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回顾过去的一个世纪,海明威是美国文学史上最耀眼的明星之一。在海明威的一生中,他就像一个命运的战士,宁愿被毁灭,也不愿被打败。他创作了许多伟大的小说,美国人民把他看作美国精神的象征。作为美国现代文学的代表,海明威也是美国现代文学的领军人物。本文主要探讨海明威在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英雄主义。  相似文献   

2.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取得了巨大的艺术成就,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在我国也不乏读者。在这部作者的代表作中,海明威用真实洗练的语言,塑造了一位"打不垮"的硬汉形象,小说意味深长,引发了中外广大读者的持久关注和解读。  相似文献   

3.
施琳莉 《现代交际》2013,(11):73-73,72
海明威终其一生都在探索死亡的真谛,这反映在他的大多数小说中。本文主要探讨了他小说中体现的死亡意识及其产生原因。通过认真分析他的文本,作者发现海明威的死亡不断探索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好奇和模糊阶段、必然性阶段,困惑阶段。此外作者还分析了海明威的死亡意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著名作家海明威创作的小说《老人与海》在欧美文坛具有较高影响力。在整部作品当中,作家运用了很多象似性的写手手法来体现文章的语言风格。本文笔者将针对此作品,尝试运用象似性的手法进行解读。首先笔者会对小说的框架结构进行解读,然后分析小说主题和人物的隐喻象似性,最后再对文中数量象似性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5.
李俊杰 《现代交际》2011,(3):107-108
海明威在《乞力马扎罗的雪》中大量使用了简洁的语言和意识流手法,不仅凸显了作品的叙事结构及风格,同时重复和含蓄的象征使作品的主题得以体现。本文通过分析文本中主角的回忆与当下,意识流与客观描述,反映了作品的整体深层叙事结构,多层的意识流与客观描述在文本中不断平行,重复的死亡贯穿两侧。同时本文还将分析文本中象征主义的运用对深化作品主题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徐丽婷 《现代妇女》2014,(9):269-270
20世纪以来,艾米莉·勃朗特的长篇小说《呼啸山庄》已经跻身于英国经典文学作品的行列,它通过对两代人爱恨情仇的叙述,成功地揭示了自然人在外界狂风暴雨摧残下人性的扭曲、社会的严酷现实,是一部充满激情、震撼人心的杰作。艾米莉·勃朗特在《呼啸山庄》中所运用的创作手法在当时文坛极具新意和独创性,大大超越了传统哥特式小说的固有模式和风格。本文从三个方面入手,粗浅地分析了象征手法的运用、叙事方法的特点和人物话语特色,将艾米莉·勃朗特超凡的艺术创造力表现出来,进一步深刻解析这部作品。  相似文献   

7.
纳撒尼尔·霍桑是19世纪前半期美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他的道德寓言小说有着典型的个人特色,作品中的主题往往是模棱两可的。这与他的经历有关,他受到过清教思想、超验主义哲学思想的影响,因而是一位思想上复杂矛盾,常常对人性善恶进行思考的作家。在《小伙子古德曼·布朗》这部寓言式的小说中出现了大量的晦暗的意象,本文分析了三种典型的意象和具有深刻寓意的象征,以此来解读主人公的矛盾心理,研究霍桑的写作特色,从而进一步深化我们对小说主旨的把握。  相似文献   

8.
扭曲的事物、荒诞的组合,梦境中超越现实的场景,所揭示的个人梦境与幻觉。梦想与现实的落差常常引发的冲突。认为言论与行动往往是一种潜意识世界的真诚反映,这在日常生活中是见不到的。总是把具体的细节描写和任意地夸张、变形、省略与象征等手段结合地使用,创造一种介于现实与臆想、具体与抽象之间的"超现实境界"。  相似文献   

9.
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往往蕴含了深刻的哲学义理。海明威创作的《老人与海》之所以能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正是因为在小说中主人公桑提亚哥面对困苦的遭遇,勇于战斗,以大无畏的精神来迎接生命中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上.萧红是一位具有现代精神气质和艺术理想的先锋作家,她那极富个人魅力的小说创作促进了现代小说观念的更新,使小说获得了另一种独特意义的存在。萧红边缘化的人文立场,和对既有价值观念的怀疑与质询精神贯穿于其全部创作中,这种立场使她固守了一份女性的经验,并由此成功地抗拒了男权文化的精神扭曲,使她能够直接洞察民族和人类生存的基础——两性关系。而她的这种透彻洞见,也超越了本土文化.具有了一定的世界视野。萧红一生的艺术跋涉,都是向着温暖和爱的方向,追求一种女性独有的爱与美的理想。  相似文献   

11.
张艳云 《职业》2014,(33):164-166
《永远的蝴蝶》这篇经典小说的艺术魅力在于富有一种东方审美情致——“诗化”的艺术。它与一般的微型小说不同,呈现出“诗”的审美艺术特征:凝练、抒情和富有意境。笔者以此篇文章为例,总结了微型小说“诗化”艺术解读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美是自由的象征,而审美则是个体独立超越社会束缚的人性之解放,是感性的个性生命的自由之最高境界,是人的个性及创造力的全面发展。人是有自由意识的类,是一种在不断创造世界的过程中不断自我创造的生物,只有当他的个性存在即生物学上的存在和他的类本质即社会本质相统一?..  相似文献   

13.
《儿子与情人》是一本被看作为劳伦斯自传式的小说,主人公保罗如同少年的劳伦斯一样出生于英国的矿工家庭,有一位粗犷酗酒的父亲和一位占有欲极强的母亲。背景是英国乡村田园牧歌式的自然美景,和与之对立的黑暗、肮脏,象征着财富、文明与现代的工业矿井。小说中没有恢宏的场景与复杂的故事情节,有的是劳伦斯式的心理描写,夹杂着父母的仇怨、少年的情欲与一些蛛丝马脚的恋母情结。  相似文献   

14.
松本清张的小说与日本传统的侦探小说追求离奇古怪情节和严重脱离现实的风格截然不同,为日本的推理小说注入了社会性这一新鲜的血液。但其依然无法超越根植于日本社会的男性主体意识,这或许正昭示了以清张为首的社会派推理小说的局限性。本论以小说《雾之旗》为中心,将对松本清张社会派推理小说的社会性与局限性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5.
小说《布谷鸟的呼唤》的作者是罗伯特·加尔布雷思。罗伯特·加尔布雷思是英国知名作家J.K.罗琳的化名。小说《布谷鸟的呼唤》中出现了布谷鸟、天使的翅膀等大量象征。这些象征的运用,加深了读者对女主人公卢拉·兰德里这一人物形象的了解。  相似文献   

16.
厉春雷 《公关世界》2009,(12):16-19
粽子是端午节的标志,也是中华民族流传千年的文化符号,积淀了传唱不竭的屈子舍身爱国的情结。它已经超越了饮食的范畴,演绎为一种历史的记忆和象征。当端午节与粽子结下了不解之缘时,似乎着意要把这个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镌刻在五芳斋品牌的印记里,把粽子作为一个文化解读的密码,演绎一种历史的文脉。于是,五芳斋演变成为了端午节的另一种文化象征。  相似文献   

17.
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中的那个老人,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和那条硕大的鲸鱼搏斗,用惊人的毅力战胜了大海,战胜了那条巨头鲸。他似乎最终什么也没有得到,可是,他的搏斗是实实在在,是令人钦佩的。他的精神就是一座山。  相似文献   

18.
在茨威格的作品中,《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拥有特殊的地位,就像一个实验室中的典型标本,集中而显著地展示出茨威格的写作风格和诸多特点。它的主题是人的情欲,而情欲正是茨威格小说最为关注的主题。这篇小说中的情欲,是“须作一生拼,尽君一日欢”式的情欲。另一方面,这种情欲又有属强烈的灵意味,它是虔诚的信徒对上帝的无条件献身和无保留牺牲。因此,原始的和本能的情欲,也是理想的和至高的爱情。小说以一种极端的方式,突出了爱情本身所固有的宗教意味。  相似文献   

19.
海明威其人俗话说,乱世出英雄。海明威便是这样的英雄。他出生于一战之前,还未毕业,战争就席卷了世界。海明威带着他健壮的体格和犷悍的外形走入了战场,却不是参军,而是参加红十字会的战地服务队,成为战地记者,用自己  相似文献   

20.
"迷惘的一代"首次出现,来自于海明威长篇小说《太阳依旧升起》,海明威引用美国女作家的一句话作为小说的题辞:"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从此之后,迷惘的一代开始成为一个流派。而海明威是"迷惘的一代"文学的代表作家,他的《太阳依旧升起》也因此而受到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