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职业倦怠对于组织开展正常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危害较大,它作为现代职场的流行病已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由于工作中各种主客原因的影响,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已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危人群。在阐述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辅导员队伍中的职业倦怠现象的成因,并提出了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2.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及其应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职业倦怠"是一种在工作重压下的身心耗竭状态.日益突出的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在高校辅导员队伍中也真实存在而且容易忽视.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由主客观因素交织形成,对个体身心健康和学校、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负影响.应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组织干预和自我调适来减轻和消除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危害.  相似文献   

3.
以贵州高校为例,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进行调查研究。调查表明,高校辅导员具有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但总体不严重。性别、年龄、月收入、职称等变量对辅导员的职业倦怠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文章针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4.
高校辅导员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高校配备的专职女性辅导员也逐年增多。解决女性辅导员职业倦怠问题,对辅导员队伍建设、学生成长成才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了高校女性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情况,测定辅导员职业倦怠程度,面向全国高校辅导员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对辅导员的职业倦怠情况展开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高校辅导员存在中度职业倦怠感,分析职业倦怠的原因,从辅导员自我修复的角度,即分别从职业发展、工作理念、职业情感、生活方式、管理方法等几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思路,以期缓解辅导员的职业倦怠感,不断提升自我修复的能力,促进辅导员的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从“职业倦怠”谈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职业倦怠是助人行业中的常见问题,而高校辅导员因职业特点,故此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如何提高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是关系学生教育、学校发展的大事.本文应用马氏工作倦怠量表,对上海市6所高校124位辅导员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表现为情绪衰竭、去人格化与无力感三个方面,其产生的主要原因由于辅导员工作的特性造成辅导员角色定位与角色期望不一致引发的.应对职业倦怠,除了高校辅导员自身努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高校也应改变观念,为辅导员创造轻松、快乐的工作环境,最大程度上化解辅导员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7.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先锋队,他们中出现的职业倦怠现象将直接影响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因此,应该及时从职业倦怠的表现和产生的原因,分析并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8.
以高校辅导员为研究主体,从职业倦怠的内涵入手,分析了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表现及产生的原因,探讨了消除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对策。认为积极消解网络压力,打造多元发展平台,推进辅导员知识结构的现代化,建立有效的激励和代偿机制等是现代高校辅导员队伍保持健康心态、完善人格、旺盛工作热情及较强社会适应能力的奄力措施,  相似文献   

9.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及其自我效能感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影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高校辅导员情绪衰竭、去个性化、个人成就感低落等是其职业倦怠特征。角色认同、职业素养、工作挑战、职业发展等困惑是主要原因。应培养和提升自我效能感,完善知识结构,明确工作职责,增加成功体验,优化工作环境,以消除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0.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原因分析及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表现与危害,分析了职业倦怠产生的四个因素,即角色因素、职业因素、组织因素和自身因素。在新形势下,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进行干预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组织干预,即组织支持,改善环境,体现关怀;个体干预,即辅导员要改变认知,不断完善自我,主动应对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97名高校心理咨询师进行问卷调查,探讨高校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倦怠与工作要求、工作资源缺乏、职业自我概念的关系。结果发现:高校心理咨询师的工作要求与职业倦怠的情绪衰竭、去人性化、成就感降低均呈显著正相关;工作资源缺乏与情绪衰竭、去人性化维度呈显著正相关;职业自我概念与职业倦怠的情绪衰竭、去人性化、成就感降低均呈显著负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提示工作要求、工作资源缺乏、职业自我概念是高校心理咨询师职业倦怠的重要预测变量。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角色冲突为研究视角,分析了辅导员工作过程中存在的角色过载、角色间,中突和角色内冲突,论述了角色冲突和去个性化、情感衰竭以及低成就感的关系,得出角色;中突直接导致辅导员的工作作懈怠这一观点。提出缩小辅导员工作职责、专任教师定位、弹性工作制和同工、同酬、同编制四个方面的解决思路,为全面破解辅导员的职业懈怠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近10年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国内的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研究大体可以分为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二类.理论研究方面涉及职业倦怠概念的界定、影响因素分析、干预措施等内容;实证研究方面包括职业倦怠量表的引进与修编、职业倦怠程度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等内容.现有研究中的研究对象、调查工具和理论依据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未来有关辅导员职业倦怠研究应采取全面的、发展的和本土的视角.  相似文献   

14.
在回顾工作倦怠含义的基础上,运用MBI-GS量表对496名南京市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经分析得出以下结果: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的得分分别为2.398±0.758、2.196±0.793和3.569±0.864,该群体情感耗竭和人格解体处于中等水平,同时又具有较高的个人成就感 人口统计变量对工作倦怠产生不同影响,婚姻状况和专业背景因素对情感耗竭、年龄和婚姻状况以及受教育程度因素对人格解体的影响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意义。据此提出缓解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工作倦怠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5.
研究采用问卷法考察了476名执业医师工作倦怠、工作投入和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状况,通过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技术探讨了基本心理需要满足与工作倦怠和工作投入的关系。结果显示,医生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程度能够显著预测其工作投入和工作倦怠,基本心理需要满足程度越高,工作投入程度也越高;相反,基本心理需要满足程度越高,其工作倦怠程度越低。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对医生的职业生涯来讲既是一个保健因子,又是一个激励因子,在员工援助过程中,创造满足医生基本心理需要的工作环境,具有双重效益。关系需要满足程度是预测工作倦怠的重要因素,而胜任需要和自主需要满足则是预测工作投入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从工作激励潜能、工作特性及其与个体变量的交互作用的角度来分析工作倦怠,结果表明:激励潜能对工作怠慢有着预测作用,从工作本身中所获得的激励潜能越大,则工作怠慢程度越低,并且与性别、工作年限、婚姻存在着交互作用;此外,性别变量与工作完整性有着交互作用。为此,应该设计丰富化、扩大化及多元化的工作特性以提升工作的激励性,同时建立适当的倦怠管理机制,并考虑个体间的不同需求。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我国服装企业知识型员工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状况和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服装企业中,知识型员工的工作压力程度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工作倦怠总体状况不太严重。通过对比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的关系,发现工作压力对工作倦怠的不同维度都有正向的预测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不同工作压力维度对工作倦怠影响程度不同。为了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企业应该重视工作压力管理,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防止工作倦怠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基于角色理论和内在动机理论,结合我国组织情境,探讨了工作自主性对知识型员工越轨创新和职业倦怠的影响机制,并选取329名知识型员工作为调研样本,对问卷收集到的匹配数据做层级回归分析来检验假设。结果显示:工作自主性与越轨创新显著正相关,与职业倦怠显著负相关;角色模糊对工作自主性与越轨创新的关系起部分中介作用,角色压力对工作自主性与职业倦怠的关系起完全中介作用;组织自尊在工作自主性对角色模糊和角色压力的影响过程中也分别具有调节效应。研究结果有助于厘清工作自主性对知识型员工越轨创新和职业倦怠的作用机理,同时对我国企业提升知识型员工创新绩效,抑制其职业倦怠现象的管理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