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 0 1年 7月 4日 ,是任访秋先生逝世一周年忌日。先生的亲属选择这一天在荥阳境内的邙山公墓合葬先生与师母的骨殖。荥阳邙山公墓在郑州西约30公里。公墓依山而建 ,绿树掩映 ,俯瞰黄河 ,莽苍雄伟。先生雅爱山水 ,人品高峻 ;师母随先生迁居河南 ,与家乡陕北米脂有违已久。此时 ,让先生与师母长眠于邙山之巅 ,与母亲河为伴 ,与黄士地为伴 ,对于逝者和生者 ,都应是一种莫大的慰藉。合葬甫始 ,天下起了大雨 ,与去年诀别先生那天竟完全相同。墓地管理者以“雨淋墓 ,代代富”之类的话 ,说明有雨乃祥瑞之兆。而站立在雨中默默向先生、师母的墓碑行…  相似文献   

2.
无论从史学或是文学角度立论,实用文体都应该获得较之目前更多的重视.文章以晚明女性墓碑文为研究对象,重点揭橥此一文体对于女性生活史及性别史的研究价值和启发意义.墓碑文作为生动精微的女性史料,为我们矫正以往认识偏见、重塑历史中女性的面貌提供了依据,墓碑文也是我们建构晚明性别社会秩序的参考.此外,文章对墓碑文写作中的一个重要现象“谀墓”加以澄清.最后以表格的形式展示晚明女性墓碑文写作的大致情况  相似文献   

3.
梅曾亮《柏枧山房文集·谒墓记》: “道尤三年(1823),……五月二日庚午,至宁国县(安徽省)、方家冲,谒小溪公墓。……乙亥,至独山,谒定九(梅文鼎)公墓。墓有碑曰:  相似文献   

4.
整个中古时期的墓碑,主要以男性之碑为主。在为数不多的女性墓碑文中,又以中、上层社会妇人之碑文为多,从这些刊录中、上层社会妇人行履的墓碑文字来看,其对墓主生前价值的肯定,多称道其孝悌与持家、治家之道,其中又主要集中于孝姑与育子两个方面,而孝姑之行其源又出于育子之行。中国孝文化多讲孝母(孝姑),从中古这些女性尤其是妇人墓碑文可窥其一斑。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经国务院批准,南京又新增一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4处分布于中山陵风景区内,它们是:国民革命阵亡将士公墓、廖仲恺和何香凝合葬墓、邓演达墓、谭延闿墓。迄今为止,中山陵风景名胜区内共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  相似文献   

6.
本文讨论的是1990年在湖北省英山县毕家坳北宋墓地所出摩尼教墓碑。此碑立于公元1052年,碑上刻有颇具摩尼教色彩的日、月二字,墓主人姓昭武九姓之毕氏,故知墓主人是从中亚粟特毕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来华的摩尼教徒。英山还有许多类似的摩尼教墓碑,墓主人都姓毕,因此这是一处毕氏摩尼教徒家族墓地。作者从文献和考古两个方面追踪这个粟特家族的来龙去脉,发现他们是安史之乱平定不久回鹘可汗派到江南经商和传教的粟特商人的后裔。宋代以来江南的许多农民运动都利用摩尼教举行起义。而毕碑的发现告诉我们,江南流行摩尼教当与唐代来华的粟特摩尼教徒及其后裔有关。  相似文献   

7.
每年11月万圣节,当巴黎拉雪兹神前公墓渐渐变成一片花海时,总有人来墓地东南角一座灰色花岗岩墓前,献上一束束红石竹。那墓碑凝重而沉稳,正面刻着:欧仁·鲍狄埃(1816——1887)。来自普通工人鲍狄埃于1816年10月4日生于巴黎一个包装工人家里。由于家境贫困,十三岁辍学字  相似文献   

8.
河南卫辉市城北约7.5千米处,有一座中华林姓的太始祖比干的墓,墓碑上4个隐约可见的字“殷比干莫”,据说,这是我国春秋时期儒教创始人孔子存世的惟一真迹。问题是,这“墓”字为何少写了下面的“土”?  相似文献   

9.
在上虞县的西南,上浦乡曹娥江东岸的东山上,有一座“谢安墓”,一个园形土堆,面南立有一块高2.35米,宽0.47米的墓碑,上镌“晋太傅谢公墓”六个楷书大字。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有人对它深信不疑,认为“谢安始葬于建康(今南京)梅岭岗,后其裔孙迁葬上虞东山。”笔者认为这种说法与文献记载不合,实有辨析的必要。谢安是东晋杰出的政治家,关于他的生平,《晋书》有传,他官至使持节侍中、中书监、大都督杨荆等十五州诸军事、卫将军、太保等、死于东晋太元十年(385年)八月,“时年  相似文献   

10.
马维先 《中华魂》2014,(7):55-60
在赫鲁晓夫二十大"秘密报告"发表50周年的时候,美国学者格雷弗·弗出版了他的专著《反斯大林的卑劣行径》。作者是蒙特克莱尔州立大学教授、博士、历史学家。曾与俄罗斯学者合著《被诽谤的斯大林》《1937年。斯大林依法审判。不容申诉!》等。《反斯大林的卑劣行径》一书彻底颠覆了西方某些历史学家和报刊对赫鲁晓夫"秘密报告"的高度评价,不仅推翻了他们关于"秘密报告"是"二十世纪最有影响的演讲"之类的溢美之词,还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结论:赫鲁晓夫整个"秘密报告""全部由谎言拼凑而成",而他用于直接"揭露"斯大林或贝利亚的论据,没有一件与事实相符。现将作者的主要观点和论据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似有似无的绵绵雨丝,飘洒在初春略带凉意的风中。濡湿了满目青山,也濡湿了青山环绕的这一片公墓。其中有一个平常不过的墓碑,扫墓的是平常不过的一家3口人。一把雨伞下,那中年妇女把一束鲜花,轻轻地放在墓前:“妈妈,爸爸,我来看你们了,还有你们的女婿,你们的外孙……” 墓碑镌刻着她母亲和父亲,浙江大学教授曹萱龄和丈夫、台胞余建彬的姓名,一个既普通又不普通的合葬墓!这位自称女儿的中年妇女叫余惠波,浙江大学教师。  相似文献   

12.
曾侯乙墓形制为不规则多边形,墓葬为岩坑竖穴,深达7米以上。外棺、内棺总重约5000公斤,土坑竖穴,未设墓道,印证了"诸侯之墓悬柩而下"的说法。中室、东室是曾侯乙墓的主体。曾侯乙作为诸侯,安葬于东室,与楚国王墓墓主放在中间墓坑有别。西室、北室长宽不一,既以礼乐为依归,也是墓主生前居室结构之再现。  相似文献   

13.
黄澜 《人生与伴侣》2023,(26):52-60+98
<正>共同的牵挂——记黄公望家乡与隐居地的同一份“痴念”写下这篇文章的缘由,多少有些令人忍俊不禁。一日,正在虞山林间小院和风而眠,忽被一位痴迷黄公望的画家来电惊醒。简单沟通几句,原来,是该画家读到《浙江新闻》提及的“富阳庙山坞发现的没有墓碑的疑冢乃黄公望墓”这一新闻,他顿时心生波澜,百感交集。他的观点是常熟黄公望墓是不容置疑的,  相似文献   

14.
1995年9月7日,南通市南郊风景区的剑山南麓,寂静、肃穆。年近七旬的荷兰老人乔哈纳·特莱克,携夫人缓步走下汽车,手捧一束金黄色的郁金香,一步一步朝半山腰的一座墓地径直走去。在一块镌刻着“荷兰水利工程师特莱克君之墓”的墓碑前,老人神情庄重地将手中的郁金香轻轻地放在墓碑下,  相似文献   

15.
2004年9月18日上午,湖南革 命陵园的上空,一阵防空警报声骤 然响起。随后,在悲壮的《松花江 上》的乐曲声中, 《潇湘晨报》和 湖南革命陵园的领导在墓园里共同 揭开了一块墓碑上的红绸。阳光下, 墓碑上的3行文字熠熠生辉:“一 九三八年徐州殉难/抗日无名女兵之 墓/湖南父老乡亲立”。墓碑上方的 花环中,镶嵌着女兵清秀美丽的身 影。  相似文献   

16.
微子墓及墓碑辨伪张希宇众所周知,我国战国以前的墓葬制度是其墓不封,或封而不肥。因此,在久经战乱之后,后人甚至借助于史书记载也难以发现战国以前的地上墓葬部分。没有地下墓葬的考证,敢说某处为先秦墓葬,只能是一个大胆的假设。位于今山东微山县微山岛的微子墓及...  相似文献   

17.
"厚葬风俗说"、"宗法制度说"等,都不能揭示汉代画像石墓兴起的真正根源。通过考察中国古代石文化可以发现,石负载着思想信仰,常被当做天地神的代理象征而被作为崇拜的对象;汉代阴阳五行盛行,人们普遍认为石具有"阴性",有利于升仙,于是画像石墓在汉代流行起来。由此可见,汉代画像石墓之兴起是由于汉代人对阴阳五行中的石(金)形成了特殊认识并进行了思想演绎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铜猪(下)     
《阅读与作文》2008,(1):28-37
一束奇异的光从教堂左边的墓碑上照过来,一千颗闪烁的星星仿佛组成了一个美丽的光环。一枚纹章在坟墓上方闪动,绿色背景下,一把红色的梯子像火一样照耀起来。这是伽俐略的墓。墓碑没有什么装饰,但红色的梯子十分醒目,好像它是艺术的象征,因为艺术之路总是通过一个火热的梯子通向天堂的。思想的先知都升入天堂,就像古代的伊利亚一样。  相似文献   

19.
"文化大革命"的爆发有着广泛而深刻的苏联背景。这种背景,一方面是中苏两党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论战,它是毛泽东同志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不断"左"倾的极其重要的"助剂"。另一方面,赫鲁晓夫在苏联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为毛泽东同志所误解,为毛泽东同志提供了"现代修正主义"的蓝本,使毛泽东同志进一步看到了资本主义在中国复辟的事实上的危险,终于发动了一场以"反修防修"为目的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相似文献   

20.
竺柏岳 《中华魂》2013,(2):51-51
光明照万世, 宏论醒天下。 二四七四八, 小坟葬伟大。 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1931年10月第一次到达英国伦敦海格特公墓拜谒马克思墓即兴写下的白话新诗,对马克思表达了衷心的敬仰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