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郭旭 《理论界》2005,(4):25-2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邓小平理论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渊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发展新阶段的理论创新,两者之间有着内在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2.
邓立勋 《云梦学刊》2004,25(5):43-4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什么关系呢?一是继承关系,即在理论基础、思想方法和政治原则上是一脉相承的。二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进行了创新,是当代中国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适应当代世界、当代中国和中国共产党自身状况发生新变化的要求提出的 ,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是一脉相承的科学理论统一体 ,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4.
“三个代表”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强大思想理论武器。本文主要通过历史与现实的比较研究,揭示了“三个代表”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具有一脉相承性。同时,还从建党理念、建党要求、建党标准、建党内容等四个方面论证了“三个代表”思想对毛泽东井冈山建党思想的创新。  相似文献   

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坚持以反映时代特征和实践要求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并根据实践的新鲜经验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先进性,不断推进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生动而具体地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鲜活力量,再一次有力的证明马克思主义基本有理仍然是我们正确认识和运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锐利思想武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要全面把握它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特征,也要全面把握它在继承前人基础上不断与时俱进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正如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一样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思想也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他是对毛泽东、邓小平建党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本文阐述、论证毛泽东建党思想、邓小平建党思想与“三个代表”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这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也为新时期城市信用社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全面深入地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把握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是城市信用社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和切入点,并以此推动和促进城市信用社健康、稳步发展。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衡量城市信用社工作的根本标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界2004.2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  相似文献   

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发展这一主题来贯穿的。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思想 ,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概括和提炼 ,是对邓小平理论发展主题的继承和发展 ,我们要在学习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中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内涵的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创造性地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发展主题。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我们党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是对邓小平和江泽民发展思想的继承和丰富,它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但同时又是与时俱进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文论中的"用事"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事,是引用古事、古语含蓄地表达思想感情、证明自己观点正确性的修辞方法和论证方法.它出现在散文尤其是论说文中乃势所必然,出现在辞赋、骈文乃至诗歌中也很自然.不过诗以"吟咏性情"为主,故事太多,反而会滞碍"性情"的传达和理解,所以自晋宋起,中国诗论中围绕诗、词、曲能否用事和怎样用事展开了四次大讨论,从审美接受出发,总结出"僻事实用"、"隐事明使";"熟事虚用"、"明事隐使";"我来使事"、"勿为事使";"水中着盐,不露痕迹"等用事规律,至今仍有参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劳动财富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为使用价值或财富是劳动和生产资料共同创造的,这是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重大误解.其本来的观点是:价值和使用价值都是劳动一个要素创造的;劳动制造出来的生产资料不是财富的源泉;非劳动要素所有者能够参与分配,仅仅在于非劳动生产要素--价值资本、生产资料、社会资本是价值形成与使用价值创造的条件.劳动是财富唯一创造者的真理,是一切财富(有所有权的静态财富即财产)由全体劳动人民所占有的伦理性基础,或要求把资产者的利益限制在引致投资所必要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3.
关于诗本原理,古希腊哲学提出了"迷狂说"、"摹仿说"等,中国古代文论倡导"神感说"."迷狂说"和"摹仿说"以纯理性超验主义为核心,"神感说"推崇感性经验主义,两者都不能全面阐明诗产生的根本原因.对于诗本原理的认识还需进行语言思维、神话思维和宗教思维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猫论”的价值论解读与邓小平的价值真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猫论”对于解放思想、推动改革开放的积极意义有目共睹。但在邓小平理论研究中 ,“猫论”却似乎是个禁区 ,包括在一些论邓小平价值观的专著和论文中 ,也都回避了“猫论”。这是因为人们往往将“猫论”视同于实用主义。因此 ,从理论上探讨“猫论”的实质及其与邓小平理论的关系 ,对于正确理解邓小平理论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产业内贸易理论与中国对外贸易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产业内贸易理论的概念和特点以及产生的原因,探讨中国对外贸易理论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合理性问题是现代性和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梳理韦伯与哈贝马斯的合理性诉求,从合理性理论的历史性发展整理现代化的思想基础."困境"的韦伯到"整合"的哈贝马斯使现代性问题成为社会理论批判的关键问题,这首先来自于合理性理论的发展:从工具合理性到交往合理性.现代化理论也随之丰富.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上来源于大众生活实践,是为人民大众提供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理论,因而是大众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有掌握了大众,完成由理论向大众社会实践的复归,才能成为指导大众社会实践的思想武器,实现理论大众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出现一系列阶段性特征,面临着新形势、新矛盾、新问题时,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必须解决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大众化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不仅直接关系到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地位的巩固,关系到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而且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运。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规律,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8.
治理理论:一种调适的新制度主义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理理论已经是社会科学领域广泛运用、有广泛影响的理论视角.本文从本体论、认知论和方法论角度分析了治理理论的哲学基础,论证其为一种调适的新自由主义理论.进而分析了治理理论的理论假设、核心问题和治理的行为体、单位及类型等,并探讨了治理理论的新发展——整体性治理及其科学哲学基础,和在义务教育领域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9.
从理论整体论到意义整体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8 94年迪昂提出了独树一帜的理论整体论观点———我将其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概括为八个方面。爱因斯坦在 190 9年秋了解并接受了迪昂的整体论 ,对其逐渐加以阐释与拓展。尤其是在 194 9年批判赖兴巴赫时 ,明确地阐述了意义整体论观点 ,这行动在奎因之前两年。沿着迪昂开辟的道路 ,遵循纽拉特、卡尔纳普、维特根斯坦确立的意义整体论方向 ,亨佩尔、艾耶尔、戴维森、达米特等人把整体论思想继续向前推进。特别是奎因———他独立于迪昂和爱因斯坦 (但他受到纽拉特和卡尔纳普的影响 )———在对经验论的两个教条的批判中 ,对整体论思想作了彻底的发挥 ,产生了巨大的反响 ,从而使整体论以迪昂———奎因论题频频出现在现代科学哲学文献中。本文比较了迪昂论题和奎因论题的不同特征 ,总结出五点差异。最后 ,论述了今人对迪昂论题的诸多讨论 ,阐明了作者的七点看法。  相似文献   

20.
禅让说     
尧舜禅让的传说,数千年聚讼不一。它在中国思想史和政治史上影响很大。墨家的尚贤说和儒家的德治思想,曾以此为例展开阐证。魏晋至隋唐的禅让之风,也都以此托古篡夺。古史中的尧舜禅让传说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学界某些人认为的部落联盟制下的“军事民主制”。它是中国古代民族、部落融合过程中,多元文化发展不平衡性在酋权向王权演变中的一种表现。这种表现在五帝时代已流行权位世袭的情况下,证明发生了中国特色的“禅让式民主”,即以尧舜等首领个人意志主导下的“四岳”议政、选举。认识到这一点,对于理解中国古代王权、君权专制个性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