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于中国对外开放战略的性质,国内学术界广泛把它界定为"发挥廉价劳动力比较优势",这是不确切的。这一提法没有区分"比较优势论"和"要素禀赋论"两个经典贸易理论中的不同逻辑与概念,仅仅从贸易理论出发不能正确说明中国开放型发展战略的整体性质。经济全球化的本质特征是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通过引进外资实现高级稀缺要素流入,使国内低级充裕要素得到使用,在此基础上发展出口和实现增长是中国开放型发展战略的特征。国内改革与对外开放形成"要素集聚"能力,是中国的发展模式和制度优势。要素性质差异决定了中国在这种开放模式下收益较低,因此开放战略升级的核心是培育高级生产要素。发展经济学提出的出口导向战略或进口替代战略都基于本国生产要素,不包括要素流入。中国通过要素流入实现了出口与经济增长,并积累了资金外汇,形成了要素培育能力和实现结构升级的条件。中国的实践创新了发展经济学原理。  相似文献   

2.
论广东报业竞争战略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时期以来广东报业发展迅猛,已成为全国报业发展的“领头雁”。业界对广东报业改革、发展的经验的探讨从未间断。广东报业改革、创新的实践经验表明,可持续发展战略、质量品牌战略、人本战略是广东报业竞争战略的基本特征,同时也是广东报业制胜的法宝。  相似文献   

3.
柯利 《南方论刊》2008,(12):19-21
解放思想是正确行动的先导。湛江市“工业立市,港口兴市,生态建市”发展战略的确立与实施,是深刻审视所处环境变化,深刻分析优势与不足,是对湛江发展实践进行反思、寻求发展合理性的结果,是思想解放的结果。如何进一步解放思想,如何积累和利用湛江地区的优势并以大型钢铁项目为核心来构筑湛江产业化体系,应成为湛江发展战略的基本框架和路径。  相似文献   

4.
科技创新与广东产业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创新包括科学创新和技术创新两个方面 ,它们遵循着不同的轨迹。科学创新是技术创新的源头和基础 ,技术创新则是科学创新的发展结果。科技创新是影响产业发展方向的重要因素 ,是产业发展的根本推动力。根据广东科技创新的现状和自身优势 ,以及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 ,广东未来产业发展的重点应是 :金融业、电子信息产业、生命科学技术产业、重化工业等。  相似文献   

5.
靳洪 《江汉论坛》2012,(2):33-35
随着互联网经济、知识经济的兴起,全球经济的一体化步伐加快,促使企业不得不面对比以往更为恶劣和残酷的竞争环境。竞争变得更加不确定,竞争的复杂性也随之更高,同时企业的竞争模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企业前景更难预料。没有战略的企业只是市场竞争中的机会主义者,难以在竞争中长期生存,而战略创新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了企业是否能够顺利地实施战略创新。我国企业在面对变化多端的国际国内市场的时候若想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如何成功地实施战略创新。  相似文献   

6.
集部的形成与发展,是魏晋南北朝文学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但由于文献的缺乏,此问题一直处于模糊认识之中。历来认为别集始于东汉,但对现存文献的研究表明,别集始于魏晋之际,且是从史部中派生出来的。通过对晋宋两代以集名书情况的集中考察,特别是对一些一向被忽略的重要文献信息(如鲍照《松柏篇序》中提到的《傅玄集》)的文献价值的发掘,可让我们窥探到早期别集的传播情况。而对晋宋清谈集、群体唱和的文人宴集与集部形成与流行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的探讨,则是研究集部成因的新角度。  相似文献   

7.
青藏铁路建成通车后,青海的区位优势得到加强与提升,实施“南向发展战略”、发展同西藏乃至南亚诸国的经济合作与贸易往来,是青海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8.
创新已成为中小企业升级转型、建立更高层次竞争优势和实施蓝海战略所必需的生存之道。从知识经济和全球竞争的视野解读创新的本质,及其对中小企业升级转型的核心意义,并结合台湾创新育成中心的成功经验,对中小企业创新与政府角色转换这一崭新课题进行探讨,认为要探索出推动快速创新的制度平台和政策工具,政府和企业首先必须对自身在创新导向阶段应有的责任和角色有充分的认知和行动。进入创新导向阶段,政府要做的不仅仅是出台各种鼓励政策,而是首先要实现政府角色的重大转换,政府应从台前主角转变为台后推手,且在从主导者甚至保护者的角色退到后台为企业创新升级提供有利的产业环境后,相应地转换相关的政策工具,逐渐放弃一系列保护性的政策工具,着重提供有利于中小企业整合各种高级和专业性生产要素的制度平台。  相似文献   

9.
非国有企业在我国40多年的发展进程中 ,在主要经历了“抑制与消灭”、“恢复与兴起”、“形成与发展”、“快速与持续发展”等重要阶段后 ,终于从被长期排斥、甚至欲“斩尽杀绝”的“反角”演变成有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配角” ,并最终演变成能极大地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又一“新主角”。它的发展理论上包括了“递进性”、“转折性”、“协同性”、“共驱性”、“代价性”等基本含义  相似文献   

10.
黄华 《南方论刊》2009,(10):12-14
在改革开放三十年后,广东又一次站在了关键的十字路口。今后三十年广东能否再一次在改革开放中勇立潮头是包括政府官员在内很多人思考的问题。要在我国全面发展的格局中保持优势,在政策优势逐渐丧失的背景下独占鳌头,在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形势下再次突围,就要继续解放思想,继续改革开放,优化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1.
"十二五"期间中国必须关注的三大人口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人口金字塔底部在加速收缩,19岁以下年龄段人口性别比失衡,婚龄期女性短缺现象将在"十二五"时期逐步显现.中国的人口收缩--尤其是城市户籍人口收缩,进一步吸引了人口的乡城流动.这种流动近期的表现特征是:初中及以下年龄段流动人口开始减少,接受过中等职业教育的流动人口开始增加,大学生也加入到流动人口的大军.在流向上,人力资本较高者继续集聚到东部沿海,人力资本较低或年龄较大者则趋向于回流或在户籍地就近转移.在性别上,男女两性趋于均衡.中国人口流动加剧了人口集聚的步伐.大城市、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密度将在"十二五"时期继续增加.流动人口向城市集聚、乡村人口向城镇集聚,会加速偏远地区村庄的空壳化乃至消亡过程.  相似文献   

12.
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海省推进"四个发展"、实现新青海建设宏伟目标的必由之路。本文结合青海实际,明确了新形势下文化建设的地位作用,提出了"十二五"时期青海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3.
笔者回顾了"十一五"时期浙江服务业发展取得的成绩:总量快速增长、结构不断优化、布局趋于完善、服务业企业加快培育、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分析了"十二五"期间国际国内经济复杂多变的大背景下浙江服务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并对"十二五"浙江服务业发展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4.
一、社会福利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那么,在十二五期间,浙江省该如何确立其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的目标和策略呢?要讨论这一问题,我们首先要考察影响社会福利发展的因素,从而为我们的分析奠定理论基础.归结起来说,这些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城市化和工业化因素,意识形态因素,文化传统因素和经济发展因素.  相似文献   

15.
"十五"计划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意味着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动力".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体现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6.
上海“十五”时期存在着最终消费率较低以及消费差距逐步扩大等问题。上海“十一五”时期为促进消费增长,有必要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平衡投资消费关系,重点提升居民消费,着力提升即期消费与中低收入者消费,不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与缓解收入分配差距,切实降低预防性储蓄,进一步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消费,积极培育消费热点,努力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有效发挥社会主义新农村新郊区促进农村消费增长与拉动城市消费的重大作用,不断构建良好的消费环境与促进消费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安徽“十二五”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一五"期间,安徽总体经济实力增强,区域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和特征,但仍存在中心城市规模较小、地区发展差距加大、结构性问题突出等问题.在未来5年规划中,安徽应紧紧围绕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主线,依托核心城市和重点区域,密切产业联系,合理空间分工布局,加强商务环境建设、合作环境建设、政策环境建设和区域问关系协调机制建设,开创重点突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区域经济新格局.  相似文献   

18.
十二五期间,文化消费需求增长应当与经济发展、民生增进实现良好协调,文化产业发展必须与文化消费需求增长实现良好契合。这就需要一个特定的评价体系,对十二五规划既定的协调增长目标做出预期测算,并以此衡量文化产业何以才能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相似文献   

19.
论"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的发展路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实现"十一五"目标、谋划"十二五"发展的关键之年,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从更加理性务实的决策思路出发,在较高的起点上为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行深入的思考.应把握七条原则:注重实际操作,制定科学规划;加大整合力量,提高创新投入;优化管理创新,加强组织协调;规范统计口径,制定行业标准;丰富文化消费,创新产品服务;推进城乡统筹,形成特色布局;优化人才机制,实施量化考核.  相似文献   

20.
上海"十一五"期间人口发展趋势与人口管理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回顾“十五”期间的上海人口发展情况,结合人口规律和“十一五”期间上海的经济发展目标可以知道:2010年,将上海人口总量控制在1900万左右,并且实现人口密度的合理分布十分必要。要实现这一目标,政府应建立统一的人口信息管理机构,以人为本,以居住为基础,提供畅通、安全、可靠的人口信息登录平台,实现人口管理制度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