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南民族地区是指川、滇、黔、桂、藏、渝等省区市的少数民族地区。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对西南民族地区的治理经历了从自治权的确立,到自治权的发展和完善的曲折过程,显现出历史的连续性、内容的系统性、政策的灵活性、实施的民主性等特征。中央人民政府在建国七十年的探索中,最终选择了治理的法治化,未来将以五位一体的目标前行,实现西南民族地区治理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论西南民族地区的庙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万红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
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汇集了各种宗教,派别也很多,各民族还有自己的传统信仰习俗,由此而形成的庙会集市遍布各地。庙会的最初功能是满足群众的信仰需求,物质交易是后来引入的,并形成各自的交易特点。此外,庙会还在文化交流、提供人们娱乐等方面表现出特定的功能,对研究西南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交流史及各民族的生活方式有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吴永章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7,(1)
一、元代在鄂西民族地区统治地位的确立忽必烈予公元一二六○年即位,是为元世祖。至元十年(一二七三年),元军攻陷襄阳,挥师东下。至元十三年(一二七六年),占领南宋都城临安。至元十六年(一二七九年),南宋亡。同时,元军在陆续攻陷襄阳、沙市、江陵后,占领了施州(即今鄂西地区)。 相似文献
4.
林远志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6,(1)
西南民族高等教育业已形成由多个子系统组成的完整的体系,具有多元文化的丰富性、多民族性、多语性等鲜明的特色,发挥了和正发挥着为培养民族干部,促进后进民族实现“历史跨越”和弘扬民族文化,传播现代文明,为民族文化变迁导向,以及促进民族地区的“历史再飞跃”──实现现代化的不可代替的巨大功能。 相似文献
5.
陈梧桐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2,(1)
明太祖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他所制定和实行的民族政策,对于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曾经起过重大的作用和影响。然而迄今为止,尚未见有专文对此进行研究和评论。本文拟就这个问题作一些探讨和分 相似文献
6.
李普者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7(5)
中国共产党在治理云南民族地区的过程中,通过团结民族上层、摸清民族地区的"区情"以及通过民主改革、培养民族干部、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发展民族经济、建设民族地区的社会事业等,创造性地解决了云南民族地区的诸多问题,形成了对云南民族地区的治理体系,使云南民族团结、社会安定、边防巩固. 相似文献
7.
李绍明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6,(4)
西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战略讨论会历时六天,于十月十九日在成都胜利闭幕。这次会议是由云、贵、川、桂、藏、渝五省区六方民委共同倡议,由四川省民委牵头,在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和四川省民族研究所的具体组织下召开的。 参加这次会议的十八个民族的一百六十多位同志中,有党政领导同志,有老专家,也有中青年学者,还有长期在民族地区工作有丰富经验和较高理论水平的实际工作者,人才济济,显示出西南地区从事民族经济研究的学术队伍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8.
叶菊珍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4(12):303-307
解放初期 ,邓小平同志曾在西南工作了两年多。在这段时间里 ,他把民族地区的发展置于很重要的地位 ,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采取了若干具体措施 ,开创了西南民族地区发展的新局面。本文旨在探究这些措施对民族地区发展及对当今西部大开发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罗义云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5(1):39-41
本文从农业发展与城市化的依存关系出发,分析了西南民族地区农业与城市化分离发展所造成的城乡二元格局的历史成因和现实困境,提出了发展农业产业化,走城乡协调发展的城市化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建设,要求全社会共同发展。西南边境民族地区由于地理、历史和现实等原因,在和谐社会建设中面临着经济发展落后、边民生活水平与内地差距较大等问题。社会各方面力量要群策群力,通过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增强扶贫政策的造血功能,处理好民族宗教问题等各种途径,加快西南边境民族地区的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1.
谢冰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4,(2)
建国初期我党在西南民族地区的统战工作谢冰建国初期,我党我军在西南地区开展民族工作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十分注重团结,争取民族上层人士。实践证明,“在当时情况下,没有这一条,其它都无从谈起。”①当时把对民族上层人士的统战工作作为重点,是由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邓辉煌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2):71-77
陈诚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主持湖北军政事务,在恩施推行《新湖北建设计划大纲》,从经济、政治、教育等方面全面治理偏僻落后的鄂西民族地区。处于日寇前锋所逼的鄂西民族地区,既不同于经济相对发达地区,也不同于大后方其他地区和边疆民族地区,他能处理好抗战与建国、安定与进步等关系,为治理鄂西、建设新湖北做了许多工作,并取得不凡的政绩,有值得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3.
公共服务系统是公共部门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所依赖的各个环节及其构成的体系.在我国西南民族地区,由于少数民族文化与传统文化浓厚、经济贫困、民众居住相对分散、地势崎岖、交通闭塞等特点,因此,在公共服务活动中,根据该地区公共服务环境与运行特点,在决策中注重培养和引入少数民族精英,发动和组织群众,营造与西南民族地区文化相适应的"熟人"服务理念等,是与民众面对面的西南民族地区基层政府公共服务系统建设的必需. 相似文献
14.
西南民族地区校内外教育系统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么加利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3(3)
西南民族地区校内、外教育系统在功能发挥上各行其是;两大系统的功能发挥各自存在正向的价值,同时也有其负面的影响;两系统的功能互补应当是西南民族地区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与污染防治似乎是一对难以解决的矛盾。经过实地调研,发现民族地区金属污染防治在地理环境、治理技术及经济指标压力的现实困难,提出了调整产业结构,以生态旅游整合其他资源形成经济发展的产业链,以联动经济效应形成新的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的建议。期待对我国相关部门在污染治理与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决策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张英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3)
文章就武汉抗战这一特殊历史时期工厂内迁西南的概况,及对西南民族地区经济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指出这次异常的工业空间传动,不仅保护了民族工业,支援了前线抗战,而且对西南民族地区的工业化程度的提高,特别是机器工业的发展,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及各族人民思想观念的转变都产生了积极影响,有力地推动了该地区工业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是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重要抓手,在民族地区大学生中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西南地区世居少数民族众多、民族成分多元、民族文化浓厚,是我国“大杂居、小聚居”民族分布格局的典型区与集中区,加强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具有强烈的现实需求导向。在西南民族地区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中,必须始终坚持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和文化观的教育,在促进西南民族地区协调发展、优化西南民族地区教育环境、发挥西南地区高校育人作用和注重西南地区家教家风养成等方面狠下功夫。 相似文献
18.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5,(1)
社会治理包括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民的社会自治两个层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并将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明确为改革的总目标。这一执政理念的重大转变,是中国社会治理改革发展史上的第三个大的转折点。探求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的基本脉络和引荐社会治理改革目标、路径、方式等内容,对于提升我国民族地区社会治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和操作层面价值。 相似文献
19.
比较分析我国西南民族地区与东部地区农村发展差距及原因,提出缩小农村发展差距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胡阳全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106-110
西南民族地区是我国地缘战略极为重要的地区,又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区,其中75%以上人口高度集中在农村社区。这种人口分布格局,决定了西南民族地区农村社区的稳定与发展,事关中国整体社会稳定、边疆安全、民族团结、生态资源合理利用及西南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建设等重大现实问题。发展经济、建立和完善乡镇社区治安综合治理机制、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妥善处理民族宗教问题、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等,是维护西南民族地区农村社区社会稳定的可行举措。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