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辽大学人     
林木西,男,汉族,1954年12月出生,辽宁法库人,经济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应用经济学组成员,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全国高校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先进工作者,第三届中国  相似文献   

2.
石泉教授     
石泉教授,原名刘遗,安徽省贵池县人。1918年1月出生于北京。现任武汉大学历史系荆楚史地与考古研究室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校务委员会委员,校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历史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湖北省楚史研究会理事长、湖北省地理学会副理事长等职。另外,他还兼任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主  相似文献   

3.
博士生导师黄淑娉教授黄淑娉教授,女,1930年8月生,广东省台山市人。现任中山大学人类学系主任,中国民族学会副会长,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八·五”民族研究学科规划小组成员,国家教委“八·五”民族学评议组成员。1993年12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12次会...  相似文献   

4.
石泉教授     
石泉教授,原名刘適,安徽省贵池县人.1918年1月出生于北京.现任武汉大学历史系荆楚史地与考古研究室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校务委员会委员、校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历史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  相似文献   

5.
《湘潭工学院学报》2005,8(2):F002-F002
许全兴,1941年生,江苏无锡人,教授,博导。1964年毕业于北大哲学系哲学专业。毕业后留系任教,曾任中国现代哲学教研室主任兼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室主任。1992年2月调中共中央党校,曾任哲学教研部主任、中央党校研究生院院长、中央党校学位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四五两届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博士后管委会第四五两届哲学专家组成员、第二届北京市学位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6.
我校王起教授,别名王季思,浙江温州人,一九○六年生。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副主编。现被推为中国古代戏曲学会会长、中国韵文学会副会长,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史家、戏曲史家。  相似文献   

7.
朱东润先生,江苏泰兴县人,出生于1896年,原名世漆,后以字行。他担任我校中文系名誉系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华文史论丛》主编,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史家、传记文学家。  相似文献   

8.
郑杭生,祖籍浙江温州乐清县白象镇瑞里村,1936年9月生于杭州市,故名杭生。出身于一个浙江高等法院的低级职员——录事(记录)——的家庭里。现任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哲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社会学系主任,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科基金社会学学科评审组组长、中英奖学金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学学会副会长等职。他的传记被收入1992年剑桥出版的《世界知识名人录》之中。  相似文献   

9.
庞庆明 《中华魂》2020,(4):47-52
卫兴华,1925年10月出生于山西省五台县阳白乡善文村。1946年加入"投枪社"并任编辑组长。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组织"山西流平同学会"。1952年成为中国人民大学的一名教师。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我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首席专家,第三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经济学学科评议组成员.  相似文献   

10.
珞珈学人谱     
石泉教授,1918年1月生于北京,安徽贵池人。1944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历史系,随后入燕京大学研究院。1948年9月进入华北解放区,参加革命工作。1954年到武汉大学历史系工作,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资深教授。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兼任湖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楚国历史文化学会理事长、湖北省考古学会副理事长。历任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委,湖北省政协第六、第七届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第七、第八、第九届中央常委,民进湖北省委员会第一、第二届主任委员,民进湖北省委员会第三、第…  相似文献   

11.
钟契夫,1925年生,原籍江西萍乡,计划经济学家。现任中国人民大学计统学院计划经济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数量经济学会顾问、中国投入产出学会顾问、全国高等院校计划学研究会副会长以及南京大学、江西财经学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2013年9月10-13日,第九届全国艺术学年会暨“艺术·文化·传承”学术研讨会在哈尔滨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东南大学艺术学院、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艺术百家》杂志社、教育部名栏工程“艺术学研究”学术委员会、浙江理工大学中国美学与艺术理论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大会开幕式和闭幕式分别由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陶亚兵教授和东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王廷信教授主持。哈尔滨师范大学党委书记付军龙教授、黑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傅道彬山席了开幕式并致辞。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仲呈祥教授、曹意强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艺术学学会会长凌继尧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戏剧与影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周星教授应邀出席,并就“艺术学理论”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进行大会主旨演讲。哈尔滨师范大学副校长臧淑英教授、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谢建明教授以及来自全国69所高校、117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本刊主编、教育部名栏工程“艺术学研究”学术委员会主任、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徐子方教授以及张燕教授、李倍雷教授、汪小洋教授、尹文教授、倪进教授等十多位艺术学院师生参加了大会,并就相关议题作了发言。  相似文献   

13.
蒋学模教授,浙江省慈溪县人,1918年生,今年68岁。现任我校社会主义经济研究所所长、《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总编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劳动经济学会理事及上海市经济学会副会长,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蒋教授1941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先后在财政评论  相似文献   

14.
康家林 《老友》2010,(6):4-6
周镜院士是著名的岩土工程专家,我国铁路路基土木工程技术主要开拓者之一。他长期从事土的基本性质、路基边坡稳定、路基支档结构和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实验研究,并取得了优异成绩,作出了突出贡献。他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詹天佑成就奖"等奖项。1985年和1988年,他先后被推选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和国家科学技术发明奖评审委员会工程组委员。1991年,周镜被聘为国务院参事;1994年,被评为我国工程院第一届院士;2002年,被聘为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  相似文献   

15.
珞珈学人谱     
彭斐章武汉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1930年生,湖南汨罗人。1953年毕业于武昌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并留校任教。1956年由国家选派到莫斯科图书馆学院(今莫斯科文化艺术大学)研究生部学习,师从著名目录学家艾亨戈列茨(А.Д.Эйхенголец)教授。1961年3月毕业,获教育学副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历任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讲师、副教授、教授,1984年至1992年任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院长,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第三、第四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召集人,中国图书馆学会第三届、第四届常务理事,湖北省图书馆学会第一、第二届副理事长,中国大百…  相似文献   

16.
夏基松教授1925年5月出生,浙江杭州人。1948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政治学系,毕业后留该校任教。1948年中央大学改为南京大学,继续在该校任教。1952年至1954年被派到中国人民大学苏联专家主持的哲学研究生班进修,后长期在南京大学工作,任副教授、教授、系主任、名誉系主任。1985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生导师,主持南京大学现代西方哲学博士点的工作。1990年调到杭州大学,博士点也移至杭州大学。夏基极教授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中华基金委员会学科评议委员,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专业委员。…  相似文献   

17.
高培勇教授     
高培勇,男,1959年1月生于天津,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委员会经济学部执行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应用经济学学科评议组成员。  相似文献   

18.
竺柏岳 《中华魂》2013,(8):24-27
王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历任《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副主编、中国古代戏曲学会会长、中国韵文学会副会长。他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史家、戏曲史家。清明时节,王起的学生文学评论家竺柏岳先生有感而发,再忆王起,一面是浓浓的师生情,一面是对王起教授严谨治学精神的传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9.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8,18(4):F0003-F0003
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洁1937年6月生于山东省济南市。1962年9月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长期从事量子物理计量与凝聚态物理研究。现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物理学科评议组成员、四川大学凝聚态物理学科首席教授、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名誉院长。  相似文献   

20.
关于保证学位质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学位制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创举。今年七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北京召开的学科评议组会议是我国实行学位制度迈开的第一步。全国人民都对此表示高兴和关心.由于过去我们对学位制度很少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现行的学位制度,尚需全国教育和科学工作者共同努力,才能使之逐步完善。爰将个人在参加这次学科评议会中学习和体会到的有关实施学位条例的意义、指导思想、原则、办法和教育学科评议组成员在讨论中提出的问题和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