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7 毫秒
1.
试析1860—1895年台湾早期近代化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析1860—1895年台湾早期近代化道路张缨19世纪中叶台湾地区的近代化道路是特殊的,它是“内地化”、“西化”与“台湾特色”的结合“;在政治近代化方面,以“内地化”为先导,仿照大陆建立起秩序的政治统治结构,政治民主化的内容相对缺乏;在经济近代化方面...  相似文献   

2.
晚清台湾近代化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鸦片战争以后,在内忧外患的强烈刺激下,中国社会开始了艰难的近代化历程。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自强运动是中国朝向近代化的最初努力,洋务派所创办的近代工业被视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在中国早期近代化的探索中,台湾的近代化建设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洋务派官员的主持下,晚清台湾的近代化建设在短时间内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就,其项目之多、范围之广、影响之深,可谓居全国各省之冠。本文拟对晚清台湾近代化的发生原因、发展阶段、主要成就及其特色作简要的论析。  相似文献   

3.
陆静 《东岳论丛》2007,28(6):147-152
日治时期土地权的演变是一个逐步梳理、阐释、取舍、改造、最终与日本近代民法物权制度接轨的渐进过程。从客观上讲,它开启了台湾土地法制的近代化进程,推动了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国治"时期民法实施和土地改革的基础;但究其实质,其又不过是日本殖民者为了达到对台湾人民进行经济剥削和殖民同化的目的而推行"法律霸权主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张立程 《兰州学刊》2006,16(5):49-51
沈葆桢,字幼丹,福建侯官人.他是晚清重臣林则徐的外甥,也是林的女婿.在其短短的一生当中经历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他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是中国首任船政大臣,直接处理对日交涉的钦差,台湾地区近代化的开拓者.对于这样一个著名的历史人物,自晚清以来便有多人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同治十三年(1874),台湾发生了牡丹社事件。沈葆桢先后两次到台筹划海防和善后,历时一年零两个月。在台期间,他以极大的爱国热情和卓越的治台才能办了许多有益台湾发展的事,为近代台湾海防的巩固和开发建设奠定了基础。本文拟就沈葆桢在台所进行的改革试加论述。  相似文献   

6.
日据时期台湾民间状况与"殖民地近代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思涵 《东南学术》2006,(2):115-127
自1895年日本将台湾纳入殖民体系下至1945年台湾光复的50年中,台湾社会经历了政治、经济、文化、认同等多方面的变化和矛盾.而在此期间,台湾亦逐渐呈现出近代化的特征.本文借助"殖民地近代性"的概念,从文化转变、教育政策、原住民生活、殖民地建设等方面来看待日据时期台湾民间社会一隅,尝试发现后殖民理论在民间社会运用的可能性,提示日据时期台湾社会除殖民主义-民族主义二元对立之外的另一种叙述方式,并注意到殖民地社会的复杂性,同时提示与试图纠正一些对殖民地经验的误用.  相似文献   

7.
龙州近代化的开启是依托中法战争作为外部的突变性动力,以"纯跳跃性"的非常规发展方式突破了传统现代化发展递进规律,其近代化进程中受粤商的商业文化影响深远.然而,自身发展缺乏工矿企业推力和铁路运力的外部牵引,导致了近代龙州的畸形发展.  相似文献   

8.
从1895年至1945年,日本殖民统治台湾半个世纪.为了巩固在台湾的殖民统治,从思想上控制台湾人民,日本帝国主义建立了一套严苛的新闻法律制度,经历了以言论统制为中心( 1895~1919)的初期、以宣传安抚为重点(1919~1937)的中期和以新闻统合为主体(1937~1945)的后期三个阶段.这些法律法规的颁布,客观上推动了台湾地区新闻法制的近代化进程,但本质上都是殖民统治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思潮中的孙中山与日本明治维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先生毕生致力于中国的独立、自由、民主、富强,其思想理念博采众长,“取法乎上’,其对日本明治维新迈上近代化的变革大为推崇,在其追求中国近代化的思想及其实践中,日本明治维新、日本近代化作为其改革近代中国现状努力的一种借鉴,影响巨大,可以说孙中山先生中国近代化的思想和实践,在很多地方都留有日本明治维新、日本近代化的烙印。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图以围绕藤井省三<台湾文学这一百年>的相关论争为切入点,初步探讨近些年来在日本和台湾地区的日据台湾文学研究领域出现的"台湾民族主义"话语.对日据台湾出现了"以皇民文学为核心的台湾民族主义"这一荒谬论点进行辨析和质疑,认为对于日据台湾文学研究而言,学术化转型有其合理性,但不能以牺牲殖民批判作为代价.  相似文献   

11.
<正> 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经济史丛书编委会、《历史研究》编辑部联合主办的我国第一次大型的“对外经济关系与中国近代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87年5月1日至6日在武汉举行。参加会议的学者共有80多人,其中日本、美国、香港学者10多人。大家就下列专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一、中国近代化的内因和外因大家一致认为,近代化这一概念有着丰富的内涵,其实质就是资本主义化,主要是指工业化和民主化,此外还包括交通运输、商业金融、思想文化以及农业等方面的近代化。中国近代化具  相似文献   

12.
1895年4月17日签订的中日《马关条约》,将中国的台湾、澎湖割让给日本。5月27日,日本派主力近卫师团从冲绳中城湾出发分两路进攻台湾:一路从三貂角强行登陆;另一路攻占基隆。自此起至10月21日台市陷落,台湾军民进行了五个多月的反对日本割占台湾的军事斗争。五个多月间,台湾军民不畏强暴、浴血奋战,与日军接仗大小百余次,抗击日军三个近代化师团和一支海军舰队,打死打伤日军3万余人,写下了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保卫祖国神圣领土的极其壮烈的一页。对于1895年台湾军民反对日本割占台湾军事斗争的一般进程,史学界各类史著均…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近代中日两国向西方学习的差异,以说明日本在近代能进入世界资本主义列强行列,而中国未能踏上近代化的轨道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近代台湾对外贸易对地方社会经济之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外贸易是中国近代对外经济关系中最主要的部分,它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发生过什么样的影响,尤其是它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又是怎样,这都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本文拟就十九世纪六十年代通商口岸开放之后至日本占领以前台湾对外贸易对地方社会经济所产生的影响作一探讨,并以此作为中国对外贸易与近代化的关系的一个个案研究. 台湾是在1858年的《天津条约》中被列为新增加的通商口岸的.从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淡水、打狗等口岸相继开放起,到甲  相似文献   

15.
学术界对寄生地主在日本近代化进程中作用的评价是:它的存在,在明治维新前为幕藩领主制的瓦解因素,促进了日本的近代化;而明治维新后,其作为封建制度的残余阻碍了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质诸史实,则寄生地主的兴衰,是与日本近代化基本同步的。尤其明治维新后,它的存在和发展大大加速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只是到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才逐渐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严重阻碍而最终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6.
殖民地近代性指的是在殖民地状况之下接受的近代性,即假如谈论其近代性,一定要考虑到殖民主义的历史脉络。台湾曾为日本殖民地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塑造了台湾现代性的品格。台湾电影导演王童的《无言的山丘》展现日据下台湾"黄金狂时代"的历史画卷——"黄金狂时代"既是日本殖民者巩固殖民统治与掠夺殖民地财富的重要表征,也是殖民地的台湾转型进入"近代"的历史意象——这部作品表达了在殖民者的歧视与剥削下"台湾自我"的压抑与反抗,从而呈现了台湾殖民地近代的历史脉络以及内在的复杂性和两面性。  相似文献   

17.
一、沈葆桢对台湾洋务活动的倡导 鸦片战争前夕,由于腐朽的清延长期以来对台湾施行的颟顸政策,台湾的政治、经济发展,就全国范围而言,属于相对落后的地区。 1874年,日本以琉球渔民遭风漂至台湾,被高山族牡丹社人所击杀为借口,悍然出兵台湾,中日琉球交涉事件发生。由于受到琉球交涉事件的冲  相似文献   

18.
台湾保卫战是中法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战争结束后 ,清政府对台湾在维护东南海疆安全中的地位与作用有了进一步认识 ,并着手在台湾地区实施了一系列善后措施。中法战争后的清政府台湾善后工作主要可以分为外交善后、防务善后以及内政善后。其中 ,外交善后虽无明确措辞 ,但相对独立且结束较早 ,并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防务善后与内政善后 ,随着台湾的建省而被纳入台湾的建设事业当中。台湾善后具有明显的近代化的努力 ,但也存在严重的不足  相似文献   

19.
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很多,历年来人们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战略战术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透的研究,但从文化的层次、近代化的角度进行探讨,则尚觉不足。从近代化进程考察,很关键的一条,就是中国的近代化较日本慢了一步,浅了一个层次。中国落后了,落后就要挨打,这是千古不易的规律。中国近代化发生缓慢、不能深入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中国人的封闭观念、天朝上国思想和“夷夏之防”、“哗夷之辨”观念等根深蒂固,严重地禁锢着近代中国人的思想。甲午战争以前的三十年,远东地区国际局势相对缓和,对这一难得的振兴机遇,日本抓住了,明治维新以后深化了近代化改革,在资本主义道路上得到了迅速发展。中国在传统文化严重束缚下,近代化举步维艰。对大好机遇没有抓住,失之交臂。本文旨在阑明:从文化层次来看甲午战争,它给我们的教训是:今天,我们应当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尽快把现代化建设搞上去。  相似文献   

20.
李伟波 《船山学刊》2020,(3):110-112
2019年12月21-23日,由日本东北大学日本思想史研究室主办的第十五届东亚实学国际论坛在日本仙台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本届论坛的主题"近代的失控与实心实学",就"近代化"及实学研究的相互理解与共同目标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探索了面向未来的东亚实学思想体系的构建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