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第十四章"经济危机",是关于垄断前资本主义的最后一章.从前面几章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初步认识到资本主义经济的运动规律和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通过这一章的学习,我们将会了解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基础上必然产生周期性经济危机,而危机又促使资本主义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化.我们将会进一步理解资本主义发生、发展以及必然灭亡的规律.下面我们谈谈学习"经济危机"这一章应该注意的几个主要问题.一什么是经济危机它产生的基础和必然性在哪里首先要了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人民群众的购买力被局限在极狭小的范围内.资  相似文献   

2.
我们在学习过"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第四章和第六章以后,认识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和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以及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在这一章里,我们要进一步来揭露资本家怎样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以及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的作用.从而认识资本积累对工人阶级发生的影响,认识资本积累的发展必然引起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尖锐化.根据这样的目的和要求,我们在学习这一章时,应该着重了解下面几个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3.
我国目前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八十年代社会主义实践中的一次伟大的变革。它确立了社会主义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从而把商品生产由简单商品生产阶段、资本主义商品生产阶段推向了第三个历史阶段:社会主义商品生产阶段。对于这样的具有历史意义的深刻变  相似文献   

4.
"政治经济学数科书"第八章以前的各章,主要是分析了资本的生产过程,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和阶级对立的根源.这一章主要分析资本主义的流通过程.资本流通过程是"资本论"第二卷的主要内容,第二卷一开始就以很大篇幅分析资本的循环和周转问题.马克思通过对资本流通过程的分析,进一步阐明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说明从资本循环和周转中,从资本所通过的生产与流通的运动中,资产阶级怎样残酷的剥削无产阶级,资本的运动怎样促成了资本主义矛盾的尖锐化.使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化.学习这一章,对于揭露资本主  相似文献   

5.
从我国经济学界关于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问题的讨论情况来看,意见分歧还是很大的。论点和论据基本上都摆出来了,但还是相持不下,谁也说服不了谁。这不仅仅是由于基本论点的不同,也是由于研究方法的不同。商品生产问题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马克思研究简单商品生产和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是为了揭露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实质,揭露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对抗,归根到底是服从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实际需要的。我们研究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问题的目的,是为了阐明商品生产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建设事业之间的联系,同社会主义制度下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成员的物质和  相似文献   

6.
"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第三章至第十四章,是分析垄断前的资本主义;从第十五章开始,是分析垄断资本主义.对于垄断前的资本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进行了周详的和深入的科学分析.他们揭露出资本主义的不可克服的对抗性矛盾,得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必然胜利的结论.但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没有看到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帝国主义阶段,因此没有能够研究它.列宁是第一个对帝国主义进行了科学研究,并且发现了它的历史地位的马克思主义者.列宁在阶级斗争的新条件下向前发展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学说.斯大林曾经说过:"列宁的功绩即列宁在这方面的新贡献,就在  相似文献   

7.
本文试图对中国资本主义工业的特点加以具体分析,并对照苏联和我国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有关理论,谈点看法。 (一) 中国资本主义手工业的萌芽 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结果,是在简单商品生产者分化的基础上产生的,而工业则首当其冲,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于手工业,只是到后来才使农业从属于自己”。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三个阶段即简单协作制、工场手工业和机器工业,前两个阶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指出:“不论我的著作有什么缺点,它们却有一个长处,即它们是一个艺术的整体;但是要达到这一点,只有用我的方法。”①也正因为这样,几代人为探索《资本论》方法而殚精竭力地苦苦思索。然而,对于中介方法——这个几乎贯穿于这个宏篇巨制之始终的唯物辩证法中的重要方法却被忽视了。《资本论》共3卷17篇98章,只有第1卷第2篇只有1章,即第4章。在第五篇中,马克思从简单商品生产出发,研究了商品和货币,因为资本主义是在简单商品生产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这是研究资本主义生产的历史前提;在研究商品和货币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鲍德里亚提出,由于当代资本主义已经步入"符号政治经济学"时代,今天的商品生产的实质是符号价值的生产,今天的商品都不再仅仅是通过某种单一的形式(经济"交换价值"或文化特性)实现出来,这是一种复合性的物,其中,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和符号价值集中在一个复杂的模式中,这种模式描述了政治经济学最为一般的形式.  相似文献   

10.
1979年以来,我国陆续出版了一些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书籍,成绩是可喜的。但是,当我学完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课程,又看了一些其它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书籍以后,感到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比较写得过多,好象是一种比较经济学。特别是在教材中,几乎每一章都有这样的比较。我认为这是不必要的。因为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及其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经济关系上的异同比较。有的教科书由于比较太多,使教材变得臃肿不堪,结果造成这样一种印象: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研究对象似乎不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而是同资本主义生产  相似文献   

11.
政治经济学要不要研究生产力,诚如许多同志指出的,是关系到这门学科的前途、命运的大问题,应当在经济学界广泛深入地展开讨论。我主张政治经济学要把生产力作为首要的研究对象,本文想进一步阐述这个观点,请大家指教。生产力历来是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研究课题政治经济学是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大发展而出现的一门科学。正如马克思讲的:“……历史地出现的政治经济学,事实上不外是资本主义生产时期的经济的科学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249页)。因此,只有认真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点,才能全面地了解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基本内容。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反杜林论》等著作中,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主义私有制,作了极其深刻而又形象的描绘。资本主义榨取剩余劳动的方式不同于奴隶制和封建制。资产阶级“狂热地追求价值的增殖,肆无忌惮地迫使人类去为生产而生产,从而去  相似文献   

12.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点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道,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过程;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的资本主义形式。迄今我们所有的政治经济学教材也都是这样写的,都说价值增殖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点。马克思当年那样写是完全正确的。因为,在前资本主义社会里,虽然也存在商品生产,生产者的劳动也形成价值,但那是小商品生  相似文献   

13.
南方十六所大学许多同志共同编写,由蒋家俊、吴宣恭同志主编的《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第四版,已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一本根据教育部文科教材编选计划,供高等院校经济专业使用的教材。自1979年7月出版以来已多次再版,被全国许多高等院校的经济专业采用,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高校的教材应该有两项必备的内容:首先是对社会主义经济要作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理论阐述,其次是要对现实的社会主义经济现象进行分析。教科书和专著有个重要的区别,就是专著可以舍象其他因素,集中研讨一个专题,而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教科书必须有合乎逻辑的、有内在联系的、比较完整的体系,让学生对社会主义经济有个较完整的认识。南方本前三版只有章没有篇,脉络不甚清楚,  相似文献   

14.
读了《人文杂志》1980年第3期刘弟久同志《国营企业的产品是不是商品》一文后,很受启发。鉴于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及其相互关系问题,我在此不揣冒昧谈一点自已的不同看法,以就教于刘弟久同志,并与大家共同讨论。 一、产品成为商品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的吗? 刘弟久同志说:“商品存在的直接原因是劳动的特殊社会性质,即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而不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马克思无论是分析简单商品生产还是资本主义商品生产,都把劳动的社会性作为出发点”。我认为,上述看法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5.
<正> 在许多出版物中,特别是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几乎都把商品等价交换原则当成价值规律的内容来表述.这实质上是对价值规律本身的一种错误认识.例如,有一本通俗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甚至于这样说道:"等价交换是价值规律的另一个基本内容."(见袁夏良、赵锦绣编写的《通俗政治经济学》,1982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其实,价值规律就是商品价值的决定规律,即关于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决定规律.等价交换不是价值规律的内容,更不是什么"基本内容."为什么这么讲呢?只要看几段马克思论述价值规律的原话,就可以明白了.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社会是从作为资本主义经济细胞的商品和由商品交换产生出来的货币开始的。马克思认为学习政治经济学的难处在于商品,而不在于货币。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马克思便对读者说明:“万事开头难,每门科学都是如此。所以本书第一章,特别是分析商品的部分,是最难理解的。其中对价值实体和价值量的分析,我已经尽可能地做到通俗易懂。以货币形式为其完成形态的价值形式,是极无内容和极其简单的。然而,两千多年来人类智慧在这方面进行探讨的努力,并未得到什么结果,而对更有内容和更复杂的形式的分析,却至少已接近于成功。”(《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7—8页)在写《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二章关于货币问题的时候,马克思一开头就引用英国国会议员格莱斯顿的话说:“受恋爱愚弄的人,甚至还没有因钻研  相似文献   

17.
五十年代初。苏联编的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教科书中,有一章叫做“资本积累和无产阶级贫困化”。贫困化又被分为相对贫困化和绝对贫困化。从此以后,无产阶级贫困化理论就成为了马克思的资本积累理论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我国理论界基本接受了这种观点,大部分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的教材中,至今仍然保留着这样的章节。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实践并没有给无产阶级绝对贫困化理论提供什么证据。现  相似文献   

18.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前既标有冠定词,即表明“市场经济”有社会主义与非社会主义之分。社会主义之所以为社会主义,说一千,道一万,归根结底与劳动力的载体——劳动者的地位、权利、责任、作用息息相关。这是一个关系到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基础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的与逻辑的起点及其展开的问题。 2.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认为这个基础和起点就是公有制,并且只是生产资料公有制。所以旧版本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绪论”或“第一章”,一般都从无产阶级夺取取  相似文献   

19.
关于《资本论》第一卷开篇商品的性质问题,历来有争议。有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创作《资本论》的方法是逻辑与历史的统一,历史从哪里开始,研究也应当在哪里开始。因此开篇商品应是简单商品无疑。这种观点的论据是,在第一章,马克思处处都是以简单商品生产为例,来论述商品和货币理论的,在这里找不到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痕迹。事实果然如此  相似文献   

20.
关于商品生产存在的条件以及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的命运,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问题。长期以来,国外国内对这个问题存在着不同看法。在这里,我谈一点粗浅认识,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一商品生产存在的条件是什么?自从1954年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著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出版以来,用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与产品的私有制来说明商品生产存在的条件(所谓“两条件论”),一直是经济学界占统治地位的观点。我认为,“两条件论”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