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历了多年试点之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将在全国普遍实施,其保障对象应当是包括残疾人在内的全体社会成员,这就要求重新谋划残疾人照护保障体系。事实上,评残标准中的“残疾”与长期护理保险中的“失能”内涵有所区别,面向残疾人的照护服务内容与面向失能人员的护理服务内容也有所不同,而且残疾人及其家庭对照护服务费用的支付能力更弱,因而残疾人比一般社会成员有更多的照护保障需求。据此,需要对全社会的照护保障体系作出整体性安排。残疾人照护保障体系可以由两项制度构成:一是与其他社会成员一起参加长期护理保险,政府财政予以一定的保费补助;二是建立残疾人照护服务补助制度,由财政资金解决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未能解决的那部分照护服务费用。现阶段的重点:一是将残疾人纳入长期护理保险保障范围;二是适度增加财政对残疾人照护保障的投入;三是创新残疾人照护服务供给机制;四是提高照护保障及相关服务的专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2.
从面向贫困老年人的“兜底性”养老服务到覆盖全体老年人的长期护理保险试点,这是我国养老服务体制改革的开端。其中蕴含的风险基础、财政基础、理念基础、立法基础、经济基础、制度基础、社会基础以及技术基础是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立的理论依据。“十四五”时期是长期护理保险建设的重要“窗口期”,顶层设计应该考虑建立“1基9梁18柱”的制度框架,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发展过程中还需要特别注重均衡公平的筹资机制、服务基础的培育机制、智慧养老的信息化机制、与医疗卫生改革的协同机制以及制度运行的评估机制等五大关键机制建构。  相似文献   

3.
陈奕男 《科学发展》2021,2(2):106-113
长期护理供需不匹配,包括因评估结论失准、服务机构匹配偏差、服务质量不高导致申请人合理需求无法满足,以及因难以纠正申请人过度需求引发的供给短缺.建立和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必须从现实与可能的角度,建立需求识别、流程管理、服务质量管理的长期护理供需匹配机制.  相似文献   

4.
长期护理服务产生于全球福利制度紧缩期。与福利制度扩张期的政府单方供给方式有别,长期护理服务领域呈现出政府、市场与家庭的责任共担局面。各福利国家经济发展程度、社会文化、福利发展水平的差异,使得其长期护理服务领域中政府、市场与家庭的合作方式有较大差别。本文利用K-means聚类分析对OECD国家的长期护理模式进行类别化,分析不同模式下长期护理服务领域福利混合经济的实现方式,并对我国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地区完善长期护理服务市场予以启示。  相似文献   

5.
2016年以来,中国先后两次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探索制度框架设计和政策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取得卓越成效。随着试点政策的推进和更迭,长期护理保险“碎片化”特征显现,阻碍资源高效配置和制度功能建设,甚至囿于“再碎片化”陷阱,亟待设计“整体化”路径。本文从长期护理保险基金可持续性角度出发,运用齐次性Markov过程和2015—2018年CHARLS数据,计算中国老年人健康状态转移概率矩阵,并通过构建长期护理保险基金精算模型,预测29个试点城市2021—2050年基金可持续性状况;同时采用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和队列要素模型,预测中国未来城乡人口,并根据国际长期护理保险发展趋势,从“碎片化”政策中提炼“整体化”路径。研究结果显示,第二批试点城市总体可持续性优于第一批试点城市,试点方案与当地发展的适配性进一步提升。针对未来制度可持续性,我们建议中国长期护理保险“整体化”路径如下:全民参保,将中、重度失能人员纳入保障范围,保障水平维持在70%左右,0.7%—1%的城镇职工缴费率,0.6%的城乡居民缴费率,财政为城乡居民补充其可支配收入的0.3%—0.6%。  相似文献   

6.
长期护理保险立法是我国积极应对人口加速老龄化和保障失能弱势群体基本生存权的一项基础工程,属于社会法的调整范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49个国家试点城市政策“碎片化”和试点指导法规位阶偏低阻碍了制度推进和定型。立法需要遵循找准时间节点、先综合性立法后单行立法、创设性立法与授权性立法有机结合、尽早规范程序性立法内容等四个“尊重”基本原则。基于保险关系、服务购买关系与护理服务关系三个层面的各参与主体权利与义务的定位是立法的核心。保险人与保险辅助人在基金管理、经办管理、信息化管理和质量管理中角色地位的立法确认是制度健康、可持续运行的重要保障。其中,长期护理保险建制实行省级统筹,独立于医疗保险运行,委托市场第三方经办,以及统一管理与服务标准是管理机制立法的重中之重。制度参与主体尤其是保险辅助人的违法责任规范越详细具体越能规避道德风险。保险人、投保人、被保险人以及保险辅助人多主体之间可能存在的诸多权责纠纷,依据现行相关法律和可能的法律创新,处理适用的法律关系立法需进一步健全规范。  相似文献   

7.
上海试点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和医养结合模式未能实现有机融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解决养老问题的进程.为改变这种现状,上海应衔接长期护理保险与医养结合模式,明确制度衔接的必要性,从现阶段实践的问题入手,分析衔接的具体需求,再对衔接体系进行优化,以实现制度的紧密衔接,确保“医养护”一体化综合养老服务体系能够使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从多方面得到满足.  相似文献   

8.
日本的看护护理保险制度是1997年12月颁布,2000年4月开始实施的。其背景主要是人口老龄化;日本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已超过16%,进入所谓的“超老龄社会”,需要各种看护护理的老年约占老年人口的10%,而目前的保障体系解决不了这一问题。实施看护护理保险的目的,主要是为需要看护护理的人提供福利与医疗的综合性、一体化服务,广泛动员民间组织参与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减少患者因护理需要而长期住院造成的医疗资源的浪费,使他们尽可能地留在家中过自立的生活。照顾问题任何人都可能遇到,这一制度把强调个人责任与社会互助结合起来,覆盖到40岁以上的全体公民。  相似文献   

9.
养老服务业是各类服务主体围绕老年人需求所开展的各类服务的综合。当前,上海人口老龄化速度快,纯老家庭、独居老人较多,老龄人口总量大,养老服务业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养老服务业发展要与培育养老文化相结合、与养老保障相结合、与住房政策相结合、与医疗护理相结合、与智慧城市建设相结合。要通过老年人长期照护保障计划和制度的建立,推动政府主导的机构养老服务资源的整合;强化社区居家养老,积极扶持家庭养老。  相似文献   

10.
当代西方国家面临一些新社会风险,人口老龄化与长期护理压力、劳动力市场中长期失业者与灵活就业者的长期存在、依赖社会福利制度而非自己劳动而生活者的数量不断增长等是其主要表现。这些新社会风险引发西方国家社会思想家与政治家的关注,也引出一系列政策主张。西方国家采取系统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措施,如通过改革养老保险制度与实施护理保险制度并举以应对人口老龄化风险,通过调整保障待遇与完善就业服务协同以应对劳动力市场风险,通过实施从福利到工作理念下的社会福利政策以应对福利依赖风险。这种系统性改革意味着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正在经历内在机制性改革,表明其社会保障制度发展道路正在进行新选择。  相似文献   

11.
日本老年护理发展历程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口老龄化时代,政府和社会不仅要关注老年人的养老和医疗需求,更要重视老年人的护理需要和精神生活品质。同处儒家文化圈的日本,人口老龄化比中国来得早,政府和社会为此积极探索老年护理的制度建设,积累了一些对中国有益的经验和教训,尤其是日本的老年护理保险制度,对中国未来老年护理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要“研究探索建立老年人长期护理制度,鼓励、引导商业保险公司开展长期护理保险业务”,这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项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13.
丛禹月 《现代妇女》2014,(12):246-247
我国一直以来实行的是政府买单的隐性的存款保险制度,当前各银行基本完成股份制改革,这种制度隐含较大的风险,银行退出机制不完善。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银行交易的风险进一步加大,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势在必行,本文在分析利率市场化进程中银行面临的风险,以此说明建立和完善强制存款保险制度的必性;同时针对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存在的风险和问题,提出构建中国存款保险制度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魏婷 《现代交际》2013,(12):20-20
生育津贴是指对职业妇女因生育而离开工作岗位期间,给予的生活费用,是对女职工收入损失的现金补偿,目的在于保障女职工产假期限的基本生活的需要。生育津贴同国家和社会提供的医疗服务、产假共同构成了生育保险制度。国家是否把制定和实施的有关于生育保险的政策、举措纳入到法制化的轨道,是否建立起完善的生育保险法律体系,是衡量一个国家生育保险制度是否完善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5.
<正>据《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估算,目前中国失能老年人有3750万人,相应的养老护理员缺口在900万左右。这一方面亟须政策扶持解燃眉之急,另一方面更需加大专业培训,储备人才。"私人定制"的居家养护山东青岛的郭爱萍刚迈过50岁门槛,家里却有两个卧床的老人:西屋住着中风瘫痪的父亲,东屋里躺着去年因突发心脏病成了半植物人的母亲。每天全科医师都会到家里巡诊,老人有什么不舒服,一个电话,不出半小时大夫就会上门。郭爱萍说:如果没有"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我是不可能这样轻松的。  相似文献   

16.
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保险制度变迁带来的问题 我国改革开放正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进人深化改革的攻坚阶段。改革初期提出的“打破铁饭碗”,提倡劳动力自由流动、自主择业的要求已经基本达到,带来的是新的问题,即打破“铁饭碗”后吃饭问题靠什么保障?择业未成时谁给生活费?企业不景气甚至破产时谁给报销医疗费,谁发退休金?诸如此类问题,使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被摆到改革的前列,当前,保险制度的变革就引发了一系列值得深究的现实和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7.
妇女的生育保障不仅是一个家庭生存延续的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关系到一个国家繁荣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自我国对生育保险制度改革十多年以来,我国生育保险制度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妇女生活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尤其以农村偏远地区为例,其自然和历史原因导致农村妇女生育保障问题不完善。本文从农村地区妇女生育保障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农村地区妇女生育保障需求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8.
《职业》2007,(24)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系统性银行危机波及全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同样受到了严重威胁。为了降低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减少金融危机造成的社会成本,各国都着手建立金融安全网。在金融安全网框架中,存款保险制度得到了迅速推广。迄今为止,全球约有9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其中有近70个是在这一时期建立的。近年来,存款保险制度不断完善,功能逐步增强,对保护存款人利益、维护金融稳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隐形存款担保与存款保险制度的比较存款保险制度,简而言之,就是商业银行以一定的费率向存款保险公司购买保险后,一旦商业银行面对存款者的取款需要而无力清偿时,由存款保险公司偿付存款人本息。  相似文献   

19.
王岩珂 《职业》2012,(34):120
女职工生育保险制度的实施对平衡企业负担、保障女职工的平等就业权、促进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等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从实践来看,生育保险的实施与推行并不顺利,尚存在很多问题。为了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必须进一步加强女职工生育保险制度的建设。一、加强女职工生育保险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妇女生育是对人类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生育的社会价值应该得到承认,生育成本理应由全社会来承担。女性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20.
邬晓慧  康士萍 《现代妇女》2014,(10):306-306
进行自体脂肪移植手术手术前要了解受术者对手术的期望值,做好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手术后做好一般护理、创面加压包扎护理、引流管护理,加强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做好出院指导,是手术取得满意效果、防止医疗纠纷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