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立足社会发展实际推进儿童福利转型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儿童福利工作需要在做好孤儿相关工作的基础上,不断拓展保障对象、完善保障内容、夯实制度基石、建立服务体系,积极推动儿童福利制度向适度普惠型转变,这是落实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维护儿童基本权益、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是着眼国家未来长远发展、储备优秀人力资源的迫切需要,也是完善我国社会福利制度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内在要求。要准确把握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的基本内涵。这就是:立足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儿童  相似文献   

2.
正举措一,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政府主导和社会自治相结合是西方国家普遍采取的基本模式,是一种良性模式。一方面,对困境儿童的特殊保护作为国家的一项基本义务理应由国家主导,由政府承担主要责任;另一方面,基于有限政府的原则,需要引入社会组织和群众的力量共同参与,从而更好地为困境儿童提供服务和保障。一是政府要建立和完善困境儿童救助保护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措施,确保财政资金的投入和各级政府部门的合理分工与配合;二是大力发展儿童基金会等相关慈善机构和广大社会组织的力量,使社会  相似文献   

3.
建立儿童救助与福利保障相衔接的“大儿童福利”格局,就是要把儿童权益保护、儿童紧急援助等工作与社会福利制度相衔接,建立、健全和形成一整套较为完备的相互交叉、相互支持、相互协调的儿童救助、保护和安置机制,让需要得到保障的儿童得到相关机构的庇护,确保管理部门按职权做出裁定后,由相关的福利机构进行妥善安置。  相似文献   

4.
正首先,民间力量养育孤儿、弃婴要有系统化的思维所谓系统化,就是把民间力量养育孤儿、弃婴的工作纳入到中国儿童福利服务体系中去思考,去设计和推动。我国的儿童福利制度有两大支撑:一是各类困境儿童的基本生活费保障制度。主要包含儿童福利的保障对象、保障内容、保障标准。它是以津贴的形式,通过现金发放到困境儿童或其监护人手中。二是儿童福利服务体系。主要包含基层福利服务机构、站点、人员和其他专业化服务机构,解决提供服务的问题。民间力量养育孤儿、弃婴,要纳人中国儿童福利体系这个大框架中去定位和思考,在政府制度性保障的基础上,着力提供福利服务,发挥补充作用。其次,民间力量养育孤儿、弃婴要有规范化的举措所谓规范化,就是民间机构要像政府举办的儿童福利机构一样,规范运行、按章办事。为此必须做到三个规范:一是理念要规范。对待养育孤儿、弃婴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于2013年3月6日在北京召开了社会福利系统应对舆情培训视频会议,会上,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詹成付就加强和改进儿童福利院管理工作发表意见时指出:儿童福利机构工作无小事,儿童福利机构工作者务必做到临深履薄、谨言慎行,当前,一要从"坚持一个原则,落实三项要求"出发,加强和改进儿童福利机构的管理工作,夯实基础,修炼内功,实现养护康教质量的全面提升;二要强调办好儿童福利机构,保护好儿童合法权益是民政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今后儿童福利机构如果发生重大责任事故,不仅要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追究儿童福利机构领导班子的责任,也要建议地方政府追究民政部门的领导责任和监护责任。民政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加强和改善对儿童福利机构的领导和指导。  相似文献   

6.
《社会福利》2014,(6):9-10
正核心提示:苏昆山市坚持儿童优先原则,对父母重残、患重病的家庭,生活收入无来源的,其家庭成员包括儿童都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20%发放生活补助;对父母双方服刑在押的以及父母一方死亡另一方因其他情况无法履行抚养义务和监护职责的儿童,纳入孤儿保障体系,按孤儿生活保障标准发放生活费。同时建立重残儿童康复补助制度和重病儿童救助制度,积极引导社会参与,充分发挥各类社会组织作用,通过团体辅导、个案咨询等形式,解决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为  相似文献   

7.
2006年3月29日,民政部、中央综治办、最高人民法院、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公安部、司法部、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建设部、农业部、卫生部、人口计生委、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共15个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孤儿救助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它是建国以来对孤儿生活救助和服务保障第一个综合性的福利性的制度安排,是中国儿童福利事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确立了中国儿童福利事业发展的重要原则《意见》确立了中国儿童福利事业发展的一些重要原则,包括社会公平、国家主导责任和城乡一体化的原则。这些原则的确定将对我国儿童福利事业的发展产生长远的影响。社会公平原则的确立对儿童福利事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经济体制改革以前,我国经历了很长时间的  相似文献   

8.
建立儿童救助与福利保障相衔接的"大儿童福利"格局,就是要把儿童权益保护、儿童紧急援助等工作与社会福利制度相衔接,建立、健全和形成一整套较为完备的相互交叉、相互支持、相互协调的儿童救助、保护和安置机制,让需要得  相似文献   

9.
正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儿童优先"理念,立足中国国情,借鉴国际经验,明确政府责任,发挥家庭作用,运用市场机制,扩大社会参与,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儿童发展需要相匹配、与社会福利体系相衔接的中国特色儿童福利体系,是未来中国儿童福利体系发展的总体方向和目标。广大儿童福利院院长,要高度关注我国未来儿童福利体系的建设,识极研究和探索儿童福利机构转型发展的规律,充分发挥好儿童福利机构在儿童福利体系中的专业服务、示范引领、指导协调和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政府、社会和家庭是儿童教育重要的支持和保障、对儿童教育负有重要的责任和义务。孤困儿童缺失家庭的支持和保障,民政部门及其各级政府部门则应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黑龙江省在对孤困儿童教育进行专题调研基础上,提出应通过加大教育资源利用、加强教育监管、加大教育救助保障,为孤围儿童建立有针对性的教育保障机制,切实提高孤困儿童的社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制度转型凸显三大基本特征中国政府一直将尊重儿童权利、维护儿童权利作为社会核心价值理念来推动。十八大以来,各级政府更加重视以保障民生为重要内容的社会建设,为儿童福利制度建设奠定了政治基础。近年来儿童福利政策的发展以及社会力量参与儿童福利服务的情况表明,中国的儿童福利制度已经进入从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迈进的重大转型时期,呈现出以下三个非常鲜明的特征:首先,政府决策突出重视民间参与。2012年儿童福利领域一个突出现象是全民关注和参与,政府和  相似文献   

12.
首先,实现儿童福利事业社会化,机构功能多元化,需要社会工作的理念、方法。安徽省铜陵市儿童福利院在全省儿童福利机构中率先开启的面向社区残疾儿童托养工作,就是儿童福利资源向社区延伸的成功范例。儿童机构管理应由封闭管理走向开放,合理地搭建机构里的儿童与社区儿童、整个社会互动的平台,铜陵市儿童福利院长期以来与幼儿园开展共建活动、与志愿者协会和义工会开展合作,  相似文献   

13.
转变之一: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政府包揽向政府主导与社会广泛参与转变 为更好地保障孤残儿童生存和发展,青岛市建立起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孤儿保障和运行机制,实现了政府包揽向政府主导与社会广泛参与转变。  相似文献   

14.
正美国政府在立法中规定了儿童保护强制报告制度,要求特定人员在发现儿童虐待或忽视行为时向专门机构报告,并对未能报告的责任主体给予适当的处罚。如今,美国政府每年数亿元的资金投入到儿童虐待的防治工作,上万名专业人员从事儿童虐待的研究、调查、评估、数据收集和分析工作,在民间组织的协助下,强制报告与儿童保护服务在各州得以有效开展。主要内容责任主体。目前,大多数州都将以下人员列为强制报告义务的责  相似文献   

15.
《社会福利》2012,(2):66-F0004
近年来,石家庄市社会(儿童)福利院在做好机构内各项服务、保障工作的同时,充分发挥河北省脑瘫康复训练基地的示范和指导作用,注重整合脑瘫康复、聋儿语言听力康复资源,积极向全省社会福利机构和石家庄市社区辐射,借以实现社会福利工作向社会的适度普惠。  相似文献   

16.
家庭寄养——保障孤残儿童 权益的有效养育模式 首先,实行家庭养育模式,为孤残儿童重新建立起家庭养育环境,是保障孤残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和人格健全发育的需要。 在我国儿童福利事业发展史上,建立儿童福利机构,对孤残儿童和弃婴实行集中供养,以此作为家庭的替代形式出现,曾经对妥善安置孤残儿童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随着经济和  相似文献   

17.
思路之一:儿童福利保障的范围.坚持福利机构供养的孤儿与社会散居的孤儿相结合。长期以来,我国的儿童福利对象尽管包括了孤残儿童,但在实际工作中主要限于社会福利机构集中养育的孤儿和弃婴。……  相似文献   

18.
儿童福利,从广义上讲,包括负责儿童社会福利工作的组织机构、儿童生存和母婴保健措施及机构、有关儿童工作的法律和相关保护政策、儿童受教育权益等保障措施。从狭义上讲,主要指政府为收容“三无”孤儿、弃婴和残疾儿童而设立的儿童福利机构。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儿童福利事业的发展。儿童福利机构作为孤残儿童福利的主要力量,机构不断扩大发展,职能也越来越丰富。  相似文献   

19.
杨波 《社会福利》2013,(1):43-43
为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救助理念,大连市开发区救助管理站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积极构建社会参与平台,广泛整合社会资源开展救助工作。成立工作队伍健全工作制度各街道救助管理咨询服务领导小组在实施属地管理、建立街道社区专管队伍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20.
正首先,破解"四个难题",为重残儿童救助抚养创造基础条件。其一,破解认识障碍难题。采取会议动员、发文指导、现场会推进等方法,引导各地民政部门端正认识,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其二,破解救助抚养安全难题。通过制定救助抚养协议,明确福利机构、村委会和儿童家长三方责任、与医院建立医疗合作杜绝传染和危重患儿入院、聘请常年法律顾问等方法,保证重残儿童在院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