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福利》2005,(1):58-58
2004年12月27日,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孤残儿童救助工作委员会在京召开了残疾儿童救助工作会议。会议回顾了2004年度的主要工作,展望了2005年的发展前景。 成立于2004年4月的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孤残儿童救助委员会通过开展"爱心献孤儿"系列活动,积极构建助养、助学、助医"爱心"平台,探索建立了孤残儿童救助工作的长效机制,推动了孤残儿童救助工作社会化进程。 (本刊记者)  相似文献   

2.
费梅苹 《社会工作》2012,(11):11-13,22
本文以"机构照料儿童社会适应"服务项目的实践经验为基础,立足儿童需求为本和儿童发展权保障为本的福利理念,对构建"政府-社会-市场"合作下的孤残儿童社会工作服务体系提出了反思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网络模式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人口不断流动态势之中一种常见的和必然的社会现象,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社会支持网络理论强调弱势群体问题并不是因其自身原因所造成,而是缺乏必要的社会支持.基于此,应着眼于整合社会资源,通过支持与被支持双方的平等互动,使农村留守儿童弱势群体拥有自己的社会支持体系,并形成相互联系的社会支持网络.  相似文献   

4.
刍议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一个由政府、群体和个体组成的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体系,对于缓解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社会工作领域中的"儿童青少年与家庭专业工作"为例,以中国和德国为观察视角,分析和思考"儿童青少年与家庭专业工作"立法的社会教育学思想基础."社会教育学"作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外的第三个独立的教育领域,是应对儿童青少年自身的"教育"、"成长与发展"、"社会化"问题以及支持和辅助其核心成长环境(家庭)的重要专业领域."儿童青少年与家庭专业工作"领域的立法首先需要建立社会教育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6.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社会支持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对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接着分析了留守儿童教育中所需要的社会支持网严重缺乏,认为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构建一个强有力的社会支持网络,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惠安成 《社会福利》2006,(10):31-31
家庭寄养是我国儿童福利事业发展的一个崭新模式。它不仅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儿童自身发展的需要。孤残儿童家庭寄养既弘扬了中华民族爱幼护幼的传统美德,同时也为社会力量参与福利事业搭建了新的平台。  相似文献   

8.
张威 《社会工作》2019,(1):28-43,110
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的先决条件之一是社会工作立法。从德国社会工作职业化进程来看,德国社会工作立法为促进社会工作职业化提供了先决性的法律依据。本文以德国为例,阐释"儿童与青少年专业工作"的法律体系、思想特征和主要任务。尤其是《社会法典》第八部/《儿童与青少年专业工作法》的主要任务体现于两方面:面向儿童青少年自身的工作和面向其所处社会生态环境的工作,而支持和协助家庭是所有工作的重心。该法典的社会教育学思想、对儿童青少年"成长发展""教育"的科学理解、面向个体与环境工作的双重视角以及以预防为主、兼顾干预的原则,为中国在儿童青少年和家庭工作领域的社会工作立法提供了宝贵的思考框架。  相似文献   

9.
利用2013年深圳流动儿童调查数据,从学校性质和生命历程视角分析了流动儿童在资本禀赋与社会融合上的差异性,检验了二者的相关性.结果发现:流动儿童的资本禀赋已出现群体分化,公办学校流动儿童在家庭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上占优,但民办学校流动儿童在家庭社会资本和学校社会资本上占优,小学段流动儿童的资本禀赋优于初中段.流动儿童的社会融合状况并不乐观,其城市文化融合水平低下,农村文化纽带坚韧;城市人和本地人身份认同度较低,农村人和外地人身份认同度较高,认同模糊问题突出;与流动儿童的社会距离较小,与本地儿童的社会距离更小.总的来说,流动儿童的资本禀赋与社会融合存在复杂的正向相关,拥有资本禀赋越多,社会融合状况越好.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末期,我国政府倡导并推行特殊儿童“随班就读”融合教育模式,借助国际先进的融合理念,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融合教育模式.事实上,特殊儿童作为最特殊的弱势群体之一,他们在社会中受到了一定的排斥,教育的公平和权益难以得到保障,时常被排斥在社会普通教育计划之外.文章基于X机构特殊儿童融合教育情况的分析,在社会排斥视角下探讨特殊儿童融合教育存在的问题,尝试通过“社会排斥互动框架”深入分析教育体制、社会文化、社会网络三个维度对特殊儿童教育的影响与作用.依据特殊儿童的需求,在特殊儿童教育中介入社会工作服务,改善特殊儿童的教育环境,建构特殊儿童的社会支持系统.研究发现在特殊儿童教育中,“增能—融合互动模式”可以有效降低特殊儿童的社会排斥.在社会工作的介入中实现增能,有效促进特殊儿童融合教育.  相似文献   

11.
吴丹  彭萍 《社会工作》2021,(4):59-68
留守儿童偏差行为是其成长过程中出现偏离社会规范的行为,它与儿童的成长历程密切相关.个体范式、社会范式和互动范式对留守儿童偏差行为的解释侧重从横向视角看待留守儿童偏差行为的生成,使得既有政策在对留守儿童的偏差行为进行治理时,相对忽视留守儿童的成长历程这一历时性变量.基于生命历程视角,从"依附-控制""承诺-信念"两条路径...  相似文献   

12.
《社科纵横》2015,(4):101-103
日本为了应对高龄化与少子化,出台政策鼓励女性生育以及促进女性就业,但保育所建设的滞后造成了"待机儿童"的产生。中国目前对留守儿童的现状、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异地入学、异地考试等进行了充分研究,但尚未见留守儿童幼托阶段的相关研究文献。日本"待机儿童"的原因、现状、对策等对我国城镇化进程中新一代留守儿童的成长研究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当前流动儿童融入城市教育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理性分析,指出完善流动儿童融入城市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最后,围绕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和个体五方面的主体支持,借助社会工作的具体方法,提出了构建完善的流动儿童融入城市教育的社会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4.
以"关系缺位"为特质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城乡二元结构约制和现代性蔓延的伴生物.借助"制度—关系—主体"分析框架,对当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应对研究进行了综合性理论梳理,认为"关系为本"的治理实践是关系视角在社会工作中兴起的自然趋向.而"关系社会"的中国文化特质为社会工作的关系理论以及关系为本的实务方法应用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提供了现实土壤.基于"关系社会"的本土语境,关系视角的核心理念,以及获取信任的"给面子"、"做人情"、"搭关系"概念,从生态学角度,以立体性方法介入留守儿童的总体生态性环境,即依托个案工作方法,促动留守家庭亲缘关系包容性发展;凭借小组工作策略,提高其集体融入意愿和社会交往能力;借助社区工作技巧,强化留守儿童非正式社区关系网络,进而使其在他助、互助与自助的生态关系建构中实现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杨成凤 《社会工作》2011,(12):65-67,74
在灾害中儿童和妇女是弱势群体,四川地震后,儿童友好家园的建立旨在为灾区儿童及其家庭提供以社区为基础的游戏、娱乐、教育、卫生和社会心理支持等一体化服务,帮助灾区儿童尽快消除地震造成的不利影响,回归正常生活。通过在家园活动的开展对"优势视角"、"儿童保护"、"儿童参与"、"社会工作本土化"等有了一些理解。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也遇到各个方面的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思考社会工作专业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6.
农村留守儿童社会保护体系建构:福利治理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留守儿童是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产生的特殊群体,具有深刻的结构根源.留守儿童是风险最大、自我保护能力最弱、最容易受到伤害的群体,亟需社会关爱和保护.研究者从福利治理的视角出发,结合实践经验研究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社会保护政策体系不完善,组织架构不清晰,留守儿童社会保护资源短缺.政府部门需要注重国家基本责任承担,强化家庭主要责任主体的意识,通过社区资源的有效整合及社会组织力量的有效参与,完善多元主体参与的留守儿童社会保护服务传导机制,才能有效应对留守儿童社会保护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社会福利》2014,(3):F0002-F0002
正创办于2002年的深圳市宝安区社会福利中心(以下简称福利中心),是宝安区政府为解决本区养老、弃婴、孤儿收养等社会问题而建的一所综合性的社会福利机构。在各级领导的鼎力支持与亲切关怀下,福利中心秉承"仁爱立业、止于至善"的方针,以"不是子女胜似子女、不是父母胜似父母"为根本宗旨,累计接收安置孤残儿童1300余名,接收入住老人200余人次。目前在院儿童300余人,老人近百人。以综合评分最高分通过广东省一级福利机构达标评审,以孤残儿童"六师"服务为核心的"阳光之家"服务获评广东省民政厅"优质服务品牌",在全国福利机构率先引入并建立"SA8000社会责任标准",连续四年荣获中国儿童福利和收养中心涉外收养先进福利机构称号。  相似文献   

18.
社会保护是缓解儿童贫困最有效的政策工具。本文通过对我国城市低保家庭儿童的社会保护制度进行分析,发现有一些基本要素缺失,贫困儿童的社会保护有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茂林  帅勇 《社会福利》2008,(4):14-16
2007年11月,民政部在南京举办了一期"全国儿童福利机构院长培训班".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名院长们现场观摩了南京市儿童福利院.该院的儿童抚育康复等工作,给与会人员留下了深刻印象.民政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副司长张世峰当即写下了"养、治、教、康完美结合,并积极向社会开放,此乃中国儿童福利机构发展之方向"的感言.  相似文献   

20.
正在保障和改善民生重大部署中,中央领导对困境儿童倾注了特别关爱,社会各界对新时期儿童福利制度寄予热切期待,民政部领导对儿童福利事业发展提出了新希望新要求。如何回应这些期待和要求,推动儿童福利制度新发展,是儿童福利工作者亟待解决的命题。近年来,通过创新工作机制,加大投入力度,破解难点问题,河北省不断开创儿童福利工作新局面。首创"婴儿安全岛"完善弃婴保障机制2011年6月1日,河北省建立了全国首个"婴儿安全岛"。"婴儿安全岛"的创立,保障了弃婴第一时间得到保护和救治,畅通了弃婴救助渠道,完善了弃婴安置机制,开创了弃婴救助新模式。河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专门作出重要批示:"这是一个亮点,是社会管理的创新,一定要抓好并要求财政、编制部门,从财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