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七朝古都开封,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的风采,使这座古城名闻遐迩;正在兴建中的中国翰园碑林,更令人神往。 中国翰园碑林,建在风光如画的开封龙亭湖西畔,占地面积近百亩,分为园林、碑廊两大景观区。主体建筑22座,3500块书画碑刻瑰宝镶嵌在十大碑廊之中。这座古朴典雅、雄伟壮观的翰  相似文献   

2.
一 元结《大唐中兴颂》引起的议论 浯溪,在湖南省祁阳县县城南三里湘江东岸、湘桂公路祁阳大桥南端,为著名风景区;“浯溪碑林”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自唐诗人、古文运动“有力的先行者”元结居此,在天生石上题刻“七铭”一诗以后,又请当时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来浯溪,大书《大唐中兴颂》刻于磨崖。自唐迄今,历代续有题刻,共达498碑之多。这就是“浯溪碑林”。最近,湖南省文化厅:文物处和浯溪文物管理处联合出版的《浯溪碑林》,就是从其中选出的精华部分。 浯溪碑林既是“书林”,又是“诗海”;实际上书法只是“外衣”,诗才是它的“灵魂。”我们固然喜爱它的书法美,更应该欣赏它的诗歌美。浯溪碑林的诗,主要是两大类:一类是水石诗,即写景抒情诗,我们已在《浯溪的水石》一文中加以评价;另一类是议论诗,即本文所要评价的,这是浯溪碑林的特色,是国内别的碑林所没有的。  相似文献   

3.
镇江焦山碑林在金石、书法、文字、文化研究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时贤的两部有关焦山石刻和碑林研究的论著中,存在一些文字上的疏漏。纠正这些疏漏,对正确辨认焦山碑林文字,促进“焦山碑林数字化建设”的课题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王雨竹 《山西老年》2011,(11):36-36
西安碑林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三学街内,存放有汉魏以来的各种碑石墓志千余块,真草隶篆,琳琅满目,堪称我国石刻书法艺术之宝库。它始建于北宋元佑五年(公元1090年),是为保存唐代开成年间镌刻的《十三经》而建立起来的碑石集中地,后陆续增加了历代名家的作品,如楷书四大家的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烦以及张旭、怀素、唐明皇、苏轼、米芾、宋徽宗等人的手笔刻石,堪称碑林“天下一绝”。  相似文献   

5.
阳春三月赏幽兰,胸下情涛作浪湍。延水京华朱德府,凤山台北汉卿庵。死生名利关臧否,大度风雅润宇寰。尽览名花心意惬,清风雅韵送我还。碑林公园赏兰感怀@张一之~~  相似文献   

6.
大可先生的《司马迁评传》是匡老发起、组织并担任主编的“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之一。《丛书》为我们建造了从孔夫子到孙中山这两千余年问中国思想家宏大的碑林。长期从事司马迁与《史记》研究、成就斐然的大可先生撰写的《司马迁评传》,可以说是遗碑林中的一座丰碑。匡亚明先生在《丛书》序言中申明了他的入选标准,这就是下面的一段话:  相似文献   

7.
维克多·瑟加兰(一八七八——一九一九年)是法国当代诗人、汉学家、考古学者,曾三次来华,前后逗留约六年余。他一生的事业与成就几乎都与中国联系在一起。他的作品,除早期的《远古人》外,都以中国为题材,其中最重要的有《天子》、《碑林集》、《勒内·莱斯》、《想象集》等。中国读者对于被某些法国文学评论家誉为“中国的诗人”的瑟加兰比较陌生,因为他的作品还没有翻译到中国来。然而在法国,由于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国古老的文化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所以从六十年代起,人们开始“重新发现”了这个曾经被湮没的诗人。他的作品越来越引起读者的兴趣,一些杂志出版了瑟加兰专号。我国近年来也开始了对瑟加兰的研究。一九八三年在武汉大学召开关于法国诗人维·瑟加兰和圣琼—佩斯的学术讨论会,法国也有专家参加。本文准备就瑟加兰最著名的诗集《碑林集》与中国的文化之间的关系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原平碑林     
原平市(旧称崞县)是传统文化大市,历来文人雅士众多,国学厚重,源远流长,碑刻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在原平市更是一颗耀眼的明珠,历经风雨、相传至今。2013年,为实施文化强市战略,原平市在范亭文体广场专设“碑林苑”,将多年收集的50余通碑或镶或嵌陈列,再现原平人文荟萃的历史画卷。  相似文献   

9.
西安碑林是一座集碑刻、造像、善本古籍、墓志为一体的专题性博物馆,始建于宋,至今已有九百余年的历史,收藏石刻文物4000余方。论文通过西安碑林发展、传播、交流书法文化中,坚持以西安碑林为基地,以书法交流为纽带,增加两岸文化交流,打造文化旅游品牌等实践活动的总结思考,实现了书法艺术从自由发展到建立健全体制及机制、从文物资源转变为社会资源,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的三大转变。提出"天下碑林·西安碑林"的宣传口号,推出西安碑林书法交流三大主题活动,基本形成了以书法文化为核心的文化旅游品牌。对于我国文化旅游具有积极推进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地处太行山深处的河北省井陉县有个小里岩村,是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新落成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最大的百团大战碑林便坐落于此。 碑林依山而建,占地近200亩,总投资达20万元。100余幢碑刻中既有江泽民总书记的题词,又有聂荣臻、孙毅、郑维山、刘道生等元帅、将军的墨宝,也有享誉国内外的书法名流的倾心力作。碑林融战争史实和人文景观于一体,既是一处难得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又为风光优美的仙台山风景名胜区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人们大概不会想到这样一座规模宏大的碑林,它的创意、谋划、组织,竟然出自两位年逾古稀的亲兄弟——许振和许得。许氏弟兄原籍为井陉小里岩村,离休前分别是山西省总工会正厅级干部、石家庄地区  相似文献   

11.
王同顺先生所著《镇江古代石刻及焦山碑林书法研究》,以其丰富的资料和独到的视角,对镇江古代石刻及焦山碑林作了全面系统的评述和精确的考证,具有相当多的全新的开拓性的见解,使地域书法研究更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该书以史与论、考与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抓住焦山石刻要害,突出重点。  相似文献   

12.
"诗法"理论,是中国古代诗论的核心命题之一.<莜园诗话>诗法理论大致可分为诗法"辩证观"、诗法"主体论"、诗法"自然论"等三个方面,通过对这三个方面的具体分析,可以对<筱园诗话>之"诗法"理论有较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互动仪式链的基础和核心是互动仪式。在情境中参与者通过互动仪式来建立彼此的情感连带,进而形成群体共享符号,产生集体认同感与归属感。幼儿入园焦虑可通过情境、情感、符号体现互动仪式链。因此,从以上三个层次出发,深入探析幼儿入园焦虑之“源”,并从情境的适应、情感的联结、符号的塑造三方面提供纾解幼儿入园焦虑之“法”。  相似文献   

14.
正高居翰教授的著作《画家生涯:传统中国画家的生活与工作》,是三联书店出版他的中国画家研究系列著作的最后一本。不同于前面四本断代研究著作,本书以贯通的方式讨论中国古代画家。书介中写道:"……在出自文人之手的主流撰述之外,高居翰通过搜集大量信笺、笔记、题跋等容易被忽视的材料,向读者展开了一幅自宋末以后,随着商业繁荣、社会中对绘画需求增加,画家们在不同层面谋生与创作的生动场景……"许多书评将本书的价值放  相似文献   

15.
试论园林与文学之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典园林与古代文学盘根错节 ,难分难离 ,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构园、造园、题园、咏园 ,均离不开诗文 ,且园因文传。园林可居可游 ,可培养诗心 ,孕育诗情 ,是诞生名篇佳作的摇篮。造园与作诗文在创作方法、艺术技巧方面相通  相似文献   

16.
日前全球领先的人才解决方案供应商——翰德人力资源公司(以下简称:翰德)发布了针对中国企业未来半年招聘意向的最新研究报告,引起多方关注。报告显示,中国招聘市场正逐步回暖,在总计1780个受访企业中,59.5%的企业打算在今年上半年增加固定员工的人数,与去年下半年相比增幅为12.1个百分点,这一招聘意向也是近三年来的最高水平。从行业而言,多个行业在接下来六个月中都表达了明确的招聘计划。  相似文献   

17.
龙膺在家乡先后建造了胜果园、园和纶屿三座园林.龙膺的园林经营思想,可以概括为居通津之要、揽山川之秀、协人气之和、求休闲之雅.畅达的交通、整洁的市容、和谐的社会、健康的生活,是龙膺园林经营思想对创建现代最佳人居环境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中国园林的空间结构及其美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园林内含园景、园境双层空间结构.表层是实体性园景空间,以"隐曲"为特征,呈现"流动"之态和"悠远"之感,营造耐游观的园景.深层是虚实相生的园境空间,以"空灵" 为特征,具有虚化、意化、融合的美学功能,展现出情味美、朦胧美、超越美.园景向园境的转化就是物象-气象-意象-意境间的渐次转化.表层园景营构以深层园境生成为旨归,最终要由质趣灵、象外见象,心境融合,生成意境.由此,中国园林营构中的形式规律要与审美心理规律同步一致.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园林诗与古典园林相伴相随了二千多年,二者在"情景交融"中相汇,在相互观照中不断发展.园因诗盛,园因诗传,中国古典园林的辉煌成就离不开园林诗的审美观照.中国古代园林诗对古典园林的审美观照主要表现在向园林注入意境之关、章法结构之关、虚拟景物特性之美.融汇时代精神,将这些美的因素注入园林的设计、建造当中,是当代中国园林建设保持民族特色的重要途径,也是园林工作者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园林文化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20.
陈从周教授指出;“中国园林与中国文学盘根错节,难分难离。我认为研究中国园林,似应先从中国诗文入手,则必求其本,先究其源,然后有许多问题可迎刃而解。如果就园论园,则所解不深。”(《中国诗文与中国园林艺术》)苏州园林为名符其实的“文人园”,向被称为物化了的诗。它虽以文人画为蓝本,而这文人画,也是“画中有诗”的文人画。苏州园林之筑皆出于文思,园内许多欣赏空间的主题,乃至一木一峰,也都来自古典诗文,可以说,凡是能通过人们视、听、嗅、触等感觉所能唤起的美的享受,都追求独特的寓意深长的诗文意境。我国的文学艺术已融于园景之中了,识者能从园林境界的揣摩玩味中,获得中国古典诗文的醇厚韵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