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三线建设”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布局我国国防战备和基础工业建设的一次伟大探索,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重要历史贡献。三线建设巩固了国防,加强了战备,为改革开放的开启提供了国家安全前提。三线建设改善了我国工业经济东西部不平衡的布局,促成了西部的开发,从物质条件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奠定良好的基础。三线建设锻造出“三线精神”,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益养分;三线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社会主义公有制及举国体制的显著优势,增强了人民对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认同。  相似文献   

2.
3.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确立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始终伴随着我党对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对我国国情认识的深化。富强、民主、文明这一目标的最终确立,表明我党已经找到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世纪新阶段促进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要坚持不懈地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从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角度,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方位。  相似文献   

5.
发展问题是一个全球问题,对于发展中国家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邓小平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创造了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理论体系。对于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发展问题是一个全球问题 ,对于发展中国家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邓小平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 ,创造了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理论体系。对于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在“5.31”讲话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本质”这一概念,并回答了如何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本质这一当代中国最根本的问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本质理论的提出,又一次深化了“三个代表”思想的科学内涵,把党的先进性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同实践“三个代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创新。  相似文献   

8.
农民道德建设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内在动力,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良性发展的内在需要。加强农民道德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秩序和良好的社会环境,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打开了中国现代化的大门。正是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生产力得到空前的解放,现代民族观念得以确立,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提供了精神动力与价值源泉。  相似文献   

10.
从概念内涵、历史生成和发展走向来看,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这些区别和联系是它们在各自轨道上既运行不悖又相互依托、相互作用的基础。国家治理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和应有之义,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制度保障和能力保障,二者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中国共产党要准确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国家治理现代化之间的互动关系,构建体制机制促进二者良性互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1.
论瞿秋白对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宣传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瞿秋白认为,在经济文化落后的苏俄搞社会主义建设不能照抄照搬书本,应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俄国实际相结合;应利用外资,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应重视发挥具备各种知识和管理经验的专家的作用;革命和建设都要依靠农民;社会主义仍然有与官僚主义等旧社会残余作斗争的任务;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制度加上全国电气化。瞿秋白的宣传澄清了许多事实,使中国人民了解了社会主义苏俄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12.
浅论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所取得的主要成就进行了理论阐述,对其重大失误作了实事求是的分析,并简要总结了应当吸取的几点经验教训,为深入、系统地学习、理解建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3.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4.
自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产生起,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围绕生产力要素这一问题对科学社会主义进行充分的论证,指明了高度发展的生产力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基础和特征。一百余年前社会主义在俄国的建立,使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先河,于是,围绕着发展生产力的核心议题,苏东国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道路上进行了多方面探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由于理论和实践的严重偏离最终导致了失败,但却为后来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国家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教训。中国作为又一个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结合本国发展的实际,历经革命、建设、改革的探索实践,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获得了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功。未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实现不仅使科学社会主义首次建立在发达生产力基础上,而且将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15.
中国式现代化是道路、理论、制度与文明形态的有机统一体。中国式现代化是在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和制度条件下形成与拓展的,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理论成果指引下的现代化,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作为支撑与保障的现代化,也是坚持文化自信自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显著优势和光明前景,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提供了借鉴。从比较现代化的视角,围绕道路、理论、制度和文明形态四个维度,深刻阐明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价值与世界意义,对正确把握其中国特色、本质要求与重大原则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探索和建设过程,既是我们加深对政治文明的发展规律认识的过程,也是我们将政治文明建设事业推向前进的过程,其历史教训是深刻的.  相似文献   

17.
列宁在《十月革命四周年》论及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时说:“我们已经开始了这一事业”,“重要的是,坚冰已经打破,航路已经开通,道路已经指明”。十月革命开创了社会主义事业,改变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方向,而三中全会则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拨正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继续前进的航向。因此,我们不妨借用列宁的这段话来说明三中全会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发展中国家所处的环境、条件和社会结构的特殊性,决定了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必然要走一条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道路。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道路上取得的成就,从理论和实践上根本动摇了“西方中心说”,并使现代化成为了全球性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战略构想在实践中演进。他逝世前夕留下的一组文章和信件提出的重要思想,体现了建设社会主义战略思想的科学化。列宁的战略构想具有二层次结构,即“国内结构”和“东方结构”。从国内结构来看,实行新经济政策是基础,在这个基础上产生出相关的一系列内容,如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全体人民的文化水平,加强各民族人民的团结,改革和精简国家机关,加强党的建设尤其是加强党的中央领导班子建设等等。从东方结构来看,它把苏俄的前途命运同东方各被压迫国家人民革命斗争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力争苏俄建设社会主义的事业取得最终胜利,力争东方其他一些国家走向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他的战略构想经过历史的考验,具有现实生命力。  相似文献   

20.
精神文明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它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是十分明显不容动摇的,这也已为国内国外的许多正面的及反面的经验所证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