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者按:1988年10月24日,当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江泽民同志出席上海社联第四次代表大会,作了题为《充分发挥社联的作用,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的重要讲话。此讲话经中央领导同志审阅,于今年3月在《学术月刊》、《文汇报》、《解放日报》上公开发表。今年3月19日,江泽民同志又为上海社联题词:“发挥社联作用,繁荣社会科学”。江泽民同志的讲话和题词公开发表以后,全国各地报刊杂志相继全文转载,在社科界引起了巨大反响,各地社科联掀起了学习、贯彻江泽民同志讲话的热潮。云南省社科联也认真组织学习了江泽民同志的讲话和题词,现将省社科联机关部…  相似文献   

2.
1983年国庆前夕,邓小平同志欣然为北京景山学校成立20周年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5页)这一题词既是邓小平同志对景山学校的殷切期望,更是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对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的重大战略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3.
1983年10月1日邓小平同志为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三个面向”的题词全面总结了我国教育的历史经验,深刻揭示了无产阶级教育的基本规律,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今天,在全国亿万人民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热潮中,重温这一题词,对于统一思想认识、深化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邓小平同志在题词中所说的教育要面向的现代化,很显然指的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就是要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下实现现代化.教育为什么要面向现代化,究竟应怎样面向,本文就此谈点学习体会.  相似文献   

4.
1981年第6期《社会科学辑刊》上发表的王正萍同志的《矛盾斗争的绝对性和矛盾同一的相对性原理不容否定》一文,对我在同期《社会科学辑刊》发表的对王正萍同志的《对〈如何正确理解矛盾斗争的绝对性和矛盾同一的相对性〉一文的商榷》作了回答。王正萍同志的答文用《矛盾斗争的绝对性和矛盾同一的相对性原理不容否定》为标题。这个标题说明,在王正萍同志看来,我的商榷文有否定“矛盾斗争性的绝对性和矛盾同一性的相对性原理”的意思。果真如此吗? 现在,着重就事物发展的动力问题与王正萍同志再商榷,以就教于王正萍同志。究竟什么是事物发展和运动的根本动力?王正萍同志在《答文》中说:“如何理解矛盾斗争的绝对性,矛盾同一的相对性呢?列宁的原话是讲得很清楚的。列宁说:‘相  相似文献   

5.
(一) 鲁迅与坚持斗争的女师大同学没有一起拍照。有一篇文章说鲁迅与女师大同学共同斗争,取得胜利,女师大复校后,“鲁迅与坚持斗争到底的同学一起在校门口摄了一张照片,并且题了词:‘修我甲兵,与子偕行’,表示斗争虽然胜利了,但是革命的道路正长,要不断磨锐我的武器,与你们共同前进,将革命进行到底。这八个字是鲁迅和革命青年共同战斗的写照,也是鲁迅一生带领革命青年迎着风浪去搏斗的缩写。” (1) 鲁迅没有和同学们一起合影。一九七五年底,上海鲁迅纪念馆得到了刘和珍、许  相似文献   

6.
编辑同志: 贵刊1983年第1期,发表了王传斌同志的《<呐喊><仿徨>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文学作品》一文,是批评在贵刊1981年第1期上刊载的拙文《<呐喊>、<彷徨>与鲁迅的前期思想》的。王传斌同志阅罢拙文,有以教我,我很感谢。不过,我读了王传斌同志的文章后,也有几点鄙见,请传斌同志正之。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同志在鲁迅逝世一周年纪念大会上,提出“要认识鲁迅先生,要晓得他在中国革命史中占的地位”,接着指出鲁迅的三个特点:政治远见,斗争精神,牺牲精神。并明确指出:“鲁迅的一生就完全贯穿了这种精神”。实践证明,毛泽东同志的这个论断是符合鲁迅的思想实际的,是正确的,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然而《人文杂志》1981年第四期发表的《象鲁  相似文献   

8.
人类的实践活动是一个多方面、多层次、多形式的开放系统。怎样进行分类?过去学术界没有认真探讨,只是毛泽东同志在1963年5月说过“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项实践”(《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839页)的话。最近几年来,关于实践分类的文章已有不少,但都是在“两分法”的指导下进行的。例如,崔自铎同志在《认识论研究》一书中作了这样的划分:“第一,基本实践与非基本实践”;“第二,个人实践与集体实践”;“第三,领导者实践与群众实践;”“第四,历史实践和现实实践”;“第五,革命实践与  相似文献   

9.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六日,《人民日报》第三版发表李步云同志的“坚持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我觉得文中有几点值得商榷。一、资产阶级何时提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口号?它有没有革命的作用?李步云同志认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口号,是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中提出来的”;它“曾经起过革命的作用”。这种说法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资产阶级的这个口号,是在其国家和法制建立以后提出来的。李步云同志混淆了“自由、平等、博爱”  相似文献   

10.
翦伯赞同志的《论南明第三个政府的斗争》一文,写于一九四○年三月。重庆《中苏文化》杂志原拟收入第八卷第三期发表,时间约在次年的三、四月间。可是文章在送到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报刊检查机关审查时,却遭无理扣压,并从此不知下落。此文是否有忤于国民党反动派呢?这是很难说的。就文章本身来说,是写距离当时有二百七十多  相似文献   

11.
《中国社会科学》1993年第6期载有房良钧同志《对统一斗争相对绝对问题的创造性探索》一文,提出的问题很有意义,但在基本观点上我却有不同的理解,现概述如下,以与良钧同志商榷: (1)矛盾的基本属性是什么?我认为,“同一性和斗争性”并不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两侧面之间既斗争,又同一,才是矛盾的基本属性。  相似文献   

12.
我撰写的《剖析谈“三”色变、见“中”就批的原因》(原载《广西社会科学》1994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哲学原理》同年第6期全文复印)发表之后,在学术界没有什么反应,我确实有点着急.十六个月后,朱宝信同志发表了题为《为什么不宣提“一分为三”?》的献疑文章(载《广西社会科学》1995年第4期),我读后由衷地感到高兴,不过还是有些想法和意见,需要提出来供宝信同志和学术界同仁参考.一、希望开展一场关于“一分为三”命题能否成立的学术争论1982年7月,我的拙作《“一分为三”新议》(《争鸣》1982年第3期)发表了,顿时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的反响:《新华文摘》作了论文提要介绍,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哲学原理》全文复印,还有其他文摘报刊和各种资料都作了反映.半年后,林青山、李烈炎两同志发表了题为《“一分为三”是唯物辩证法的命题吗?》(《争鸣》1983年第1期)的商榷文章,指出:提出所谓“一分为三”的命题,不仅缺乏理论根据,而且也不符合事实,完全是从想象中推论出来的.一场关于“一分为三”命题能否成立的争论眼看就要开展起来.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争论并没有进行.尽管如此,但我还是坚持不懈地进行研究,并且不断地发表该命题的文章,至今累计已有93篇、其间,有王旭东、王威廉、王征国、  相似文献   

13.
阮章竞同志的《漳河水》写于一九四九年三月,改定于同年年底。这是诗人继《圈套》之后创作的又一长篇叙事诗。它不仅标志着诗人在创作道路上的重大发展,而且也是延安文艺座谈会后出现于解放区诗坛的一颗绚丽夺目的明珠。《漳河水》写的是太行山区漳河边上妇女翻身斗争的故事。它通过三个妇女在旧社会所遭受的苦难,翻身斗争的历程和解放后的幸福生活的描绘,深刻地表现了妇女解放的主题。  相似文献   

14.
<正> 姚伯茂同志在《东岳论丛》1983年第1期发表《也谈意识对物质起决定作用的“一定条件”》一文,对我的《意识对物质起决定作用的一定条件是什么》一文提出了两条商榷意见,值得进一步讨论。我想再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以就教于姚伯茂同志和其他同志。姚伯茂同志的第一点意见是:拙文所说  相似文献   

15.
十年前,江泽民同志出席了上海社联第四次代表大会,并作了《充分发挥社联的作用,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的重要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在迎来上海社联成立四十周年大庆之际,应上海社联请求,经中央领导同志同意,这一讲话于3月20日正式公开发表。近日,江泽民同志还欣然为庆贺上海社联四十周年题词:“发挥社联作用,繁荣社会科学”。江泽民同志的讲话和题词充分表达了我们党对社会科学工作和社联工作的高度重视;也是对社联进一步发挥团结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推进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的积极作用的殷切希望;更是对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的鼓励和鞭策。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学术界逐渐活跃起来了。前几年,哲学界有些同志提出了“一分为三”(三分法”、“三点论”、“三位一体”)的命题,我也是其中之一(见《“一分为三”新议》,《争鸣》1982年第3期) 近两年,有不少同志对“一分为三”提出了批评意见,认为“一分为三”是从想象中推论出来的,“一分为三”的命题不能成立。他  相似文献   

17.
珍贵革命文物——抗日战争时期郭沫若领导的文化工作委员会成立时的一个《签名轴》,在失落十六年之后,重又回到了我的手里。 正如新华社报道中所说:“这件文物记载了抗日战争时期周恩来同志和郭沫若同志的一次重要的活动”。它既显示了当年在党领导下革命进步文化人的团结一致,又显示了党领导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力量。郭沫若领导的政治部第三厅和其后的文化工作委员会是特殊斗争条件下的产物,是国共两  相似文献   

18.
《江汉学报》1961年第3期上,发表了刘光杰同志的一篇文章:《关于級差地租存在条件的初步認識》。在这篇文章中,刘光杰同志对我发表在《江汉学报》1961年第1期上的《对現阶段农村人民公社級差地租問題的初步探索》一文中的某些論点,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这些意见是十分宝貴的,它給了我許多启发和教益。不过,我認为,在这些意見中,还有一些問題是需要进一步討論的。特提出来,与刘光杰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19.
一点回忆     
《人民日报》1983年12月14日第五版刊载了穰明德同志的文章《毛泽东同志要求我们多读书》,文中记述抗大在毛泽东同志的倡导下掀起读书热潮的情形,并回忆当时毛泽东同志对穰明德同志讲的一段话:“你呀!光读我写的写不行。要博览群书嘛!象你这样的同志出身苦,有斗争经验,但文化程度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用文字论述的货币流通规律,怎样用函数式或方程式的形式加以表达,自五十年代以来有不少文章进行了讨论。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种表达形式:第一是教科书中通用的形式,可简称为“除法”;第二是王惟中、洪大璘两位同志发表在《学术月刊》1982年第五期上的《怎样理解马克思的货币流通规律公式》一文中的表达形式,可简称为“减法”;第三是卫兴华同志在《学术月刊》1985年第1期上发表的《〈资本论〉中货币流通规律公式的探讨》一文中提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