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于日良 《金陵瞭望》2006,(20):41-43
今年的10月22日,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注定将是一个非同寻常的日子,那一天“红军长征胜利日”将迎来她的70华诞。在70年的岁月中,红军长征胜利纪念活动始终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活动不断深入开展着。在众多的纪念活动中,对于南京而言,1965年秋,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在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的《长征组歌》大型音乐演出,影响最为深远。在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我们将南京音乐会史上纪念传播“长征精神”的唯一一次大型音乐会重现在广大读者眼前,希望大家能够对41年前的那场“盛会”有一个比较详尽的了解,从而能够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  相似文献   

2.
孙小兵 《北京纪事》2014,(6):108-109
2014年5月25日台湾微书书法家章厚伦先生来京参加“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百名将军及书画艺术名家全国书画展”,同时捐赠了微书作品《红军长征史》。  相似文献   

3.
试析毛泽东对长征主体的认识及其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5年之后,在毛泽东的意识与话语叙述系统之中,一直将长征和红军主力的大转移视为两个不同的概念和范畴,将中央红军视为长征的主体,并不包括此后红二、四方面军的北进与会师。晚年毛泽东逐渐修正和改变自己以前对长征主体的认识与界定:长征是包括红一、二、四方面军的三大主力红军的长征,而不单纯指中央红军的长征。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探讨与分析,有助于我们认识长征史研究范式中长期以来就存在的过于偏重中央红军而相对忽略红二、四方面军的“偏荣偏枯倾向”,进而以红军三大主力为主体,重新建构完整的长征史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4.
李铁映 《中华魂》2014,(17):56-57
同志们:今年是红军长征出发80周年,今天又是母亲节。我是女红军的后入,也是红军战士的后人。我以红军后代的身份讲几句话。  相似文献   

5.
红军长征已胜利六十周年了,作为亲身参加过长征的红军战士,对长征途中的往事,仍历历在目。作者长征途中在四川藏区虚心向藏族老大爷学习藏语,亲身感受到红军与藏族羌族人民结成的鱼水情谊。因为有了藏族羌族人民的大力支援,红军才顺利经过了大草地。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震惊世界的伟大壮举,是响彻云霄的惊雷,是中华民族觉醒的呐喊!在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铭记这段可歌可泣的英雄历史,缅怀红军英烈,弘扬长征精神,对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我是80年前三大主力红军长征胜利在陕甘会师时,在陕北出生的红军娃、延安娃。今年的纪念会,对我有着特殊的意义。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就是我的命、我的脊梁。  相似文献   

7.
十年来,对于红军长征胜利原因的研究,积累了一些研究成果。主要观点是:(一)党的正确领导是长征胜利的关键;(二)坚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是长征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三)南方游击战争(中央苏区)和西北红军及各主力红军的相互支援,为长征胜利起到了战略上的配合作用;(四)少数民族的支援是长征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五)充分利用地方军阀与蒋介石之间的矛盾也是长征胜利的重要因素;(六)领袖人物的重大贡献是长征胜利不可忽视的因素;(七)促成长征胜利的其他方面的因素;等等。当然,研究也有明显不足。  相似文献   

8.
在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一位91岁高龄的老党员、老红军刘国保,在2005年11月21日从红军长征出发地江西省兴国县踏上征途,至2006年3月5日,历时三个多月,再次走完了长征路,成为全国重走长征路中年龄最大的人。因为长征的经历,是他一辈子最珍贵的回忆;二万五千里的漫漫长征,是他魂牵梦萦的地方;长征路上并肩作战的战友,是他一生中最记挂着的人,所以,他虽然年岁已高,也不愿在家里怡养天年,而要再到这条长征路上追寻红色记忆,宣传长征精神。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许多学者对"红军长征"这段历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形成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但从文献计量分析的角度来研究还比较鲜见。本文主要基于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收集的期刊文献,对我国"红军长征"相关研究状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给出了主要发文期刊、研究机构与学者、研究热点以及相关分析等。从期刊文献分析可以发现:一是相关研究的高峰期,与红军长征40周年、50周年、60周年和70周年纪念密切相关;二是研究热点和重点是重要人物、重要会议、重要战役、民族宗教政策和红军长征精神等。  相似文献   

10.
[提要]四川民族地区在红军长征历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是长征文物遗存的集中分布区、长征精神的代表性承载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核心建设地段。该区域的长征文物遗存,在生成背景、类型范围、分布状况等方面皆具有自身特点,且具有极高综合价值。基于该区域长征文物遗存的资源特点和价值,需要统筹协调推进其保护和利用工作,特别是统筹协调好长征文物遗存及其关联资源的跨部门跨领域综合保护与利用,发挥好长征文物遗存的资源综合价值。对长征文物遗存资源特点和价值认识的深化,有助于为切实做好长征文物遗存保护利用工作,提供从资源关联性、分布特点和综合价值入手,探索资源综合保护和综合利用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机制。  相似文献   

11.
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重要的历史事件,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毛泽东作为红军长征的参与者和长征中的灵魂人物,对长征和长征精神有过多次论述,并重点分析了长征的原因和意义,揭示了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重温毛泽东关于长征和长征精神的论述,既可以缅怀长征壮举,又可以弘扬长征精神。  相似文献   

12.
简论红军长征期间的统战工作苟翠屏关键词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统一战线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K263.46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长征,是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长征是伟大的,然而它却是在党和红军遭受严重挫败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的《七律.长征》是其诗中极品及成因,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长征》诗题惊中外,天地大笔颂长征;擅长驾驭大选题,长征精神笔端凝;《长征》诗催人奋进,“长征接力有来人”,毛泽东用诗的艺术再现了长征壮举,让长征的丰碑永载史册。《长征》诗从“宏观”“微观”总体上去体味,具体到诗艺、书法、社会效应等方面去分析,其为极品实乃当之无愧。《长征》诗与山河同在,与日月齐辉!  相似文献   

14.
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6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那场震惊中外的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座丰碑。红军长征的胜利,不仅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对世界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长征中所表现出的长征精神,更是具有现实意义。它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它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永远流传于世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创造的伟大奇迹,是中华民族一座不朽的丰碑。全国解放前夕,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高瞻远瞩、语重心长地指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相似文献   

16.
中国工农红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于1936年10月取得了长征的最后胜利。这个胜利距今已有70周年了。7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在长征精神鼓舞下,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夺取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伟大的长征精神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今天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长征路上,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是十分必要的。一、长征遇到的艰难困苦为历史所罕见讲到长征,人们自然就会想到艰难困苦,其程度用什么样的语言和文字来表达都不会过份。毛泽东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十二个月光阴中…  相似文献   

17.
王渠 《新天地》2016,(10):30-31
红军长征一般以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为起点,至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告终,期间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行经14省,行程两万五千里;红二方面军行经8省,行程两万余里;红四方面军行经4省,行程一万余里.另外还有红二十五军单独行经4省,行程近一万里.  相似文献   

18.
凌华光 《中华魂》2011,(7):63-63
九十周年,辟地开天,成就非凡。忆井冈烈火。毛公独创:长征万里,踏破冰霜;霹雳万钧,驱除倭寇;横扫千军倒蒋帮。新中国,始横空出世,雄踞东方!长征再卷狂澜,把民族复兴当战场。  相似文献   

19.
论红军长征对抗日战争的准备潘洵关键词长征,抗日战争,准备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K263.4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的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化险为夷、转危为安、由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是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转变到抗日战争兴起的关键。"长...  相似文献   

20.
红军长征胜利是党正确路线的胜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军长征的胜利,是党在制定了正确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军事路线以后取得的。这一系列正确路线,使红军在长征中战胜了来自政治的、军事的、组织的和自然的无数艰难险阻,长征的胜利是党的正确路线的胜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