶段 ,从冷战意识形态到中国威胁论 ,汉学的汉学主义贯穿始终。汉学主义批判触发的知识合法性危机 ,威胁到汉学学科与中国目前的汉学译介研究 ,后者的“自我汉学化”可能在无意识中助成的“学术殖民” ,从一个侧面使中国现代学术文化建设陷入虚幻。  相似文献   

15.
在汉学这个部门里,存在着两个不同的思想体系的斗争,一个是正在衰亡、崩溃的帝国主义的‘汉学’一个是愈来愈不可战胜的苏维埃的汉学。苏维埃的汉学,是战斗性、思想性很强的一门科学,它的目的是崇高的,  相似文献   

16.
俞樾是同光年间著名的经学家,他博学广识,兴趣宽泛,涉猎面极广,在当时颇富盛名.然而,在经学大师的光环下,俞樾实际上还拥有古文字学家、教育家及文学家等多重身份,除了那些备受世人推崇的经学及诸子学著作之外,他在诗歌等文学领域亦有所造诣,著述丰富,不容小觑.作为清末著名的经学大师,俞樾却热衷于“词章”之学,其诗歌创作以诙谐的笔调和通俗的语句见长,开辟了学者为诗的另一番天地.  相似文献   

17.
西方汉学对中国思想文化的研究有着类似于赛义德使用的“东方主义”的“汉学主义”的特征,这种特征有时表现得非常隐蔽。将列文森和余英时这一中一西两位学者对中国思想文化研究进行比较,发现“汉学主义”对他们学术研究的影响,及他们自身对所处“汉学主义”环境的“内在超越”和“超越”。  相似文献   

18.
俞樾是晚清著名学者,他宗段王之学,精于训诂校勘,一生著述颇丰。然而前修时贤对清代训诂学的研究多集中在乾嘉时期的高邮王氏及段玉裁等人身上,而对俞樾却没有系统性地研究。今喜得山东师范大学王其和副教授的《俞樾训诂研究》(齐鲁书社,2011年)一书,正好可以弥补学术界的不足。全书采用传统语言学与现代语言学理论相结合、理论与文献材料相结合的方法,对俞氏在校勘、训诂、雅学等方面的成就进行了深入系统地分析。本书有四个突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汉学主义”讨论有众多学者参与,但以周宁和顾明栋最具代表性。国内学人往往注意到两者理论的相同层面,却鲜见对二人观点之区别做出深入的辨析。实际上,基于对“汉学”概念理解的不同,周宁版本的“汉学主义”基本是对西方汉学研究领域内“汉学主义”现象的展示与批评,兼及对于中国学界盲从西方理论的批判。而顾明栋版本所提出的作为理论范式的“汉学主义”则将一种原本局限于汉学研究领域内的文化现象“超拔”为一种中西文化交互关系的普遍范型。然则顾著的做法却使得其自身的理论建构出现了一种内在危机。这一危机一方面证明作为异质文明对话模式的汉学主义范式的失效,而另一方面则显示出一种对于新型对话模式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有学者认为:方苞是“汉学”的对立面,是桐城派与“汉学”交恶的肇始者。针对这一论断,提出:汉宋学之争的框架不适合于方苞,方苞没有也不可能反对“汉学”。方苞的学术思想是在明清之际“实学”思潮的背景下形成的,他深受“实学”思潮的影响,这一影响不仅表现于方苞前期的学术取向,也表现于他对程朱理学的选择,即重在程朱理学的经世方面,而不是本体论方面;从方苞最为致力的礼学研究中也不难看出“实学”思潮的影响,他的礼学思想从渊源上可以说是与“汉学”同源的,他的“理寓于礼”观点,在一定意义上还为“汉学”家“以礼代理”思想的形成开拓了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