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艳诗一词最早见于梁代萧绎的《戏作艳诗》,现可见唐人对其论述共有四处,分别是《南史·江总传》、《郡斋读书志》引李康成论《玉台新咏》语、《大唐新语》及元稹《叙诗寄乐天书》。其所述对象各有不同,然对其加以分析整理,则可发现艳诗的内涵在唐人论述的语境中已基本完备,其外延亦趋于清晰,后世与艳诗相关的一些独特现象如戏作、溯源以大其体、赋以教化意义等在此时也已出现,艳诗暧昧的形象遂逐渐形成。唐人的论述对艳诗形象在后代的接受及演变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晚唐艳诗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南朝宫体诗之后,艳诗创作在晚唐再次呈现高峰,这自然有其客观缘由。李商隐与韩的艳诗,风貌、格调各异,代表了艳诗创作的不同层面,它们在艳诗发展中所起的承先、创新、启后作用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3.
艳诗,或曰“艳体诗”,是中晚唐诗歌中的一个重要类别。古代诗论家往往以儒家诗教观作为论诗的依据,将其斥为“淫诗”而大加批判,或者将其视为“香草美人”的政治寓托而进行歪曲和比附。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由于沿用传统的文学价值观和简单化的批评方法,艳诗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研究者所忽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对它的研究有所增多。在总体研究和单个作家的艳诗研究方面均取得较大进展。  相似文献   

4.
温庭筠绮艳诗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绮艳诗的繁荣 ,既是诗歌发展的必然要求 ,又有词和骈文创作的影响 ,同时社会因素也产生了重大作用。温庭筠的绮艳诗创作 ,推动了这一题材的泛化 ,促进了词体的形成。从诗、词过渡的角度说 ,他的绮艳诗开创了一个新的诗歌时代。  相似文献   

5.
唐末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黑暗的时期。无论政治、经济、社会生活,还是思想、文学等方面,到了唐末都呈现出一种不同于前期的宏观风貌。时代的主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文学的主题。哀伤、绝望、矛盾是唐末诗歌创作中的重要主题。在诗歌体式方面,唐末诗人有意识地侧重近体诗的创作,并取得了较高的文学成就。  相似文献   

6.
唐末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黑暗的时期。无论政治、经济、社会生活,还是思想、文学等方面,到了唐末都呈现出一种不同于前期的宏观风貌。时代的主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文学的主题。哀伤、绝望、矛盾是唐末诗歌创作中的重要主题。在诗歌体式方面,唐末诗人有意识地侧重近体诗的创作,并取得了较高的文学成就。  相似文献   

7.
吏称吴均体"清拔有古气".人们探讨吴均体时多关注吴均的山水边塞诗,而对吴均的艳诗忽略或者排除在外,吴均艳诗将永明体与传统诗歌抒情模式结合,以复古为新变,情感真实强烈,辞藻清秀,重兴寄,与吴均其他题材诗歌一样有"清拔有古气"的内涵特征,当属于昊均体范畴,体现出了梁代文坛的思潮特征.  相似文献   

8.
艳诗浅论     
艳诗这一诗歌品类历来备受争议,梁陈以后更是背上亡国之音的恶名。“艳”字意旨非常丰富,很早就用来形容人的姿色美好,之后又延伸出男女情爱、文采华艳等内涵。与之相对应,表现女性之美、男女之情的诗歌是当之无愧的艳诗。此外,更有一种绮靡徜恍、幽眇难言的缠绵吟唱,也可归入艳诗。而判断其香艳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读者的主观感受。  相似文献   

9.
"诗风词化"为唐宋诗歌最显著的特征.这主要取决于唐末诗坛独特的创作群体以及唐末社会复杂的生存背景。从"诗风词化"所具备的新颖的文学审美特征中可以看出,诗词二者的兼融和嫁接,实质上促进了词的发展和繁荣。诗动词兴,对于文学样式的进化而言,具有深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中晚唐时期,出现了艳体诗创作的高潮,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当时道教的世俗化有关.同时,道教对艳诗的内容、风格、手法等方面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使艳诗具有了各种各样的仙道蕴涵.  相似文献   

11.
中晚唐时期出现了大量的艳诗,这些艳诗对之后新的诗——词产生了重要影响。晚唐的许多词作者,往往同时也是艳诗作家,因而创作时会不自觉地将艳诗中的内容和手法运用于词中。同时,艳诗作品在当时被谱曲传唱且颇受文人的欢迎,因而其在与音乐结合且具有娱乐功能这一点上与词取得了同一。在艺术手法上,李贺、温庭筠、韩俚等人的艳诗多用暗示烘托的手法来抒情,诗中具有幽深细腻的意境,轻灵悠扬的韵调,绮艳精关的语言,这些特点后来都推及到词的创作之中,并促进了“词为艳科”观念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唐代的书法与唐诗作为两门独立的艺术各显异彩 ,延世久长 ,同时它们之间又有着实为密切的联系 ,本文就此相关问题主要论述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唐代书法艺术与唐代诗歌之联系 ;二是唐代诗人以书法为创作内容的许多篇什 ;三是书法艺术丰富了唐诗的内容以及唐诗对书法艺术的促进 ;四是唐代诸多诗人皆工书艺以及诗人书诗幅互赠 ,增进了情谊又致使书、诗并进  相似文献   

13.
唐诗是唐代社会生活的艺术反映,以前学界多集中于唐诗本体来观照其审美价值,忽视其背后所反映的广阔的社会生活。唐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反映出唐代物质生产民俗、岁时节日民俗、民间游戏娱乐等文化内涵,成为我们了解并研究唐人生活的又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14.
从创作的文化背景来考察,唐代游侠诗主要表现为两大特点:一是游侠大量聚集于都城长安,这体现了长安都城文化对侠文化的包容;二是游侠与边塞战争的结合,这表现了侠文化对儒家文化的互补与回归;这些特点均体现了侠文化在唐代文化影响下表现出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5.
情色书写介于色情与情爱书写之间,伟大的情色书写,往往能在灵、肉之关系上达成微妙的平衡,处理不当,则很容易忽视"情"而滑向"色",落入铺陈肉体欲望与行为的色情陷阱;口语诗中以下半身写作为代表的凸显肉体感、在场感的理论主张,虽然对趋于僵硬、虚伪的体制化写作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但他们的作品却没能担当这种叛逆美学的重任;他们凭借回到动物性肉体体验以获得艺术审美体验的希望,恰如南辕北辙无法实现。同样,通过表现生殖器快感去返回诗歌的本质,最终也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口语诗中的情色之作仅仅处于"物之诗"、"欲之诗"的阶段,必须经过情与美的洗涤与转换,才有可能上升为存在之诗、真理之诗,进而才配称为"人之诗"。  相似文献   

16.
干谒行为在唐代公开而盛行,士子们为求得达官显贵的赏识、援引、擢拔、揄扬而投献诗文,表明汲汲进用,经世致用的抱负,从中呈现出多样的干谒心态,折射出人格的复杂性,这在其他朝代是少见的,值得我们分析。  相似文献   

17.
牡丹是花中之王,是繁荣、富贵、吉祥的象征。它深受百姓的喜爱,成为我国古代诗人词家重要的咏物题材。宋代作家对花香色艳的牡丹的赏玩品味以及栽植牡丹,说明了文人具有浓厚的牡丹文化情结。宋代歌咏牡丹的诗篇包含了一些文化蕴涵:崇尚富贵祥瑞,热衷美艳昌盛;寄托伤感情思,表达内心情志;追忆故国往事,抒发兴亡之叹以及蕴含佛理禅趣。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贞观九年五月敕、初盛唐选人与官阙的关系、唐代墓志所载初盛唐人及第授官情况以及及第明经授散当番成因的辨析与考证,认为王勋成先生在《唐代铨选与文学》《初盛唐是否存在守选制说》中提出的初盛唐及第进士必须守选三年之说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19.
盛唐时期,物质生产高度发达,社会生活富庶安宁,诗歌高度繁荣发展。在这一社会背景下,咏物诗在创作上呈现出新变的艺术特征。诗人们在继承托物言志传统的同时,又发展了这种理论,使咏物诗在创作上呈现出向"即物达情"转变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20.
论约翰·多恩艳情诗中的张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约翰.多恩艳情诗的语言张力和意象张力入手,分析了这两种张力在文本内部的构建。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指出文本中的这种张力折射出了诗人外在与内心的强烈冲突,是诗人内心张力的一种流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