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辞海》文思院条:释文思院为“宋代官府手工工场之一。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置,属少府监,南宋时,并少府监入文思院,其职务,据《宋史·职官志》:‘掌造金银犀玉工巧之物,金彩  相似文献   

2.
偶于友人案头看到宋代魏庆之所撰《诗人玉屑》一书,卷首有《四库全书提要》一篇,既说:“是篇前有淳佑甲辰黄昇序”,后边又说:“庆之书作于度宗时”。我用公元年数来计算了一下,竟发现了好些问题。原来“淳佑甲辰”是宋代理宗淳佑四年,实为公元1244年。至于宋代度宗的在位时期,是由咸淳元年到十年,即由公元1265年到1274年。1265年已经比1244年迟了二十一年,哪有二十一年后才作成的  相似文献   

3.
<正> 如果把西周初年看作中国最早的基本成熟的文学作品《诗经》的形成时间,中国文学正好抵达了第三个一千年之末。也许是由于巧合,中国文学正好一千年左右一个巨大的变化。诗歌或者可以被看作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占有主导地位,而诗歌恰巧是一千年左右一巨变。《诗经》的第一部分作品形成于西周初年,大约在公元前一千年左右。到汉代形成五言诗,大约就在公元一世纪左右,不少人承认班固首次写作成熟的文人五言诗,而班固的生卒年是公元32—92年。此后的写作了第一首文人七言诗的张衡是公元78—139年。这种能够兼容单音词、双音词与三音词,做到奇偶有变的诗体为后来的五、七言格律诗奠定了基本形态。至公元一千年左右的晚唐五代乃至宋代,词兴盛,诗体又一大变。第一批大词人象李煜(937—978)、柳永(980?—1053?)、晏殊(991—1055)、梅尧臣(1002—1060)、欧阳修(1007—1072)、苏轼(1036—1101)等几乎都诞生在千年之交。词应该说也奠定了元曲的基本形态。直至第三千年之末的二十世纪,在西学影响下产生的白话新诗,现在走过了近一  相似文献   

4.
司马光(公元1019年——1086年),字君实,宋代陕州夏县人(今山西省夏县),是宋代著名的史学家、政论家、哲学家。司马光的哲学著作较多,在他的文集里除收有《迂书》、《原命》、《说玄》、《致知在格物论》、《中和论》等专著外,对杨雄的著作《太玄》、《法言》等注解或集注,也比较集中地反映司马光的哲学思想。现分别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5.
我国古代的史学与文学,二者往往相通。例如《左传》、《国语》、《史记》、《汉书》,就皆以史书而推为文宗。《史通·载文》篇所谓“文之将史,其流一焉”。因此,《史通》中有不少篇章,也反映了作者刘知几的文学思想,它可说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史评和史传文学的理论著作。刘知几(公元661—721年),所著《史通》二十卷,共五十二篇,其中《体统》、《纰漏》、《弛张》已亡佚,现存四十九篇(包括内篇三十六篇,外篇十三篇)。《史通》所论,内容详博,除论述史籍源流、辨析史体、考证史料外,其阐述史传文学的写作经验,不乏精辟见解。宋代黄庭坚曾把它与《文心雕龙》并称,认为书中“讥弹古人,大中文病,不可不知”(《山谷老  相似文献   

6.
关于“吐蕃”一词的语源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拜读了牙含章同志在《民族研究》一九八○年第四期上发表的《关于“吐蕃”、“朵甘”、“乌斯藏”和西藏的语源考证》后,深受启发。牙含章同志通过丰富的汉藏历史语言资料,在深入研究以上问题的同时写道:“唐朝人在‘蕃’字前为什么又加了一个‘吐’字,到现在还弄不清楚。”我们根据突厥和维吾尔文献资料,对牙含章同志所提出的问题加以考证,并提出我们的一点浅见,以供研究藏族史的同志们参考。藏族人民自古以来把自己的族名称为“bod”或“bodba”。最早记录藏族情况的汉文《甥舅联盟碑》(又称《会盟碑》),公元823年立。后晋(公元936——946年)、宋代(公元960——1279年)成书的《新唐书》、《旧唐书》中“吐蕃”的‘蕃’字,  相似文献   

7.
孙蕡的卒年     
孙蕡字仲衍,号西庵,广东顺德人。《中国历史人物生卒年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3月第1版第253页)说:他的卒年是公元1389年(明洪武二十二年)。此说不知何据? 孙蕡,《明史》有传,见卷285《文苑传》,他死于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898年)的“蓝玉之狱”中。洪武二十二年,蓝玉督修四川城池(见《明史》卷132《蓝玉传》),时“蓝玉之狱”未兴。  相似文献   

8.
(一) 中国小说对日本近代文学的影响到底有多大,自然用不着我多说,在这里我只是指出一个与此有关的事实,对此我很久以来就感到奇怪了,这就是:秋水园主人的《小说字汇》(天明甲辰即公元1784年作序,宽政三年即公元1791年出版)引用的书目中,竟然一点儿也看不到和它齐名的中国怪异杰作《聊斋志异》的影响。当然,江户时期的传奇作品很多,大部分没有再版,对它们的调查工作目前还几乎无法进行,因此,现在还不能轻率地下结论说其中丝毫也没有《聊斋志异》的影响。《源氏物语评释》的作者获原广道(公无1813——1863  相似文献   

9.
李商隐是否游过江乡(今长沙一带)?这不仅涉及李商隐生平行踪:还牵联到他《赠刘司户蒉》一诗的系年,也关系到他对唐武宗和宣宗的不同的政治态度,不可不辨。清人冯浩认为李商隐曾于文宗开成五年(公元840年)冬间游江乡,次年正月北返。张采田赞同其说,并有所发挥。一时似无异论。岑仲勉《玉溪生年谱会笺平质》《唐史余沈》力辟开成五年之说,博综史料,考据精详,堪称佳作。但我既不同意冯浩、张采田以及最近出现的开成五年冬(公元840年)  相似文献   

10.
在一九五四年出土的应历九年(公元959年)《驸马卫国王墓志》的铭文中,“民”字缺末笔,在最近出土的保宁二年(公元970年)《刘承嗣墓志》和太平九年(公元1029年)《萧仅墓志》中,也见到同样的情况。金毓黻先生在《辽国驸马赠卫国王墓志考证》一文中曾说:“铭文中‘民’字  相似文献   

11.
《玉娇丽(李)》的猜想《金瓶梅》最早的续书《玉娇丽(李)》,今已伕,见于较早的记载是:①谢肇淛《金瓶梅跋》;②沈德符《万历野获编》;③张誉(冯梦龙?)《三遂年妖传叙》;④清初宋起凤《稗说》。这些资料为学术界所习见,为讨论方便,谨录如下。《金瓶梅跋》(《小草斋文集》卷二十四): 《金瓶梅》一书,……书凡数百万言,为卷二十,始末不过数年事耳。……仿此者有《玉娇丽》,然而乖彝败度,君子无取焉。  相似文献   

12.
唐圭璋先生于一九四○年间编《全宋词》,并于一九六四年重编补订,辑宋代词人一千三百余家,词作二万首。考订精详,是目前最完备的宋词总集。但是,由于篇幅浩瀚,偶有缺误也在所难免,这里谈到的误收曹遇词,即为一例。《全宋词》(1965年本)第五册3591——3592页收有曹遇词五首,即《宴桃源》二首,《蓦山溪》一首,《水调歌头》一首,《西江月》一首。这五首词,分别辑自《永乐大典》卷二千二百六十五、二千二百六十七、二千八百零九、一万三千三百四十四引《曹遇集》,照说不会有误。但,细检第四册曹冠词内,  相似文献   

13.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的社会主义国家。除汉族外,还有五十多个少数民族。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涌现出不少科学家。玉妥宁玛·云丹贡布就是唐代吐蕃医学界最著名的医学家。 据《医学总纲》、《隆多喇嘛全集》等藏文史料记载,玉妥宁玛·云丹贡布公元708年生于西藏堆龙给纳,家里世世代代以医为业。其祖父和父亲都是藏医大师,精通医学理论和医疗技术,分别担任过吐蕃赞普艺松芒赞(650年——676年在位)和兑松艺波杰(676年——704年在位)的御医。玉妥宁玛·云丹贡布出生医生世家,自幼受到家庭环境的熏陶,十分喜好医学。从小就跟随其父学医。在医学方面,颇有见识。童年时代,就可开方,为人治病。据说,十岁时,吐蕃赞普赤德祖赞(704——755年)就知道他的医疗技术,并送他到桑耶学习,进行深造。  相似文献   

14.
张祜是中晚唐之间的一位诗人,两《唐书》皆无传。《新唐书·艺文志四》上仅有“张祜诗一卷,字承吉,为处士,大中中卒”这样一句。我们从《唐诗纪事》、《唐才子传》、《唐摭言》、《桂苑丛谈》等书的片断记载和张祜的诗中,可以看出他的一些大致情况。张祜,字承吉,(《唐诗纪事》为“长吉”),南阳(今属河南)人,一说是清河(今属河北)人。关于他的生卒,今人有几种说法,我们同意闻一多先生《唐诗大系》中的提法,即生于唐德宗贞元八年(792)。“大中”一共是十四年,“大中中卒”,我们暂定为大中七年(853)左右。这样,可以说张祜生于公元292年,卒于公元853年左右,享年六十一二。  相似文献   

15.
<正> 古音研究从宋代的吴棫到清代的顾炎武,可以说是从萌芽时期进入了奠定基础的昌盛时期。段玉裁在《说文解字》的研究中,把文字的谐声系统和语音的韵部系统结合起来,从而把古音研究在顾炎武、江永等人的基础上又向前推进了一步。段玉裁(公元1735——1815年),字若膺,号茂堂,江苏金坛人。段氏古音学的贡献可以从两方面看:一是在具体的关于古音韵部系统的建立方面,二是他研究古音的方法及明确提出的理论。以上两方面的成果主要集中在他的传世之作《说文解字注》一书中。  相似文献   

16.
<正> 有研究生来质疑。他们说,新出版的《夏史论丛》(齐鲁书社出版)在页6、102、248—249、313—315处都谈到夏史上的两个地名:斟寻和斟灌,在书中除页6处涉及较详外,余均一掠而过。斟寻和斟灌究在山东,抑在河南,我们还是不清楚,请予讲解。我回答说,要弄清楚,光在两个地名上打交道不成,要看旁枝旁叶的许多书,才能有收获。例如顾炎武《日知录》卷六中有“因国”一条,略曰:“有胜国;有因国。《周礼·媒氏》:凡男女之阴讼,听之于胜国之社。……《左传》:凡胜国曰‘灭之’,是也。……(《礼记》)《王制》:天子诸侯祭因国之在其地而无主后者。……”这是说,“胜国”,是被征服  相似文献   

17.
南柯太宗传     
李公佐,字颛蒙,陇西人,约生活于唐代宗至宣宗(公元763—859年)时期。与白行简(公元775—826年)同时。贞元间举进士,曾任钟陵从事。喜采集怪异故事。据说他曾鼓励白行简写《李娃传》。所作传奇小说有《南柯太守传》、《谢小娥传》、《卢江冯媪传》、《古岳渎经》、《燕女坟记》。前四篇尚存,《燕大坟记》  相似文献   

18.
<正> 刘知几(公元661—721年)的《史通》,是中国史学的一部古典名著。《史通》内外篇共二十卷五十二篇(其中三篇早佚),约九万言,写成于公元710年(唐中宗景龙四年)。此书经过长期酝酿、精心构思、反复修改,乃是刘知几毕生心血的结晶。《史通》之在唐朝前期出现,是中国古代史学发展的必然产物;《史通》产生以后,反过来又对唐以后的史学发生了重大的影响。《史通》  相似文献   

19.
张载,字子厚,陕西西安人。生于公元一○二○年(宋真宗天禧四年),死于公元一○七七年(宋神宗熙宁十年)。因为家住在陕西郿县的横渠镇,所以学者称为横渠先生。张载和他的弟子多是关中人,后来称他的学派为“关学”。他的著作多是弟子纂录而成,主要有《正蒙》、《易说》、《经学理窟》、《张子语录》等。张载是“理学”(亦称“道学”)的创始人之一。宋代理学从周敦颐、邵雍开始,经过张载的发展,至程颢、程颐形成了体系,朱熹则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因此,元朝脱脱等修的《宋史》把张载的事迹和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等五人称  相似文献   

20.
“苏老泉”是苏洵之号,还是苏轼之号?自来就有争议。自宋以来,多有称苏洵号老泉者。甚至有将苏洵文集《嘉祐集》称为“苏老泉”文集的。目前所能见到的较早的苏洵文集(东莱标注老泉先生文集》十二卷,是宋代吕祖谦编,宋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吴炎刻本。由此可知宋代吕祖谦就称苏洵为“苏老泉”了。另,《苏老泉文集》十三卷本,有文十二卷,诗一卷,并有凌蒙初《苏老泉文集序》和凡例、本传,是明代凌蒙初的朱墨套印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