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西北民院西北民族研究所研究人员汤开建及刘建丽辑校的《宋代吐蕃史料集》(一),是一部具有重要藏族历史研究价值的图书。最近,四川民族出版社已排校完毕,即将出版发行。 关于两宋时期的藏族历史,在藏学研究中还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其主要原因是资料的贫乏,给藏学工作者带来诸多不便。对这一时期的藏族历史的记载,在藏文典籍中是很少的,在汉文文献中虽有涉及,但散见于茫茫的文海之中,查阅起来十分费力费时。为便于对两  相似文献   

2.
回族史是一门在建立过程中的学科,它需要付出大量的劳动才能逐步建立起来。1944年,我在《中国回教小史·题记》中说:“中国回教史的研究,是一门很艰苦的学问。研究这门学问的人,须具备几种语言上的工具,须理解回教教义和教法,须熟悉中国史料以及阿拉伯文、波斯文,土耳其文中的有关记载,须明了欧美学者在这方面已有的成绩,更须足迹遍全国,见到过各处的回教社会,见到过各处的碑刻和私家记载,他不只要有这些言语文字上的资料,他更要懂得回教的精神,懂得中国回教人的心。”那时,“回族”跟“回教”,一般没有什么区别。  相似文献   

3.
关于长篇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究竟产生在什么时代的问题,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们已有不少论述。笔者也曾撰文,提出过自己的看法。这篇文章,打算依据汉藏两种文字所提供的史料,对这个命题再作一番考证。  相似文献   

4.
人所共知,研究历史,材料是基础;没有材料,谈什么研究?回族史的研究,现在已有了长足的进步,这是可喜的成绩,但是也不能不清醒地看到,从整体来看,没有什么大的突破.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资料缺乏.但凡从事过中国回族史这一研究领域的人,都会不约而同地发出感慨,回族史的资料太少太难找.中国史料十分丰富,但集中的回族史料却极少,要想得到一点材料,简直如沙里淘金.民国以后虽然有人做过零星整理,但其范围和规模十分有限.更有甚者,由于回族分布和历史等方面的原因,许多回族古籍成了绝版、孤本,且随回族散居而散布在全国各公共图书馆、清真寺和私人收藏者手中.它们不是被尘封着,就是处在流散损坏之中,随时都有湮灭佚失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西夏历史、语言、文字等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了,已发表、出版了一些论文和专著,这是一件可喜的事。但是,引用西夏文原始资料来研究西夏史的人并不多。这是什么原因?一是研究西夏文原始资料的人很少,以前限于条件,译文难免有出入,不敢轻易引用。二是西夏文资料往往零星出现,孤证难立。三是被沙俄大佐柯兹洛夫掘去的大批西夏文资料,至今未能全部公诸于世,致使学术界不能充分使用。为了发挥西夏文原始资料的作用,使它更好地为研究西夏史服务,笔者仅就自己接触到的西夏文资料,择要归纳,重新翻译考订,用以说明西夏文资料对研究西夏史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民间收藏的《重修绥远都统署记》(残石),记录了绥远都统马福祥于民国11年(1922年)重修都统署的经过,为我们研究绥远将军衙署的历史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本文结合相关史料,试对残石文字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7.
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未对回回民族作跟踪记录,这就使得回族历史文化的研究,出现了研究资料非常贫乏的问题,研究人员望洋兴叹.但历史上回族人民以一种开放心态学习儒学文化,有的人有著作传世,大都保存在各地图书馆内;也有的在家族中祖辈相传,秘不示人.为了回族历史文化的顺利开展,首先应对回族人物的著作和相关资料,调查搜集,编目整理,争取条件,陆续出版. 史学大师白寿彝先生于1935年,时年26岁,在他主办的<伊斯兰>期刊第4期上发表了<中国回教史料之辑录>,这是论述回教史研究的重要性以及收集史料应采取的步骤的具有指导性的文章.如果没有中国回教的史料,不可能去研究中国回教的一切,在这篇文章中白寿彝先生说:  相似文献   

8.
《贤者喜宴》明永乐时尚师哈立麻晋京纪事笺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于现存的历史文献资料进行去伪存真的考核,是科学研究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步骤。郭沫若同志说:“无论作任何研究,材料的鉴别是最必要基础阶段。”本期发表的这篇《笺证》正是在一个历史事件上就藏汉两种文字记载对比考核、审订,从藏文汉译的严谨和征引汉文史料所作笺证的缜密来看,在完成这一工作步骤上作者确实下过不小的功夫,而其目的显然是对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活佛得银协巴晋谒明永乐帝并接受“大宝法王”封号的经过这段史实力求作一个客观的重构。通读本文,可以清楚地看出藏汉两种文献在叙事方法、观点和风格上的明显不同,从而可以证明在科学研究中多种文字史料的互补、互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至于《笺证》还使用了国外学者的成果,也说明在科学研究中,应尽可能采取积极的开放态度,博采众长,以为已用。本文的刊出也许会引起读者对这段史实作进一步研究的兴趣。  相似文献   

9.
李楠 《中国藏学》2024,(1):125-133+216
《格萨尔》学术史是《格萨尔》研究学术积累与创新的知识系统,体现《格萨尔》研究的内在历史脉络和理论发展的基本型廓。文章提出,史料、诠释和意义是《格萨尔》学术史研究的“三重面影”。《格萨尔》学术史研究的基础是史料,诠释是激活这些史料的方法论,而意义是研究的终极目的。《格萨尔》学术研究史料的丰富与驳杂,既是厚重的文献呈现,同时也遮蔽了一些重要资料的应有光芒,因此“作为方法的《格萨尔》学术研究史料”就显得尤为重要。诠释《格萨尔》学术史,是一种方法,同时也是一种学术阐释的“当代姿态”。只有通过史料的重新勘探和对这些史料的进一步诠释,才能真正聚焦问题,从而凸显《格萨尔》学术史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藏学史料丛刊》是一部多卷本的藏学汉文资料汇编。由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编辑,中国藏学出版社出版。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和中国藏学出版社整理刊印藏学史料,以藏文文献为主兼及其他民族文字的藏事文献,正在陆续编辑出版的有校勘本《中华大藏经(藏文部分)》、《五明精选  相似文献   

11.
正满文文献的开发和利用,近年来愈发受到学界和学人的重视,尤其作为第一手资料的满文档案在清史研究的各个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史料价值。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民族史、满文文献专家赵令志教授主编并主持翻译的《雍和宫满文档案译编》(上、下卷,以下简称《译编》)于2016年10月由北京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并荣获2016年度国家优秀古籍图书一等奖,这是国内满学和藏学界一件令人鼓舞的幸事。这批多达200多万字的珍贵满文档案的翻译出版,不仅便利了学人利用  相似文献   

12.
《清代满族家谱选辑》主要选编了保存于民间家族手中的清代满族家谱或民国时期续修的清代满族家谱,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尤其是家谱中详载的祭祀规则、碑文、诰命、敕书及家谱中的源流介绍等文献材料,是研究女真历史、满族形成问题、清代满汉关系及满族风俗变迁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3.
甘桑石刻文字是新近在广西出土的古代民族文字,它的发现将会改写中国文字发展史。《甘桑石刻文摹片及字符集》收集整理迄今为止发掘的所有甘桑石刻文字,摹写石片上的文字并编撰成集,并对其文字性质展开了初步探索。此著不仅为研究该文字提供便利,也启发学者的后续研究,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4.
安多地区是藏医学发祥地之一,在“甘丹颇章”王朝时期安多藏医出现鼎盛,曼巴扎仓和广大民间名医辈出,学术繁荣。然而,最初这一地区医学如何产生和传播的情况史料零散不足,本文综合资料探讨这一问题,从历史角度说明藏医的继承和发掘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咱雅班第达的生平和活动很少有人研究。现有文献只谈到他是蒙古文字的改革者和喇嘛教的传教者,其活动范围是卫拉特游牧区境内。然而这是不准确的。有许多根据可以认为,他不仅是一位启蒙教育家和宗教宣传家,而且也是一位卓越的政治活动家,其活动远远超过卫拉特游牧区范围,而且不仅  相似文献   

16.
伯4640号卷包括有许多件遗文,我们拟在这里讨论的是其卷背所见的第一件归义军《布破历》和第二件《纸破历》。这是两件粗看来极为普通的流水帐单,似无重大的史料作用。若将其和当时的历史结合起来研读,即会发现它不仅能为我们研究当时的历史提供重要的资料,而且还能成为我们解决一些长期争论问题的依凭,是敦煌遗书里一件极为珍贵的材料,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 在这里我们所要指出的是,在过去它也曾被人们所注意,一些条文被引用,出现在引人的论著中,但由于对其缺乏全面的研究,因而所得结论也是错误的,今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如后。  相似文献   

17.
50年代,日本出版了一套多卷本的《明代满蒙史料李朝实录抄》.它是日本东京大学教授、著名东洋史学者池内宏博士负责监修,旗田巍编辑的.这套《李朝实录抄》传到中国后,对我国史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今天,凡是研究东北民族史的学者几乎无一人不借助这套资料.它帮助我们解决了东北民族史中许多重大问题,攻破了大量的长期不得解决的难关,是东北民族史工作者不可缺少的资料长编. 本文主要谈谈《明代满蒙史料李朝实录抄》编辑出版情况以及内容、特点、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8.
解决民族起源问题,这是民族学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而无文字民族的族源问题的研究,对于民族学来说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考虑到所涉及的问题极端复杂,民族学者要对民族学多方面的文史资料进行研究,要研究各民族的精神文化、社会制度,各民族的氏族、独立的群体及氏族支系的历史,氏族的传说,族名的起源等。民族学者在研究这些问题时,要充分借助考古学、人类学、语言学以及地名学等辅助学科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9.
最近十几年,民族研究的重要收藏之一,是一批少数民族文字古籍已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史料范围的视野已经过去单纯依靠汉文文献,扩大到尽可能吸收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的成果。 从小学时开始,我比较偏重学习北方民族史,近年来从事中国民族关系史的研究与教学,不得不努力学习与吸收献方民族史、志及南方民族古籍整理的研究成果,以辅自己知识之不足。壮族,不仅是古越人苗裔中人口最多的民族,也是全国各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关于壮族的历史与文化,自然成为我近年用心去学习的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20.
1982年,西藏自治区科委和档案馆编译、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西藏地震史料汇编》,是建国以来西藏自治区首次发掘、整理和编译的第一部地震史料汇编。《西藏地震史料汇编》(以下简称《汇编》)是西藏人民认识地震并与之进行斗争的真实记录,该书的出版,受到了中外专家学者的重视。过去不少中外学者对西藏在民族、历史、语言、宗教、文字、艺术、天文、历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