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讨论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产生与其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间于我院住院治疗的患者共84例,以是否患脑梗死为分组依据将其分为脑梗死组(52例)及对照组(32例),所有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查经动脉情况,观察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情况以及血脂、血糖、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情况。结果脑梗死组患者中75.3%患者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照组仅为18.5%,两组对比,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高血压、高纤维蛋白原以及LDL是老年脑梗死患者产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危险因素。结论应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尽早发现颈动脉硬化斑块是否存在对老年脑梗死的治疗及预防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老年脑梗死患者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定8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的双侧颈动脉的脂质斑块形成情况。结果全部病历均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硬化,其中粥样斑块形成占87.5%,常见部位依次是颈动脉分叉处、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受年龄增长及伴有高血压病和糖尿病等因素影响,导致患者硬化程度加重。结论颈动脉硬化是老年人脑梗死的重要原因,老年人颈动脉检查应进一步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老年腔隙性脑梗死(LACI)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表现。方法连续选择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确诊及接受治疗的老年初发LACI患者86例,对他们进行了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与同期参加我院体检的同龄健康人(81例,对照组)比较。结果老年LACI组颈动脉检出斑块例数、平均斑块积分、IMT增厚例数、平均IMT和IMT增厚+斑块例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老年LACI患者存在着较多、较严重的颈动脉粥样硬化表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多普勒超声在诊断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ICVD)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应用。方法选取近年我院收治的151例ICVD老年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取同期到院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均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两组颈动脉增厚情况、斑块形成情况、管腔狭窄发生情况及狭窄程度。结果观察组IMT内膜增厚率为91.4%,斑块形成率为69.5%,管腔狭窄率56.3%及管腔狭窄50%发生率为29.1%,均分别高于对照组(22.5%,6.6%,5.3%,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普勒超声检查可用于诊断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为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86例老年人双侧颈动脉进行检查。结果在86例老年人中有颈动脉粥样硬化78例,发生率为90.7%,其中单纯血管内膜-中层不同程度增厚的6例,占了7.7%;72例检出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占92.3%,斑块好发生于颈动脉分叉处(BIF),11.1%造成管腔狭窄。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早期发现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是检查颈动脉的一种好方法,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以12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以11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并对比两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及狭窄情况血流频谱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IMT增厚程度,颈动脉斑块左侧、右侧及双侧,颈狭窄左侧、右侧及双侧、PSV、RI及PI均高于对照组,且EDV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中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详细了解患者的血管病变情况,有利于患者早期诊断,可为2型糖尿病患者脑血管并发症的早期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使用多普勒彩超技术对颈动脉内膜厚度(IMT)、颈动脉狭窄程度及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进行分析,从而为脑梗死的复发提供监测及预防脑梗死的复发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102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初发脑梗死患者和复发脑梗死患者两组,使用多普勒彩超技术对颈动脉内膜厚度(IMT)、颈动脉狭窄程度及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质进行检测。结果初发组的IMT厚度为(0.95±0.19)mm,复发患者的厚度为(1.06±0.15)mm,复发患者颈动脉内膜增厚并且显著厚于初发组。同时复发组的斑块总例数、不稳定斑块例数以及颈动脉血管狭窄程度要显著高于初发组。结论通过多普勒彩超技术对颈动脉内膜厚度(IMT)、颈动脉狭窄程度及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进行监测,可以作为脑梗死复发的预报指标,是预防脑梗死复发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糖尿病血管病变患者的下肢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采用美国GE-VIVID7、PHILIP-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52例糖尿病患者与32例对照组患者下肢血管形态、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并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组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意义。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早期诊断糖尿病血管病变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PAD)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65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同时分析临床因素及生化指标与下肢病变动脉的相关性.结果 老年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与病程、2h-PG、TC、LDL、GHbA1c、UAER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发生是在高血糖基础上与多种因素相关.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早期发现下肢动脉病变,是目前较好的非创伤性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测量老年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并进行资料收集和分析。评价老年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血管相关疾病的关系。方法选取具有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冠心病、脑梗死的老年患者112例进行颈动脉内-中膜测定。结果112例老年高危患者中有斑块67例,斑块发生率为59.82%,其中冠心病和脑梗塞斑块发生率较高分别为71.42%和68.75%;高血压病和高脂血症相对较低分别为55.81%和53.12%。60岁以下斑块发生率为41.37%;而60以上患者斑块发生率达79.63%。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测可以为老年心血管相关疾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指标,粥样硬化斑在高危患者中常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在颈动脉狭窄的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脑梗死患者采用颈动脉超声判断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狭窄形成的风险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颈动脉狭窄≥50%组的患者年龄、低密度脂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颈动脉狭窄50%组(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结果示,在校正了年龄因素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增加了颈动脉狭窄形成的风险(OR=4.137,95%CI 1.818~9.414,P0.05),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增加了颈动脉狭窄形成的风险(OR=1.068,95%CI 1.006~1.133,P0.05)。结论血低密度脂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是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CT扫描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检测肾癌合并肾静脉或下腔静脉瘤栓的敏感性。方法60例成人肾细胞癌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和CT扫描,评估是否存在肾静脉及下腔静脉瘤栓。用手术与病理证实的结果来评价。结果在60例患者中,40例为男性(66%),20例为女性(34%)。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肾静脉瘤栓的敏感性(左侧88%和右侧100%)明显高于CT(左侧63%和右侧60%)。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检测下腔静脉瘤栓中也优于CT扫描。结论 在肾癌合并静脉瘤栓的患者中,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静脉瘤栓检测的整体敏感性高于CT扫描。因此,可作为CT扫描诊断肾癌的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普伐他汀片对老年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短期影响。方法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252例患者存在颈动脉粥样斑块作为观察对象,按奇偶数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无任何调脂药,治疗组加服用普伐他汀治疗,每日给予10mg睡前口服,并嘱患者在服药的第八周和第十六周复查颈动脉超声。结果服用普伐他汀8周后及16N后较用药前动脉斑块明显缩小,16周后比8周后明显缩小,对照组无明显变化。混合回声、低回声组服药后8周、16周动脉斑块有明显缩小,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普伐他汀有明显消退颈动脉粥样斑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3例盗血综合征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测颈动脉、椎动脉、桡动脉、锁骨下动脉及无名动脉内膜、血流方向及速度。结果 23例盗血综合征患者中17例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4例由多发性大动脉炎引起,1例由主动脉夹层引起,1例由锁骨下动脉起始段扭曲引起。完全性盗血8例,不完全性盗血15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盗血综合征可做出明确诊断,能有效查找病因,评估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高频超声探头观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一中膜厚度及斑块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高频超声对125例脑梗死患者,观察其颈动脉内一中膜厚度及有无斑块形成的情况。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存在同侧相关性,软斑、混合斑的患者脑梗死的发生率较硬斑的患者脑梗死的发生率明显增多(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与性状与脑梗死的发生及预后有密切关系,为脑梗死的防治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583例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包括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血脂、钙磷代谢指标。结果该病与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等有关,与高密度脂蛋白、碱性磷酸酶相关。结论老年人应定期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减少本病的误诊漏诊,并积极治疗与本病发病关系密切的相关疾病,对改善预后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中药制剂脉斑灵胶囊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以及内中膜增厚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为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患者。口服脉斑灵胶囊1个疗程后,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与治疗前进行比较。结果 70例受检者治疗1个疗程后,173枚斑块消失74枚,治愈率为42.77%(74/173),治疗有效为150枚,有效率为86.71%(150/173);109处内中膜增厚,治疗后小于0.9mm为56处,有效22处,治愈率为51.38%(56/109),有效率为71.56%(78/109)。结论中药脉斑灵胶囊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疗效显著,能使硬化斑块减小或消失、增厚的血管内膜变薄,延缓病程进展,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引起的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大动脉硬化病变特征。方法采用分组对照法,分别用彩色多普勒测量血管壁形态、组织结构以及颈总动脉管腔内径、内膜-中膜厚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组的内膜-中膜厚度、平均斑块数、平均斑块积分和颈动脉僵硬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上述各种指标的明显增加可加速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发展,增加心脑血管事件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24h动态心电图(DCG)检测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探讨老年人心律失常与心脏结构及心功能的关系。方法收集老年科2004年5月~2006年10月住院的行24h动态心电图(DCG)检测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患者共301例,其中男性245例,女性56例,年龄60~95岁,平均年龄(80.11±5.30)岁。根据DCG检测分心律失常组与非心律失常组。心律失常指房性早搏>100次/天,室性早搏>100次/天。心律失常组分房性心律失常组、室性心律失常组及混合性心律失常组。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心脏房室内径及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把心律失常、非心律失常及心律失常类型与心脏结构及心功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01例老年患者中,发生心律失常198例,心律失常组与非心律失常组比较房、室增大有显著差异(P<0.01),LVMI增加有差异(P<0.05),LVEF降低无差异。房性心律失常与室性心律失常进行分析比较,前者以左心房增大为主,后者以左心室增大或同时并左心房增大为主(P<0.05)。结论老年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密切相关,在此心脏结构改变基础上,各种心律失常的发生也随之增加。因此在处理心律失常时,应积极治疗原发病,改善心功能,防止心脏扩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阴茎血流情况,为糖尿病阳痿诊断分型提供依据,指导治疗。方法30例糖尿病阳痿患者阴茎海绵体内注射前列腺素E10mg,10分钟后检测阴茎动脉血流情况,记录PSV,EDV,RI。结果4例PSV,EDV,RI正常,18例PSV减低,5例EDV升高,RI减低,3例患者PSV减低且EDV升高。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糖尿病患者阳痿诊断及分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