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我国以人为本新型城镇化的重中之重。从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意义切入,在此基础上分析目前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面临的制度、资金、流向等三个主要难点,进而针对难点从三个方面提出推进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2.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中的"二律背反"现象是指农业转移人口群体市民化意愿强烈,渴望融入城市成为市民,但是由于市民化能力不足、落户城市困难而又不愿舍弃农村的特定社会现象。"二律背反"现象不仅延缓了我国的城镇化进程,还会诱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其主要根源在于以传统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消除这一现象,必须深化户籍和相关配套制度改革,构建合理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推进城市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而增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能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市民化。  相似文献   

3.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而成本分担机制是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重要保障。个人成本、企业成本和政府成本共同构成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成本。构建政府、企业和个人"三位一体"的成本分担机制,应以政府分担为主,企业和个人分担为辅;需要处理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地方各级政府、政府与社会、企业与个人的关系。成本分担机制的良性运转,需要进行制度创新,提高各方的成本分担能力。  相似文献   

4.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必须通过改革创新,构建一套完善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机制,包括经济融合机制、政治融合机制、文化融合机制、社会融合机制和制度融合机制。  相似文献   

5.
文军  沈东 《人文杂志》2015,(1):111-119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当前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内一个重要的跨学科议题,得到了学者密切而持久的关注。本文通过大都市郊区农业转移人口的实地调查,使用"角色再造"这一核心概念,从认知、移情和行为三个方面透视了新市民群体角色再造的内在机理,勾勒出了大都市郊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微观动因及其演变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深化了角色理论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研究和政策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谭安富 《兰州学刊》2014,(6):99-104
住房保障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刚性需求,也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重要成本,住房保障阙与否会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产生推拉效应。当前,农业转移人口住房保障主要有福利型住所、私租型住所、自购型住房、自建型住房、保障性住房五种形式,但是均存在一定程度的阙如。结合我国国情,未来城市化进程中需要通过"三位一体"模式加强农业转移人口住房保障。  相似文献   

7.
受二元结构、城乡制度供给不均衡和城镇化不协调等因素影响,福建农业现代化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互动不足、进展缓慢。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同步发展,必须厘清农业现代化机理,创新农业经营管理制度,完善生产要素市场建设。通过构建合理的农业转移人口退出和进入机制,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相似文献   

8.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并能享受到城市一切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的过程。虽然从字面上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比较简单,可要做到"有序推进",却非常艰巨和复杂,乃至任重而道远,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中会面对城市不愿宽留、农民不敢眷留、素质不避汰留、成本不奢际留、体制不胜积留、政法不撑苛留等多维困境;为了"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不仅要完善政府主导机制、自愿化转机制、户籍蜕变机制、素质提升机制、动能充补机制、城乡融合机制、配套改革机制等多种机制,而且要进行土地制度创新、户籍制度创新、社会保障制度创新、财政支持制度创新、法律制度创新、其他制度创新等多重创新。  相似文献   

9.
促进中西部地区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市民化,是中央提出"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的根本目的,是"人的城镇化"本质的主要体现,是中西部地区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必然要求。加快推进中西部地区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市民化既具有重要意义和一定的现实基础,也面临诸如产业基础薄弱、就业岗位不足、成本分担机制不健全、资金缺口巨大和城乡二元体制阻滞严重、公共服务均等化不足等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必须通过产业发展机制、成本分担机制、资金保障机制、社会治理体制等相关体制机制的创新,逐步形成一套有效的城乡一体化促进机制,化解当前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加快中西部地区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市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是增减挂钩政策的重要目标。增减挂钩主要从城乡建设用地置换、农村投入及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等三条途径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现实中,由于地方政府的利益追求与相关政策的缺陷,一些地方增减挂钩的城乡统筹发展效应受到抑制。因此,需要进一步规范城乡建设用地置换机制,完善农村投入机制,构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1.
佟光霁  张林 《学术界》2022,(12):196-203
进入新时代后,高质量推进以农民工为主体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首要任务,也是贯彻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具体行动和现实检验。研究构建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农民工市民化质量多维观测体系,为客观衡量农民工市民化质量和水平,系统分析农民工市民化的短板不足提供一个评价依据和价值导向。将处理好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转”与“化”、“量”与“质”、“乡”与“城”、“城”与“镇”、“走”与“回”等方面关系作为寻求提高农民工市民化质量的可行路径,对于丰富新型城镇化理论体系,改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工作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方面,通过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生活适应性研究,有利于采取相应的针对性措施保障农业转移人口的权利和利益,更好地促进他们适应城镇化带来的生活转变。该研究主要采用田野考察方式考察安徽省合肥市大杨镇的农业转移人口,考察其城镇化进程中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生活适应性问题,考察城镇化进程中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财政保障结构和优先方向。  相似文献   

13.
新生中小城市是城镇化发展的潜力所在和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重要平台,培育发展新生中小城市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突破口,但面临着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巨大的成本考验。文章以福建省首批五个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县(市)为例,测算在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社会保障与就业、保障性住房、城镇基础设施和城镇管理费用等五个方面的公共成本,尝试回答农业转移人口融入新生中小城市需要政府支付多少公共成本、如何化解成本压力等问题,为新生中小城市构建合理成本分担机制、有针对性地制定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公共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主持人语: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乡差距进一步凸显。"三农"问题与城镇化议题可以说是当前中国学术界和各级政府部门都非常关注的重要课题与热点问题,而这两个问题的核心和根本所在其实就是农业人口的最终出路与转移问题。中共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均提出了要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特别要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重要任务抓实抓好。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更是明确提到要解决好"三个1亿人口"的问题,即要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  相似文献   

15.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社会科学》2014,(7):195-200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存在推动城市化的快速稳定发展、促进流入地经济发展与社会结构优化、满足新生代农民工非经济需求、降低相对剥夺感、提高公平感等积极效应。同时,也存在诸如实现难度大、不能实现将加重"半城市化"问题、加大城市承载力负担、导致农村精英流失并影响农村发展等消极效应。农村与城市并重、发展中小城市、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与改革权益分配制度等有利于发挥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积极效应并弱化其消极效应,推动农业转移人口有序市民化。  相似文献   

16.
杨金洁 《理论界》2014,(6):154-156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政府或社会为居民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基本措施之一,城镇化的发展需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来保驾护航。实现农业人口市民化是城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有利于农业转移人口稳定就业,有利于实现农业转移人口与城镇居民的身份平等,有利于提高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的能力,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和促进城乡和谐,有利于促进城镇化成果的公平共享。  相似文献   

17.
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镇居民与农业转移人口的关系是影响这一进程的重要因素。对两大群体的潜在矛盾应具有理性认知,在此基础上构建促进两大群体关系的机制,着力提升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素质,促进两大群体相互交流相互认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相似文献   

18.
《江西社会科学》2016,(9):206-210
新型城镇化的重点不在于城镇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张,而在于"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合理引导人口流动,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流动人口的市民化,关键在于两个市民化:一是流动人口在流入地实现市民化;二是流动人口在流出地实现就地市民化。概言之就是实现流动人口的合理固着化,去除"浮萍化"的无序流动,重点在于流动人口生活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河南省农民工经济生活、受教育状况、权益保障、政治参与等农民工市民化的意愿情况调查,发现农民工的城市融入和市民化程度较低,农民工个人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急需进一步提升和培养,当前的制度设计仍然存在严重缺陷,影响着农民工市民化进程.提出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应当实行分层分类的差别化战略、分类型实行差别化的推进战略、积极引导农业人口有序转移的总体思路;指出增强就业服务、实行制度创新、加强教育提升、加大社会融合等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市民化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核心问题,对于农村转移人口而言,除职业选择外居住选择也是市民化的主要路径之一。然而在现代商品化逻辑下,居住空间呈现出阶层化发展趋势并影响了农村转移人口的自我定位,阻碍社会交往与社会互动,降低社会参与度。因此,应以居住作为农村转移人口的市民化路径,努力消除由居住阶层化带来的种种消极影响,在城镇化过程中注重以人为本,实质性地推动我国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