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床快婿"指东晋成帝时期郗鉴为女择王导从子王羲之为婿的故事。东晋门阀政治背景下,郗鉴与王导联姻的原因很多。首先,郗王同属于北方南下世家大族,郗鉴曾拒绝与同乡庶族交友,更不会与庶族结亲。王导曾求与南方吴郡士族联姻被拒。在此背景下,郗王结亲属于北方南下世家大族的强强联合。其次,王敦再叛,郗鉴率流民群南下,与明帝密谋平定了王敦之乱,随后晋升朝廷要位,与王导关系缓和,郗氏与王氏联姻有了可能。再次,成帝冲幼,王导、郗鉴等七人受明帝遗诏辅政治,除郗鉴外,王导与其他五人关系紧张。最后,成帝时期,庾氏坐大,庾、王矛盾激化,庾亮、陶侃想要废黜王导,郗鉴从中阻拦,此时郗王结亲有利于平衡东晋政局。门第婚姻对门阀士族的发展具有双重影响,既维系了门阀士族阶层的稳定,又因其排外性削弱了这个阶层的力量。  相似文献   

2.
《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有这样一段资料:“秦令少府章邯免郦山徒人奴产子,悉发以击楚。”《汉书》卷三一《陈胜传》也有这一段资料,文字基本相同,只是“郦”作“骊”,“楚”字后多一个“军”字。在这一段文字中,“骊山徒人奴产子”的“人”字,究竟应该上读还是下读,是读作“骊山徒人、奴产子”,还是读作“骊山徒,人奴产子”,历来意见不一。《汉书·陈胜传》在“骊山徒人奴产子”下,注引服虔曰:“家人之产奴也。”师古曰:“奴产子犹今人云家生奴也。”《史记·陈涉世家》  相似文献   

3.
李颀里居生平考辨和诗歌成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里居李颀是唐代开元、天宝间的著名诗人。但新、旧《唐书》都没有他的传。他的籍贯,第一次见于记载的,是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卷2。传中说:“李颀,东川人”。清代曹寅等编的《全唐诗》卷232《李颀传》因之,也说:“李颀,东川人”。过去一般对“东川”二字无异议,但对“东川”究为何地,则颇有异同。有的把东川指为云南或云南会泽;有的则指为四川三台或四川东部。近几年有好几位同志对此提出疑问。因为  相似文献   

4.
樊兴为唐初名将,战功赫赫,与刘文静、钱九陇等俱为建国定祚勋臣,其生事两《唐书》本传叙述颇粗略,也有疏误之处,爰据文物载记稍加补正,以就教于学者。樊兴安州人。两《唐书》本传皆未著录其字,《陕西通志》卷二四二《金石》八《樊兴神道碑》云:“字积庆。”安州人,《旧传》、《神道碑》作安陆人.安州属淮南道,治安陆县。《旧传》依碑举县名,《新传》则举州名,俱合唐代注籍法。  相似文献   

5.
得意失意诗     
宋·洪迈《容斋随笔·四笔》卷第八“得意失意诗”:“旧传有诗四句夸世人得意者云: 久旱逢甘雨,他乡遏故知, 洞房花烛夜,金榜挂名时。 好事者续以失意四句曰: 寡妇携儿泣,将军被敌擒, 失恩宫女面,下第举人心。  相似文献   

6.
历史上的诸葛亮,作为三国时期最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虽然在其生前生后得到过许多人的赞誉,但也受到过人们从各个不同角度提出的批评。有的说他“文彩不艳,而过于丁宁周至”;有的认为他“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有的“惜其才有余而见未至”,“未能审时定势,大顺人心”(吕温《诸葛武侯庙记》);有的更直言不讳地指出:“仁义诈力杂用以取天下者,此孔明之所以失也。”(苏轼《诸葛亮论》)  相似文献   

7.
《北史》卷80《外戚·李惠传》载:“李惠,中山人,思皇后之父也。父盖,少知名,历位殿中都官二尚书,左将军、南郡公。初,太武妹武威长公主,故凉王沮渠牧犍之妻。太武平凉州,颇以公主通密计之助,故宠遇差隆,诏(李)盖尚焉。盖妻与氏以是出。”《魏书》卷83《外戚·李惠传》所载内容与此完全相同,文字也相差无几。据此可知,武威公主似在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平定凉州之后不久因她“通密计”有功而将她改嫁李盖的。其实不然。  相似文献   

8.
<正> 《周南·卷耳》“采采卷耳”句中“采采”这一复词,历来注释家和语法学者多有解作动词迭用的。 1、毛传:“采采,事采之也。” 2、郑笺无注。 3、孔颖达《毛诗正义》申述传意,解“采采卷耳,不盈顷筐”为“言有人事采此卷耳之菜,不能满此顷筐”。 4、朱熹《诗经集传》:“采采,非一采也。” 5、陈奂《诗毛诗传疏》:“古采事同声。《尔雅》‘采,事也’。云‘采采, 事采之也’者,言勤事采之而不已也。” 6、余冠英同志《诗经选译》根据古注,译“采采卷耳”为“东采西采采卷耳”。注释家既把“采采”训为“捋取”之“采”的造用,语法学者也就把“采采”解作动词的重迭了。  相似文献   

9.
宋朝是在唐末五代长期动乱之后,用军事政变建立起来的.这个政权建立之初,统治基础比较薄弱.它既不能依靠在唐代已被消灭的世家大族,也不敢依靠唐末五代兴起而不断更迭的军阀集团.它的政权不能建立在少数的坚固的有势力的社会集团支撑之上,而必须建立在整个地主阶级和文武大臣的拥戴之上.因此,赵匡胤取得政权之后,就在政治上“以忠厚养前代之子孙,以宽大养士人之正气”(王船山:《案记》),对后周和南方诸国的统治者都封王封侯,赐第京师,对一般官僚和地主则用恩荫、科举等办法,大开其做官之门;在军事上则采取“杯酒释兵权”,鼓励强藩武将交出兵权,“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远不可动之业,多置歌儿午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资治通鉴长编》卷二)的集中兵  相似文献   

10.
吴敬梓长子吴火良,字荀叔,自幼学习勤奋,少年时曾手抄《十三经注疏》,考订字义颇详。又从师学习天文历算,是乾、嘉时期的一个数学家。阮元著的《畴人传》第九卷有吴琅传,略谓“吴火良,官中书,能数学,著有《周髀算经图注》。乾隆戊子,松江沈大成为之序”。吴琅的母亲早丧,少时出外投师,吴敬梓很想念这无母的勤学孩子,常以诗歌抒发怀想之情。38岁时作《病中忆儿火良》说:“自汝辞余去,身违心不违。有如别良友,独念少寒衣。病榻茶烟细,春宵花气微,邮亭宿何处?梦也到庭帏。”(《文木山房集》卷三)这时吴火良年方弱冠,从诗意看,吴在儿子离家后就…  相似文献   

11.
《志林》全称《东坡志林》或《东坡先生志林》,新版《辞海》、《辞源》内“东坡志林”条皆定为“北宋苏轼撰”。按元符三年五月,哲宗大赦天下,苏轼在由儋移廉的北归途中写道:“《志林》竟未成,但草得《书传》十二卷,甚赖公检阅也。”又,后世五卷本,一卷本,十二卷本各种不同版本差异非常大,可说明《志林》并非苏轼亲定。而且把《志林》与《书传》并提,两书性质应该相近。《书传》是东坡自视很高的学术专著,尝言“但抚视易,书,论语之书,即觉自生不虚过,如其他何足道哉!”则《志林》也应该是有计划写作的煌煌大论。通行的五卷本《志  相似文献   

12.
在唐代传奇之中,《柳毅传》是一篇佳作,胡应麟说:“唐代传奇小说,如《柳毅》……撰述浓至,有范晔、李延寿之所不及.”对于《柳毅传》的艺术价值给予相当高的评价.《柳毅传》在当时流传甚广,查《太平广记》,我们可以知道,在唐代传奇中就曾两次提及柳毅传书之事.《太平广记》卷三—一“神类”《萧旷》叙及“太和处士萧旷”,夜遇神女织绡娘子,“旷因语织绡曰:近日人世或传柳毅灵姻之事,有之乎?女曰:十得其四五尔,余皆饰词,不可惑也.”另外,《太平广记》卷四九二《灵应传》中则借神女九娘子之口,叙述《柳毅传》的主要情节:“泾阳君与洞庭外祖世为姻戚,后以琴瑟不调,弃掷少妇,遭钱塘之一怒,伤生害稼,环  相似文献   

13.
孟浩然(689—740),以字行,名不祥(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市)人.有《孟浩然集》四卷,存诗二百六十多首.孟浩然的诗在当时名气很大,与王维并称“王孟”,其田园山水诗,形成一种流派.李白赞颂他“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赠孟浩然》);杜甫也说:“清诗句句尽堪传.”但他诗的境界不够开阔,缺乏社会意义,苏轼说:“浩然诗韵高而才短,如造内法酒手而无材料耳”(见《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十五引).这话颇切中其弊.王仕源在《孟浩然集序》中说他“五言诗天下称其尽美.”五言诗中,又以五律成就更高.《过故人庄》,正是五律中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4.
《清史稿》卷三百十三《舒赫德传》:“行边至努兑木伦,护厄鲁特人。掠马者乌梁海人入边,竄匿俄罗斯,驰檄往索。”考《钦定八旗通志》卷一百六十二《舒赫德传》作:“巡台站至努克木伦,沿途查孥掠马之额鲁特,护送运往军营口粮牲只至额尔齐斯。有掠台站之乌梁海竄俄罗斯,向之索取。”1.“努兑木伦”当作“努克木伦”。“木伦”者。河也。努克木伦清属乌里雅苏台辖,入  相似文献   

15.
一 李清照(一○八四——一一五五?)字易安,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女作家。张南湖分词为婉约、豪放两派;王士祯认为婉约以易安为宗。她的词名,是世所共知的。至于她的诗、文,虽然《宋史李格非传》称其“尤有称于时”;自宋以来,也不断有人称引,如庄季裕《鸡肋编》引“南渡衣冠欠王导,北来消息少刘琨”、“南遊尚觉吴江冷,北狩应悲易水寒”等残句;朱弁《风月堂诗话》载晁无咎多次对士大夫称道她的“诗情如夜鹊,三绕未能安”和“少陵也自可怜人,更待来年试春草”;周煇《清波杂志》还称赞她的《和张文潜浯  相似文献   

16.
一 风格与文“体” 作为现代文学理论的一个专用术语,风格是指作家作品的个性特征,它是作家作品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表现出来的总的个人特色。在我国古籍中,风格一词也时有出现,用于说明作品时,其涵义与现在的用法也比较接近,但它还没有成为具有特定内容的专用术语。风格在古籍中最早出现,大约在魏晋时期,多用来形容人的风采品格等。《晋书·庾亮传》称庾“风格峻整,动由礼节。”《世说新语·德行上》谓李元礼“风格秀整,高自标持。”这里的风格是指人的风采、风貌。《魏书·穆子弼传》称穆“有风格,善自位置,涉猎经史,与长孙稚、陆希道等齐名于世。”《晋书,和峤传》说“峤少有风格,慕舅夏侯玄之为人。”  相似文献   

17.
齐鲁书社一九八五年八月第二次印刷本《老残游记》凡例二曰:“旧本《老残游记》多附有作者自己写的第一回至第十七回的原评,对读者了解本书内容颇有助益.现依据一九六二年魏绍昌编《老残游记资料》所收卷一至卷十七评语,分别补入各回.”《老残游记》之“原评”亦称“自评”.顾名思义,即刘鹗自己对《老残游记》的评语.这些评语作为对刘鹗及其作品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常为研究者引用阐释,影响颇大.但这些评语的前后矛盾、  相似文献   

18.
才华横溢的鲍照出身寒微,鲍照他自述身世说:“臣负下农,执羁末皇。”(《谢袜陵令表》“臣孤门贱生,操无炯迹。”(《解揭谢侍郎表》纵观鲍照的一生,一方面,他才高志大,想有所作为;另一方面,每次担任微官,总要感主子之恩,戴主子之德,诚惶诚恐,委曲求全。鲍照生活的刘来王朝同东晋一样,虽然刘裕也是从寒微中以军功起家的,但建立政权后,高门士族在政治、经济上的特权仍然十分突出,寒微之人也能担当一官半职,但其仕途比高门士族子弟要艰难得多。《南齐书·褚渊王俭传论》云:世家大族子弟可以“平流进取,生至公卿。”寒门之…  相似文献   

19.
地区学术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地区士人的努力。在某一时期,某些地方士人或者一些世家大族对地方文化的发展甚至还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汉晋时期,曹氏家族在谯郡从地方世家大族崛起为曹魏皇族,不仅对中国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对其“龙兴之地”谯郡的文化影响更为直接。大体而言,曹氏家族通过其政策制定、诗文创作不仅促进了谯郡经济的发展,也奠定了谯郡学术文化发展的基调与特质,促成了谯郡学术文化在汉晋时期的繁荣。  相似文献   

20.
无锡人文荟萃,文化积累深厚,孕育出众多世家大族.锡山秦氏是其中久负盛名的文学世家,秉承“孝友”家风.秦氏族人以此为立身行事的准则,皆重操行,谦和、坦诚、淡泊,鲒成一门“清逸”之风.这种“清逸”之风延伸到文学创作领域,形成“清逸”的史风.“清逸”是锡山秦氏家族的独特风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