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世纪下半叶,圣经汉语翻译呈现出从深文言到白话文之间的过渡,产生了介乎深文言到白话文之间的浅文言圣经译本。汉语浅文言圣经共四种译本:杨格非译本、包约翰/白汉理译本、和合浅文言译本、施约瑟译本。其中,杨格非译本、包约翰/白汉理译本、和合浅文言译本都只翻译出版了新约全书或部分旧约书卷,只有施约瑟译本是唯一的浅文言圣经全书译本。相较之前的深文言译本和之后发展至今的白话译本,浅文言译本可称为圣经汉译史上的重要过渡,其译本种类、数量和影响力都有限,只出版过汉字一种文字形式的译本。此时段的晚清传教士群体处于盼望各基督教差会能共同接受和认同一部圣经译本的心态中,较为忽略浅文言圣经译本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郭著章 《云梦学刊》2008,29(1):158-160
一、自改革开放开始至今约三十年来,在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界.所出版的翻译教材虽然已有数百种,但是较为全面系统讨论汉语文言和古代白话英译的教程,本书恐怕算得上是同类教材的第一本.所谓文言和白话,根据<辞海>的解释,前者是"汉语书面语的一种.产生于先秦时期,一直通用到近代.  相似文献   

3.
春秋时代的“文言”变革与文学繁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言是对直白的语言形式(言)进行自觉的文饰和美化(文),文言的问题是文学的重要问题。春秋时代完成了先秦时期旧体文言到新体文言的历史转变,与商周以来的古体文言相比,春秋时期的"新文言"呈现出表现方法自由灵活,修辞手段广泛应用,语言鲜活生动,形式多变,骈散结合,语助词普遍使用等特征。新体文言的成熟使得中国文学的发展有了新的格局与气象:各种文体逐渐完备,文学创作出现繁荣局面,"建言修辞"成为时代风尚,独立的文人阶层趋向形成,文学理论表现出体系性成熟。春秋时代的"文言"变革与文学繁荣标志着这一时期的中国文学已经进入全面成熟和自觉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4.
生态翻译学将翻译定义为译者适应或者选择翻译生态环境的行为。作为一种生态学视角的翻译研究方法,它从有别于传统翻译理念的全新视角对翻译作系统的探讨。从生态翻译学的翻译生态环境、译者中心、多维度适应/选择等角度,解读翻译家戴乃迭在英文期刊《中国文学》数十年的译介活动及翻译成就。  相似文献   

5.
如何厘定文言小说的“类”是文言小说研究中一直未能很好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文献中区分文言小说“类”的观念与方法入手,分析了文言小说在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两种不同风格趋尚;指出文言小说的分类宜从风格上把握,不宜从题材上去把握。可按风格分为“晋类”和“唐类”。  相似文献   

6.
郑振铎是我国新文化和新文学运动的倡导者,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翻译家,他译介了许多重要的外国文学作品,其中许多作品具有开拓性和启蒙性。更重要的是,他在翻译理论上颇有建树,其翻译理论和主张在我国翻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为我国翻译理论增添了许多宝贵的财富。对郑振铎翻译理论进行系统探索与深入研究,对于新时期翻译学的学科建设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 何谓“文言话本”? 本文是据《明清文言小说史稿》中的一章改写的。在《史稿》中,笔者已对“文言话本”中的一些代表性作品作了评述,这一部分主要是想谈“文言话本”在小说史上的意义,特别是它和文言小说、世情小说、才子佳人小说、猥亵小说以及古典戏曲的关系。那么,什么是我所说的“文言话本”?为了简捷,就从成书于明嘉靖年间的《清平山堂话本》谈起。  相似文献   

8.
文言,魂兮归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言和白话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两种语言形式。由于“五四”时期提倡白话、反对文言,从而导致了文言文的最后终结,并对现当代文学产生了相当严重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新文学的历史与现实的回顾与分析,提出了打破白话垄断的主张,倡导文言文的回归与复兴。  相似文献   

9.
明清文言小说的发展历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清两代经历了五个多世纪的漫长岁月(1368—1911),在中国文言小说史上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发展时期。其作品之多,令人望洋兴叹;其总体成就,在我看来,并不亚于唐宋文言小说。下面就以文学思潮、小说观念和文言小说形态类型的变化更迭等为主要线索和评述内容,分为四个时期,对明清文言小说的发展历程,做一个试探性的简要的勾勒。  相似文献   

10.
关于文言小说的理论论述言皆琐碎,尚缺系统梳理与总结。本文在文言小说本质的理论——文言小说的观念和体制特征;文言小说创作的理论——文言小说传录与休闲、摭实与虚构的关系;文言小说价值的理论——文言小说的社会价值与审美价值三个方面置喙述及,并见文言小说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1.
先秦“文言”的文化成因及其阶段性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远斌 《文史哲》2007,(4):127-133
先秦"文言"①盛行,无论是行人应对,还是诸子谈辩,均有鲜明的文言特征。先秦文言之风盛起,与周朝推行礼乐之教有因果关系。在春秋、战国时期,文言出现了阶段性发展。从应对辞令可管窥春秋时期的文言风气,"微婉其辞"是应对辞令之文言上的特点,这一特点承载的是尚礼精神,即"文辞以行礼"。从纵横谈辩可蠡测战国之世的文言风气,比兴取象、铺排其辞是诸子谈辩之文言上的两个特点,这两个特点如"张罝网而取兽",分别承载的是尚象尚势之时代性追求。  相似文献   

12.
唐燕 《学术论坛》2012,35(10):85-88,110
21世纪翻译学学科地位在中国最终得以确立,翻译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得到了翻译学界的认同。翻译学下一步发展的重点是集中于学科的理论构建。中国翻译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有不少学者对翻译实践活动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佛经翻译的"文质之争"就是我国翻译思想的第一次争论,历史长久,影响深远。严复提出的"信达雅"被很多学者推崇为翻译的最高标准,傅雷的"神似",钱钟书的"化境"等都表明中国翻译理论对于翻译原则、翻译方法等进行过探讨。但是目前中国译学理论多为借鉴西方近现代翻译理论,中国传统译论失语。探讨中国译论失语的溯因显得极其重要,尤其是从文章学的视角下解读"信达雅",对于重构中国译论话语权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才鬼记》是明代文学家、戏剧家梅鼎祚所纂辑的一部文言小说集。清代《四库全书总目》对此书作了很不公正的彻底否定的评价,致使此书长期以来绝少流传。但此书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价值,我们认为是不能否定的。作为有才华的明代文学家、戏剧家梅鼎祚,也有认真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14.
对翻译学中一些需要注意的要素做了简要论述,指出了随着翻译学的发展,翻译过程中所侧重的层面的变化.作为文化交流的一种重要的形式,翻译不仅要从语言上做到通顺、优美,而且要注重其中的文化因素,要立足于所翻译内容所处的文化背景,充分考虑其中的文化差异,从而保证翻译内容能表达出原资料的含义和意境.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文学的物质媒介,研究孔子的言辞思想更容易接近其文学思想的核心。“文言”是孔子言辞思想的核心概念,它对内容上的规范性与形式上的审美性的双重要求,使孔子的“文言”思想,不仅为中国文学提供了形式上可资借鉴的典范,同时,也在思想内容方面树立了“雅正”的尺度。作为一种自觉的文学思想,“文言”一词所包含的规范性与审美性的双重意味,奠定了孔子以及儒家文学思想政教性与艺术性的统一诉求。  相似文献   

16.
高玉 《江汉论坛》2023,(7):5-13
国语建立之后,国民学校通行白话教育,这标志着白话时代的开始和文言时代的结束,但这并不意味着文言文就不再是应用形态,事实上,文言教育包括阅读和写作在民国教育体制中一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文言写作也是一种广泛的现象,大量的人仍然沿用文言写作。新中国成立之后,文言文仍然是考察汉语水平的一个重要内容,只是主要限于阅读方面,文言文写作不再是汉语教育的内容。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文言写作从来没有中断过,并且类型和形式也丰富多样,既有典雅的文言文,也有浅近的文言文,还有半文半白的汉语。1990年代以来,用文言写作的人越来越多,不仅“古典”领域的学者广泛地用文言写作,甚至出现了小学生也用文言写作的现象。近百年文言写作是对几千年文言文的承接和延续,不仅续接语言,也续接中国古代思想文化,是对现代汉语有效的补充,为丰富汉语包括现代汉语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文言》是《周易》"十翼"之一,在中国古代"易学"思想史和文章学史上均有重要地位。"文言"则是中国古代主流文化的主要书写方式,其功能始终与文化主体的身份认同密切相关,甚至可以说,在不同历史语境中,"文言"都是言说主体身份的自我确证、自我建构的方式。对于周代贵族、先秦士人以及两汉以降的文人而言,"文言"分别具有不同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俞樾是晚清著名朴学大师,文言小说领域亦成就不俗,但目前鲜有文章对其文言小说创作做总体论述。本文首先考论俞樾文言小说创作概况,在此基础上,对其小说的学者化特征和艺术性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9.
崔校平  刘振前 《东岳论丛》2003,24(5):108-110
翻译学研究陷入困境在很大程度上是术语使用不统一造成的。翻译不同于翻译学,前者既是语言转换的过程,也是语言转换的产品,而后者则是对前者的研究。翻译学研究必须采取系统、科学的方法,才能提高其在人文科学中的地位。研究的侧重点应从最终产品上转移到过程上。翻译,作为语言转换的过程,是艺术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魏明 《兰州学刊》2006,(3):98-99
20世纪初期“白话文运动”当中的一些偏颇观点,至今仍阻碍着人们以公正客观的态度来对待文言和文言创作。为了促进当代文学的发展,应该打破机械的历史进化论和僵化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充分认识到复兴文言创作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在白话创作已经成为主体的今天为文言创作留下宝贵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