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从生态政治的视角看节约型政府建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节约型政府”是一个包容性很强、弹性很大的概念,但在生态政治的视角下,“节约型政府”就是节约自然生态资源和自然环境成本的政府,是致力于不断实现自然生态平衡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政府,其本质就是“生态型政府”。对于生态政治建立及其“生态型政府”建构而言,倡导与打造“节约型政府”不仅与其存在着内在的范式契合,而且对之有着直接的支援价值。  相似文献   

2.
内生态型政府的内涵及其善治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生态环境的变化和理论研究的精细化、深入化,与外生态型政府相比,内生态型政府兼具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及政府生态化重塑的双重功能,追求五位一体的生态理念,进而实现政府善治的目标。而要实现这种由"外"向"内"思维路径的根本性转变,必须确定五位一体、生态优先的治理战略,网络治理、合作治理的治理理念,垂直化和扁平化相结合治理结构,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的治理体制,生态服务、生态管理的治理风格,唯才是举、德才并重的用人机制,以及电子政务、人本服务的创新技术。  相似文献   

3.
"生态型政府"初探   总被引:58,自引:2,他引:56  
提出并研究"生态型政府"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在对"生态"概念的辨析解读基础上,我们将生态型政府的内涵定位为致力于追求实现人与自然的自然性和谐的政府.其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生态优先是其根本价值观;生态管理是其基本职能;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其核心能力;综合协调性为政府生态管理体制的显著特征;生态科学家咨询为政府决策机制的广泛构成.  相似文献   

4.
论长三角生态型区域建设中的政府责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长三角区域在率先发展起来后,要向生态型区域迈进;而在建设生态型区域的过程中,政府应该承担主要责任.长三角向生态型区域转变,既基于人们急于从工业社会所带来的危机中脱困的背景,又是人们对后工业社会批判性反思的结果,也是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长三角区域的各地方政府主导地位的发挥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遭受了执政理念提升、生态补偿机制不健全、对科学技术过度依赖、市场主体运利所带来的困境.长三角区域各地方政府要承担起推进科学发展、推动建立区域合作机制、推广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责任.  相似文献   

5.
生态和谐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和谐社会及其构建的坚实的生态文明基础,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则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提供了精神动力和价值支撑。然而,“新结构危机”和“生态环境泡沫”已成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生态“瓶颈”,必须对生态理念、循环经济、制度建设、政府生态责任诸方面加以有力应对。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道德观是一种全新的道德观,它是新时期人类道德领域的延伸与拓展。其内涵包括人类平等观和人与自然平等观。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它强调人类利益平等,要求发展的权利平等。人类平等观分为“横向”的代内平等原则和“纵向”的代际平等原则。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生态文明道德观倡导人类热爱自然、保护自然,要在维护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合理开发自然,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道德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点和“自律”推动力。生态文明道德观将奏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乐章,带领人类走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7.
《江西社会科学》2016,(6):18-25
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进行生态学批判,无疑是马尔库塞批判理论最为主要的内容之一。马尔库塞认为,要克服资本主义造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必须进行生态革命,实现人与自然的"双重解放"。他主张通过引导技术发展新方向和推动社会关系变革的双重路径,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开创了资本主义批判的新视角,为重新建构当代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人民至上”价值理念蕴含生态自然、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责任四个维度,承载“确保人民生活更可持续、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引领人民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增强人民共同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意识”的人民至上根本立场。应以此为指引,通过强化宣传教育、坚持“绿色、循环、低碳”的发展方式、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夯实生态文明主体责任等举措,切实将“人民至上”价值理念落实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践中。  相似文献   

9.
生态危机的根源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欢 《晋阳学刊》2009,(1):75-78
当下生态危机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客观现实。生态问题实质上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生态危机是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恶化了,处于异化状态。而人与自然的关系异化的根源说到底就是人与人(社会)的关系处于异化状态,前者是后者的突出表现。人与人关系的异化归根到底是由资本主义私有制、资本的生产方式和异化劳动带来的,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生态危机,使人类与自然重新恢复到友好和谐状态,就要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资本的生产方式和异化劳动。  相似文献   

10.
生态型政府是在权力的生态觉醒和资本的生态觉醒之上才能建立的走向生态文明的政府.它一方面要推进生态—社会革命,并在这种推进中克服国家共同体和人类共同体中的两极分化造成的生态过耗,以强力实施生态性生产和生态性消费,一方面以人与自然界的生态整体为本位发展生态创造力、生态生产力,推动人的生态化发展,走生态—经济—社会—精神发展模式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生态文明建设就是以生态合理性为基础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发展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哈嘉莹 《河北学刊》2005,25(4):116-119
“生态伦理”主要思考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道德关系。它起源于现代工业文明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破坏及其引发的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庄子的自然人本精神是以尊重生命、追求人的自然本性为主要特征,它产生于中国古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社会文明对人的自然性的冲击所带给人们的不幸。在今天看来,庄子的自然人本精神在很多方面与生态伦理观念都是相通的。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将对现代社会的生态问题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2.
王宁  韦清琦 《河北学刊》2003,23(4):183-188
随着全球化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多维取向 ,随着最近突然在中国以及全世界爆发的“非典型肺炎”的冲击以及伴随而来的全球治理的日渐雏形 ,笔者经过周密的考察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由于大批移民在世界各地定居 ,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也伴随着他们的流动而流动 ,作为其不可避免的负面效应就是各种疾病的广为流传。“非典”就是这多种疾病中最具有传染性和致命性的疾病之一。可以说 ,“非典”已经成为人类的共同敌人。对付这一共同的敌人 ,我们采取的方法就是全球性的防御和治理。将“非典”写作及其批判纳入全球化的视野进行反思 ,使我们对全球化的本质特征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它的出现是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一种必然 ,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它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人为的运作过程 ,与自然迥然对立 ,但它也可以对一些人类难以克服的自然灾害实行全球性的围剿和治理。因此 ,研究全球化与生态的平衡应是全方位研究全球化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提出的“和谐世界”的构想,不仅是中国国内政策的延续,也符合世界发展潮流,与当今世界流行的“全球治理”观念不谋而合。在全球治理中可以实现和谐世界的构建,因为全球治理从全球观念和价值层面上反映了对和谐世界的追求;在全球治理所倡导的共存、共治、共荣中能够实现国际行为体之间的关系和谐;全球治理在解决全球性问题的目标中可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国就是要努力推动“和谐世界”的构想在全球治理的进程中变成现实,使中国真正成为“负责任的大国”。  相似文献   

14.
杨芳 《北方论丛》2022,(2):13-20
中国共产党作为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带领全体人民历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转变。在这一伟大转变中,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原因是多方面的,廉政治理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共产党之所以选择廉政治理方式,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人民主体地位、中华优秀传统社会文化的底蕴等因素决定的。在长期治国理政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做到正确审视党内出现的不纯之念、不正之风与不端之行,对不同发展时期出现的各种腐败之风作出圆满解决,在实践中不断提出廉政建设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战略,不断取得新的成效,正是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廉政治理,自觉坚持、创新和深化廉政建设使然,彰显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永葆党执政为民的初心和筑牢自身廉洁的决心。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的转型期。网络舆情危机的爆发对政府治理能力提出挑战。网络舆情的突发性、非理性、去个性化以及多元互动性,对舆情监管提出了现实的要求。公共治理视角下网络舆情的治理模式表明,完善基于网络监测系统的舆情预警机制,加强网络舆情监管的法治化和规范化,建立专业的新闻发言人制度,构建政府与社会组织共同治理的新格局,将会有力提升政府对网络舆情的治理能力,对构建和谐网络舆情环境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人类历史的发展是一个自然过程的思想,是恩格斯历史理论的基础部分。它从自然史与人类历史的不同性与相似性上阐明了人类历史的事实性,从生产方式的性质阐述了人类历史的自然状态性质,从而超越了康德、黑格尔历史目的论。恩格斯认为人类历史与自然界的历史是不同的,但由于人类行为的局限性,人类历史却像自然过程一样运行,是一种类似于自然的历史,而非真正意义上的人类历史。人类只有摆脱了自身的历史局限性,在社会关系方面将人从动物界中升华出来,人类历史才能进入到完全符合人的需要的阶段。恩格斯的这一思想在今天得到了新的证实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研究都市圈协作治理的过程中,形成了以"国家干预"为主的"政府模式"、以"市场主导"为主的"多中心治理模式"和以区域多方协作为主导的"新区域主义"三种理论范式。其中,以区域多方协作为主导的"新区域主义"模式主张通过谈判形成都市区不同层级政府、社会团体和私营部门间的协作机制,以此来共同解决区域公共事务,试图在以"国家干预"为主的"政府模式"和以"市场主导"为主的"多中心治理模式"之间找到平衡点。这一模式也是目前学者们讨论最多的领域。国内学者对于地方政府关系、区域竞争与合作、大都市区或城市群治理等议题进行了探讨。对于我国当前都市圈地方政府来说,构建区域内各级政府、私营部门和非政府组织的协同治理模式和协作治理机制显得尤为重要,而在这一方面的分析和研究也有待深入。  相似文献   

18.
荀子重视人与自然的平衡发展,要求人类尊重自然万物的发展规律,物尽其用,从长远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荀子要求人们遵循时令,节约用度,有节制地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最终实现人和自然的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仝瑞 《殷都学刊》2007,(2):144-148
儒家、道家都主张性善论。共同点主要体现在二者都基于关注社会问题、人性问题和如何协调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问题,以及都主张人性是善的两个方面。区别主要体现在:一是儒家是站在人与社会关系的角度提出问题,其理论注重务实性;而道家更注重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角度提出问题,其理论玄远而富于辩证法。二是儒家以仁、义、礼、智为人性内容,认为培养这四端就能达到至善境界;道家认为人类的善就是按其本性生活,倡导"归根复命",知足养性。由此出发,儒家、道家的教育思想有很大不同。但儒家、道家互补的教育价值观和道家所重视的自然人本主义对我们今天的教育价值观的确立和教育生态问题的重视和研究都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晓俊 《河南社会科学》2012,20(4):91-93,108
美国诗人弗罗斯特有着比较复杂的世界观。他认为,世界是一个丑与美的复合体,人类是一个善与恶的组合体。这种悖论诗学在其诗歌中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1)热爱自然,憎恨自然;(2)热爱生活,厌倦生活;(3)热爱人类,憎恶人类;(4)始于欢乐,终于忧伤。从新批评的视野出发,在精神分析与文化批评视阀下,解读弗罗斯特"乡村哲学家"的悖论诗学,有助于真正地感悟其诗歌中的智慧与真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