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2年3月,为了缓解学前教育快速发展过程中师资不足问题,经国家教育部和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原陕西教育学院改制更名为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并于当年9月开始招收首批本科层次学生。经过4年培养,通过对首届720名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追踪调查发现,毕业生整体就业质量较高,符合学校立足陕西、服务地方的定位,工作单位性质比较稳定,就业后基本权益有所保障,且毕业生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相关性高、对就业岗位的适应性较强,毕业生对学校开展就业工作成效比较认可,但由于受到工资待遇等方面的影响,对就业岗位的满意度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2.
汶川地震不仅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还造成大量城乡劳动者失业,灾区城乡统筹就业任务艰巨。从就业培训角度总结地震后已采取的就业培训措施,分析地震一年多后灾区城乡居民就业培训供求状况;提出进一步促进灾区城乡统筹稳定就业的培训策略。  相似文献   

3.
汶川地震不仅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还造成大量城乡劳动者失业,灾区城乡统筹就业任务艰巨.从就业培训角度总结地震后已采取的就业培训措施,分析地震一年多后灾区城乡居民就业培训供求状况;提出进一步促进灾区城乡统筹稳定就业的培训策略.  相似文献   

4.
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经历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再到更加积极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逐步过渡;就业指导工作职能逐渐从以计划分配、行政管理、就业安置等工作职能为主向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为核心的方向转变.通过整理和归纳恢复高考以来相关国家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政策,分析和总结该阶段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改革与发展的历程,为将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在各个行业的扩大,高校应届毕业生将面临着更大的就业压力。毕业生就业工作不仅事关国家振兴、社会稳定,关系到学生、家庭和人民群众的利益,而且也关系到学校发展。如何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保证每一名毕业生都能顺利走向社会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作为高等学校,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建立一支职业化、专业化、高素质的就业指导队伍,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毕业生的就业服务等工作将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伴随着医疗体制改革和经济的发展,护理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满意度稳步提高,但是仍存在就业质量低、缺乏核心竞争力等突出问题。通过对连云港10家用人单位护理部主任、护士长、带教老师及高职护理院校的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总结出影响护理高职毕业生整体素质的主要因素。结合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运用SWOT分析法,对高职护理毕业生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进行全面分析,提出对应的建议和策略,为增强高职护理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供相应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对黑龙江省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城市选择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能拓宽本科毕业生就业城市选择的研究视角,为高校就业教育和城市人才工作提供参考。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通过访谈13名参与者进行研究数据收集,并使用NVIVO软件对之进行分析、编码、形成理论模型。结果显示:城市特质、生活保障、工作条件三方面是影响毕业生就业城市选择的因素,其中工作条件是影响毕业生就业城市选择的最主要因素。最后,从政府层面给出了城市吸引本科毕业生就业和和学校层面引导本科毕业生恰当选择就业城市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后疫情时代”高校毕业生新冠肺炎疫情认知、就业服务满意度和就业应对方式三者间的关系,使用问卷对M 大学485 名毕业生进行测试。研究结果显示:(1)毕业生新冠肺炎疫情认知显著正向影响其就业应对方式;(2)新冠肺炎疫情 认知显著正向影响其就业服务满意度;(3)就业服务满意度在新冠肺炎疫情认知与就业应对方式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因此, 积极提升高校毕业生新冠肺炎疫情科学认知和就业“云”服务水平,有助于优化毕业生就业应对方式。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认知;就业应对方式;就业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灾区群众民生状况备受社会各界关注。2009年7月,四川省统计局围绕就业、收入消费、住房等几方面对4个极重灾县(市)绵竹、江油、青川、汶川的692位灾区群众开展了专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自地震以来,在灾区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灾区干部群众振奋精神、积极自救,基本实现家家有房住、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设施有提高、经济有发展、生态有改善的重建目标,灾区群众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相似文献   

10.
浅析医学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就业指导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我国医学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医学毕业生规模急剧扩大,医学毕业生面临着激烈的就业竞争与挑战。文章通过介绍我校近3年来医学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了医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成因,并提出开展医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职业意识教育、就业政策教育、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应聘技能培训、就业服务等就业指导对策,以期帮助医学毕业生树立"合理定位,及早就业"的就业观念。  相似文献   

11.
随着每年大学毕业生人数的增加,我国经济发展提供的就业岗位又有所限,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各高校纷纷成立就业指导中心,通过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帮助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从提升就业指导工作的服务意识、就业指导工作贯彻学校教育的始终、就业指导与教学改革相结合三方面探讨在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到基层就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在大学生就业存在结构性矛盾的情况下,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存在的观念、体制、环境及专业设置等方面的不和谐因素,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对各级政府和高校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这对促进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也是就业工作所服务的重要群体。利用大数据技术赋能高校毕业生精准就业,有利于提高用人单位选人用人效率,最大限度发挥人才资源价值,更好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大数据技术赋能我国高校毕业生精准就业服务有充分的提升空间,通过分析相关基础场景、宣传场景、服务场景和回归场景四个维度,探索将供需双方互读互知、供需双方宣传引导、关心服务供需双方、就业数据搜集反馈等模块有机结合,以期可以有效促进高校毕业生精准就业服务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基于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引起的一系列心理问题,笔者从学校就业指导、就业渠道、就业意向、就业影响因素等方面对1000名大四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在学校就业指导方面,学校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在就业渠道方面,大部分毕业生是从招聘网站、学校就业信息网和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获得就业信息;在就业意向方面,许多毕业生倾向于去事业单位、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很少有毕业生愿意到西部单位;在就业影响因素方面,大部分毕业生认为找工作过程中的不公正因素、薪酬待遇不足和学校名气会极大影响就业。综合分析这些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了大学毕业生健康择业心理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毕业生就业服务是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一种劳动力市场机制。就业服务应当以培训和开发就业能力为核心,以互联网为平台,多主体广泛参与,建立由政府引导与扶持、中介服务组织主导、毕业生负责、学校和用人单位参与的多主体合作的毕业生就业服务网络体系。为确保就业服务体系中各主体职责的充分履行,需要计划机制、市场机制、监督机制等运行机制对各主体的行为加以约束,从而充分发挥就业服务网络结构的作用,为大学毕业生创造良好的就业条件。  相似文献   

16.
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信息化管理主要提供毕业生就业信息,构建毕业生就业信息沟通渠道,提供毕业生网上信息交流功能,提供毕业生网上职业测评等功能。其建设存在未实现统筹兼顾,信息化功能不够完善,对往届毕业生的信息获取不足,与毕业生的双向沟通不足等问题和不足。应建立应届毕业生自助式网络服务平台、往届毕业生就业反馈机制、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化闭环管理机制,提高对毕业生就业的服务和指导力度。  相似文献   

17.
河北省大学生择业意识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河北省10所不同类型高校930名毕业生择业地域期望、薪酬期望、单位性质取向、择业标准取向、先就业后择业态度、到基层到西部就业态度、自主创业态度等方面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并对不同性别、不同生源地、本专科、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毕业生间进行差异比较。结果表明,河北省大学毕业生择业期望值依然偏高,择业标准多样化且更看重单位的薪酬福利待遇,动态择业及自主创业意识显著增强,到基层到西部就业积极性不高,不同毕业生群体间差异显著。从加强正确的择业观宣传教育、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优化大学生就业环境、鼓励毕业生到农村就业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跟踪与服务是近几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新增的重点工作。经过调查统计,在实际工作中,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存在着离校未就业毕业生信息库更新速度慢、政策宣传不到位、毕业生对人事公共服务部门服务不满意等问题。调查显示:动态跟踪管理是掌握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基础信息的关键、建立高校——社会——政府三位一体的宣传体系可以有效保证宣传效果、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援助需求趋于务实、母校是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寻求援助的主体。建立完善、高效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是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与服务工作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9.
就业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是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本研究通过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对高校毕业生开展就业质量问卷调查,发现就业地域主要以四川为主、就业单位主要以民企为主、留川就业主要以成都为主等方面就业结构特征,同时发现就业总体满意度较高、专业相关度差异较明显、职业期待吻合度较为理想、毕业生工作相对较稳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较高、学校教育教学和就业指导服务得到认可。为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一是聚焦党建引领,强化战斗堡垒凝聚力;二是聚焦校企联动,强化就业市场保障力;三是聚焦指导服务,强化就业求职竞争力;四是聚焦队伍建设,强化就业队伍服务力;五是聚焦人才培养,强化就业导向原动力;六是聚焦数据赋能,强化跟踪调查反馈力。  相似文献   

20.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科学、高质地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已成为各级政府和高等学校的重点工作之一。高校共青团应充分发挥自身独特的思想优势、组织优势和工作优势,创新思路,搭建平台,在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