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供应链企业外包战略选择模型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角度分析顾客大规模定制生产条件下供应链企业外包战略的演进层次及特征,结合企业内部能力保有和外包部件的财务影响力,建立了外包战略选择模型,为供应链企业选择适当的外包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作者对国内某大型精细化工制造企业的供应链优化项目为背景,探讨制造企业如何制定供应链战略,逐步实现跨部门及跨企业、信息流与实物流的协同,优化与加强制造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取得市场竞争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上升为供应链的竞争,通过构建和实施全球化供应链管理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十分重要。零售业的龙头企业(后文简称零售巨头)是供应链中最靠近顾客的一环,只有这一环节能够直接得到市场的需求信息。如果零售巨头作为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则供应链对需求信息的获取和反应都会快捷很多。本文通过分析以零售巨头为主导的供应链合作中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如何建立和谐的战略联盟关系。  相似文献   

4.
供应链分析与基本竞争战略的选择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本文在分析产品需求特性的基础上,指出企业供应链的选择必须与其产品需求特性相适应,进而说明企业基本竞争战略选择与实施的前提首先是对产品需求特性进行明确定位,其次是必须有与此相对应的供应链,才能保证基本竞争战略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5.
多元化战略自被引入我国企业管理以来,大小企业趋之若鹜。但成功者却寥寥无几,已引起有关人士的关注。文章以成功与失败的案例,运用管理原理探讨中国企业实行多元化战略经营中应特别关注的方面,以利于我们的企业抓住关键而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竞争优先权与供应链战略之间的匹配关系,把优先权战略区分为成本优先权、质量优先权、时间优先权和柔性优先权,把供应链战略区分为精益供应链战略和敏捷供应链战略。通过理论分析指出,不同的优先权战略与供应链战略之间存在一定的匹配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战略匹配模型以及一组理论假设,并通过中国制造业数据对提出的理论模型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7.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本文基于这种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探索企业战略管理的创新。  相似文献   

8.
我国企业实施全球化供应链管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背景下,我国企业受到来自国外企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通过构建和实施全球化供应链管理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显得十分必要。本文在分析我国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我国企业全球化供应链管理的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企业的核心能力只有在相对完善的供应链体系下才可能转化为长期的竞争优势,大型国有企业从供应链入手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选择合适的供应链管理模式,找准进入全球供应链的渠道,选择好合作伙伴,加强企业间的合作强度。  相似文献   

10.
供应物流管理是煤矿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从计划、采购、仓储、发放、合同管理等方面探讨了如何加强供应物流管理,为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提供有力保障。因此,加强供应物流管理,合理地组织采购、存储、使用物资,对于促进企业生产发展,降低原煤成本,加强资金周转,提升企业盈利能力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企业物流管理中,供应物流的好、周转快、消费低、费用省才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供应链由来及概念--供应链管理意义;从供应链研究与应用现状--创造企业奇迹,以梅尔、沃尔玛为案例,侧重论述敏捷供应链中流程再造和快速响应的关键环节,并以点带面论证供应链管理在各行各业都存在和适用的普遍性.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及市场激烈竞争环境下,供应链是创造竞争优势,适应快速变化的新的集成工具.  相似文献   

12.
A finite number of sellers (n) compete in schedules to supply an elastic demand. The cost of each seller is random, with common and private value components, and the seller receives a private signal about it. A Bayesian supply function equilibrium is characterized: The equilibrium is privately revealing and the incentives to rely on private signals are preserved. Supply functions are steeper with higher correlation among the cost parameters. For high (positive) correlation, supply functions are downward sloping, price is above the Cournot level, and as we approach the common value case, price tends to the collusive level. As correlation becomes maximally negative, we approach the competitive outcome. With positive correlation, private information coupled with strategic behavior induces additional distortionary market power above full information levels. Efficiency can be restored with appropriate subsidy schemes or with a precise enough public signal about the common value component. As the market grows large with the number of sellers, the equilibrium becomes price‐taking, bid shading is on the order of 1/n, and the order of magnitude of welfare losses is 1/n2. The results extend to inelastic demand, demand uncertainty, and demand schedule competition. A range of applications in product and financial markets is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3.
在供应链成员的市场信息以及成本非对称的情形下,讨论两个终端企业(一个自产自销,一个从上游批发产品),在供应链中信息共享策略的方案,包括:信息优势企业如何根据市场需求情况确定是否信息共享(若是,则如何共享);信息劣势企业如何根据对方透露出的市场信息来决策订货量;上游供应链如何决策批发价,从而控制整个供应链的博弈态势,使下游销售商在竞争中更为主动。经过研究发现,低市场类型时,自产自销商乐于共享信息,使竞争对手摄于低迷的市场状况从而降低订货量;在高市场类型且市场波动较小时自产自销商依然选择共享,在乐观的市场条件下表明自己的竞争优势,从而一定程度上威摄入侵者;而市场波动较大时,由于信息共享的额外收益不足以抵消信息共享需付出的额外成本,从而选择不共享信息。  相似文献   

14.
This study develops an analytical model to evaluate competing retail firms' sourcing strategies in the presence of supply uncertainty. We consider a common supplier that sells its uncertain supply to two downstream retail firms engaging in price competition in a horizontally differentiated product market. The focal firm has a dual‐sourcing option, while the rival firm can only source from the common supplier. We assess the system‐wide effects of supply uncertainty on the focal firm's incentive to pursue the dual‐sourcing strategy. We find that the focal firm's dual‐sourcing strategy can create a win–win situation that leads to increased retail prices and expected profits for both firms. Furthermore,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we show that it is beneficial for the focal firm to strategically source from the common supplier, even if its alternative supplier offers a lower wholesale price. Overall, we identify two types of incentives for adopting the dual‐sourcing strategy: the incentive of mitigating supply risk through supplier diversification and the incentive of strategic sourcing for more effective retail competition.  相似文献   

15.
张李浩  刘斌 《中国管理科学》2018,26(10):132-139
本文以两条竞争供应链(每条供应链均包含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为研究对象,基于其是否投资无线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分别构建了两条供应链均不投资RFID(N情景)、供应链1投资RFID(S1情景),供应链2投资RFID(S2情景),及两条供应链均投资RFID(T情景)的收益模型,求解出相应的最优解并探讨供应链投资RFID的均衡策略。研究发现:相较于N情景,单条供应链投资RFID技术对其竞争供应链成员收益产生"负外部性"。当RFID成本较低时,供应链的均衡策略为T情景;当RFID成本较高时,错放率较低的供应链不采用RFID技术,其竞争供应链将采用RFID技术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在原有的单一供应链价值创造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考虑供应链间的竞争关系,完整研究了供应链价值最大化问题。首先基于新产消合一理念应用Cournot博弈构建了考虑两条供应链间竞争的供应链价值最大化模型,然后就供应链创造的整体价值及其与企业联盟对消费者利益的关注程度、消费者对企业联盟利益的关注程度之间的关系、企业联盟价值、消费者价值等问题进行了讨论,获得了一些有益的结论,最后通过数值分析对主要结论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本文研究对于新产消合一理念下全面揭示供应链价值的提升更具有一般性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新兴技术深度交叉融合的新模式下,供应链企业协同创新是加快产业链向高端化延伸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性和新兴性,考虑社会效应及市场风险收益因素,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间供应链企业的演化博弈模型,研究数据库营销成熟度在内的多种因素的影响,通过案例仿真进行验证并分析在市场机制失灵时,政府调控的作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数据库营销成熟度、协同创新产生的信息流和技术量、技术收益系数和社会效益系数以及损益障碍因子等因素对系统趋于协同创新方向演化具有正向作用;在市场机制失灵时,政府采取成本补贴的激励效果更加高效快速,成果奖励的驱动力更加持久,两种激励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最优;中等程度的监管力度及低于搭便车收益程度的惩罚并不能保证企业间的公平竞争,高于阈值的惩罚力度才能够有效抑制搭便车收益与前景损益的负向影响,驱动系统向协同创新的方向演化,且惩罚力度越高,系统的收敛速度越快。  相似文献   

18.
张玉林 《中国管理科学》2003,11(Z1):327-330
本文在确定性需求的假设下,基于销售商竞争地位的不同,对由一个制造商和两个供应商组成的供应链进行分析,得出了销售商谋求不同竞争地位应满足的不同条件,比较了不同竞争地位情况下相对应的社会福利、消费者剩余和产业利润等.  相似文献   

19.
高长元  杜鹏 《管理学报》2010,7(2):212-217
分析了竞争合作对高技术虚拟产业集群成员企业SECI知识创新过程的影响,并结合知识网络节点演化规律分析了竞争与合作活动共同对成员企业知识创新的作用;从价值网角度探讨了知识创新对高技术虚拟产业集群成员企业合作竞争活动的影响;结合案例研究了高技术虚拟产业集群成员企业合作竞争与知识创新相互作用的正反馈关系。  相似文献   

20.
赵旭  刘新梅 《管理科学》2016,29(6):52-63
 基于竞争价值框架和战略理论,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企业文化特性与战略聚焦因素的有效适应或协同对新产品创造力有积极的影响作用。企业文化特性是指一组企业成员所共享的价值观、规范、信仰和群体性认知,能够影响并塑造组织成员的认知、动机和能力,因而在新产品研发阶段对企业产生新想法和解决创造性问题的能力均有重要影响。目前相关研究已开始探讨员工所处的企业文化环境对其新颖而有用想法的产生能力(即创造力)的影响。但鲜有研究在企业层面分析企业文化特性与企业战略的交互对新产品创造力的作用机理。        从竞争价值框架和战略聚焦视角出发,深入分析企业不同文化特性与新产品创造力之间的作用关系,建立基于战略聚焦视角的文化特性-创造力匹配模型,并实证检验新产品开发过程中两类企业文化特性对新产品创造力的影响以及战略聚焦变量在这一过程中的调节机理。为了揭示企业文化特性影响新产品创造力的作用机理,在直接检验柔性导向文化和控制导向文化与新产品创造力关系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并检验组织内外部战略聚焦变量(长期导向和企业家导向)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        以209家中国企业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柔性导向文化和控制导向文化均正向促进新产品创造力;企业家导向正向调节柔性导向文化和控制导向文化与新产品创造力之间的关系;而长期导向对柔性导向文化和控制导向文化与新产品创造力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是非线性、倒U形的,即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中等强度的长期导向对企业两种类型文化与新产品创造力的促进作用最强。        研究结论为探讨企业文化特性的激励效能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并对企业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的战略聚焦规划和创造力管理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