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助语辞》的版本沿革元代学者卢以纬著有《语助》一书。《语助》是我国汉语研究史上第一部虚词专著,初刻于元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它的问世早于清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出版的刘淇《助字辨略》近四百年。今存《语助》系明嘉靖年间刊行的本子,因收于《奚囊广要》丛书,故又称“奚囊本”或“奚本”。又有明万历年间(公元1592年)浙江钱塘人胡文焕重刻本,该本由胡文  相似文献   

2.
一九六二年五月十五日,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初版刘序》之后加了一条附注,全文如下: 关于卢以纬氏的文法著作,大白先生早就提到《助语辞》,我们年来略事收集,开承朋友们帮助摄影、抄录,已经得到四种本子。其中三种都是以“助语辞”为名:(1)明代出版的《新刻助语辞》,见胡文焕编的《格致丛书》,书前有万历壬辰年(公元1592年)胡文焕氏《助语辞序》;(2)清代出版的《音释助语辞补义》,康熙丁酉年(公元1687年)版,也录胡文焕氏《助语辞序》;(3)日本出版的《重订冠解助语辞》,享保丁酉年(公元1717年)版,也录胡文焕氏《助语辞序》。这些名为“助语辞”的书,都是卢  相似文献   

3.
0.1元朝卢以纬的《语助》(又名《助语辞》)是我国第一部论述虚词的专著。可是由于较难见到,以致长期以来此书一直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其实,此书虽然篇幅不大,但论述的不少问题,却是一般研究古汉语虚词的著作很少涉及的。譬如关于文言虚词的连用和合用、文言虚词的综合研究、文言虚词的修辞效果等等,该书都有不少独到之处。近年来,刘长桂和郑涛同志根据抄本及其他版本,对其整理点校,并由黄山书社公之于世,使我们有机会读到了这本重要的虚词专著。结合研读的体会,本文试图从“释词”这一角发对其作一番分析评论。  相似文献   

4.
《助语辞》作为我国第一部语法著作,系统地从修辞的角度解释文言虚词;其修辞手段是消极修辞和词汇修辞;从修辞的角度解释文言虚词,在语法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全面考察《说文解字》与《助语辞》两书研究成果以及其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试比较《说文解字》与《助语辞》对虚词的解释,探讨了《助语辞》与《说文解字》在术语、体例、收词、训释方法等方面存在的异同,指出《助语辞》对《说文解字》虚词成果的继承和发扬。虽然两书对虚词的解释研究在词法与语法上存在一些不足,但对语言学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  相似文献   

6.
浅析《语助》之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诞生于6个多世纪前的《语助》,是我国第一本诠释文言虚词的专著,可惜历来对其不够重视,研究也甚少。本文通过对比、叙述和分析,阐明该书鲜明的特色:释义通俗易懂、浅近中寓含深义,首次揭示文言虚词所具有的修辞功能,首创对复音文言虚词进行较集中的诠释,以及该书所体现汉语较早期的语法理论。以期能对《语助》作进一步的研究和发掘  相似文献   

7.
卢以纬是元代人,以研究汉语虚词而闻名海内外。他的《语助》虽非鸿篇巨制,却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堪称中国语言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作为汉语语法学的奠基人之一,卢氏创业有功,功不可没。搜集、筛选并整合前人关于卢以纬及其《语助》的研究成果,力所能及地做一些补阙拾遗的善后工作,有助于该项专题研究的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8.
元代卢以纬著的《助语辞》(刻于公元1324年)一书是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我国讲究语文虚字用法的最早的专著。刘长桂、郑涛两位先生把它校点并付梓,诚为语言学界的大事。此书的意义正象胡裕树先生说的“把我国研究虚字用法的专书的成书时间大大提前了”。不宁唯是,由于《助语辞》的作者在解释字义时多用当时俗语,为后人保留了元  相似文献   

9.
《助语辞》在语法方面的成就在于:第一,第一次专门性地研究虚词,是语法研究的开端;第二,开创性且系统地从修辞角度解释文言虚词;第三,重视复合虚词的研究符合汉语词的发展规律。但它也存在着不少的缺陷:缺乏辞典编纂的科学性;对于虚词的遴选欠妥;收入少量实词性词组;义项疏漏不全;虚实概念不清;释文缺少例证,引文大多不注明出处;对虚词的类别不明确;释义欠精审。  相似文献   

10.
胡文焕《格致丛书》所载《新刻助语辞》有如下六行文字(见书影)。在这六行文字之中,“岂”字、“乃”字和“焉”字分别提行并低一格。通观全书,凡提行低一格的文字有两种情况:一是属于词条字头,一是属于解释性的文字。“岂”字是词条,这是没有问题的。“乃”字一行属于解释性的文字,这也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出在“焉”字这一行:“焉也”和“曾”是不是词条?  相似文献   

11.
<助语辞>以"俗语"为释是它的一大训诂特色,而且其解释大都准确."俗语"当指现代"土话".其意义和价值表现在第一,在虚词研究史上首开以口语解释文言之先河;第二,所保存的"俗语"资料具有语言研究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2.
《助语辞》①是我国第一部专释虚字的专著。它虽是一部训诂著作,但总结了汉代以来训诂学家对虚字的研究成果,触及到了某些语法问题。本文认为,作者卢以纬已有了初步的比较语法学思想并将其运用于自己的训诂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重视对多音节虚字的阐释是其一大特色;对句子或句间的语义结构关系也有所阐发;尤其是他对于虚字辞气的审定,则直接影响了后世,特别是《马氏文通》的辞气理论。  相似文献   

13.
《周易》"卦爻辞"与《周易·文言传》的得名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根据《系辞传》所给的信息,"辞"既不同于"书",也不同于"言",它乃是一种曲托假借、言近旨远、注重文饰的特殊语体。《文言传》将"卦爻辞"称为"文言"——文饰之言,并为它作传,足见早在上古时代我国先民对"辞"的审美特质就已有明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陈霞村教授的《古代汉语虚词类解》于1992年由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作者多年从事古代汉语教学与研究并专设古代汉语虚词课程的成果与总结,是近年出版的古代汉语虚词著作中甚具特色的一部。一是体例创新。我国古代汉语虚词分类讲解素有传统,如最早讲述虚词用法的南朝梁人刘勰《文心雕龙·章句》就分“发端”、“札句”、“送末”三类,清代一部代表性的虚词著作刘淇《助字辨略》分“断词”、“急辞”等三十类。但过去著作的分类不仅粗疏,缺乏科学标准,且分类未落实到条目。如《助字辨略》分类仅是于“自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助字辨略》的近代汉语虚词有副词、代词、连词、介词和动词,是一个比较全面的虚词体系;刘淇不仅是中国“小学”史上全面系统地研究文言虚词的第一人,而且也是比较系统地研究近代汉语虚词的先驱。应当引起学界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也谈《诗经》与楚辞中的“兮”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兮”字是我们常见的一个虚词。关于这个字的性质与作用,自东汉以来,历代都有一些学者为之训释。较早的如《说文》释为“语所稽也。”(段玉裁注云:“语于此少驻也。”)后来的《广雅》释为“词也”,《广韵》释为“语助”。再以后的韵书或文字训诂之书或释为“语辞”,或释为“助字”,大体相同。有些著作在论述虚词的时候则常把“兮”字与其他虚词并列在一起如唐代刘知几《史通·浮词》中说:“焉、哉、矣、兮,断句之助也。”宋代洪迈《容斋五笔》中说:“毛诗》所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语法研究的兴起与早期的语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是中国古代语言学史系列论文之一,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语法研究的兴起与发展的情况,重点评述了元代卢以纬的《语助》、清代袁仁林的《虚字说》、刘淇的《助字辨略》、王引之的《经传释词》等四部早期的语法研究著作,分析和讨论了它们在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上的地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文言虚词,单音节词占绝对优势。杨树达《词诠》收集的五百三十四个虚词,全是单音节词。这就形成了文言虚词既不同于文言实词,又不同于现代汉语虚词的一个十分显著的特征:绝大多数情况下,它既是书写单位,又是语音单位,又是意义单位。从某种意义上说,文言虚词,是字形、语音、词义的矛盾对立的统一体。本文想从这个角度,运用古今汉语比较的方法,对文言虚词复杂性及其形成的原因,作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语法研究开始较早 ,但由于自身的特点和社会的非急需 ,汉语语法学却发展缓慢。虚词是汉语语法得以实现的一种重要手段 ,产生于十四世纪的《语助》开汇解虚词的先河 ,成为“汉语语法学创立的一个朕兆” ,且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以《语助》为滥觞掀起了汉语语法研究的层层波澜。  相似文献   

20.
杭州书坊主胡文焕编纂的 《群音类选》 在晚明曲坛影响甚广, 不仅在于它是当时体量最大的 一部曲选, 更缘于特色鲜明的 “曲种分类法” 使之在众多选本中独树一帜。 作为 《格致丛书》 的一种, 《群 音类选》 具有类书的属性, 编者通过大量的 “小字注” 向读者传递江南地区曲种最新信息和曲学知识。 胡 文焕收集、 汇选、 分类和刊印当时曲坛上流行的官腔、 诸腔、 北腔、 清腔曲本, 以满足文人士大夫娱曲和中 下阶层看戏的不同需求, 这一制作过程蕴含曲类知识再生产的独特意义。 审视胡文焕的编刻实践, 其曲家的 知识储备、 书商的职业素养以及对曲选地域风格的体认与展现, 共同成就了 《群音类选》 的选本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