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弗朗兹·博厄斯美国人类学家,美国现代人类学的开创者,历史特殊论的提出者。博厄斯一生兴趣广泛,著述颇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著作是《原始人的心智》(1911)和《人类学与现代生活》(1928)。"历史特殊论"和"文化相对论"是博厄斯主要的学术贡献。他认为每个民族的历史都具有特殊性,应当尊重其文化的相对性,提出种族和民族平等,主张构拟具体文化的历史,并将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引入人类学的研究中。国内外学者对博厄斯的研究做出了不同的评价,他们在褒扬博厄斯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同时,也指出了其存在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0世纪初,在美国出现了一个在人类学理论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流派———历史学派。对于它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弗朗兹·博厄斯(FranzBoas)我国学术界介绍得比较多,但对另一位影响几乎与博厄斯不相上下的主要代表人物阿尔弗雷德·路易斯·克罗伯(AlfredLouisKroeber)则了解甚少。为了使我们更全面地了解人类学史,尤其是了解美国人类学在博厄斯之后出现的发展变化,本文特对克罗伯这位博厄斯的大弟子、继博厄斯之后执掌这一学派大旗的掌门大师及其对人类学发展的影响作一概要的介绍。生平简介18…  相似文献   

3.
美国民族学家、女诗人。系美国历史学派开创人F·博厄斯的学生,也是他的学术继承人。1887年生于纽约,1948年卒于纽约。在学术思想上与博厄斯有所不同。她与美国人类学家M·米德一起,结合心理学的研究,形成博厄斯学派中的一个支派,即“心理学派”或“民族心理学派”,又称“文化心  相似文献   

4.
心理学出身的米德后来跟随博厄斯学习文化人类学,米德在博厄斯的帮助下选择萨摩亚人的青春期作为范例,向遗传派发起挑战。后来引起了学术界种种争论,其真实性问题也遭到质疑。本文通过对田野、自身、导师这三个方面来简要分析造成人们对《萨摩亚人的青春期》一书质疑原因,引发在人类学中性别差异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心理学出身的米德后来跟随博厄斯学习文化人类学,米德在博厄斯的帮助下选择萨摩亚人的青春期作为范例,向遗传派发起挑战.后来引起了学术界种种争论,其真实性问题也遭到质疑.本文通过对田野、自身、导师这三个方面来简要分析造成人们对《萨摩亚人的青春期》一书质疑原因,引发在人类学中性别差异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以英国社会人类学而闻名于世的这一学派有着二元性的理论根据。其一是对于早期古典进化论者的批判;其二是对于一些被视为源于法国社会学思想家迪尔凯姆的理论的接受。英国社会人类学学派对于摩尔根、泰勒等进化论学者的批判,较之博厄斯的类似批判在理论性上要逊色得多,而这种批判则主要是由 B·马利诺夫斯基及其弟子们所作的。马利诺夫斯基对于古典进化论的批判主要是方法论上的。他认为那些前辈人类学家们所作的进化  相似文献   

7.
在西方人类学史上,一些非象征人类学家在论述各自的理论学说时也或多或少地涉及到象征符号的各种表现形式和意义,并形成了与此相关的诸多重要研究成果.本文对泰勒、博厄斯、莫斯、拉德克利夫-布朗等四位不同理论学派的著名人类学家在象征研究方面的建树做了一番梳理和解读,以便人们对象征人类学的来龙去脉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民俗学是走出来的学问” ,这话越来越得到民俗学界的认同。日本民俗学之父柳田国男从乡土远野走来 ,(他创办的《乡土研究》及早期著作《远野物语》为他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美国民俗学之父F·博厄斯 (实际上他的主要业绩在人类学方面 )以及现在的民俗学会主席J·H·布鲁范德 ,他们都拓展了英人汤姆斯关于“民俗” (Folklore)的概念 ,走向更为广阔的“民俗生活” (Folklore)原野。我国民俗学泰斗钟敬文先生是从潮汕平原走来的 ,他早期搜集的《民间趣事》、《海丰拳歌》、《蛋歌》、《客音情歌》等 ,便是这方沃土的产物 ,…  相似文献   

9.
克利福德·格尔茨和他的解释人类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克利福德·格尔茨和他的解释人类学石奕龙在当今美国学术界,格尔茨(ClifordGeertz)是一位很有影响的人类学家,他于70年代初期创立了解释人类学(interpretativeanthropology),主张对文化作深度的诠释,提倡人文及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10.
马歇尔·萨林斯是美国人类学家。萨林斯所出版的著作非常丰富,《历史之岛》是他的代表作。他的人类学研究范围广泛,主要涉及新进化理论、历史人类学以及西方本土文化研究等方面。萨林斯的研究受到了国内外人类学者的广泛关注,国际学者对其历史人类学和西方本土文化研究提出了质疑;国内学者则针对萨林斯的结构与历史的研究以及民族志写作,做出了一系列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丁苏安 《民族论坛》2013,(6X):22-30
马歇尔·萨林斯是美国人类学家。萨林斯所出版的著作非常丰富,《历史之岛》是他的代表作。他的人类学研究范围广泛,主要涉及新进化理论、历史人类学以及西方本土文化研究等方面。萨林斯的研究受到了国内外人类学者的广泛关注,国际学者对其历史人类学和西方本土文化研究提出了质疑;国内学者则针对萨林斯的结构与历史的研究以及民族志写作,做出了一系列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正>一、林惠祥其人林惠祥出生于1901年,福建晋江人。1926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后考入菲律宾大学研究院人类学系,师从菲律宾人类学之父、美国教授贝雅(Henry Otley Beyer)。结合文化人类学的学术训练和此后在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组的工作经历,林惠祥的学术成果集中表现在他对东南亚及中国东南地区的民族调查和考古研究上。  相似文献   

13.
巫达教授在访谈中从他个人成长历程出发,谈到他在西南地区对彝族和藏族的研究以及对西南地区研究的看法,并进一步阐述了他对族群研究、语言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心得,探讨人类学和其他学科互动的实际意义以及人类学实践性操作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人类学民族学田野调查的历史与未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野调查是人类学民族学最具特色的研究方法。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界现在使用的田野调查方法 ,主要是西方人类学的传统方法。在 2 1世纪 ,如何提高田野调查的质量和水平 ,如何使田野调查更加科学化 ,是当前人类学民族学面临的重要问题。(一 )人类学民族学田野调查方法的形成与发展现代西方人类学田野调查的基本方法 ,始于美国的摩尔根而成型于英国的马林诺夫斯基。摩尔根是 1 9世纪与所研究的对象直接接触过的少数人类学家之一。他曾多次访问北美印第安人居留地 ,并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不过 ,1 9世纪的人类学家和民族学家 ,大多都不从事田…  相似文献   

15.
克利福德·格尔兹是美国人类学家,阐释人类学的提出者。格尔兹一生所出版的著作非常丰富,《文化的解释》(1973)和《地方性知识》(1983)是他的代表著作。"阐释人类学"是格尔兹最主要的学术贡献。他的"阐释人类学"从意义角度赋予文化以新的诠释,同时还提出了"深描"的民族志表达方式,并重视研究地方性知识。国内外学者对格尔兹的研究做出了评价,他们的评论强调了格尔兹研究的重要性,同时也探讨了"阐释人类学"所引发的争论。  相似文献   

16.
美国人类学学会(American Anthropological Association)第107届年会于2008年11月19日至23日在美国旧金山市举行。美国人类学学会建立于1902年,是目前全球人类学界最大的学术组织,注册成员已经超过一万人,来自于各地的高校、研究机构、博物馆、政府部门、公  相似文献   

17.
仪式研究 谈人类学中的仪式研究,不能不先谈人类学本身. 人们通常依据美国定义,把人类学分为体质和文化两大类(美国高等院校人类学专业长期存在—个争论,就是二者到底哪个更重要).我对广义人类学无反感,但又认为,人类学是社会和文化意义上的.我认为,学习人类学的人,要在有一点体质人类学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对社会和文化的研究的办法有所领悟.另外,关于社会与文化,我的看法有些变化.  相似文献   

18.
<正>《泰勒之后——1888~1951年的英国社会人类学》,顾名思义,是一本有关人类学史的研究作品。从1888年到1951年,本书所讲述的英国人类学跨越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本书的创作也是一个长时段的历程,从20世纪60年代资料的搜集、人物的采访,到课程的讲解、相关文章的写作,直到1995年,斯托金这位美国的人类学史学家才将之正式出版。而到此时,斯托金(GeorgeW.Stocking)的人类学史研究已经获得了丰硕的成果:这既包括了他对于美国人类学史的研究①,也包括了他对于英国人类学史的研究②,更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刘海涛 《民族学刊》2022,13(3):45-56, 143
美国民族史学经历了百年的发展历程。其从民族学人类学、历史学学科边际中生发出来,作为一种具有专属意义的、独立的、一体化的知识体系的美国民族史学:一方面,美国民族史学既是二战以来美国及西方民族学人类学、历史学学科从分野并行到趋近发展的一种产物,也是美国及西方民族学人类学、历史学学科相互借鉴研究视野方法,逐渐形成新的研究范式,学科知识生产能力得到提升的一种体现;既是文化反思、“他者”重构的一种重要产物。另一方面,美国民族史学的孕育、凸显与繁盛及其知识体系的生成,也对美国民族史学知识体系生成所依赖的特殊的学科知识发展背景以及历史和社会生发环境等诸多因素带来了进一步的推动和影响作用。这些影响,既展示在表层的学科和方法层面,促进了民族学人类学、历史学等学科的沟通和方法的互补;也表现在由表及里的知识层面,促动了民族学人类学、历史学等传统研究范式的转换与知识生产能力的提升;还触及了深层的文化概念层面,解构了“白人中心论”“西方中心论”,重构了“他者”的形象,推动了美国历史和社会的生成发展,促进了当代“美利坚”民族国家的不断建构。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文本分析和自己作为西敏司教学助理的经历,阐述了他有关食物研究、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思想,及其他对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的反思,力图说明他在人类学理论等方面打破了人类学只是局限于某个地方社区的民族志研究的现象,而开始了对全球资本主义的人类学研究和批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