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克思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学说,是他的劳动价值论体系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又是争论较多的部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有两种含义,一是在社会的正常生产条件下,以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平均的劳动强度,生产商品所必须耗费的劳动时间,我们把它简称为第一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二是按社会需要分配于各个生产部门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我们把它简称为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马克思认为,第一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了商品价值,这是较易于理解的。有些同志误解马克思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学说,认为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亦决定商品价值,这是曲解了马克思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学说。因此有继续深入讨论这一问题的必要。  相似文献   

2.
王天思 《学术月刊》2012,(12):30-37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在当代所面临的最严峻挑战,无疑是创新劳动所创造的巨大价值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像常规劳动时间那样线性相关。常规劳动与创新劳动的真正区别,在于劳动的量和质。劳动创造价值是常规劳动中量的累积和创新劳动中质的创造的统一。创新劳动的价值与劳动时间的量不具有计量意义上的关联,劳动价值量应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基于人的需要的市场需求两种方式来度量。作为一种社会关系,价值与人的需要密切相关,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内在地包含效用因素。创新劳动价值的生成进一步揭示了劳动是价值的根本源泉这一基本事实;商品的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及其能满足人的需求的状况所决定。在劳动的量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劳动的质,就形成了创新劳动价值论;而在劳动的质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供求关系,则形成了建立在人的需要基础上的劳动价值论。无论创新劳动价值论还是劳动价值论创新,都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合理展开。  相似文献   

3.
卢希悦 《东岳论丛》2000,21(5):25-29
市场经济在本质上仍是商品经济 ,所以 ,商品价值决定理论 ,仍是当代中国市场经济最深层的核心性理论问题。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是从商品生产的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过去劳动时间与活劳动时间、原来生产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再生产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理论意义上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可核算的现实意义上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过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社会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国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七个方面的矛盾运动中 ,科学地揭示了商品价值决定的全部涵义和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4.
劳动价值论并不是马克思的首创.但是,只有马克思建立了真正科学的劳动价值论.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古典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成份,坚持劳动耗费决定价值的观点,把决定价值的劳动归结为社会必要劳动,纠正了古典劳动价值论的错误.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就应当把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与现实经济活动中的劳动紧密联系起来,解决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的不对称性或不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经济学界长期来流行着一种不妥当的观点,把价值的本质说成是劳动对效用的关系,这是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重大误解,混同了劳动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以及供求价值论,因此有必要进行深入的讨论。一、价值的本质是物化的抽象劳动,不是劳动对效用的关系正确理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要了解价值的本质是什么。凡是初学过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人,都会认识到价值的本质是物化的抽象劳动,它本身没有丝毫的物的因素,从而没有丝毫的效用因素。我们不能够认为社会必要劳动只是一个量的概念,它不能表达出价值这个概念的质的方面,只有社会必要劳动对效用的关系才是价值概念  相似文献   

6.
价值决定和价值实现过程的动态分析郑勇军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价值一元论在《资本论》第一卷中,马克思提出了第一种涵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单位商品价值量的命题,即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  相似文献   

7.
自从马克思创立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以来,就一直遇到严重的挑战,其中争论的核心是活劳动创造价值,还是物化劳动也创造价值。所谓《劳动价值整合论》就是后者在当前的一种表现。它通过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基本原理的曲解,并把它和庸俗经济学的一些观点“整合”在一起。这种“理论”并不是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丰富、发展和完善,而是对它的彻底否定。  相似文献   

8.
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出发,市场价值一方面体现价值的社会性质,其量的限界受社会规定性制约;另方面,它又代表作为价值实体的人类劳动耗费,必须以生产中的实际劳动耗费为基础。我们应从这两方面辩证统一地研究市场价值的形成,过于强调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是不妥的。在讨论社会必要劳动两种含义时,有的同志实际上只强调社会规定性一面,有意无意地把生产过程的实际劳动耗费看作是对市场价值无足轻重的因素。他们仅仅从体现社会需要的劳动量与该部门投入劳动量的相对量上说明市场价值的形成,似乎市场价值可以脱离生产中的实际劳动耗费而超然存在。这种观点是否符合马克思的论述呢?本文试根据《资本论》的有关分析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9.
刘冠军 《齐鲁学刊》2006,1(1):83-90
从“科学理论”的视域来审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中外理论界众多价值、价格学说中的一种,而且在我国是影响颇大的一种。在此之外,中外理论界还提出了各种“非劳动价值论”学说,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包括生产费用价值论、生产要素价值论、效应价值论、边际效应价值论、供求决定价值论、均衡价格论、物化劳动价值论和知识价值论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作为建立在“劳动”这个人类本质活动基础上的价值论研究的结晶,它与各种非劳动价值论相比较,是更为深刻的理论,是在科学地区分和严格地定义了使用价值和价值、价值和价值形式、价值和价格、物化劳动和劳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价值决定和价值实现、价值决定和价值分配等诸对范畴的基础上,达到了形式和内容、现象和本质的有机统一的宏大理论体系;而各种“非劳动价值论”的学说,基本上都是在现象层面上对价值或价格的考察,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们远没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那样深刻。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图从价值(价格)溯源入手,扼要阐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形成过程及其主要内容,认定它是科学的价格决定原理,有三个层面:其一,价值规律,对于一般劳动产品,价值决定价格,而人类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其二,生产价格理论,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生产价格由成本价格和平均利润决定,而市场价格以生产价格(市场价值)为中心,由供求关系决定;其三,地租理论,对于土地等非劳动物品,其商品形式的价格现象是类似地租的收益资本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个定义,是经济理论界长期争论的问题。孙成汉同志《试论马克思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个定义》(《学术论坛》1981年第5期)一文,作了有益的探讨。但文中关于“相对之下,第二个定义比第一个定义完备”的说法,我认为值得商榷。众所周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作为价值决定的实体,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一个重要范畴。马克思指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资本论》第一卷第52页)我  相似文献   

12.
一、研究价值不等于研究社会必要劳动马克思在研究价值和价格时,是以劳动作为其研究的出发点,这无可置疑地镌刻在马克思的《资本论》巨著中。可是近些年来,我国好多有关价值、价格的专门论著中,却都是以价值作为其研究的起点,很少以劳动乃至社会必要劳动作为其研究的出发点,甚至在一些有关“价格学原理”的基本教材中,也都如此,即或提到社会必要劳动,也仅仅是一笔带过,不费多少笔墨。因而给人们造成了这样一种错觉,似乎价格的最终依据是价值而不是社会必要劳动,我们便没有必要去潜心研究社会必要劳动。有些同志还认为,价值尤且是个十分抽象的概念,更不用说社会必要劳动了,因而无形中把人们对价格研究的视线仅仅限制在价值范围之内,忽略了对其最根本的实体——社会必要劳动去作进一步深入的探究。根据马克思关于社会必要劳动决定商品价值的伟大学说,价值是由商品生产中所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所决定,但并不等于说价值就是社会必要劳动。这一基本概念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是非常明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樊纲同志在《现代三大经济理论体系的比较与综合》一书下篇中,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具体理论问题进行比较所提出的某些观点进行商榷。指出:社会必要劳动的第二种含义与劳动价值论相一致,社会必要劳动的二重含义是统一的;马克思的价值一价格理论是科学的,并不存在所谓的片面性问题;在分配理论方面,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也不存在所谓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研究进程中的三次转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冠军 《文史哲》2006,1(6):146-154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在“转向”中向前发展的。从历史的维度看,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研究进程中发生了三次大的转向。第一次是马克思从对古典劳动价值论的否定,到对古典劳动价值论的肯定并超越的转向,其标志性成果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创立。第二次是马克思从对工场手工业中劳动价值关系的考察,到对机器大工业中劳动价值关系的探索的转向,其标志性成果是马克思科技劳动价值论思想的萌发。第三次转向是从对“科技与生产相分离”的“物质生产领域”中劳动价值关系的考察,到对“科技与生产一体化”的现代经济社会与境①中科技劳动价值关系的研究的转向,其标志性成果是现代科技劳动价值论的建构。  相似文献   

15.
按照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因此,科技商品的价值量也应该由生产科技产品所必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计算。但传统的商品价值量计算理论却在这里遇到了新的挑战。因为,科技产品是一次性产品,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这里无法确定。另外,科技产品在交换时总是在价值之上出售,这里价值与价格的背离,似乎是违背了价值规律。究竟以什么标准作为科技商品价值的衡量尺度呢?我们认为,科学技术作为商品,呈现在买方面前的物质载体只是虚假的外壳,生产它所花费的劳  相似文献   

16.
G.A.柯亨认为在马克思的著作中,劳动价值论存在两种表述方式,其通俗表述是“劳动且只有劳动创造价值”,而其严格表述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柯亨论证说依据严格表述,通俗表述是错误的;而依据价值的约定定义,严格表述也是错误的。所以,柯亨认为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剥削论证是不成功的,他提出了以“只有工人生产了拥有价值的产品”为基础的清晰论证来代替劳动价值论的剥削论证。柯亨的这个新论证也存在问题,所以后来柯亨的剥削批判是以“自我所有”为论说对象的。  相似文献   

17.
<正> 传统的观点认为,创造价值的劳动是物质生产劳动,非物质生产劳动不能创造价值。如果承认非物质生产劳动也生产商品并创造价值,那就违背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基本上只是在物质生产的范围内研究价值形成问题,并且把劳动物化作为理论进一步展开的前提,这就导致了后人的一个误解,以为劳动的物化是形成价值的先决条件。其实,价值反映物化劳动,这不过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马克思在《剩余价值理论》中曾指出:“对于劳动的物化等等,不应当象亚当·斯密那样按苏格兰的方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把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解释为耗费劳动价值论,并且是用直观的以时钟计量的自然尺度的具体劳动时间来计量劳动的耗费量,这是导致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长期未能得到卓有成效的发展,相反地却受到越来越多的非难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本文根据马克思的有关论述,认为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应解释为有效劳动价值论,才能更贴近现实、解释现实并指导现实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的历史条件下研究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具有重要意义。创新劳动价值理论必须在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吸收效用价值论的有益观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本身就是一个劳动价值理论创新的典范。深化劳动价值理论研究的实质与立足点就在于寻求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深化劳动价值理论研究涉及十大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20.
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1年11月16日至17日,由上海《学术月刊》杂志社和上海市经济学会联合主办的劳动和劳动价值沦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举行。来自上海、北京、厦门、杭州、福州、武汉的老中青学者共聚一堂,就劳动价值论如何与时俱进这一重大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 一、怎样深刻理解、全面把握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卫兴华认为,要澄清对马克思有关理论的误解。第一,劳动并不一定都创造价值。不应提出这样的理论逻辑:承认是劳动,就得承认它创造价值;如果不创造价值,就不是劳动。在经济学说史上,无论是马克思经济学还是非马克思经济学,都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