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莎士比亚喜剧创作中采取多线索平行交叉结构,以爱情为主题的喜剧模式,多手段强化舞台效果诸方面问题的讨论,试图探寻莎士比亚喜剧成功的艺术秘诀。  相似文献   

2.
试论《故事新编》人物的喜剧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故事新编》作为鲁迅后期创作心理的反映,承袭着《呐喊》、《彷徨》时期以来一贯的忧愤深广和对现实的强烈批判精神。本文探讨《故事新编》中三种类型的人物在鲁迅特有的否定式否定思维方式下,其喜剧性风格带上的复杂而深潜的悲剧色彩,阐述鲁迅在塑造人物上的主观个性化把握。  相似文献   

3.
川剧喜剧,花繁色丽,深为广大群众,特别为西南人民群众所激赏。它不仅有如其它地方戏曲剧种的喜剧一样,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同时更有非常鲜明的地方色彩,带有巴山蜀水的泥土芬芳。因此,川剧喜剧这朵鲜花,在我国戏曲的百花园里,是特别娇艳,格外夺目的。对川剧喜剧作一番研究,探讨其特点与创作规律,既能为整理改编传  相似文献   

4.
地处江汉平原,素有“人材之秀、风物之美”(《东坡集》)美誉的湖北荆州地区,有着丰富多彩的民间故事传说,关于徐苟三、魏国贞、苏高德、谢安三等机智人物故事,就是其中别具一格的一类。它以劳动人民智斗剥削者为主要内容,真实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农民和地主阶级尖锐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实证主义与建构主义之争在不同领域、不同时期的表现的分析,指出二者之争与特定的时空有着密切关系,具有一定的虚假性。并进而分析了社会科学领域内实证主义与建构主义的相容之处:二者都要分析"实在"的作用;二者都承认惯例(convention)的重要性;实证主义方法论也没有否认社会和文化因素对研究的作用;建构主义方法论并不否认实证主义方法论对认识事物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7.
赵本山喜剧作品人物的命名多以人物的外貌、性格、特长、爱好等特点为依据,巧妙地运用各种修辞艺术手段,具有精炼概括、形象生动、新颖奇特、婉转幽默等审美特征,体现了语言修辞艺术与东北地域文化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8.
悲剧作品中的喜剧因素,对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表现人物性格及揭示作品的主题都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关汉卿深谙幽默诙谐的作用,充分发挥了他的喜剧才华,寓庄于谐,寓理于趣,把庄与谐、泪与笑统一在《窦娥冤》中,从而赋予这部伟大的作品独特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意识形态作为阶级社会中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观念体系具有虚假性。这种虚假性主要体现于认识论、价值论和方法论三个维度:从认识论上来说,倡导"观念支配世界";从价值论上来说,表面上代表社会公共利益而具有社会公共性;从方法论上来说,论证它所维护社会的永恒性。意识形态虚假性三者之间的内在逻辑是:意识形态认识论和价值论上的虚假性,最终服务于方法论上的虚假性,即意识形态论证它所维护社会的永恒性。  相似文献   

10.
郭沫若除了是公认的悲剧作家外 ,还是一位合格的喜剧作家。他的历史喜剧《蔡文姬》和《武则天》 ,究竟有没有喜剧精神 ?符不符合喜剧的美学特征 ?有别于他人对此问题的歧见、回避 ,笔者的看法是肯定的。其内涵主要包括 :人物性格的刻画富有喜剧精神 ,矛盾冲突的处理传达喜剧精神 ,戏剧情节的建构体现喜剧精神  相似文献   

11.
女性角色人物画廊——凌叔华小说人物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十年代初,有论者将文坛上几位女作家分为闺秀派、新闺秀派和新女性派三类,冰心和绿漪是闺秀派作家;冯沅君和丁玲是新女性派作家;而新闺秀派作家则只有凌叔华一人。且不论这样分类是否恰当,单就划入这每一派里的作家而言,也可看出凌叔华的卓然独标。她是在默默地走自己的路,以致你很难把她划入哪一类哪一派,只好为她自己另立一个派别的名目。1938年春,凌  相似文献   

12.
《还乡》第一卷的标题是“三个女人”。我们可以从这个恰当的暗示中了解小说要揭示的真正重要的问题是什么,因为哈代喜欢和妇女交往,懂得妇女的心思,所以通常他描写的妇女形象比他的男性形象更有趣,更真实得多。一个象在《卡斯特桥市长》里描写的亨察德那样能够经久不变地有效地引起我们的同情和兴趣的男主人公在哈代的小说中是很少有的。《还乡》里的男性形象也没有例外。游苔莎、姚伯太太、甚至朵荪在呆板的克林、文恩和轻薄的登徒子韦狄面前,明显地显得那么血肉丰满。小说的主要兴趣是在三个妇女形象和克林还乡对她们命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关于赵玉林周立波的《暴风骤雨》是一部体现时代精神、具有深湛思想的杰作。它不仅为我们留下了东北农村土改运动的真实记录,更重要的是,为我们塑造了赵玉林这样一位体现新时代精神的不朽的农民英雄形象。解放战争末期,我国正处于新旧社会交替的伟大时代。土地改革运动,改变了几千年  相似文献   

14.
俗话说:“闻其声如见其人”,说的是听一个人说话,能知晓这个人的思想情感、性格特点。正因为如此,作家在塑造人物形象时,都极为重视人物的语言描写。  相似文献   

15.
《史记》中有很多关于张良与道家联系的记载,后来史书中也多有记载,如:"汉世张良,功成身退";"帝尝问张良何如人,对曰:‘佐高帝,兴汉,功成身退,贤者也’";"因欲修服食养性之术,而寇谦之有《神中录图新经》,浩因师之"。而事实上张良并非深受道家隐逸思想的影响,他是一个"用世之儒"中的智者。  相似文献   

16.
赵树理小说最显著的美学风格,是它焕发着一股勾魂摄魄的喜剧美。它主要体现在运用喜剧性很强的语言去创造喜剧情境、设置喜剧冲突,在喜剧冲突中刻画喜剧性格、塑造喜剧形象上,做到了三者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17.
浪漫喜剧中的贵族绅士和讽刺喜剧中的机智骗子被认为是英国文艺复兴喜剧传统中两个主要的人物形象.然而,贵族绅士虽然风度翩翩,但缺乏个人才能,无力解决喜剧冲突;机智骗子虽然足智多谋,但身份卑微,缺乏贵族风尚.威廉·康格里夫在《如此世道》中,不仅继承和发扬了文艺复兴喜剧传统主人公的优良特征,还根据《教育漫话》中的资产阶级教育观和英国宪政制度中的契约精神,创造出一位资产阶级绅士——米拉贝尔.他在行为举止上既有贵族绅士的翩翩风度,在个人能力上又有骗子人物的精明强干,在喜剧中以契约智服恶棍,惩恶扬善.这一人物形象不仅是康格里夫的创新,更是时代精神的彰显.  相似文献   

18.
试谈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在评价历史人物问题上分歧颇大,究其主要原因,除了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外,就是没有一个统一的评价历史人物的客观标准。因此,要正确地评价历史人物,标准问题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于如何评价历史人物的问题,建国后史学界曾有过几次讨论。第一次是五十年代初期,我国史学工作者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研究历史,结合电影《武训传》  相似文献   

19.
作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在我国史学史上和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学术界早有定评,但它的历史文学成就,即“真实的历史记载所具有的艺术性的文字表述”(自寿彝:《史学概论》),论者却不多,本文拟就《史记》在写人物上的一些成就,略抒浅见。  相似文献   

20.
《聊斋志异》是一部具有巨大艺术魅力的书。四百多篇,其中有名姓的人物(包括狐、鬼等幻化的)有二、三百人,各个阶层,各种年龄、性别都有,数量惊人,性格迥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因此,探索《聊斋》如何描绘人物,就是一项不容忽视而又饶有兴味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