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严复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学者和启蒙思想家,与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一起被誉为“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一部中国近代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部西学东渐史。在此过程中,严复以其八大译著和系列政论文章当之无愧地被誉为“介绍近世思想的第一人”①。“侯官严复以我之古文家言,译西人哲理之书,名词句调皆出独创。译名如‘物竟’、‘天择’、‘名学’、‘逻辑’,已为我国文字中不可离之部分。其于学术界有不刊之功,无俟深论”②。同样,他所倡导的民主、自由、平等、科学等思想观念,亦不能不说是五四运动“德先生”“赛先生”…  相似文献   

2.
戊戌变法时期,中国近代哲学进入了进化论和人道主义的发展阶段,康有为、严复、谭嗣同、梁启超是其代表人物。当时,青年梁启超以生花之笔,用人道主义冲决封建专制主义,用“自由”反对“奴性”,从认识论和伦理学的角度探讨了“我之自由”的意义,起了广泛的思想解放的作用。诚如他自己所说:“梁启超可谓新思想界之陈涉”。在1903年(梁卅一岁)以前,这称号对他来说是当之无愧的。现在我们来回顾青年梁启超的自由学说,重温他在这一时期写的《论自由书》、《新民说》等著作,也仍然会感到字里行间洋溢着生气和活力,富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
“修辞立其诚”。 这是儒家对于立名的态度。这种慎重,曾经深深影响过开眼看世界的第一批学人。西学译介第一人侯官严复,在译名问题上,就有过“一名之立,数月踯躅”的感叹,真可谓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这种态度,自然不仅是因为译事之难,更是一种对学术人生的敬慎与谨严操守。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社会科学 ,是上一个新旧世纪的更替之际在中国萌生并发展起来的。20世纪初以来 ,梁启超、严复、王国维、陈独秀、胡适之等新潮的思想家学问家们 ,倡导“新学”、“新知” ,从西洋东洋和苏俄“拿来”各种主义、理论和学说 ,在传统经、史、子、集的废墟上 ,在百家争鸣中创立了中国的哲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经济学等新学科 ,架构出形形式式的新体系 ,涌现出一系列多姿多彩的新思想、新知识和新学说。50年代以后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 ,社会科学的主干学科 ,如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等 ,都被贬入冷宫在中国学界消失。随着70年代…  相似文献   

5.
严复是近代中国戊戌变法时期杰出的理论家和宣传家,也是当时著名的翻译家和教育家。1895年他在天津《直报》连续发表著名政论《论世变之亟》、《原强》、《辟韩》及《救亡决沦》等,1897年又创办《国闻报》。他在天津鼓吹变法维新,与梁启超在上海,谭嗣同在湖南,相齐名于世。对严复在当时地位,梁启超在其《清代学术概论》一书中有这样评价:“时独有侯官严复,先后译赫管黎《天演沦》,斯密亚当《原强》,穆勒约翰《名学》、《群已权界论》,孟德斯鸠《法意》,斯宾塞尔《群学肄言》等数种,皆名著也,虽半属旧籍,去时势颇远;然西洋留…  相似文献   

6.
严复是“一个19世纪末年中国感觉敏锐的人”,他不仅是近代中国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而且对中国的报刊事业曾有过重要贡献.拙文仅就严复主办《国闻报)略作阐述.一1894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如严复所见:“日本以寥寥数舰之舟师,区区数万人之众,一战而剪我最亲之藩属,再战而陪京戒严,三战而夺我最坚之海口,四战而覆我海军.”堂堂天朝上国竟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件》.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而中华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诚如梁启超所言:“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孙中山也说:“中国之初醒,实在中日战役之后.”  相似文献   

7.
1923年,蔡元培先生撰《五十年来中国之哲学》一文认为:“五十年来,介绍西洋哲学的,要推侯官严复为第一”,并用了大量篇幅叙述了严复、李煜瀛、王国维、胡适、梁漱溟等介绍英、法、德、美、印度诸国之哲学的情况,对于自己,蔡先生只在叙及《民锋》杂志所刊柏格森号时,稍带一笔而已。  相似文献   

8.
"修辞立其诚". 这是儒家对于立名的态度.这种慎重,曾经深深影响过开眼看世界的第一批学人.西学译介第一人侯官严复,在译名问题上,就有过"一名之立,数月踯躅"的感叹,真可谓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这种态度,自然不仅是因为译事之难,更是一种对学术人生的敬慎与谨严操守.  相似文献   

9.
陈启伟 《东岳论丛》2000,21(4):93-95
学术界向以严复于1895年译《天演论》等书为西方哲学在中国传播之滥觞,然而,若就西方哲学 输入先后而言,则在严复翻译出版《天演论》等书之前的19世纪七八十年代,王韬就开始了西方哲学在中国的 译介传播工作。19世纪70年代初,王韬作《英人倍根》一文,向国人介绍了培根哲学的基本精神。八十年代, 王韬入主上海格致书院。在王韬的主持下,王韬和书院的教席不仅向学员教授介绍了古希腊率达哥拉斯、柏 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的哲学思想,而且向学员重点讲授了英国哲学,其中主要是近代培根和当代达尔文、斯 宾塞的思想,并对各家思想作了颇有见地的评述。当然,王韬及格致书院对西方哲学的介绍还是初步的、简略 的,但他们传播西方哲学,筚路蓝缕,有开创之功,是值是纪念的。  相似文献   

10.
严复进化思想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察严复进化思想,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进化思想的来源,一是与此来源相联系而形成的进化思想特征。通过“来源”可以观察到严复对斯宾塞、达尔文、赫鲁黎与中国传统思想“综合改造”的具体风貌;通过“特征”则可以观察到严复宣传、介绍进化思想的复杂态度。而对严复进化思想“来源”与‘“特征”的把握分析,正是本文检讨严复进化思想的前提。(-)严复进化思想来源严复进化思想想之来源,已有的观点认为有三;达尔文、赫鲁黎和斯宾塞①。这种看法不能说是完全错误的,但不够全面。事实上,严复在《天演论·自序》中就已告诉我们,他…  相似文献   

11.
一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的天朝大国梦被西方列强的大炮轰得粉碎,在救亡图存的社会氛围中,出现了西学东渐的局面。自由主义思想也在这样的形势下被介绍到中国来。除了严复之外,谭嗣同、梁启超也都有着或多或少的自由主义倾向。他们是中国的第一代自由主义者。严复在他的一些论文和译著中全面地论述了思想自由和个性自由的思想主张,初步奠定了近代中国自由主义思想的若干理论基点,如认识论上的实证主义、伦理学上的个人主义、历史观上的进化论和经济思想上的放任主义。正因如此,严复又被称为“中国自由主义之父”。但是,严复的自由主义思想是和…  相似文献   

12.
严复是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他一生译著极丰,其中最有影响的,当推《天演论》。(一)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失败,清廷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地赔款,民不聊生,中华民族陷入生死存亡的危机之中。现实向中国人民提出严峻的课题:泱泱大国居然败于东瀛岛国,根源何在?出路在何方?站在时代前沿的忧国忧民思想家严复,深刻反省面对的现实,继以如椽之笔投身于传播西洋新思想,唤醒民众的舆论工作。《侯官严先生年谱》记载:“和议始成,府君大受刺激。自是致力于翻译著述。先从事于赫胥黎之《天演论》,未数月而脱稿。”(1)书…  相似文献   

13.
试论谭嗣同《仁学》的佛教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启超在谭嗣同牺牲后如日,为其《仁学排序日:“《仁学》之所为作,乃为光大南海之宗旨,以救全世界之众生.”众生何以要救?又如何去救?这在梁启超和谭嗣同眼里,其实是两个问题,一个答案,即佛教中所说的“我执”。有“我执”,则是众生必被拯救的原因所在;而破“我执”即是拯救之方法.因为只有破除了“我执”之人,才能“无有挂碍”,“无有恐怖”,才能一往无前,义无反顾.因此,梁启超在《仁学·序》中说:“今夫众生之大蔽,莫甚乎有我之见存.有我之见存,则因私利而生计较,因计较而生挂碍,因控碍而生恐怖,驯至一事不敢办…  相似文献   

14.
鸦片战争开始以后的中国历史,过去使用过各种不同的名称,如中国近世史、中国近百年史、中国近代史等,也有称作中国现代史的。近世史这一名称,是因袭西方资产阶级史学界划分世界史而来的。梁启超在“近世文明初祖二大家之学说”一文中写道:“泰西史家,分数千年之历史为上世、中世、近世三期。所谓近世史者,大率自十五世纪之下半以至今日(按此文作于1902年——引者)也”。在另一文中他又以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对比地说:“合世界史通观之,上世史时代之学术思想,我中华第一也;中世史时代之学术思想,我中华第一也;惟近世时代,则相形之下,吾汗颜矣,虽然近世史之前途,  相似文献   

15.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是中华民族危机严重的时期。为了救亡图存,先进的中国人如饥似渴地向西方寻找救国真理,“新思想之输入,如火如荼”(梁启超语)。大量西方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包括史学理论和方法,被介绍引进中国。在这些新的史学理论和方法的影响下,二十世纪初,形成了一股新的史学思潮,猛烈冲击着旧的传统史学。在新史学思潮的推动下,中国史学开始进入一个崭新阶段。  相似文献   

16.
严复一生没有写过专门的历史学著作,然而,他的以《天演论》为代表的一系列译著对中国近代史学理论所发生的深刻影响,却是无人可以替代的。一《天演论》于1898年正式出版。严复这样译述赫胥黎的进化理论:“天运变矣,而有不变者行乎其中。不变惟何?是名天演。以天演为体,而其用有二:日物竞,日天择。此万物莫不然,而于有生之类为尤著。”在“复案”中,他说明:“物竞、天择二义,发于英人达尔文。……盖自有歌白尼而后天学明,亦自有达尔文而后生理确也。斯宾塞者,与达同时,亦本天演著《天人会通论》,举天、地、人、形气、心性、动植之事而一贯之”。严复很同意斯宾塞把生物竞争、优胜劣败、适者生存的自然进化论扩展到人类社会。这样,他就把进化论当作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当作一种历史观介绍给了中国读者。他用中国传统的语言“运会”来表示这种不以人的意思为转移且与历史循环论完全不同的客观规律:“自递嬗之变迁,而得当境之适遇,其来无始,其去无  相似文献   

17.
本世纪初,梁启超在他主办的《新民丛报》上发表了《新民说》(1902.2.8—1903.11.2),系统地提出了将传统的中国人改造成为近现代的中国人的方案。对塑造新民形象的紧迫性、新民人格的特征、新民的价值取向进行了全面的论证,影响了几代中国人,揭开了道德观、人生价值观和人的现代化深刻变革的序幕。重新审视《新民说》对新民人格和新民之道的构建,不仅有助于我们认识传统人格向现代人格转型的特征,对当代社会的理想人格建设也不无益处。一、“新民为今日中国第一急务”戊戌变法失败之后,梁启超开始思考改造中国的根本途径,走上…  相似文献   

18.
严复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在本世纪初,严复以敏锐的眼光翻译了西方政治、经济、法律、哲学、逻辑学等社会科学著作,向中国介绍了西方的学术思想,使广大的中国知识分子第一次真正打开了眼界。在严复翻译的八大名著中,其中有两本是属于逻辑学的,即《穆勒名学》和《名学浅说》。严复对西方逻辑学的输入,使这门学科得以在中国确立、发展,掀起了研究逻辑学的高潮。逻辑学的输入,促使当时的中国学术研究走上了科学的道路。逻辑学的输入,对中国人思维方式的近代化起了推动作用,一、严复对逻辑学的重视及原因在翻译《穆勒名学》和《名学…  相似文献   

19.
爱国主义的强音——读丘逢甲《岭云海日楼诗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国诗人丘逢甲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一直得到人们的推重。黄遵宪曾致书梁启超论丘诗云:“此君诗真天下健者。渠自复曰:‘二十世纪中,必有刻黄、丘合稿者。’又曰:‘十年之后,与君代兴。’论其才调,可达此境,应不诬也。”①而梁启超对丘诗也很为推崇,说:“吾尝推公度、穗卿、观云为近世诗家三杰,此言其理之深邃闳远也。若以诗人之诗论,则丘仓海(逢甲)其亦天下健者矣。……以民间流行最俗最不经之语入诗,而能雅驯温厚乃尔,得不谓诗界革命一巨子耶?”②梁氏虽然推评为“天下健者”,“诗界革命一巨子”,但他把丘诗看作“诗人之诗”,却只是抓到了一个方  相似文献   

20.
胡适发动文学革命时,只有二十六岁,无论是他的资历还是学识,都无法与当时仍然健在且壮心不已的严复、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等人相比.但是,胡适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却“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名声大噪,雄居文坛,其思想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严、康、梁、章诸人之上,成为近现代思想学术界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