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中华道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历史长河中所凝聚成的许多优秀思想和精神,不仅在古代曾经哺育了无数英雄豪杰和仁人志士,为民族和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在当代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对当代中国的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中华道德传统及其在当代道德建设中的价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华道德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优秀的传统。这些优秀传统在当代中国社会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要真正发挥好优秀传统道德的现实作用 ,就必须正视当代中国道德生活的新挑战 ,对中华道德优秀传统加以适当的调整和拓展 ,从而在对应挑战的过程中开拓前行。 相似文献
3.
广告道德研究是经济伦理研究中的一个新领域。文章从传统道德文化和现代广告道德建设相互渗透的角度 ,在论证二者之间继承与创新的辨证统一关系的基础上 ,指出了传统道德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广告道德中的作用 ,并详细分析论证了运用传统道德搞好社会主义广告道德建设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4.
5.
中华传统美德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流,依《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视角考察,可界分为个人、社会和国家三个层面.三者之间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既相对独立、彼此联系,又相互促进、彼此融通,共同作用于人的发展,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之中.解读中华传统美德的内部结构可以发现,传统道德的优秀部分构成了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传统美德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富强、文明、和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提供了直接理论支撑,为"民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提供了间接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企业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次。其核心是道德建设,它关系到企业的盛衰成败。易经是中华道德宝库,易德是企业积德增益的一个思想资源。老子发现了恒道玄德,对促生顺应自然公正利众的企业道德,具有重大意义。孔子提倡的儒家仁德,对企业形成仁义诚信的儒商道德具有深刻影响。透析全球儒商现象,可知易道儒凝铸的中华道德是中华企业文化的灵魂,是现代企业文化历久弥新、取之不尽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7.
中华传统道德中存在着一组可以视为其核心的主要理念。对这些主要理念,需要以现代人的观点,放在全球化的视域下,并针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问题加以阐释。中华传统道德中的主要理念有:“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永葆青春活力的不竭动力;“厚德载物”是中华民族的生命睿智、人生境界和精神气象;“和合”理念是中华民族为人处世与协和万邦的价值精髓;“务实笃行”是中华民族的行事风格和文化特质;“持节”是中华民族的人格操守和做人的脊梁。 相似文献
8.
面对现代工业价值观带来的种种社会危机,迫切需要构建后现代道德与价值体系.上世纪中期兴起于西方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与中华传统经典文化以其以其尖锐的批判性、建设性和前瞻性,为后现代道德与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睿智的理论高度和厚重的思想基础后现代道德与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对后工业文明建设具有方向性和实践性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传统道德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当代道德文化建设问题离不开对传统道德文化的学习与传承。对它的进一步发掘,必将发现其对当代中国的道德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道德在以德治校系统工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在高校中加强传统道德教育要遵循实事求是、古为今用、综合创新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道德修养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道德注重个人的自我品德培养,将社会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人内在的品德。传统的道德教育非常注意认识论与修养论的统一,把德育寓于智育之中;倡导自我修养应以他人为镜子,时时省察自己,约束自己;传统道德要求存心养性,磨炼意志,培植刚强的浩然正气;道德修养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中,在行动中进行道德实践。这些道德修养方法利于形成自我约束机制和营造良好的道德氛围,给我们现代的德育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13.
韦伯经济伦理与中国传统道德的理性化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伯的经济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是理性精神 ,其实质是一种理性的功利主义。正是新教的理性经济伦理塑造了理性的资本主义精神 ,并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中国传统道德存在诸多方面的理性缺失 ,更缺少系统的理性经济伦理思想 ,因而阻碍了中国社会的理性化和经济的现代化进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应大力弘扬理性精神 ,建立理性的经济伦理原则 相似文献
14.
氏族在中国古代社会文明化的进程中长期存在,氏族结构在进入国家的过程中并没有消失,而是在社会变迁的运动中逐步地演变成了公族、家族的形态,对中国传统法律在法律架构、法律精神、法律规范形式上产生了极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施红英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18(7):19-21
14至19世纪,德国道德发生了从以基督教道德为主要内容的封建传统道德向以理性、自由平等为主要内容的资产阶级道德的转化。其内在动力是一系列思想文化运动的推进,根本动力是资产阶级改革的深入,直接动力是学校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吕路军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20(8):100-102
优良的传统道德是我们民族自身约束力和推动力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根基。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弘扬中国优良传统道德,是当代公民道德建设中的重要内容。而传统教育理念是传承中华优良传统道德的桥梁。而探讨如何把传统教育理念与当代公民道德建设行之有效地结合起来的方法和途径,对提高全民道德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国家农贷在中国已有千年历史,但国家农贷的制度路径并不适用于以市场合约为基础的现代合作农贷。本文以国家农贷的道义性为切入点,剖析国家农贷道义性的根源,即国家农贷背后的社会结构和历史文化:儒家仁的执政思想、民本而非民主传统、小农经济的外部性以及小农的生存伦理。并用本土性视角来分析现代合作农贷在当今中国社会嵌入的困境:土地的产权归属、小农的分散性、小农的人际关系结构以及农贷制度的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艳华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18(7):4-6,1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蕴涵着丰富的中国文化精神,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同时又根据时代的特点,赋予中国传统文化以新的内涵,是对传统文化的超越和提升。本文仅选取“以人为本”、“以和为贵”和“刚健有为”三个方面对这种继承和超越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徐庆利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0(2):46-50
中体西用,作为一种政治文化观,影响并支配了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中体西用",中国近代政治思想不仅找到了与西方近代政治思想相互融汇的突破口.而且在这交流融汇的过程中,既冲破了传统夷夏现的围栏,也突破了传统道义论的束缚,使中国近代道器观具有了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20.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也同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和追求进步的人们一道,瞻望中国和世界发展的光明前景. 八十年前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时,党员只有五十几人,面对的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旧中国.八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党已成为在全国执政五十多年、拥有六千四百多万党员的大党,中国人民已拥有一个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祖国.这个巨大变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一个历史奇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