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这个人从来不信功利。 他不干任何一件有实用的活儿,只沉溺于奇想怪念之中。他做了几件小雕塑——男女、女人、城堡,都是些到处用贝壳点缀着的古怪的泥制小玩艺儿。他还画些画。于是乎他把自己的时间都浪费在这些没用的、没人要的东西上了。人们笑话他。有那么几次他也发誓要抛开自己的怪念头,然而它们到头来仍徘徊在他心中。  相似文献   

2.
小泽征尔小泽征尔到了沧桑的年纪,他的背影也注定地沧桑了。我望着他那瘦削、单薄、又透出慈祥与音乐气质的背影,他让我由衷地感到他的一生都用于了音乐,或者说他本身已是音乐。  相似文献   

3.
小泽征尔 小泽征尔到了沧桑的年纪,他的背影也注定地沧桑了。我望着他那瘦削、单薄、又透出慈祥与音乐气质的背影,他让我由衷地感到他的一生都用于了音乐,或者说他本身已是音乐。  相似文献   

4.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是一个具有很高艺术修养的作家,对于音乐的深入理解,使他在文学创作上广泛运用音乐思维的结果,尤其是村上的小说创作,历来不缺乏音乐的元素,不仅有对古典、爵士和摇滚等具体的音乐类型的描述;还有对音乐歌词、曲调、节奏、历史背景等方方面面的描写。音乐对于村上本人和他的创作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兴星 《老年人》2013,(3):28-30
李光羲,中央歌剧院著名男高音歌唱家。他演唱的《北京颂歌》、《延安颂》、《祝酒歌》等歌曲家喻户晓,经久不衰。李光羲身上有着良好的音乐潜质,凭着对音乐的热爱走上歌唱之路。在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中,他有过大起大落,有过"失声",也有过人生的灿烂辉煌。然而,在他走过的人生之路上,总有他的妻子王紫薇陪伴在身边,为他拂去旅途的风尘,相濡以沫到老。一李光羲于1929年出生在  相似文献   

6.
他之遇见她     
有这样一位钢琴师,他出生在船上,生活在船上,从没有踏上海岸一步。他的音乐震撼了所有听过他弹琴的人,他们说,只要你下船,你一定能成为世界上最红的钢琴师。他的朋友劝他:上岸吧,让陆地上的人听到你的音乐,为你的音乐发狂、流泪。在打败了爵士乐的创始人之后,他说“去他妈的爵士”,然后选择了继续留在船上。但终于有一天,钢琴师决定下船了,他们都说是为了一位姑娘,她曾经出现在他的世界,他想把自己惟一的一张唱片送给她,但没有成功。  相似文献   

7.
有一个富人,他害怕死后他的财产将对他毫无用处。朋友们建议他做些善事,这样当他有罪的时候,他的善举就会保护他。他决定接受朋友  相似文献   

8.
有的家长觉得自己没有"音乐细胞",就以为没法培养宝宝的音乐潜能,其实未必。每个宝宝天生都有音乐天赋,他的音乐潜能是否得到开发取决于家长是否为宝宝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9.
完美     
从前,有一位满脸愁容的老人,七十岁了还没结婚,到处旅行、流浪,似乎在寻找些什么东西。有人问他在找什么?他说“:我在寻找一个完美的女人,娶她为妻!”  相似文献   

10.
细腰  刷刷 《现代妇女》2005,(4):26-28
1 我和吴少已经相识二十七载。四十多户的小楼,我与他同一天出生。自小一起哭、一起玩、一起打仗、一起学习、一起泡妞。是的,我们一起泡妞。他是男,我是女。我从来就不缺男孩子追,只他笨,遇到喜欢的女孩子就脸红,次次由我出马。再长大些,他成了情场高手,但他的高在于他泡妞的过程总是极其浪漫,而这浪漫的总设计师是我,所以,我们还是一起泡妞。不是那种风情妖娆的小女子,能够稳坐吴少追女总设计师的位置是有原因的。从小到大,我所有的男朋友都知道,要想追我,只需搞出些花样来就可以了。而这些花样,正是我做设计师的灵感来源。我们通常在酒吧…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很少有没看过露天舞台的。农村的舞台简陋些,五六个脱麦粒用的旧扮桶往地坪里一拼,上面就有十来平方米的可以走动的空间,可以演老戏,也可以排现代剧。城市的露天舞台讲究些,舞台一般都用水泥砌成,台面很宽,可以布景,台旁有彩灯,有音乐喷泉,周围是环形的一层高过一层的看台,又华丽又舒适。城乡的露天舞台外观大相径庭,但内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人人都有陷入困境的时候。有的人奉行万事不求人的处世哲学,有了困难总是自己一个人默默地去解决,从来不向别人求助。这种人,不愿意给别人添麻烦的思想是可贵的,但是,他解决问题的效率和问题解决的程度不一定就是最快和最好的。 我认识这么一个人。他不会任何乐器,不会唱歌,更不会作曲,然而,他却是一家国家级音乐刊物的总编辑,是全国有名的音乐评论家。当我问他是如何走  相似文献   

13.
在延安接过冼星海送的笔王莘,原名王莘耕,1918年出生在江苏无锡县荡口镇的一个农民家庭。他自幼受民间音乐的熏陶,酷爱音乐,父母想把他培养成作曲家,但家里穷得连中学都供他不起。1938年,王莘终于实现了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学习音乐的愿望,跟冼星海、吕骥、向隅等老师学习作曲。当冼星  相似文献   

14.
1908年,美国医生克劳德·巴罗对血吸虫产生了兴趣.当时他在中国农村传教,发现经手的病人有半数感染血吸虫病,这让他非常好奇.为找到感染原因,巴罗吞了些从感染者身上取出的虫. 是的,你没看错.就算是在黑暗里,或者即使想象一下这个实验,都让人恶心.但巴罗只顾着期待吞了虫子之后,自己另一头会出来些什么.  相似文献   

15.
与我国相比,一些西方国家更加注重浪漫主义的描写和创造,有很多西方国家的人们开始将浪漫主义文学与音乐进行密切的联系,并且从中创造出了具有价值的艺术作品。例如舒曼所创作《童年情景》就真实地描绘出了上世纪人们对于浪漫的追求和定义。本文笔者将会针对舒曼《童年情景》中涉及到的浪漫主义内容进行简单的分析,并对浪漫主义文学对钢琴音乐的影响等内容进行具体的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6.
很难定义王力宏,他既是王子又是浪人,他的外表和音乐才华就不用说了,我想说的是他的音乐都是有灵魂的,都是动人  相似文献   

17.
孟兰英 《老年人》2009,(4):28-29
“人生如果有音乐相伴,生活就会有歌样的甜美。”这是国务院原副总理李岚清对生活的感受。从在职时的日理万机到现在的悠闲自在,李岚清不仅在退休这道“关”上过得很顺利,而且因为有了音乐和篆刻等爱好相伴,日子过得丰富多彩。照他自己的说法,就是“充满了乐趣”。他对生活的态度,或许能给人们不少启示。  相似文献   

18.
明红 《老年人》2004,(6):24-25
62岁的魏明伦,也算是“出道修行,终成正果”了。论官衔,他有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等多顶帽子;论创作,他享有“鬼才”、“戏妖”、“怪杰”等种种声誉。他姓魏,“魏”的一半就是“鬼”,于是说话、做事、写文都透着些鬼气。就说“魏氏剧本”吧,鬼精灵似的,台上能演  相似文献   

19.
距离     
正柴可夫斯基和梅克夫人是一对相互爱慕而又很少见面的恋人。梅克夫人是一位酷爱音乐、有一群儿女的富孀,她在柴可夫斯基最狐独、最失落的时候,不仅给了他经济上的援助,而且在心灵上给了他极大的鼓励和安慰。她使柴可夫斯基在音乐殿堂里一步步走向顶峰。柴可夫斯基最著名的《第四交响曲》和《悲怆交响曲》都是为这位夫人而作。  相似文献   

20.
城东月光凉     
冷莹  刷刷 《现代妇女》2008,(9):26-27
那个冬天,老桥跟城东生了些瓜葛。 先是有个女人跟他说,城东月光凉,他当它是漂亮的玩笑话。后来,他时常在深夜从另一个女人的家里出来,顶着头顶又大又白的月亮从城东开车回城南。他发现,城东的月光果然是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