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中国当代美学历四十载风雨,步入了不惑之年。然而,它还是引起了人们的种种困惑。近年来,我国美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便是对中国当代美学的反思,这其中包含着对取得的成就的总结,也包含着对令人困惑的问题的思考,还包含对摆脱困境,走向未来的探索。在这方面,单篇论文比较多(不下二三十篇),而论著则不多见。据笔者所知,仅有《中国当代  相似文献   

2.
文艺学研究对象的变化有其现实的话语语境.这里主要是从当代电子传媒的发展对文学艺术所造成的影响来考察今天文艺学研究对象和边界的变迁问题,从而提出当代文艺学建设既要立足今天的文学艺术的发展现状又要超越种种现象的迷雾,才能真正走向独立的学科建设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化以来人对世界认识和改造能力的增强、主体作用的提高,社会发展和变化过程中出现了种种道德问题,西方当代哲学对此进行了多方探索。我国教育哲学同样面临着种种问题和挑战,因此必须正视问题,承担引导责任,突破已有的内化论,提倡反省说和实践论相联系的道德发展,加强对自我、自律和道德成长的研究,逐步完善中国的道德哲学。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农民问题理论是毛泽东思想体系中最富有中国特色的独创性内容,这一理论在指导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获得成功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对当代中国严重存在的"三农"问题的分析,认为毛泽东关于农民问题的基本理论仍适用于当代中国国情,并着重阐明了毛泽东农民问题理论对探索和解决当代中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5.
失落与复兴: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的人文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素质教育研究中,对有关教师素质的认识存在着种种偏失现象:重学生而轻教师,重教学技术、教学理念而轻教师人文精神。以东西文化比较的视角和历史的眼光来审视与探讨教师群体的人文精神的沿革及现状,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当代中国教师人文精神的内涵应突出以下要素:科学精神、民主精神、德性精神和自由精神。  相似文献   

6.
当代陶行知研究的基本特点是以生活教育为中心,从理论研究走向实践探索,加强了国内与国外的联系,呈现出一种历史研究与现实借鉴、理论探讨与实践总结有机结合、互补共进的新局面。建国后,人们一直在争论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到20世纪90年代已不再是人们的关注热点。现在学术界展开热烈讨论的问题主要有生活教育理论、创造教育思想、陶行知与中外文化教育、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当代中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等。  相似文献   

7.
此文重在再次反思20世纪40年代"新越剧"成功的原因。文中指出前人在评价"新越剧"改革时重视不够的一个问题,即改革的成功借助了海派文化、时代条件、剧种发展铺垫等强大的外驱力。"新越剧"改革的成功脱不开特定历史的造就,是不可复制的辉煌。因此,将"新越剧"改革和茅威涛引领的当代越剧改革进行比较时,应当明确,不该以过去的辉煌来片面否认当下改革的成就、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方法论问题被视为当代中国阐释学建构所面临的六大难题之一,而以历史、当代、经验为主要方法论元素的中国阐释论当代建构的方法论视域,贯穿于从强制阐释论到公共阐释论的十年理论进程。在坚持本体论与方法论并重的前提下强调方法论优先/方法论为重的当代中国阐释学建构策略,已然确立了中西方当代阐释既相互通约、又各有侧重的阐释学范式。随着围绕概念、范畴、命题、体系等展开的探讨的深入,这个当代中国的阐释学范式正在逐步开启中国阐释学的历史视野。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深蒂固的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已经成为中国走向全面现代化的深层障碍。本文从政治文化的涵义和作用的界定出发 ,分析了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现状 ,探讨了创建新型政治文化对中国现代化具有深远的意义 ,并对如何创建社会主义新型政治文化做了尝试性探索。  相似文献   

10.
中国美学转型问题对于美学当代性发展的解读有两个层面,一个是当代文化特性层面的,其中审美文化研究的探索最为瞩目;另一个是历史发展层面的,提出当代审美理想和价值体系的重建和确立问题。  相似文献   

11.
走向21世纪的当代中国文学周成平进入90年代以来,在我国文学理论界和创作界经常可以听到这样一个热门话题:当代中国文学如何把五四以来的新文学高水平、高质量地带入下一个世纪?世纪之交话文学,谋求突破与超越。走向21世纪的当代中国文学的发展现状与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的重要思想,鲜明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目标这个带根本性的问题.前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不是我们的旗帜,民主社会主义也不是我们的旗帜,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是引导我们走向伟大胜利的旗帜.事实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经过艰辛探索,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的理论成果;是对当代中国发展实践经验的理性升华;是扎根于中华大地,引导全党全国人民走向胜利的伟大旗帜.  相似文献   

13.
为了活跃学术空气,促进思想交流,我校现代哲学研究所与《复旦学报》编辑部于1991年1月19日联合召开了题为“现状与走向:当代中国文化研究”讨论会。来自复旦大学、华东师大、上海社科院、华东化工文化研究所等单位的四十多位中青年学者参加了讨论会。讨论会气氛热烈,争论迭起,在以下几个问题上较多地反映了近年来学者们关于当代中国文化的新思考。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的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但在经济发展的背后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如贫富差距的加大,人口与环境问题的积累以及弱势群体的增加等。这些问题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产生了不利影响,需要大力发展慈善事业作为政府社会保障制度的补充。本文通过探讨历史上宗教慈善事业的发展与贡献,分析当代中国宗教慈善事业发展的现状,探索我国宗教事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5.
主持人语2005年7月,南京大学与上海戏剧学院联合举办了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主题是“中国戏剧:从传统到现代”。来自日本、韩国、加拿大、新加坡和中国(包括大陆、台湾、香港、澳门)的100多名学者、专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个论题涵盖了戏剧艺术在中国走向现代化进程中所遇到的一些根本性问题,如:怎样认识中国古典戏曲的文化价值和民族特色,如何从总结中国戏剧由古典时期到现代时期文化转型的角度来认识中国话剧的兴起及其社会、文化的意义,如何看待中国当代戏剧的现状及其历史命运等等。这些问题稍一展开,就会涉及历史、理论与实践三个方…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由萌生初始思想到明晰科学概念,由实践探索积累经验到认识升华形成理论形态,由领导革命取得成功到领导建设和改革取得伟大成就,是一个艰辛探索的历史过程。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是一个经久不衰且日渐常新的过程,所以,21世纪需要我们将当代化元素注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原生态,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化问题方面继续作出新的创造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播学研究又到了三十年的时间节点,进行历史性的回顾或者总结非常必要.但是,目前中国传播学研究面临着双重匮乏: 研究本身比较薄弱,既缺乏足够有力的事件和研究实绩来证明我们的创造力;也缺乏历史意识和叙述技巧,找不到自己的历史意义.换言之,中国传播学研究还没有历史.面对这种情况,可以吸收当代历史研究中一些有益的思想资源,重新面对过去和历史、时间和结构的关系,打开历史的空间,让理论探索的眼光深入过去,并尝试在结构中处理时间问题.据此史学思维,可以转换研究思路: 暂时悬置历史,打破简单的时间界线,向过去提出问题,尝试从多个角度、运用多元方法来重建对中国传播学研究的叙述,并期待这样的叙述最终会获得历史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公共政策制定过程是政府运用其所掌握的政治权力,以公共利益为导向,对全社会价值进行权威性分配的过程.我国理论界从不同的学科视野和角度对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制定做了大量有益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本文就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现状、问题以及对策研究进行综合论述.  相似文献   

19.
《中国当代语言学的口述历史》采用口述历史的方法研究中国现当代语言学的发展史,汇集曾经为中国现当代语言学的发展做出贡献的前辈学者的学术成果,从而更清楚地了解中国语言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在我国,口述历史的研究已见于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等领域,但在语言学上,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20.
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陈爱华教授的新作《科学与人文的契合——科学伦理精神历史生成》一书是一部研究科学伦理学的力作。该书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辩证法为指导,运用和借鉴了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科学学、家庭学等多学科的方法,首次从科学伦理的视角研究中西方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历史生成、相互作用及其异同,探索当代科学伦理精神的建构及其对当代中国社会的市场经济、教育、就业、家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影响。同时,对当代科学伦理的前沿问题:科学的伦理价值、环境伦理、高技术的道德选择进行了深度探索。本书由五篇十八章组成。内容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