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戏剧和评话《杨家将》中有一位萧太后,这是大家熟悉的人物。在历史上这位太后称承天太后,在她及其子辽圣宗统治的将近半个世纪中,辽朝达到了全盛时期。在辽朝存在的二百多年中,象她那样曾经“称制”“摄政”,担任整个王朝最高统治者的,共有三位萧太后。除承天太后外,辽朝开国时期的淳钦皇后(应天太后)述律氏,也对辽朝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读者也许不太注意到,这三位萧太后的祖先却并非契丹人,她们是回鹘的后裔。  相似文献   

2.
辽朝第八代皇帝道宗之名,在《辽史》中凡十一见,皆书作“洪基”。但近世发现的两通碑文,即清宁三年(1057年)十月八日由道宗署名纪念其亲生祖母的《圣宗钦爱皇后哀册》,和大康七年(1081年)十二月二十七日,由道宗署名纪念其重祖母的《圣宗仁德皇后哀册》,却皆书作“弘基”而非“洪基”。  相似文献   

3.
耶律大石治西辽国策述论纪宗安耶律大石是十二世纪时出现在中国北方和中亚地区的一位伟大人物。作为一个契丹皇室成员,他为辽朝事业在中亚地区的延续,为中西经济文化交流作出过不朽的贡献。可以这么说,没有耶律大石就没有西辽。当他在辽朝国破,不得不率族人西迁,历尽...  相似文献   

4.
契丹族在建立辽朝后,积极推行的一项核心国策就是倾心汉化.通过不断汉化,辽朝的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辽朝也进入了它的强盛时代.契丹族汉化的一个明显表现就是它的皇位继承制度的变化.辽朝的皇位继承制度在经历了早期的原始社会选举制,中间的动荡时期后,到了萧太后掌权时期正式实行汉族封建王朝的嫡长子继承制.本文通过对辽朝皇位继承制...  相似文献   

5.
韩知古家族是辽朝仅次于皇族耶律氏、后族萧氏的大家族,终辽之世,影响颇大.其家族与契丹、汉族、奚、渤海等民族的通婚状况是汉人在辽朝政治活动的一个典型反映,也是辽代的婚姻政治的特点以及胡汉同化现象的一个反映.笔者结合近年来出土的韩知古家族墓志的相关记载,将韩氏家族在辽朝的婚姻嫁娶情况及特点作一简要概论.  相似文献   

6.
在"尊孔崇儒"文教政策影响下,辽朝中京地区官学教育取得了较大发展,表现之一是设置了国子监等教育管理机构,建立起以中京学、兴中府学、州县学为核心的官学教育体系;表现之二是辽朝在中京地区培养出一批名臣儒士,他们在辽朝社会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辽朝中京地区官学教育的形成与发展,使得居住于中京地区的汉、契丹、奚、渤海等族能够大规模、系统地接受中原儒家经史教育,为北方游牧民族对中原儒家文化的逐渐认同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辽道宗请于八年(106年),进士王宫奉敕为耶律宗政撰写墓志,终篇之际,以“来者有识,知贤王兮”’落笔,表明了他对耶律宗政的总体看法。同时,也希望后入读此墓志者能有相同的认识。九百多年过去了,这篇墓志为我们提供了研究辽朝圣宗、兴宗、道完三位皇帝当政时期的许多难得的史料,弥补了《辽史跨文献的不足,特别是为全面地研究耶律宗政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对于耶律宗政这一历史人物的研究,无疑将从一个侧面促进辽史、契丹史的深入研究。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中,族别和身世是决定一个人仕途和生活前景的重要因素。辽代契丹族统治者也…  相似文献   

8.
"顺主忠君"政治伦理是回族传统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回族在中国前资本主义社会得以立足扎根、生存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其主要内容包括:既顺于主又忠于君;君尽其为君之道以"仁";臣尽其为臣之道以"忠";封建帝王应遵守的道德规范.对回族穆斯林而言,这一政治伦理思想的提出是一场极其艰巨而又意义重大的理论革命,具有重要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9.
辽朝时期的东北亚区域形势,除了要考察相关政权关系的变化,辽朝因统治结构的独特性,内部中央与地方属部属国的关系,也是影响区域关系的重要因素。本文以辽朝境内的民族关系为主要探讨对象。  相似文献   

10.
邱靖嘉 《民族研究》2015,(2):87-100,125,126
前辈学者大多认为辽朝的"天下兵马大元帅"始终是皇位继承人的特定封号,尤其是蔡美彪先生《论辽朝的天下兵马大元帅与皇位继承》一文对此做了详细论证。然而本文的研究表明,实际上,这一名号的性质和意义在辽代前后期发生过显著变化,它在设立之初只是一个单纯的军帅之号,后来逐渐成为荣誉性的虚衔,直至辽后期,才逐渐具有了皇位继承的象征意义,但并不是一个具有明确标志性意义的皇储封号。此外,本文还在辨析"天下兵马大元帅"的基础之上,对辽朝多样化的皇储名号体系及其特征做了系统考察。  相似文献   

11.
1968年8月我来内蒙古插队。从踏上草原的第一天起,困难就处处伴随着我。但在牧民乡亲的帮助下,我很快便适应了牧区生活,学会了放羊,骑马,习惯了睡蒙古包。“文革”中,林彪、四人帮在内蒙古制造了“新内人党”大冤案,把蒙古族干部和群众中的许多人都打成“新内人党”分子,实行惨无人道的迫害。我给周恩来伯伯写信汇报了这一冤案,使党中央了解了实情,制止了事态的发展。 1970年草原上征兵。参军是我从小就有的  相似文献   

12.
周晶  李天 《西藏研究》2008,(4):71-79
宗堡建筑是西藏官式建筑的重要形式,专指西藏地方政府宗(县)一级政府机关所在地,属于藏式宫殿建筑类型.西藏宗堡建筑起源很早,是宫殿、寺院,以及防御堡垒的综合体.宗堡建筑在属于藏传佛教文化圈的喜马拉雅地区,如拉达克、不丹等地也有分布,但在建筑风格上带有一定的本地化特征.文章试图通过对喜马拉雅地区藏式宗堡建筑艺术特点的分析,从建筑艺术角度说明藏传佛教在对外传播过程中,不仅对喜马拉雅地区政治以及社会制度有很大影响,对该区域的建筑类型也有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3.
辽朝兴衰的历史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常说"落后就要挨打",其实,这一历史启示并不具有普遍意义,中国历史上的辽金元政权就曾创造过"落后打败先进"的光辉业绩,但到了他们变后进为先进的后期以后,又被新兴的尚处于落后阶段的女真、蒙古和起义军所打败.契丹初兴之时,能够以一个"落后"政权打败"先进"政权,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拥有强大的骑兵,而是因为那时的契丹人具有一种"惟知有国,而不知有身"的上下一心求发展,艰苦奋斗创大业的民族精神.到了契丹变后进为先进的后期以后,变得不堪一击,又被新兴的尚处于落后阶段的金政权所打败,也不是因为契丹人没有骑兵,而是因为契丹人丧失了原来那种团结奋斗的民族精神,是辽朝逐渐走向腐朽的必然结果.从辽朝的兴衰中,我们可以看出,并非是"落后就要挨打",而是"腐败就要挨打",我们应该牢记这一沉痛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14.
辽以武立国,契丹军事体制在辽朝政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伴随着契丹民族的崛起,辽初统治者一方面利用原有的部族军事传统夺取军马大权,另一方面,又充分借鉴中原王朝军事体制的形式,进而对部族军政制度进行改造,在此基础上,发展和创造了适合于维护契丹封建集权需要的新的中央军事体制,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契丹王朝的发展壮大.契丹民族的军事制度尤其是中央军事制度对后世金元清等少数民族政权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世蒙古的"挞马赤军"就起源于辽朝中央禁卫制度.  相似文献   

15.
赐名赐姓是辽朝皇帝维护统治的一项重要政治手段,不仅具有拉拢之意,更是与当时政治局势的变动紧密相连。赐人以名贯穿辽朝发展始终,对象相对广泛,且各有侧重,大多赐予汉人契丹名,对契丹人赐予汉名或者赐字,其中寄意是赏赐的一项重要原则。辽朝皇帝赐予姓氏有萧姓和耶律国姓两种,赐人以姓始于辽太宗时期,辽圣宗统和年间以后,均是赐耶律国姓予汉族士人,是统治者应时局变动作出的抉择,同时也透视着汉族士人地位的升降、权力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生女真完颜部始祖函普生活的时代大约相当于辽朝初年的十世纪初。自此时起至十二世纪初的整个辽朝统治期间,是生女真部落联盟到国家的过渡时期。在这一时期中,生女真历史可分为两段,前段是部落联盟形成阶段,联盟松散,不巩固,没有超出原来血缘关系的界  相似文献   

17.
《民族研究》1984年第5期载有刘凤翥同志所撰之《契丹小字道宗哀册篆盖的解读》(以下简称《解读》)一文。《解读》对我的释文提出了异议,也表示了自己的见解。就此,我也写些拙见,以与刘凤翥同志商榷。讨论的焦点是:怎样解释《道宗哀册》册盖篆文之首四语。  相似文献   

18.
清朝前期河湟地区基层社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变革.府县的设立,乡约、保甲的推行,让长期游离于国家政权边缘地带的河湟地区,真正处于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辖之下,这也是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长期博弈的结果.传统的社会格局被打破,新的社会秩序得以建构,在这场变革中,家族组织的兴衰更迭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9.
在"尊孔崇儒"文教政策的影响下,辽朝西京地区官学教育取得了较大发展。首先,是西京地区建立起以西京学、州学、县学为核心的官学教育体系。在官学的带动下,私学教育也获得了长足发展。其次,是在西京地区培养出一批名臣儒士,在辽朝社会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西京地区官学教育的发展,使得居住于西京地区的汉、契丹等族能够大规模、系统地接受中原儒家经史教育,使北方游牧民族对中原儒家文化的逐渐认同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西夏佛教思想不仅是对中原佛教文化进行引进与创新的结果,同时还是党项民族进行文化改造与创新的成果,这在现存的《解行照心图》及《洪州宗师教仪》等西夏佛教文献中有较突出的表现.西夏佛教界在综合唐代宗密华严思想、菏泽禅法、辽代华严思想等的基础上,形成了与北宋及辽朝华严和禅学思想都不尽相同的华严禅思想;西夏佛学思想既是党项民族文化个性的思想反映,也是党项与汉民族文化融合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