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在农村人口老龄化进程逐渐加速,家庭规模小型化、结构核心化以及空巢化的背景下,分析兰州市农村养老服务供需的现状:家庭供给能力弱化不能满足老年人家庭养老的需求;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的供给与需求不平衡;养老供给主体单一,筹资渠道缺乏多元化,社会力量参与有限;农村养老资源不足。剖析农村养老服务供需存在问题的原因:不能精准识别老年人的养老需求;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了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体系的建设;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消费能力不足;现有的农村养老供给体系创新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农村养老服务供给的路径:精准识别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增加对养老消费的经济投入;推动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体系的创新;大力推广农村互助养老模式;整合农村养老资源,建设智慧化养老供给体系。  相似文献   

2.
何涛 《社会福利》2014,(8):49-49
正农村养老的破题之举固城乡属于林缘乡镇,全是砂石地和山地,年轻人都外出务工了,只剩下空落落的村庄、老人和留守孩子。山大沟深的复杂环境,零星分布的空巢老人,这些综合因素成为了固城村养老问题的瓶颈。今年以来,合水县结合农村养老工作实际,以林缘乡镇和劳务输出大乡为重点,以"集体建院、集中居住、自我保障、互助服务"为模式,积极探索互助养老新思路,建成了固城村互助老人幸福院。  相似文献   

3.
作为能够有效缓解家庭、社会、机构养老压力的一种新型养老方式,互助养老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互助养老的定位是学界争论的焦点,即互助养老能否作为一种新的、性质独立的养老模式而存在。在实践中,供需错位被普遍视为农村互助养老参与意愿难以激活的关键因素,学界从社会资本、社区支持、身份认同等理论视角对农村互助养老参与意愿的内生逻辑展开讨论。根据推动主体、支付方式、互助养老服务发起者或组织者、资金来源和组织性质等的不同,学界对我国主要的农村互助养老模式进行了类型界定,“时间银行”及幸福院这两类典型模式关注度更高。在总结各地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学界从参与程度、服务质量、资金投入等角度对互助养老的现实困境作了解释,可概括为政策无力说、资源零散说、文化偏移说、供需失衡说等困境成因,并形成了农村互助养老长效运行的四条路径,即借助村庄语境“理念先行”的路径、依托外部手段“外力助推”的路径、自主治理的路径以及多元协同的路径。关于我国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的理论思考和经验解释为助力农村互助养老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但该领域仍有较大研究空间。未来相关研究可从现象价值转向现实可行、从供需单侧到多元结合、从宏观视野到具体分...  相似文献   

4.
基于对陕西省关中和陕北地区农村老人的问卷调查数据,着重探讨了人际信任、制度信任对农村老人互助养老参与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地缘信任可以显著提高农村老人互助养老的参与意愿,普遍信任则会显著降低农村老人互助养老的参与意愿,而血缘信任、业/学缘信任对农村老人互助养老参与意愿的影响不显著.与人际信任影响的多向性不同,制度信任可以显著提高农村老人互助养老的参与意愿.另外,人际信任、制度信任对农村不同老年群体互助养老参与意愿的影响也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5.
河北肥乡县:勇于探索农村社会养老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福利》2011,(5):12-13
今年来,针对农村留守老人、独居老人和失能、办失能老人逐年增多现实问题,河北邯郸市肥乡县大胆实践创造性地探索出了“集体建院、集中居住、自我保障、互助服务”的农村社会养老新模式,走出来一条县有肥乡特色的农村社会养老新路径。  相似文献   

6.
亮点一:农村互助养老中心建设遍地开花 目前,湖北宜昌市已有67个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投入使用。枝江市作为全省农村互助养老服务工作试点单位,试点中通过动员农村中心户提供闲置房产开展互助照料活动的模式,  相似文献   

7.
刘建国 《社会福利》2011,(12):60-60
2011年11月29日,湖北省民政厅在钟祥市召开全省农村互助式养老服务试点工作座谈会。为了探索研究农村养老服务工作,湖北省民政厅决定开展农村互助式养老服务试点。在鄂州、仙桃、潜江、枝江、钟祥5市的25个村先行试点,每个试点村建立1个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成立养老服务互助协会,配置服务设施设备,探索农村互助式养老服务新模式,着力解决农村老年人日间生活照料、情感交流、文体娱乐、精神慰藉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新政快递】 为破解农村养老服务难题,满足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2012年7月26日,甘肃省民政厅印发了《甘肃省民政厅关于建设农村互助老人幸福院的意见》(甘民发[2012]86号),决定在全省推进互助老人幸福院建设,探索建立具有甘肃特色的农村养老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9.
建立保障体系,营遣开展农村互助养老试点工作良好环境一是建立组织领导体系。湖北省民政厅安排部署农村互助养老试点工作后,枝江市委、市政府迅速召开专题办公会议研究部署,枝江市民政局迅速全面开展互助养老服务试点工作的摸底、调查、选址、建构等工作,争取把工作做实、做得主动。同时,枝江市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民政、财政等相关部门和各镇(街道)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试点领导小组,并在市民政局成立工作专班,具体负责这一工作。开展试点工作的镇(街道)也相应成立了领导机构,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负责调查农村养老需求、受理申请、签订协议、监督等工作。  相似文献   

10.
城市互助养老服务是当前缓解社会养老服务供给压力、开发老龄人群互助服务资源、重塑老人社会尊严、提升老人居家养老生活质量的重要社区养老服务递送方式。通过引入公共服务的社会建构视角,将城市互助养老服务建设从以供给为中心转向以需求为中心,从构建开放对话程序、建设养老服务合作生产网络、尊重社会养老观念等社会建构路径着手,通过建设自由表达、平等公正的互动平台,建立合作生产的服务递送网络和挖掘社会养老观念资源推进城市互助养老服务实践,以期充分发挥城市互助养老服务的机制优势,更加凸显其在有效回应老龄群体的定制化需求、提升多元主体在服务递送过程中的互动合作以及促进“积极老龄化”战略方面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面对老年人口快速增长,社会养老服务需求急剧增加的严峻形势,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加大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力度。各盟市相继建成了以供养城镇"三无"人员养老为主的综合福利园区,建设床位4212张;81个旗县(市、区)建成了综合社会福利中心,建设床位5992张;全面推进盟市、旗县老年养护院建设,重点为贫困、高龄、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新建478个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床位9560张;大力推广乌兰察不市"集中居住,分户生活,自治管理,互助服务"的农村牧区互助养老幸福院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2.
江苏泰州市:“三力”并驱助力农村养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春凤 《社会福利》2013,(11):55-55
确保资源供应原动力。互助养老的经费来源。注资渠道主要有财政拨款、村集体收入、老人的养老金、社会捐助和福利款项。完善社会捐助机制,保证其长效自然增长机制。农村互助养老中设施的来源。养老设施结合新农村的配套建设一起规划,通过改造旧居、租用闲置房屋,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利用。农村互助养老服务人力资源的整合。挖掘现有的老人资源进行义务帮扶和互助,  相似文献   

13.
论农村政策基础研究--对当前中国农村研究的反思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以实证材料为基础的中国农村研究,主要是以与西方对话为特点的农村学术研究和以总结推广农村实践经验为特点的农村政策研究.这两类研究的共同弱点是,缺乏对中国农村社会状况尤其是其非均衡状况的关注.通过研究农村政策在农村实践的具体机制及后果,以理解中国农村非均衡的内部结构,从而将抽象的中国农村具体化,可以构成农村政策基础研究,从而为农村政策研究提供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4.
为了满足城市老年人的长期照护需求,需要根据老年人的活动能力缺失状况和特点,建立一个社会支持体系,以老年人自助互助为中心,以家庭和邻里支助为基础,以社区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为依托,以社会团体和组织资助为补充,以国家和政府政策为保障,以志愿者服务为纽带。  相似文献   

15.
鲜圣  黄禹洲 《社会福利》2010,(12):37-37
【目标】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资金保障与服务提供相匹配,无偿、低偿和有偿服务相结合,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公众互助,具有中国特色符合四川实际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  相似文献   

16.
针对农村家庭养老存在的诸多问题,国家通过不断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五保供养制度以及大力发展机构养老和慈善事业等以寻求解决之策。但令人遗憾的是,现有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实践侧重关注的是农村老年人的经济需求,往往忽略了其生活照料、情感交流、精神慰藉等方面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养老服务事业取得了快速发展,养老机构不断壮大,社区养老网络普遍构筑,居家养老全面推进,服务队伍逐步建立,初步形成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中因特色养老服务体系.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看到,我国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湖北省孝昌县按照"政府支持、社会参与、村级主导、自助互助"的思路,大力推进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建设,2013年共建设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82个,实现了农村养老服务覆盖30%的目标。系统化谋划。县委、县政府统筹推进社会养老服务工作,社会养老服务工作做到了"三纳入"和"三到位","三纳入"即工作目标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工作经费纳入年度预算、工作任务纳入全县年度目标综合考核,"三到位"即县、乡、村领导机构  相似文献   

19.
养老视点     
《社会福利》2006,(7):59-63
天津市天津市和平区初步建立以贯彻落实老年人相关政策法规和待遇为基本保证,以“居家养老”为基本模式,以老年弱势群体为重点服务对象,以机构养老、日间照料服务、自助互助养老和公益性服务为社会依托,以有偿及市场化服务为引导方向,重点项目突出、基本功能到位的区域性养老服务体系;建立健全与之相配套的规章制度、管理和监督办法,以及资源整合、利益均衡的社会协调和仲裁手段,逐步形成覆盖全区的社会运作机制和网络平台。  相似文献   

20.
社区养老:解决我国农村养老问题的崭新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以及以弱养弱现象的加剧,传统居家养老模式面临挑战,难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社区养老作为应对老龄化趋势的一种崭新模式,其优势日益显著.农村社区养老作为居家养老与社会化养老之间的有效承接,更加人性化、互动化、有效化,更符合老年人的心理特征.同时,投入成本低,且灵活方便.基于此,要加大政府扶植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的力度;引入市场机制,在社区养老模式下建立不同类型的养老服务站,满足老年农民不同状况的需要;树立科学的养老观念,发挥村民之间的互助互济作用;建立和完善社会支持网络,促进农村社区养老朝着健康有效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