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生态乡村建设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连接点,如何实现乡村绿色发展是当下及未来生态乡村建设需要回答的核心问题。以“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的双向互构作为分析框架,对南京市竹镇生态崛起的个案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两化”的双向互构是乡村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和谐共生的有效路径。“生态产业化”是推动乡村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的过程,主要包括生态资源培育、生态资源资产化、生态资产资本化、生态产品与服务市场化四个关键环节;“产业生态化”则是将环境减排和资源减量等生态思维应用到产业发展中的过程,主要通过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间资源共享、绿色技术运用等多元途径实现。“两化”价值互享、功能互通,实现“两化”互构不仅需要平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也离不开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两种机制的支持。本文对“两化”互构的逻辑关系、行动策略和实现机制的提炼突破了既有的理论阐述,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生态乡村建设研究中理论分析的不足。未来研究中,不同类型乡村的生态发展路径和机制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社会全面转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文明是人类新文明.它由社会全面转型达到.包括哲学世界观转型、社会政治转型、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转型.以及科学技术和教育发展模式转型、文学艺术和伦理道德等社会观念转型.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是人类世界史的一个根本性变革.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走中国人自己的道路.加快社会全面转型的进程,率先走上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道路.这是中华民族伟大的历史使命.将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新的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只注重工业和服务业而牺牲农业的发展是畸形的发展,农业可以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之一.浙江宁波通过推进高效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做强做大农业龙头企业、着力扩大农业循环经济等方法不断推进农村生态产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但还需要化解制约因素,做到四个结合:即把农业生态产业发展与资源禀赋相结合,把农业生态产业发展与食品安全相结合,把农业生态产业的发展与农业科技相结合,把农业生态产业与加大投入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四川黄河流域主要位于甘孜和阿坝的民族地区,处于高寒地带。特殊的地理区位、人口状况、发展阶段,导致黄河流域民族地区生态环境治理主体缺乏多元性、治理决心缺乏坚定性、治理举措缺乏力度,治理机制缺乏支撑。这些难点对民族地区构建生态屏障带来了挑战,需要黄河流域民族地区输入“生态至上”发展理念,输出强烈生态意识;推进“生态转型”生产行为,构建生态型产业体系;动员“生态参与”人民力量,建设生态治理共同体;构建多层次生态补偿机制等。建设一个从理念到行动、从政府到民众力量动员的围合体系。  相似文献   

5.
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是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实现绿色发展的关键点,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安徽省由于经济基础薄弱、人力资源培育滞后、资源环境市场配置机制欠缺、生态文明体系不健全等因素的制约,使得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方面仍存在不足之处。但是,安徽省在生产力要素、产业转型、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国家政策扶持等方面具有后发优势,应抓住机遇,践行新的发展理念,以创新发展引领美好安徽建设为发展思路,以构建安徽生态经济战略体系为发展路径,以健全法规制度和政策支撑为发展保障,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迄今为止最高的文明形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本文在探索生态文明科学内涵的基础上,提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方向,并从生态理念、发展循环经济、培育生态产业和制度安排四个方面提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7.
在提升区域竞争力过程中,绍兴产业集群已越来越凸显出其强劲的引擎作用.但是,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产业集群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转型升级已迫在眉睫.由于生产性服务业的投入对制造业产出有巨大的促进效应.因此,应当尽可能将生产过程中非核心业务外包给专业化生产性服务企业,增强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内生机制的活力,有效促进集群内专业化分工协作机制的发展和完善,大力推进产业共性与关键技术平台的建设,从而推动绍兴产业集群逐步由低成本低端形态向创新型高端形态转型与升级.  相似文献   

8.
加快产业生态化转型和生态产业化发展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现实需求.在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黄河流域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需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持走生态优先、因地制宜、质量导向、机制健全、特色引领的现代化之路,以产业的数字化、绿色化、高新化、...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同构理论看来,只有在对经济系统进行新的产业分类及生态功能定位的基础上,才能准确剖析传统人工产业系统生态机能残缺的危害及成因,并通过确立还原产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地位,大力补充产业链的缺失环节,从整体上勾勒出一条我国产业结构系统生态化转型的技术路径.尤其是在重化工业密集区--武汉城市圈,应在探寻一条增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产业技术路径上先行先试,从而把武汉城市圈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还原产业及技术创新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10.
按照"十一五"规划纲要,四川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的分布比较广泛,其主体功能是提供生态功能区,尤其是民族地区.所以,四川生态脆弱地区在建设生态功能区的过程中,应建立良好的发展机制来协调发展和保护的矛盾,包括促进发展的财政支持体制和生态补偿机制、适度发展资源优势产业和生态产业、适度进行生态移民以及相关评价指标和绩效考核体系的健全.  相似文献   

11.
截至2016年11月29日,国家发改委已陆续公布了3批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名单。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本质要求的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导角色,地方政府在现实治理过程中却面临着诸多困境,如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不合理造成排污排气监督治理困难,生态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主体不完善造成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落实不力,地方政府“经济人”与“经纪人”双重属性使其本能地同多方主体角力,生态建设周期漫长导致政绩与任期错位等。鉴于此,必须加快产业转型、优化产业结构并加强产业布局与产群化管理,促进科技型产业与循环型产业发展,重建生态绩效考核机制,并籍以发展多中心治理模式和出台生态建设法律法规,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的形成,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和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2.
核安全监管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议题。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能源生态问题、经济生态问题、社会生态问题对核安全监管提出了新挑战。只有将现代生态理念植根于核安全监管现代化全过程,进一步优化核安全监管组织架构、法律体系、技术措施和公众沟通机制,才能有效解决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系列问题,推动高质量高水平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3.
通过将生态要素纳入经济发展的目标体系,构建“生态-生产”可能性曲线,系统考察生态文明建设引领经济新常态的动力机制。比较静态分析表明,生态文明对经济新常态的引领将沿着创新驱动、政府转型和公众参与等路径以及各影响路径的交互作用实现。来自多元主体动力源的互动,不仅为引领新常态提供动力,也构成生态治理体系建设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生态经济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离不开农村信息化建设,因为农村信息化建设是提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更是实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乡统筹发展的原动力之一。发展生态经济,要以消耗最小的资源,将生态资源变成有效经济价值,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农村信息化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综合平台,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民的生产生活。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过程中,农村信息化在推动乡村经济发展中必将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和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报告从国情、民情、党情、世情出发,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目标。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就应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公平原则以及统筹兼顾原则,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建立可持续的消费模式等路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6.
加快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抉择,也是中国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必须认识到,由于生态文明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建构进程,同时,也由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性,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极为艰巨。本文从具体分析云南九大淡水湖泊的污染与治理进程入手,揭示了我国尤其是西部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和困难,在此基础上探索化解矛盾的对策与路径。  相似文献   

17.
新疆占我国国土面积的1/6,是国家生态安全的重点地区,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正确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推进产业结构变迁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对实现新疆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该文通过对新疆产业结构变迁与生态环境系统协调性实证研究,发现新疆产业结构变迁与生态环境系统的不协调性问题日趋严重,认为新疆在产业结构变迁过程中应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结构变迁与生态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了三峡生态金融系统的基本概念。三峡生态金融系统的基本模式是区域生态、经济、金融、科技等系统所构成的复合系统在结构、功能、行为上既遵循生态规律 ,又遵循经济规律的金融发展模式。三峡生态金融系统的主要任务是服从和服务于三峡生态经济区建设 ,通过金融政策导向 ,运用多种金融工具 ,引导和推进三峡库区沿着可持续发展方向 ,实现从工业化欠发达区域向生态化区域的跨越式发展。通过构建区域性金融中心等途径和方法 ,实现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的发展目标。为此提出了增强金融比较优势、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应对WTO挑战、构建生态金融安全区、综合开发利用政策资源、建立经济金融协调机制和重视民间投资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趋于资源枯竭的淄博市经济发展面临着十分严峻的矛盾和问题,以"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为特征的粗放型生产和资源密集型重化工产业结构,不但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而且严重破坏了淄博的生态环境,这对淄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现代化建设无异于雪上加霜。资源枯竭已经成为悬于淄博人民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严重制约和影响着淄博市生态现代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进程。淄博市应该从经济、社会、政府、机制、生态、文化等方面进行城市转型,必须直面后备资源匮乏、储采比例失衡、产业结构畸形、接续产业弱小、管理体制不顺、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优化产业结构,力促各类资源的节约,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实现由资源枯竭城市向综合型城市和循环经济型社会转型。这是淄博市生态现代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惟有通过发挥淄博的生态优势,推进淄博的现代化建设进程,实现全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生态现代化目标,才能实现淄博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现代化进程中,传统的发展观已不适应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经济增长并不等于经济发展,发展的目的并非无限满足人类欲望。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这个系统由环境生态、经济生态和社会生态相互交织,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链条。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建设生态城市,理顺体制、健全机制、完善政策,厘清生态城市发展的障碍,为建设现代化城市提供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