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口语信息传播是西藏出现的最早的信息传播方式,具有鲜明的口传特征。口语传播在西藏发挥着重要的功能,藏民族比较早的就意识到了口语传播的功能,消除不确定性是西藏口语传播的最基本功能,口语传播是藏民族文化的生存和再生的场所,同时口语传播还发挥着社会化和教化的功能以及调节身心、娱乐生活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以发达、开放的社会为背景,吐蕃进入了西藏第一个独立的“信息传播时代”。其传播模式基本可以划分为军事传播、驿邮传播、外交传播、文化传播和经济传播五大类型。在西藏原始信息传播的基础上,吐蕃的信息传播发生了质的飞跃,并开创了西藏古代传播的若干典型模式。  相似文献   

3.
西藏互联网新闻事业的发展伴随着西藏经济社会发展而全面进步。网络媒体正在改变着西藏区内外的信息交流方式,传递着西藏呈现的新风貌。随着互联网的日渐普及和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西藏(涉藏)网络媒体的格局正在逐步确立,在保持较快发展步伐的同时也显现出传播方式与传播效果等方面的缺憾。  相似文献   

4.
活态史诗《格萨尔》历经口头传承、文本传播与数字传播的媒介嬗变,涵盖了人类文化变迁的三个阶段——口语媒介文化、印刷媒介文化与电子媒介文化,呈现出媒介融合的态势。《格萨尔》域外传播途经民译、汉译和外译三次迻译,蕴含着活态史诗对外传播的九种翻译转换机制,为少数民族活态史诗域外传播的话语体系提供了广阔的阐释空间。  相似文献   

5.
西藏的邮驿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西藏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决定了它很长一段时间内是西藏信息交流的主要方式.古代西藏邮驿是官方信息交流的主要渠道;近代西藏,邮政开始被普通人认知;和平解放后,邮政成为西藏的现代化公共信息传播渠道;与电信分离后邮政的信息传播功能被分化,成为一综合性社会服务行业.  相似文献   

6.
民俗传播不仅具有很强的学术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试图从传播学的角度来透视西藏节庆民俗传播。文章认为西藏节庆民俗涉及所有的传播类型;西藏节庆民俗的独特性在于深受宗教影响,成为艺术传播的载体,在传承中变异;西藏节庆民俗传播的影响因素有原始宗教、苯教和藏传佛教、大众传播媒介、现代化和商业化。  相似文献   

7.
西藏当代文学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构成部分,一直备受文学界的关注,其中海外传播就是一个重要的表征。西藏当代文学的翻译和传播主要集中在一些审美内涵相对丰富的作品上。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时代背景下,关注西藏当代文学的海外传播现状,探索西藏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的对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文章以中国当代文学传播的大环境和西藏当代文学发展的实际情况为基础,从增强作家的精品意识、培养作家走出去的自我意识、加强政府层面的组织意识三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此推动西藏当代文学在海外的传播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传播学的"传递观"分析了西藏60年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传播学意义,提出交通运输是传播的应有之义,并且是构成了信息传播的基础的观点。结合西藏交通运输发展的实际,分析了西藏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在"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形成以及西藏社会变迁、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门巴族、珞巴族是中国西藏东南边境的两个古老的少数民族,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民族传统信息传播载体和方式,这些信息传播方式深刻地印刻和影响着这些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0.
2005年9月,西藏民族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周德仓撰写的《西藏新闻传播史》由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西藏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是我国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其新闻传播在西藏社会发展、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扮演着特殊而重要的角色。在特殊的历史、社会、政治、地理诸因素的共同制约下,西藏新闻传播形成了极其独特的格局和品质,成为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历史长河中独有的景观。该著系统研究了西藏自原始时期至公元2000年信息、新闻传播的历史存在,探究其发展规律,是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西藏区域新闻传播的著述,引起学术界…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宏观上考察了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到2010年西藏藏和平解放60年间西藏新闻传播事业的整体发展状况,涉及其历史发展时期、报刊业、广播电视业、网络传播、广告业、广播电视和新闻出版对口援藏、新闻传播教育、中央驻藏媒体、西藏新闻传播研究等多个领域。同时,对西藏新闻传播的特点和规律也做了解读。  相似文献   

12.
口语是一种利用语言表达思想、进行口头交际的能力。但大学英语教学中,非英语专业学生受到英语输入不够、学习任务重、课时不够等因素的影响,开设口语课有困难。因此,可以在精读课中安排口语教学内容,并根据社会文化因素、学生的兴趣和专业选择适当的话题,以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在众多大众传媒对西藏形象的塑造和传播中,电影(包括故事片和纪录片)扮演着其他大众传媒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本文将建国后的国内西藏题材电影创作进程分为"1950-1970年代"和"20世纪80年代以来"两个阶段,对国内西藏题材电影中西藏形象塑造和传播的历史和现状进行梳理和考察,认为这些国内西藏题材电影塑造和传播的不是西方式的虚拟的、想象的"香格里拉",而是立足历史和现实基础上的真实而又完整的西藏形象。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跨媒体叙事和媒体互动成为人们进行文学、文化、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新媒体的出现迅速吸引了大众的关注,从书面文本到电子文本直至口头表达,都可以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的场域。当赫哲族口头传统——伊玛堪遇到新媒体,其口头的、声音的传播优势以及面对面互动的特点,都在互联网空间找到了适应当下社会文化需要的演述场域。新媒体为伊玛堪演述提供了新空间,也为伊玛堪的传承与保护提供了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信息传播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更为自由和开放的传播方式,但并不意味着人们在互联网信息传播权的旗帜下可以为所欲为。对互联网信息传播进行适当的法律限制是互联网信息传播权得以顺利行使的重要前提。互联网信息传播权的法律限制在范围上既包括对传播内容的限制,也包括对传播行为的限制。  相似文献   

16.
在郑和下西洋过程中,无论在郑和使团内部成员之间还是郑和使团与海外之间都进行了宗教文化传播,并产生了一定的传播效果.其中,传播的内容是当时流行的三大宗教--佛教、伊斯兰教、道教,传播方式大多是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传播媒介主要是口头语言、体态语和文字等,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呈现出信息接受与反馈的双流向.  相似文献   

17.
国际著名记者伊斯雷尔·爱泼斯坦一生关注支持西藏的进步与发展,四进西藏,撰文著书,积极对外传播西藏。本文通过摘取爱泼斯坦涉藏作品中的西藏农奴制度与民主改革、驳斥“西藏独立”谬论、最大的人权是生存权和发展权、文化与语言四个主题方面进行文献分析,研究发现爱泼斯坦在西藏对外传播中,坚持国际视野传播理念,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领域找到西藏对外传播与国际受众之间的“共情共鸣点”和“最大公约数”,在作品中融入国际受众熟悉的文化背景,做到了知己知彼,融通中外,取得了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一、新闻传播的历史发展阶段新闻传播作为一种社会传播活动,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而步入新的发展阶段的。从人会说话,到文字、印刷术和电子技术的发明,根据所使用的技术手段和工具的不同,新闻传播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口头新闻传播、手抄新闻传播、印刷新闻传播、电子新闻传播。而电子新闻传播,产生于19世纪SO年代,至今不过百余年历史,然又经历了突飞猛进的四个阶段:电报电话应用于新闻传播、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电子计算机和通讯卫星应用于新闻传播、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结合的新闻传播。口头新闻传播只限于口耳相传,传播…  相似文献   

19.
郭毅 《兰州学刊》2009,(1):21-23
从媒介生态学角度探究西藏岩画作为传播媒介的生存条件以及它在西藏史前传播作用,就会发现作为西藏史前的重要的传播媒介不仅丰富了媒介生态系统,而且它还使我们需要审视媒介生态的复杂性与平衡性、媒介原生态的保护问题等。  相似文献   

20.
西方近代体育在西藏的传播始于鸦片战争以后,主要传播时期大约在20世纪初叶,30年代到40年代传播较快。传播的主要途径有四种方式,一是帝国主义入侵后的渗透与英、印、尼等国的驻藏机构及来藏商人的带入;二是西藏创办新式学校教育主动引入;三是西藏选派贵族子弟赴国外留学和赴内地学习的学子带入西藏;四是英办学校的影响。近代在西藏传播较广的体育项目以体操、足球最盛,其次为田径(以跑步、跳远为主)、篮球、排球、乒乓球和网球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