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儒学道德精神的基本价值观可概括为“合理群体主义”。它主张独立人格形象,弘扬个性与意志独立;肯定个人利益,倡导义利统一;提倡和谐公正,体现平等无私。儒学合理群体主义是中华民族文化之根,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源头活水.是建设和谐世界的重要文化参照系。  相似文献   

2.
刘晓虹 《文史哲》2002,3(4):112-119
群己关系是任何一种文化价值体系都环绕着的中心问题之一。在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 ,儒家学派基于对合群性意义的认识及对群体秩序的关注 ,更多地强调了群体原则。汉代以后 ,随着儒学被体制化 ,特别是发展到宋明理学 ,先秦儒家的群体原则已被引向了整体主义 ,这种整体主义的基本特征就是强调个体对群体特别是作为群体秩序代表的专制君主的服从 ,贬斥和抹煞个体独立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整体主义的兴盛与流行 ,导致和强化了中国人的人格依附性 ,这是中国封建社会被拉长 ,中国文化迟迟不能进入近代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于瑮  尹文嘉 《学术论坛》2008,31(1):165-167
多元文化主义所关注的民族文化多样性问题是当前中国和谐社会建设必须关注的重大问题;多元文化主义政策在促进民族文化多元共存与和谐文化建设方面有重要的社会治理功能,对当前中国和谐社会的建设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儒学:一种让人和谐向善的思想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儒学的内容可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性善论;二是天人合一论;三是“为己”论。这三个方面分别阐释了人类和谐向善的可能性、必要性和现实性。因此提出,儒学是一种让人和谐向善的思想文化,能够为今天“和谐文化”的建设提供丰富养分。  相似文献   

5.
近年关于孔子与儒学的研究,不时有人提出孔子的仁学思想只是讲普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行为准则,具有超越时代和阶级局限的普适意义.不少论述或割断历史联系而刻意洗刷,或抽掉阶级内容而着力粉饰,实似是而非.本文以<论语>中的原始载述为基本依据,就孔子儒学的伦理思想进行辨析,说明仁礼合一、以礼为本的孔子之道,体现着封建宗法主义的价值追求,并不具有近代欧洲文艺复兴以来人道主义学说所特有的自由、民主、平等和人格独立的价值精神.我们今天可以而且应该积极汲取孔子儒学中的某些合理内核,但决不能以复兴儒学为指归.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文化。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原始儒学的和谐思想主要表现为人身心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国传统文化和谐思想对茂名滨海新区文化建设的意义是借传统之石以攻现代之玉,让传统焕发生命力。人身心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茂名滨海新区人文和谐建设的基石和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生态和谐建设的理论依据。用切实有效的方法渗透和谐思想,转变观念,为文化建设的具体落实做铺垫。  相似文献   

7.
五四时期,在传统儒学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之际,梁漱溟独树一帜,建构"新孔学"伦理观。他以生命宇宙观为基石,高扬社会伦理本位与道德本体论;以生命和谐为取向,确立道德义务;以道德代宗教,建构伦理"终极关怀"。进而,肯定了孔子儒学的生命与智慧,确定了现代新儒学尊孔崇儒的精神方向,揭示了科学主义与物质主义的误区,树立起人文自觉主义的大旗,开"以洋释儒"学风。它对时代的影响广泛而深刻。虽然在今天看来",新孔学"伦理观存在一定的局限与缺失,但是瑕不掩瑜,其内含的合理因素,至今仍为人称道。  相似文献   

8.
“自梳女”作为一个独特的亚文化群体,在面对严密而强大的主流文化的时候,采用了金蝉脱壳的仪式主义、为我所用的拿来主义、势不两立的对抗主义、另辟蹊径的独立主义的文化调适策略以求得生存的空间。虽然“自梳女”已渐趋于消失,但是作为一种亚群体的文化调适策略来说,对今天依然有着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祯  马力 《南方论刊》2022,(8):39-42
通过梳理学界对西夏儒学研究的相关成果,目前学界对西夏儒学的研究主要分为整体性研究和西夏文化、文学、儒释关系等专题研究,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今后西夏儒学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持续深入:一是西夏儒学与教育的综合研究;二是西夏文儒学经典文献的研究;三是儒学对西夏政治体制运行的影响;四是西夏儒生群体的研究;五是西夏文化的多元性研究。  相似文献   

10.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根据大庆城市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建议城市主管部门:一是确立与自然和谐的城市理念文化;二是社区规划和建筑要做到文化与功能相结合;三是创建以人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四是继承发展民族文化、民俗文化和民间文化;五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六是加快培养、引进与合理使用文化人才;七是实现大庆文化"走出去"战略.  相似文献   

11.
儒学与儒教问题是一个时常困扰学界的学术公案.拙文认为,儒学与儒教总体上并行不悖,儒学即是儒教、儒教即为儒学:儒学是儒教的内核与主体,儒教是儒学的外显与教化;儒学问题不能仅仅停留于理论思辨,而应以服务当前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为旨归.最后,从四个方面讨论了儒学如何实现与社会主义相适应问题.  相似文献   

12.
<正> 我们现在正在实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现代化包括思想文化的现代化.在长达二千年的封建时代,在文化思想领域中,儒学居于主导地位.这样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五四"运动以来,儒学受到猛烈的批判,但是儒学的影响仍未完全消失.儒学对于现代化的关系应如何看待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儒家“中和”思想在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涂可国 《东岳论丛》2004,25(6):161-165
儒家中和思想作为儒学一以贯之、久远不竭的"道统",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社会意蕴,对于维护和实现文化安全能够发挥三大积极作用。一是和而不同,努力达致异质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互补,能够增强民族文化的实力,藉此抵御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强大冲击,维护民族主权包括文化主权的独立与完整。二是致中和,追求自然之和谐、社会之和谐及人生之和谐,维护和实现不同区域社会之间和睦相处。三是允执其中,反对过与不及,在国际文化交流、碰撞乃至冲突发生时,可以化解文化冲突,维护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尊严,并合理地利用他国文化达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战略目的。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儒学的学术研究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来 《文史哲》2011,(1):19-28
以现代儒学的观点来看,中华民族的复兴即是中国文化的复兴,中国文化的复兴主要是儒家思想的复兴,而儒家思想的复兴,最根本的用力之处是学术建设。从而,学术建设成为20世纪儒学的根本使命,学术儒学也成为这个时代儒学发展的特色。20世纪新儒家,大多以精治中国哲学史或儒学思想史为其学术基础,应当不是偶然的,表明这个时代面临西方哲学的冲击和现代文化的挑战,只有在学术上、理论上对儒学进行梳理和重建,才能立身于哲学思想的场域,得到论辩对方的尊重,与其他思想系统形成合理的互动;也才能说服知识分子,取信于社会大众,改良文化氛围,为儒学的全面复兴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世纪之交中国大陆的现代新儒学研究在改变了对儒学之偏颇认识的同时,亦奠定了现代新儒学作为中国三大现代思潮之一的历史地位;推进了对传统与现代化关系的进一步思考,在对文化建设必须保持民族文化精神之主体性的问题有了更清楚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了对当代中国文化建设合理方针的思考。抱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立场的大陆学者与港台新儒家代表了两种不同形态的“生命的学问”。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关系以及现代新儒学与西方后现代主义之间的比较研究,是大陆的现代新儒学研究面向未来必须进一步深入探讨的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20世纪儒学所走过的弯路主要源于未能正确处理两种关系,即儒学与现代西方学科体系的关系;儒学与现代性的关系.这些错误导致儒学原有话语系统的人为中断和儒家固有的意义世界被葬送,具体表现为儒学被消融在现代学科体系中,从进德修业之学变成了知识之学.根据儒学自身的特点,作者提出,未来中国儒学复兴的基本任务有三:一是通过正确定位儒学与现代学科及现代性的关系,回归原有的话语系统;二是重新确立未来中华文明的基本框架,其中包括从夷夏之辨出发重铸中国文化的最高理想,从王霸之辨出发理解中国现代性的发展道路(即行业的自治与理性化问题),从社群主义出发理解未来中华文明的形态;三是通过回归经学和复活修身传统来重建现代儒学传统.本文认为,儒学的复兴主要不是建构体系或方案设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儒家群体主义对我国现代化的利与弊刘俊杰面对市场经济和西方个体本位主义价值观念带来的负面效应,许多中、外学者想从东方传统文化寻找济世良方,儒家文化从而受到青睐。有的学者把儒学归结为一种集团主义、群体本位主义,认为它更适合大工业时代。有的学者认为,日本和...  相似文献   

18.
儒学的跨文化发展,见证了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被人类社会认同,并成为世界多元文化中的典范.儒学在政治多极化中的和谐作用、经济全球化中的制衡作用、多元文化中的教育作用,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经济健康发展.从儒学的发展看儒学的价值,用开放包容的心态对待儒学发展,对加强各国文化交流、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孔孟儒学与现代家族企业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家族企业文化建设存在许多不足,其中一个突出表现是以西方管理理念为基础还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来架构自己的文化体系。本文认为家族企业文化建设应立足于孔孟儒学合理的思想成分基础之上并用现代西方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予以提升,其中的契合点即孔孟儒学“仁”和“礼”这两个思想体系。其中“仁”对应的是理念体系方面,“礼”对应的是制度体系方面。孔孟儒学对现代家族企业文化建设有较为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儒学的内在性与东亚价值观的共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学认为人性中存在着自我完善的根据,因而在人生实践中就可以达到理性的人生境界。儒学立足于内在性原则,倡导超越性原则,确立了内在超越的价值取向。儒学强调内在性,主张人性善,具有凝聚群体的功用,范导着人本主义取向;强调超越性,主张超凡入圣,积极面对现实,提升人生境界,范导着淑世主义的取向;儒学强调包容性,拒斥排他性,主张“协和万邦”、“万国咸宁”,范导着和平主义的取向。这三种取向是东亚价值观的共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