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粮食安全综合保障能力受多重因素影响与制约.本文根据粮食安全与社会再生产四环节所呈现的矛盾提出“生产-流通-消费、宏观-中观-微观、数量-结构-质量”全面发展的战略,“粮食安全-农民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平、主产区-主销区、国内供给-国外进口”协调发展的战略,坚持“现实-未来”并重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求实现粮食安全综合保障能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基于DEA模型的粮食直接补贴效率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粮食直补是农业补贴政策的核心,在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导向性功能.本文从保障粮食安全、公平收入分配和弥补农业生产机会成本等多维视角诠释了粮食直补的理论基础与现实依据,并基于横截面数据的回归分析,从整体上检验了粮食直补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同时还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测算了2004年29个地区及2005年23个地区的粮食直补效率.结果显示:我国粮食直补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是技术无效率.  相似文献   

3.
我国三农问题的核心就是要千方百计地稳定和提高农民收入。解决我国农民收入问题的关键是探求稳定和提高农民收入的长效机制。文章从农民收入的保障性视角出发,对影响我国农民收入的保障性因素进行归纳和总结,提出以输血型保障为支点,充分发挥造血型保障杠杆效应,并最终实现农民收入反哺效应的长效运行框架。此外,文章还对我国农民收入保障性现状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我国农民收入的输血型支点保障不够稳定,造血型保障杠杆效应不足,难以充分实现农民收入的反哺效应。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新阶段 ,保障粮食安全的重点 ,应由生产安全转为流通安全、物流安全 ;由产量安全转向能力安全和主产区农民的就业和收入安全 ;由供给数量安全转为兼顾供给价格安全。近期中国粮价小幅度上涨 ,是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周期性表现 ,不应把它看成是对我国粮食安全的严重威胁。粮食购销体制的市场化改革 ,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 ,提高农民收入和粮食生产能力 ,与实现粮食安全的目标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5.
农民收入保障性的长效运行框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辉  张璇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09,28(6):124-127,161
我国“三农”问题的核心就是要千方百计地稳定和提高农民收入。解决我国农民收入问题的关键是探求稳定和提高农民收入的长效机制。文章从农民收入的保障性视角出发.对影响我国农民收入的保障性因素进行归纳和总结,提出以输血型保障为支点,充分发挥造血型保障“杠杆效应”,并最终实现农民收入“反哺效应”的长效运行框架。此外,文章还对我国农民收入保障性现状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我国农民收入的输血型支点保障不够稳定,造血型保障“杠杆效应”不足,难以充分实现农民收入的“反哺效应”。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6.
粮食主产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其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责任,现实中乡村旅游开发对粮食主产区粮食安全产生一定影响。根据旅游业挤出效应理论,基于粮食主产区10年的面板数据,借助Hansen门槛效应模型,对乡村旅游作用于粮食安全的非线性影响展开分析发现:乡村旅游发展水平较低时,促进粮食安全发展;乡村旅游发展水平较高时,对粮食安全水平有负向影响;粮食主产区各省份处于旅游发展的不同阶段,乡村旅游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存在差异。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相关省份在区域发展规划与政策制定时应正视乡村旅游对粮食安全水平影响的非线性作用,合理调控乡村旅游的发展规模与速度,以促进区域乡村旅游与粮食安全的协调发展与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7.
粮食补贴政策是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政策措施。从分析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粮食供求形势入手,依据WTO规则并借鉴国际粮食补贴经验,提出以保障粮食安全为重点、兼顾特定目标群体即种粮农民的收入,应该是现阶段我国粮食补贴政策目标的理性选择,围绕这一目标,提出了以构建直接补贴为核心的粮食补贴机制,并提出确立以中央政府为粮食安全调控主体的宏观调控体系,改革粮食风险基金的筹集办法、强化向中西部粮食主产区倾斜的政策强度等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粮食主产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其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责任,现实中乡村旅游开发对粮食主产区粮食安全产生一定影响。根据旅游业挤出效应理论,基于粮食主产区10年的面板数据,借助Hansen门槛效应模型,对乡村旅游作用于粮食安全的非线性影响展开分析发现:乡村旅游发展水平较低时,促进粮食安全发展;乡村旅游发展水平较高时,对粮食安全水平有负向影响;粮食主产区各省份处于旅游发展的不同阶段,乡村旅游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存在差异。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相关省份在区域发展规划与政策制定时应正视乡村旅游对粮食安全水平影响的非线性作用,合理调控乡村旅游的发展规模与速度,以促进区域乡村旅游与粮食安全的协调发展与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9.
粮食安全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问题一直是世界性重大问题,备受世界各国政府及专家学者的关注。作为我国传统农业大省的江西省,是我国13个粮食主产省(区)之一,其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状况在我国粮食生产格局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基于粮食安全视角,分析江西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现状与潜力,提出提高江西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五项政策建议:构建耕地严格保护与科学利用的长效机制,保障耕地资源安全;构建抵御自然风险与规避市场风险的长效机制,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的长效机制,保障粮食科技支撑安全;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保障种粮农民收入增长安全;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保障粮食永久安全。  相似文献   

10.
运用固定影响变截距模型,对粮食最低价收购政策影响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粮食最低收购价收购政策的实施,影响到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到粮食的播种面积和粮食的总产量,影响到农民总收入和粮食安全.最后,从优化政策设计、提高政策执行效果、完善政策配套措施三方面提出了优化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农业发展阶段转变背景下粮食价格支持政策的改革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格支持政策是粮食政策的重要工具,以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为主要措施的价格支持政策对于我国粮食持续增产和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这种“价补合一”的价格支持政策也带来粮食供需结构失衡、财政负担沉重、下游加工企业陷入困境等诸多问题.对于我国粮食安全状况和粮价与农民收入关系的传统认识是我国粮食价格支持政策改革陷入困局的症结所在.当前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农业面临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向结构失衡转变,规模经营主体成为重要供给主体.在此背景下,我国粮食安全政策应由以总量安全为核心向结构安全为核心转变,收入保障政策要由单纯关注种粮收益水平向重点关注种粮专业户收入转变,粮食市场调控方式则应由直接入市收购向更加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转变.为此,应从降低价格支持水平、完善储备体系、探索目标价格保险、提高粮食产业组织化水平等角度深化我国粮食价格政策改革,加快构建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和种粮农户收入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是我国13个粮食主产省份之一,自古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拥有地理、资源禀赋、自然气候和生产技术等综合优势.粮食生产是湖北省不可或缺的农业组成部分,2010年粮食播种面积4068.37千平方公顷,占农业生产总面积的53.84%,近年粮食收购量一直稳定在50亿公斤左右.作为中部重要粮仓,湖北省每年净调出粮食35亿公斤,不仅保障了全省的粮食需要,更为我国整体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持续提高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水平是保护粮农生产积极性乃至全国可持续粮食安全的根本路径,在可持续发展目标视角下,以湖北省为例,对粮食主产省份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展开分析,探讨粮食生产决策单元对现行粮食生产科学技术与生产要素的利用程度,并从中发现技术效率的各种影响因素,有助于理解该省粮食生产增长方式及其质量,对实现粮食主产省粮食生产由外延式向内涵式增长转型具有着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同时为实现国家中长期粮食安全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与农民收入增长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短缺是农民收入增长和城乡协调发展的重大障碍,其形成原因主要有城乡"二元供给体制"、政府职能残缺、融资体制障碍等。建立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与农民收入增长相关性分析模型,验证了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不足对农民收入增长的重大影响。据此,文章提出协调城乡经济发展、保障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对策设计。  相似文献   

14.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目前我国人地的矛盾日益突出,农村产生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将直接导致农业生产效益低下和影响农民收入的提高,制约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协调发展.目前我国农村还有上亿的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因此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15.
发展中国特色现代农业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现代农业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保障粮食安全、适应国内外市场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迫切需要。现代农业具有商品性、科学性、集约性、产业性的特征。针对现代农业的特征和中国的特点,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要突出抓好农业基本建设、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和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等三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粮食是维持人们生存的基本生活必需品,粮食安全问题是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目前,在城镇化迅速发展的情况下,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已经凸显.因此,在新的背景和形势下加强粮食安全的基础保障、制度保障和技术保障,科学选择和确立粮食安全战略尤为必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17.
在世界粮食安全形势严峻的背景下,我国粮食供求形势一直处于波动性紧平衡状态。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粮食安全不容乐观。本文在对我国粮食供求现状研究的基础上对未来保障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我国粮食生产资源约束增强,粮食供求区域性和品种结构性矛盾突出,粮食进口来源国集中以及贫困人口购买力低等严重威胁我国粮食安全。进而从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粮食供求平衡,改善国际粮食贸易环境和保障特殊群体的粮食安全四个方面提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城乡协调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间互动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成为当前我国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文章在对城乡收入差距、适度城乡收入差距及城乡协调发展内涵界定的基础上,分析和探讨了城乡协调发展和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互动机理:一方面,城乡协调发展有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另一方面,适度的城乡收入差距是城乡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和要求,过高或过低则会阻碍经济的发展和造成社会的不稳定。针对我国城乡发展现状,从振兴农村经济、调动农民生产生活的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和政府对农村的教育、税收、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等政策及投入两方面分析了促使我国城乡协调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互动的保障条件。  相似文献   

19.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严重影响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必要有新的思路,要把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近期和中长期发展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结合起来.增加农民收入除了要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加大国家对农村的投入等措施外,还要切实减少农民数量,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从而增加农民收入.小城镇是吸纳农业人口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载体,要大力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国粮食安全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障粮食安全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战略性任务.基于市场经济系法治经济的背景,在新时期我们必须改变以往过分依赖政策解决粮食安全的做法,注重法律作为一种正式制度对保障粮食安全所具有的长效作用.为了达致这一目标,首先应从本国国情出发,厘清粮食安全立法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通过审慎、严谨的立法程序,完善当前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所急需的法律体系,从而为促进我国粮食的持久安全提供合理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