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我国《票据法》对票据丧失规定了挂失止付、公示催告、提起诉讼三种补救措施以供失票人选择。公示催告、提起诉讼各有其立法缺陷,我们应参照台湾相关立法,将英美法系提起诉讼中失票人通过提供担保优先实现票据权利的优点吸收入公示催告中以克服其各自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我国《票据法》对票据丧失规定了挂失止付、公示催告、提起诉讼三种补救措施供失票人选择。"提起诉讼"是一种无法操作的措施,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其补充解释,应将英美法系提起诉讼中失票人通过提供担保优先实现票据权利的优点吸收入公示催告中以克服其局限性,提起诉讼仅适用于失票人知悉票据在何人之手的情形。  相似文献   

3.
票据是票据权利的载体。票据丧失 ,持票人就失去了行使票据权利的物质依据。失票人必须及时依法采取有效的救济措施 ,才能使票据权利最终得以实现。我国现行法律对票据丧失规定了挂失止付、公示催告和提起诉讼三种救济方式 ,但具体规定还不够完善。为此 ,针对这些问题 ,对失票救济规定提出完善设想 ,以期维护失票人的合法利益。  相似文献   

4.
票据挂失止付制度的宗旨是控制失票风险,保护权利人利益。我国现行法律允许挂失止付的票据范围过于狭窄,一部分失票风险无法得到控制,挂失止付与公示催告在制度衔接方面不够协调,尚未建立责任调查与认定制度,难以对票据违法犯罪行为进行及时追究。对此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对策,实现票据挂失止付的宗旨,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票据是票据权利的载体,票据丧失,持票人就失去了行使票据权利的物质依据.失票人必须及时依法采取有效的救济措施,才能使票据权利最终得以实现.但我国现行法律对票据丧失救济的规定还不够完善,难以充分维护失票人的合法利益.为此,本文就票据丧失的挂失止付、公示催告和提起诉讼三种救济制度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论票据挂失止付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票据丢失后 ,挂失止付是一种常用的救济措施 ,但我国现行的《票据法》及有关法律规定过于笼统 ,在实践中不易操作。本文针对目前有关法律规定的不足 ,对挂失止付、失票人、可挂失的票据等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明确了失票人及可挂失的票据的范围 ,有利于正确运用挂失止付来保护票据的权利人的利益 ,维护交易安全。  相似文献   

7.
票据丧失对失票人利益影响重大。为保护其他法律主体的利益,兼顾票据的正常流通,在实施票据公示催告制度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公示催告的期间计算问题;2.权利申报人主张票据权利的时间盲点问题;3.公示催告公告的制作问题;4.在公告期内和公告期外善意取得票据的法律效果不同的问题;5.公示催告期间票据的正常流通问题。  相似文献   

8.
票据是完全有价证券,票据一旦丧失,票据持有人的权利或利益就无法正常行使或保障,票据丧失救济制度,就是为了救济失票人的利益、匡正票据流通的非正常状态而设计的。尽管我国法律对丧失票据规定了公示催告和诉讼的双重救济,但由于该两项法律制度存在明显的不完善之处,因而并没有给丧失票据的持票人的正当权利实现有效的保障。本文试图在分析我国现行票据丧失司法救济制度之缺失及其原因的基础上,对完善我国票据丧失司法救济制度提出具体的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空白票据的产生,是现实经济交易的需要。空白票据的构成,一般应有出票人的签章,欠缺票据应记载事项,出票人授与持票人补充权并将票据交付给持票人。各国票据法一般均承认空白票据的效力,空白票据的当事人应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空白票据丧失,应允许失票人申请公示催告。  相似文献   

10.
基于票据的设权性与无因性之统一,其内囊括之实体权利与其外存在之承载介质本在一般条件下密不可分,对介质客体的背书占有是行使票据内在权利之充要条件。但当票据介质未处于实际最后权利人占有的状态,其不仅存在被第三人取得并继续流通的可能,亦会进一步导致实际最后权利人合法利益受损。因此,在进行除权判决时,如何保护实际最后权利人的利益行使,防止恶意申请公示催告的救济途径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票据被恶意除权后实际最后合法持票人如何实现救济为争议焦点的一个典型案例进行切入,分析目前我国票据除权判决与公示催告制度存在的问题,并对票据除权之诉的系统立法完善及司法适用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一般而言弱势群体权利保障能力不足,缺乏足够的话语权,难以影响权利初始分配,享有的权利容易受到侵犯,欠缺必要的救济手段,从公法层面加强救济,符合公平正义的法治精神。当前公法救济体系还存在诸多不足,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如缺乏专门法律落实宪法相关条文,无行政救济实体法救济程序繁琐,刑事立法未充分考虑救济的复杂性,公法救济模式相互独立缺乏衔接等。构建完善的公法救济体系,应着重从以下方面逐步优化:制定专门救济法律以实践宪法规定,完善行政立法简化行政救济程序,厘清救济的特殊性强化刑法救济,加快融合形成整全的公法救济体系等。唯有如此,才能共同铸造权利保护之网,改善弱势群体权利救济不足的现状。  相似文献   

12.
行政处分是指行政主体对违反内部行政法律规范但尚未构成犯罪的内部相对人(主要是公务员),追究行政法律责任的一种内部具体行政行为。作为一种制裁手段和惩戒措施,它必然会对当事公务员的权益造成一定的损害,产生多方面的不利影响。为了防止行政处分权的滥用和保障公务员的合法权益,建立完善的行政处分救济制度是必要的。基于在检视行政处分救济理论变迁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对完善我国的行政处分救济制度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刑法第一百条在结构和内涵上都存在着诸多缺陷与不足,其与罪刑法定明确性原则的要求存在很大差距。《刑法修正案(八)》虽对本条进行了修改,但并不彻底,是一个半截子的革命。通过对本条内涵的解构分析,从对前科报告者的人格尊重和人权保护的价值立场出发,前科报告的时间应为入伍或就业成功以后,确立不报告和不实报告的后果,旨在更好地实现前科报告和对有前科者及相关单位的保护。  相似文献   

14.
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得行政的范围不断扩大。随着现代行政职能的扩张,行政机关拥有了越来 越多的自由裁量权。如何防止自由裁量权被滥用已成为现代行政管理研究的重要课题,同时也是行政主体在 管理社会公共事务中必须解决的一个实际问题。探讨如何适当地合理地运用行政自由裁量权具有现实意义。 因此,对自由裁量权在行政处罚简易程序中的作用以及控制加以深入探讨,按照行政法律、法规规定的原则, 研究如何运用简易程序来控制自由裁量权的行使,以期有利于行政部门正确、及时而有效地执法,切实保障行 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也希望能使严格意义上的行政法治在实质上得以落实。  相似文献   

15.
信访制度尽管备受诘难,却在当代中国社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一悖论的深层根源需在成本—效益的分析视阈内得以阐明。因而,强化信访机制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特征,并将其功能定位为权利救济的补充—过滤机制以及民意表达的启动—监督机制,是适应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现状,使信访制度实现"帕累托最优"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公务员法》的颁布实施,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我国公务员的权利救济制度,进而促进行政机关人事管理的科学化与法制化已成为依法行政的重要环节。本文对我国公务员权利救济制度的现状及缺陷进行深入地分析,通过剖析公务员权利救济的理论基础,提出完善公务员权利救济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论立法提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法提案是指有立法提案权的机关、组织或人员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方式向特定的立法机关提出的关于制定、修改、废止某项法律法规的动议。立法提案与立法机关的立法规划有密切的联系。立法提案进入立法议程要遵循一定的程序规定。我国立法提案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8.
维护公务员的人性尊严、保障公务员的权利是当代各国人事制度的共同趋势。公务员职务保障权救济制度实质上既是对公务员权益的保障,又是对公务员人事管理权力的监督和约束。文章着重在我国现实的政治、法律、行政和社会背景下,探讨建立公务员职务保障权司法救济制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并就确立我国公务员职务保障权司法救济制度提出立法建构的设想,指出应当遵循的原则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