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治社会的建设需有相应法治理念的公民。当下中国大学法律基础教育的成败,关系到现代公民素质的高低,关系到法治中国能否实现。大学应正视法律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如重视不够、内容和课时受限、教师专业水平欠缺等。应从回归法律学科教育本位、重构法律基础教育模式、优化教师团队等方面改革当前大学法律基础教育模式,完善法律基础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健全大学生法律素质,为社会培养心智成熟、人格健康、全面发展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现代公民。  相似文献   

2.
培养大学生的法律信仰,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也是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才的需要。文章对大学生法律信仰的缺失及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从加强法制教育、强化法律实践、营造法治环境等方面培养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大学为社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大学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良好的道德素质和健康素质,同时还必须具备良好的法律素质。药家鑫案的发生引发对中国大学法律基础教育的审思。重构大学法律基础教育,需尊重学科教育规律,呼唤法律启蒙、人性教育回归、健全大学生法律素质,以完成传授法律知识、培养大学生法律素质的教育使命。  相似文献   

4.
法治精神是人们的法治认知、情感、意志、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等各种心理要素的有机综合。培养大学生的法治精神,一要革新教育观念,重视法律教育;二要科学定位法律教育,优化法律教育课程设置,加强法律实践教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法律教学质量;三要提升依法治校水平,营造良好的校园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5.
培养大学生的法律信仰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也是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才以致成熟的需要。分析高校培养大学生法律信仰的现状、特点和重要意义,提出了从加强法治教育、丰富教学方法、强化法制实践等方面来培养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论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行依法治国,关键在于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大学生是未来法治社会的主体,培养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是依法治国、市场经济和我国入世的必然要求。本文从提高大学生的法理认识、培养宪法意识、法律权利与义务对等意识和依法办事能力四个方面阐述了对大学生进行法律素质的培养问题。  相似文献   

7.
“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培育大学生法治思维的重要渠道。培育大学生的法治思维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内在要求。文章就如何通过加强“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来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思维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目前应着力培养起大学生遵从法律权威等四种基本的法治思维,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通过优化和改进“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提升“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育主体的适应技能、革新“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考核体系等措施来卓有成效地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思维。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理工科大学生的法律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原因,指出理工科院校应基于法律基础教育的目标界定,在课程设置上与师资力量上进行调整与完善,将重点放在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改革上,以期对理工科大学生的法律基础教育有实质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法律基础课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组成部分 ,文章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开展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培养大学生道德自律是实现法治认识的重要方式 ,笔者自己的教学实践等方面 ,对法律基础课中加强道德教育的问题加以了阐释  相似文献   

10.
从服从到信仰,人们这种对法律态度的转变是法治社会最终形成的基本要求。在这种转变过程中,大学生法律意识 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其构成要素是对法律的理想、心理、意志、观念及信仰等。目前我国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让人难以乐 观,其原因是受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校园法律文化不发达。要通过实行依法治校,加大法律课的教学量等途径来加强培养大 学生的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