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族分布在全国各地,不同地区的回族文化又都具有所在区域的地方特色。福建泉州回族与西北回族在文化上有很大的差异。本文试图对福建泉州回族与西北回族作一比较,并对泉州回族汉化的原因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
陈埭回族是福建泉州回族的主要部分,因陈埭镇的回族都姓丁,民间又称为“陈埭丁”。陈埭回族虽汉化较深,但在解放前后当地汉人一直认为他们是回族,1979年1月19日,晋江县人民政府正式重申他们是回族。 1984年5月24日至6月5日,我到晋江陈埭调查丁氏回族,发现其民间都误认为他们是赛典赤瞻思丁的后裔;或误认他们只是阿拉伯人的子孙;更有甚者不承认他们是回族(因未 相似文献
3.
4.
泉州回族在历史上经历了从先民的穆斯林身份,明朝以后作为穆斯林后裔、汉族身份及其认同,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回族身份及其认同的历史转变过程。与关于历史上泉州回族"汉化"问题的讨论相比较,"政治建构论"和"心灵守望说"两种讨论泉州回族"回化"问题的范式存在将这一过程简化论述的倾向。泉州回族的"回化"像"汉化"过程一样,并非是某种因素主要建构的结果,而是一种历史发展的逻辑过程。民族认同问题也必须被放入历史的脉络中进行具体分析。思维的逻辑应当反映历史发展过程的内在必然性。 相似文献
5.
6.
回族形成的历史轨迹及伊斯兰教在回族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回族人口仅次于壮族、满族,在少数民族中居第3位,足迹遍及各省市自治区。除海南省崖县的少部分使用“回辉话”外,回族普遍使用汉语言文字,并在日常生活特别是宗教生活中仍保留一些阿拉伯或波斯的语汇。农村中回族多从事农业,城市中则多从事商业。他们与汉族及其它各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有着多方面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7.
美国学者杜磊(Dru.C Gladney)在丰富的田野工作的基础上,先后出版了两部关于中国回族穆斯林的著作,在国内外回族研究界有广泛影响。他主要描述了四个不同类型的回族社区,即:宁夏纳家户村(西北)、北京郊区常营回族乡(东部农村)、北京牛街(都市)、福建陈埭回族镇(东南)。以揭示回族民族认同和“清真”观念的宽泛表达,及回族民族认同与政府政策的互动关系。本文是其所著《中国的民族认同》(Ethnic Identity inChina: The Making of a Muslim Minority Nationality,Harcourt Brace College Publishers, 1998)一书的第六章。得到原作者的许可,在此发表,以飨读者。因篇幅所限,有删节。 相似文献
8.
刘伟铿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3(5):50-53
对岭南文化形成的探讨,应从既包括儒家学术文化,也包括土著民俗文化的大文化观出发.岭南原始文化出现雏形当于母系氏族社会;但渐趋成熟则在夏商周,全面确立在春秋战国时,比中原稍晚.秦统一中国后,岭南土著民族文化出现雏形;赵佗主南越国,岭南汉族地域文化出现雏形.此后,随着中原文化不断向岭南传播,岭南汉族地域文化与土著民族文化交替演进,至唐代以后岭南文化渐趋成熟,明代全面确立. 相似文献
9.
回族舞蹈是伴随着回回民族的形成、发展而逐渐形成的,是在伊斯兰文化和中国本土文化的双向交流、渗透过程中新的文化创造,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由于宗教观念和民族生活的特定性,回族舞蹈无论是流散于民间的娱乐活动还是舞台表演的作品创作,都是在以表现民族精神气质、反映民族思想感情、展示民族生活风貌过程中形成自己艺术审美独特风范的“这一个”。回族舞蹈的发展也必将是在当代精神的发展创新中,不断完善着自己“这一个”的形式美创造。 相似文献
10.
回族形成的历史人类学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历史人类学的角度对回族的形成进行了分析,提出回族的形成过程是基于共享的“既定资赋”,即以Ummah为民族文化范式,在汉文化的宏观语境下,在与不同族群交往、对比以及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的互动和重构的综合作用下形成了民族。 相似文献
11.
泉州湾畔,1万多回族同胞在这里生息繁衍已达600多年,迄今尚保存着大量伊斯兰塔式石棺墓、《古兰经》抄印本以及伊斯兰教习俗。 1990年8月,经福建省政府批准,这里诞生了全省第一个回族乡——惠安县百崎回族乡。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对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关于福建回族的研究进行了分门别类地梳理并加以评述,以总结东南回族研究三十年来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从而促进东南回族研究的深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回族历史悠久,族源成分复杂。本文以元明清三朝为时间跨度,以中国及新疆为研究空间,结合新疆及相关历史资料,探讨伊犁回族源流的问题,认为伊犁回族主要源于内地。 相似文献
15.
16.
回族饮食观的形成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族是中国较早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之一。在食风食俗、烹饪技术等方面自成体系,并不断融汇国内外其他信奉伊斯兰教民族及汉、满、蒙等兄弟民族烹饪技法之长,形成独具一格的清真食品,享誉国内外。本文从民族学、历史学及宗教学等角度,对回族饮食观的形成、发展和特点进行探索。指出回族饮食观萌于唐宋,形成于元代,明清以降日臻成熟,几乎是与回回民族同生共长。其核心为饮食禁忌和养生食治之道。而特点大致有三:认为饮食的选择取决于食物本身的“摄生”和“卫性”,尤其强调“卫性”,注重禁忌;饮食上主张适中不偏,坚持“净洁为相宜,污浊受禁止”的原则;视尊老爱幼、热情待客、施舍济贫、讲究礼仪为美德,注重饮食在社会交往中的功能等 相似文献
17.
回族习惯法的研究对我们了解回族的行为方式、法的观念、社会控制及其法文化的生成、演变等都有积极的意义。本文在已有相关成果的基础上,具体论述回族习惯法形成发展过程的历史特殊性及其表现。 相似文献
18.
泉州回族文化遗产是泉州回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为适应其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文化环境以及与闽南汉族的互动中不断再创造的结果。它是泉州回族起源、文化变迁与融合、社会适应与发展、族群认同变化与重构、民族文化心理形成、变化和延续的历史记忆,是泉州回族社会历史发展与文化特性的象征与表达。 相似文献
19.
关于回族史研究的思考张巨龄1992年,在陕西召开的第七次全国回族史研讨会上。我谈了两点想法,一是回族史研究应当上升到“文化”的高度;一是回族史研究既要尊重前人的研究成果,又不能躺在前人研究的现成结论上。但是,由于时间仓促,只是即兴而言,尚未行诸文字。... 相似文献
20.
国外进行的青蛙实验及美国两个家族八代子孙不同结局的调查令人深思。如果说百多年前回回民族面临的敌人是封建专制的话,那么今天所面临的危机则是自身漠视教育的观念,“命运取决于教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