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政课在党中央治国理政战略全局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讲话中提到,“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为推进思政课创新改革提供了重要遵循。在新时代背景下,推动“大思政课”建设应该立足于思政课之“大”,从“大”的站位上阐释“大思政课”的基本内涵,分析“大思政课”的目标和条件以及社会现实问题,从而找准“大思政课”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现代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学内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增加制度保障等途径推动“大思政课善用之”目标实现,对深化思政课改革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建设高质量的“大思政课”,不仅需要丰富和拓展思政课的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资源、教育形式,而且需要从方法论意义上对思政课进行改革与创新,真正做到善用“大思政课”。“大思政课”作为对传统以“学校小课堂”和“思政课”为主渠道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拓展,要实现方法论层面的创新,需要有对“大思政课”方法论根据的理论自觉,即要有坚持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统一、历史事实和道理论述相统一、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相统一的方法论根据的理论自觉。坚持这三个方法论根据的理论自觉,对于提升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针对性,确保“大思政课”建设的正确方向,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工作不断走向深入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开设“数学实验”课的必要性,介绍了国内外开“数学实验”课的现状,并提出了开设“数学实验”课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大思政课”是学生成长成才的“理论大课”“实践大课”“人生大课”,是以“铸魂育人”为价值导向,以“社会现实”为实践观照,以“教学创新”为关键手段,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新动力。“大思政课”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学还存在“照本宣科”、教学内容与学生真实需求脱节、教学方法与学生能力发展割裂、教学场景与学生生活世界脱离、协同育人乏力等问题。突破以上困境,需要高校聚焦队伍建设,找准教学规律,搭建协同育人体系。  相似文献   

5.
现阶段,“微课”的合理化建设将对高职教学改革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有人认为“微课”就是把现有四、五十分钟的教学内容分割成几个小于十分钟的教学内容,这样的理解未免简单、片面了.“微课”的创新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此提出了“微课”设计的一些原则与思考.  相似文献   

6.
建设“金课”是新时代着力做好一流本科教育的重要举措,这一举措对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与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坚守并含蕴大学教学品性是“金课”建设的关键,但是在“金课”建设过程中,由于对“金课”的“创新性、高深性、挑战度”特质把握不到位而出现了“金课”建设的技术化取向,这就需要呼唤大学教学品性的回归。大学校长要以教学为中心,大学教学管理机构要遵循学术性与教育性相统一的管理逻辑,大学师生要主动成为“教”与“学”共同体的主角,以促成大学教学品性的价值生成,更好地实现大学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思政课本质问题是思政教育的基本理论问题,也是思政课教学遵循的规律性问题。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科学把握思政课本质,就要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特定语境中,理解“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是建立在已经确立了价值和目标论域本质基础之上,侧重于阐明思政课教学过程的本质是讲道理,并要讲清楚思政课的“七大道理”。在哲学语境中,讲道理中的“道”与“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教学过程中讲道理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在现实语境中,“思政课讲道理”本质的实现,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思政课应发挥立德树人的作用,重点在观念层面解决教师对思政课的重视问题、在战略层面解决教师的适应问题、在战术层面解决教师用心教的问题、在实施层面解决教师的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们看到的各类公开课、观摩课、汇报课中,越来越多的课脱离了教师的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学习实际。其主要的表现是公开课和“家常课”教师备课投入的时间、精力不同,有的课题自选,有的以别人的优秀教案为参考,有的经过自己精心准备,多次试教多次改进……这与一节“家常课”准备的时间和投入的精力相差很大,展示内容的方法和手段也与平时教学大相径庭。于是,如何上好一节“家常课”、“原味课”便十分重要,因为这才真正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的教学效果,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掌控“课前”“课中”和“课后”3个教学环节,开展分子生物学实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具体通过“课前线上自学+课中线下实操/课堂交流+课后线上复习”的教学设计,使用“教师布置任务—学生线上自学—线下学生课堂实操+教师具体指导—虚拟实验平台反复练习+学生线上自学自测”的教学方式,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综合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四史”教育融入“中国当代文学”课程是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要求。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中国当代文学”课程与课程教学目标,中国当代文学本身包含“四史”内容和当前历史虚无主义的泛滥有关。在融入的实际过程中,存在着对“四史”内在逻辑关系认识不清、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四史”内容挖掘不深和学生对“四史”学习的兴趣不高等困境。要解决这些困境,须重视课堂教学的主战场功能,遵循课前、课中和课后三阶段的教学路径,即课前准备好“四史”教育融入课程的教学内容,课中守正创新讲好“四史”内容,课后巩固“四史”教育融入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实施“三北”工程的长期实践过程中铸就了“三北精神”,展现了一代代“三北”工程建设者勇担使命、不畏艰辛、久久为功的精神品质,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将“三北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不仅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要求,也是增强高校思政课育人功效的现实需要和培养新时代高校好青年的有效之举。文章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思政课教师引领作用、深化思政课教学理论研究、拓宽思政课教学实践渠道这四个方面展开探究,探讨“三北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2.
复习课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教学模式。一说到复习课,很多人脑海里往往出现的是“炒冷饭”,“题海战”,“填鸭式”地灌输等概念。这样的教学方式让老师和学生都疲惫不堪,然而效果却还不尽人意,甚至老师厌教,学生厌学。复习课要求达到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  相似文献   

13.
论大学英语精读课的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英语精读课要达到《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提出的目标,就应摈弃传统的“语言课”模式,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本文认为新的精读课教学模式应是一种“板块式教学”,即在语篇水平上组织“阅读理解”教学,整个教学过程是按照“引入课文→一般理解→主要理解→详细理解→读后活动”展开的。  相似文献   

14.
声乐演唱技法课是高等师范院校音乐学专业的主干课程,现行的“一对一”单独授课方式,带有较为浓厚的家庭作坊和旧科班式的技艺教习色彩,极易导致所谓的“学派之争”、“门户之见”。近年来,个别高等师范院校尝试以小组课、集体课的形式进行声乐教学,授课方式虽有所变化,但实质性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却并无多大改变,乃至常常出现集体课数名...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大思政课”是深化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重要载体。“大思政课”本质在于聚焦大时代、建构大格局、汇聚大资源、统筹大课堂、打造大工程。新时代组织推进高校“大思政课”建设,坚持以“纵横贯通、情理交融、启智润心、塑造精神”为核心理念,围绕大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与成长发展需求,以思政教学为根本依托,以课程思政为辅助协同,通过第二课堂拓展转化,通过心理建设塑造心态,通过生活管理强化养成,综合形成“一体多元、融合贯通”的高校“大思政课”育人工程体系。  相似文献   

16.
“讲道理”是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根本,依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可分为“以论说理”“以行见理”“以事析理”“以境释理”四个维度,四者分别侧重关涉主体、客体、介体和环体。“以论说理”充分关注教师主体“论”的能动性;“以行见理”重点激发教育客体行动实践的自目的性;“以事析理”侧重发挥介体“事”的桥梁与纽带作用;“以境释理”主要突出教学场域的思想影响与转化功能。四个维度统一于思政课完整的教学过程中,体现了思政课教学过程规律,有利于提升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助力思政课培育“四有”新人的新时代使命的高质量达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针对社会“大课堂”与思政“小课堂”之间的融合性问题,厘清“大思政课”的本质内涵与教学逻辑,提出“大思政课”的实践路径。【设计/方法】立足理论大格局、历史大视野、时代大舞台、人生大智慧,阐明“大思政课”是思政课教学与社会生活有效对接、互动、融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立足主题逻辑、关系逻辑、供需逻辑和机制创新,阐明“大思政课”坚持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统一、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相协调、知识供给侧与学习需求侧相对接、课程新内容与教学新方法相结合。【结论/发现】“大思政课”之“大”在于教育教学阵地之辽阔、视野之广博、格局之宏大、方法之前沿,要构建“三全育人”的育人格局、建立“多位一体”的教学体系、优化“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创新“协同高效”的育人方式、营造“和谐良好”的育人氛围。  相似文献   

18.
针对“大学语文”课在经济院校不受重视的现象,对“大学语文”课的功能进行重新认识,并从学生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的实际出发,阐述了进行“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与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提高教学的实际效果,是高校面临的紧迫任务。构建“三课一体”教学新模式,改进第一课堂、强化第二课堂、拓展第三课堂,并使“三课”形成“一体”,是教学改革的重大探索,具有突破和创新价值。  相似文献   

20.
还记得几年前曾听过一位特级教师所作的题为“磨课即磨人”的讲座。当时听下来,我总觉得“课”与“人”确是密不可分的,可怎么也谈不上“磨”呀。不料,一次教学经历却让我真正体会到了这“磨”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