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山阴道上     
《社区》2009,(11):40-41
“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东晋王献之的一句随口吟哦,令山阴道名声远播。而明代袁宏道的一首《山阴道上》,更令山阴道名声大振。袁宏道是站在历史高度认识山阴道的。他并没有写出山阴道的具象美,却用一句“六朝以上人.不闻西湖好”.点出了山阴道的历史地位:用“平生王献之,酷爱山阴道。彼此俱清奇,输他得名早。”点出了山阴道的文化地位。  相似文献   

2.
大约在南北朝时,内丹修炼法门应已建立。但追溯其源,则可上溯自周世的导引行气,以存思的方式,引气行身。汉代魏伯阳《周易参同契》更是内、外丹杂叙不别。在汉魏六朝众多的修炼法门及道典中,有的对唐宋内丹说的基础理论影响甚深,其中以黄庭为修炼之基及以两肾间为气海神龟说,影响尤巨。早期的修炼重视黄庭,以为是天地、心肾、阴阳二炁交会之所,修丹在此安炉。南宋内丹则北宗王重阳仍以脐内一寸三分为黄庭,为结丹处。但南宗白玉蟾等转以两肾炁海为主,以为先天一阳之炁即由此而生,由此而运行全身,可以得金丹结圣胎。  相似文献   

3.
茅山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厚的道教文化内涵吸引了许多北宋文人士大夫前来学道、隐居、观光。具有较高文化修养的茅山道士与北宋文人频繁交往,促进了当时茅山道教的繁荣。茅山宗主修内丹、养生治心的教理恰好符合文人的生活需求,茅山宗成为对北宋文人最有影响力的道教派别。茅山宗经典《真诰》与《黄庭经》对北宋文人的思想、生活以及文学创作也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魏华存的《黄庭经》一书,融道教教义与医学为一体,用道教语言详细讲述人的生理状况,深入剖析人体五脏,并强调脑及魂魄、神、心、脾的功能,创立以黄庭三宫为中心的养生观。对《黄庭经》中的医学思想,从3个方面作一粗浅归纳。  相似文献   

5.
《黄庭经》是宋代颇为流行的道教经典之一。陆游与道教关系密切,道学修养深厚,《黄庭经》对其影响相当深刻。我们从陆游的诗文中发现,陆游对《黄庭经》是了解和熟悉的。从陆游的养生思想、生活心态、文学创作等方面也可看出《黄庭经》对陆游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关于《黄庭经》内外二景经成书先后问题的争论,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黄庭外景经》先出之说可以得到三个方面论据的支撑。首先,《黄庭外景经》原为天师道典籍,并且现存的金石文献显示,内外二景经在遣词上有着明显的完善过程;其次,内外二景经传经祖师和说经道君在仙真谱系中存在品阶差异,说明《黄庭内景经》为上清道士所构造;再次,《黄庭内景经》中存在的众多有关上清道法的术语,在《黄庭外景经》中却全然不见。这些道法阶次上的差异,显露出置上清派于天师道之上的隐秘判教意图,可以进一步支持《黄庭外景经》先出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论语》中"士志于道"是"士"鲜明的品格,这种品格亦可看作士的基本属性。士不同于一般社会成员,他们能超越自身经济地位的狭隘限制,而有坚定执着的志向。概括地讲,这种以道自任的精神表现在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襟、强烈的参政意识、严格的道德自律。而其中士与道的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为了道,士应该不计较自己的富贵贫贱,不贪图物质生活的享乐;为了道,士应该不计较个人的境遇是否顺遂;对"士"来说,"道"重于生命。  相似文献   

8.
入木三分     
《阅读与作文》2008,(11):6-6
此语出自唐·张怀璀《书斯:王羲之》。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因他曾做过右军将军,所以人们又称他办王右军。王羲之的书法,称得上冠绝古今。他的字秀丽中透着刚劲,历代书法家没有一个能比得上他,所以人们学习书法都以他的字作范本,古帖中最著名的有《兰亭序》、《黄庭经》等。  相似文献   

9.
一般认为刘遗民酷爱佛老,劝陶渊明脱离世俗,陶渊明不肯苟同,作《和刘柴桑》《酬刘柴桑》以答之.将《黄庭经》与陶诗进行比对,可以进一步佐证这一点.  相似文献   

10.
陆游的籍贯,《宋史》本传有明确记载:“越州山阴人”。陆游在文章中也每每以“山阴陆某“山阴陆某务观”自称。这似乎早有定论,无须置疑。但是,根据现在对籍贯的看法,通观陆游的家世,考索一下还是必要的。认为陆游是山阴人的,主要依据他的祖上世居山阴鲁墟(按,鲁墟在绍兴市西北十五里,宋时属山阴县)。陆游在《渭南文  相似文献   

11.
徐一士的《一士类稿》、《一士谈荟》巳由书目文献出版社于1983年重排合印一册出版。近得《一士类稿》原刊本,为上海古今出版社1944年11月初版。取出书目文献出版社新版本对读,发现新版删去了四序一跋,而篇目全同。新版本有《出版说明》,其中说:“徐一士,字相甫,浙江嘉兴人。”但原刊本中的《周(黎庵)跋》,却一开头就叙明:“宜兴徐一士先生,享盛名垂三十年”。所称里籍不同。  相似文献   

12.
郑观应与张弼士经济思想及实业经营管理之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观应与张弼士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郑观应在辑《张弼士君生平事略》的序言中说:“官(观)应与张公弼士旧交也,兰谊也,亦道侣也。”可见,他们之间关系之密切。本文拟将他们在经济思想与实业经营管理方面的异同之处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华阳颂》的作者、《真诰》的编者均为茅山道士陶弘景。《华阳颂》内容依据的是《真诰》,二书均有道、佛成分共存的特点:《华阳颂》内容具有鲜明的道教特征,其五言的形式来自佛经偈颂;而《真诰》的突出特点是在道经中杂入佛陀所言。《华阳颂》道、佛成分共存的特征与《真诰》有关。  相似文献   

14.
《离骚》“遵道得路”解《离骚》曰:“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王逸《章句》解曰:“遵,循也。路,正也。尧舜所以有光大圣明之称者,以循用天地之道,举贤任能,使得万事之正也。”洪兴祖《补注》与王逸《章句》所见不同,而曰:“上言三后,下言尧舜,谓三后...  相似文献   

15.
一、淮南王刘安与《淮南子》 刘安,生于公元前179年(汉文帝元年),卒于公元前122年(汉武帝元狩元年)。其父刘长是汉高祖刘邦之子,封淮南王,后因得罪徙蜀,道中绝食死;刘安袭封。《汉书·淮南衡山济北王传》说刘安好读书、鼓琴,“善为文辞”,亦欲“流名誉”,“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开始甚得汉武帝刘彻的尊重,后“谋反”,事泄,被迫自杀。  相似文献   

16.
孟子“士”人格的思想特质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孟子在继承孔子理想人格思想基础上,对"士"人格做了详细、全面的阐释,实际上奠定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人格的原型。孟子"士"人格的思想特质可归结为三方面:一是士志于仁义之道;二是重道轻仕、士以师道尊于君;三是士以成为具有浩然正气的大丈夫为目标。继承和发扬孟子"士"人格的思想传统,对于当今时代知识分子和广大国民塑造和培育理想人格,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虞集哲学思想试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虞集(1272——1348年)字伯生,号道园,人称邵庵先生,四川仁寿县人.元代著名文学家兼哲学家.文宗时与赵世延等撰修《经世大典》,凡八百帙.虞集一生,奋发有为,劳绩卓著,赋诗千首,为文万篇,身后有《道园学古录》五十卷传世.其为人廉洁正直,忠诚耿介,为世所景仰;其为文汪洋浩瀚,平实切密,“为一代所宗”(《宋元学案》卷八十五).翰林学士欧阳玄在《道园学古录序》中写道:“一时宗庙朝廷之典册,公卿大夫之碑板,咸出公手,粹然自成一家之言.山林之人,缝掖之士,得其赠言,如获拱璧.”由此,足见其获誉之重,影响之深了.  相似文献   

18.
考虑换道车辆在换道前的跟驰行为与无换道意图的一般跟驰行为有明显的差异,为研究车辆在换道前的特殊跟驰行为,提出“换道前跟驰”阶段概念,将换道车辆的跟驰过程划分为“基本跟驰”与“换道前跟驰”两阶段,以主车在换道前斜率的第五八分位数作为“换道前跟驰”的终点,使用z检验法验证了换道车辆在换道前跟驰阶段运动状态的特殊性。搭建CNN-LSTM网络以车辆速度、加速度、相对距离、横向偏移量等为输入,利用CNN层提取输入层特征,再将提取出的特征作为LSTM网络的输入,利用LSTM网络实现跟驰车辆状态的预测。仿真结果表明,传统的IDM不适用于车辆换道前的特殊跟驰行为,搭建的CNN-LSTM模型在加速度精度上较传统IDM模型提升了15.1%,更适用于车辆换道前跟驰状态的描述。  相似文献   

19.
陶渊明的田园生活并未达到物我冥一的境界。自晋义熙元年(405)归田园始至义熙三年(407)创作《悲士不遇赋》,陶渊明便经历了初事田园的喜悦、壮志不得舒展的郁闷到凄郁的悲歌的心路历程。这一切都源于先师遗训的士志于道的教诲在他的心灵上打下的深深烙印。  相似文献   

20.
释“士”     
《邶风·匏有苦叶》:“士如归妻,迨冰未泮。”《卫风·氓》:“于嗟女兮,无与士耽。”《郑风·女曰鸡鸣》:“女曰鸡鸣,士曰昧旦。”《郑风·溱洧》:“士与女。” 诗中“士”都指男人,非公卿大夫士之士。 《说文》:“士,事也。数始于一,终于十,从一十。孔子曰:推十合一为士。”这是古人无事生事做的文章,与“士”造字之源不相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