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焕力 《人文杂志》2005,(6):121-128
关于宋代君相权关系,较为流行两种观点,一是认为宋朝是君权盛相权弱的时代,一是认为宋代是相权强盛的历史时期。每个观点都有支持其说的大量的历史事实为依据,两种观点常常针锋相对。这是因为各自的观点都在君相权的把握上把二者看作是彼强我弱,非此即彼的政治状态,故而形成观点的对立。本文在全面观察宋代的君相权关系以后得出结论:宋代的君权强与宋代的相权盛都是事实,然而二者并非对立而是相互交织并存于宋代的政治生活中。形成这样的特殊的君相权状态的根本原因在于宋代所奉行的“以文治国”的基本国策。  相似文献   

2.
关于宋代相权的认识,盛行两种观点,一是认为宋朝是君权盛相权弱的时代,一是认为宋代相权没有受到削弱而是相权强盛的时期。实际上,相权被削弱和相权的兴盛都是宋代的政治现象,但是二者有很大的区别:宋代相权被削弱是局部的、暂时的,没有对相权造成全局性的影响;而相权的兴盛则是宋代政治生活的基本面,形成这种状态的原因在于宋代实行“君主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治国原则。  相似文献   

3.
关于宋代相权的认识,盛行两种观点,一是认为宋朝是君权盛相权弱的时代,一是认为宋代相权没有受到削弱而是相权强盛的时期。实际上,相权被削弱和相权的兴盛都是宋代的政治现象,但是二者有很大的区别:宋代相权被削弱是局部的、暂时的,没有对相权造成全局性的影响;而相权的兴盛则是宋代政治生活的基本面,形成这种状态的原因在于宋代实行的是“君主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治国原则。  相似文献   

4.
宋代中央监察系统的台谏,与君权、相权并举,在君主官僚政治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之地位,并颇似近代西方的三权分立。但它不可能成长为近代意义上的三权制衡的权力结构。这是相权寻机干预、舞弊破坏、君权常常失误的必然结果,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应归结予君主专制制度。所以不能指望在君主专制制度下,出现真正的三权制衡结构和权力系统。  相似文献   

5.
东汉光和元年,灵帝在鸿都门内设置鸿都门学。当代有不少学者认为鸿都门学是一所文艺专科学校,也有学者认为灵帝创办鸿都门学的目的在于培植自己的政治势力。然而据史实研究,鸿都门学没有正常的教学研究活动,不是培养文艺人才的学校。同时,根据灵帝的为政能力和品性分析,其设置鸿都门学也没有特殊的政治考虑。鸿都门学主要是灵帝出于个人对文艺的偏好和为政的随意性的产物,也是灵帝诸多荒谬行为中的一例。  相似文献   

6.
论战国相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从春秋战国之际开始,各国君主周围逐渐形成一个以相为核心的官僚统治集团,它不仅是政治权力的中心,而且往往也是社会变革的策源地及外交、经济、军事等国家大事决策的枢纽。在这个核心中,相权的发展变化至关重要。战国时期相权的发展,实际上奠定了中国古代文人官僚政治的基本格局。战国时期的相权极富时代特色,它是由宗法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体制演变过程中的关键一环。在纵横捭阖复杂多变的政治风云中,各国的相权实处于政治与社会运转漩涡的中心,它在一定程度上又是战国时期各国君权的体现和补充。此外,由于体现新的社会发展趋势的布衣卿相与代表传统势力的贵族卿相同时存在,衔负外交使命的一类特殊之相亦杂厕其间,所以战国时期的相权又呈现着十分复杂的面貌  相似文献   

7.
宋代讼师们通晓法律,熟悉行政司法流程,擅长法庭辩论,法律水准较高;然而,因其构成来源鱼龙混杂,致使其职业道德良莠不齐。其中的部分讼师教唆词讼以渔利当事人的钱财;制造伪证、反复妄讼、甚至勾结胥吏与豪强而把持州县狱讼,严重地冲击了州县司法秩序的正常运作,极大地挑战了宋代官方正统的无讼理想价值观。因此,在以官方儒学主流意识形态自居的宋代士大夫法官们的眼中,宋代讼学与讼师缺乏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与正当性。士大夫法官们重点打压与规制讼师的教唆、妄诉诬告与事不干己等行为;打压的结果则严重阻滞了宋代民间法律服务行业的正常发展,法官与讼师难以走向现代法律职业共同体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温州人以闯天下闻名于世,形成了特有的温州人现象。对此,许多论著进行了具体描述,读之引人深思。人们不禁要问,温州人闯的是“天下”,何为“天下”?为什么温州人会乐此不疲地去闯天下?为什么闯天下成为温州人精神的个性特征和群体行为特征?本文从理论上进行了考察和分析,提出了温州人已由原先的无奈闯荡天下转变为现在的乐于争闯天下的看法,并将它视为温州人精神的重要内涵加以阐述,对它的基本涵义、基本特征、精神动力和根本原因进行了探讨,试图从中揭示温州人争闯天下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9.
郑强胜 《中州学刊》2001,(5):133-137
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转型期,与汉唐社会相比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各种社会问题相继产生.在诸多社会问题中,基层社会问题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民间宗教和秘密结社、民变、兵变、械斗、复仇、溺婴、弃子等.导致这些问题的出现,既有制度方面的原因,也有思想方面的原因,还有宗教政策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在宋代,女性婚姻失时是社会上的普遍现象,导致此现象出现的因素较为复杂。而女性晚婚又会衍生出一系列社会问题,引起时人的关注。在对已有研究总结和分析的基础上,分别从经济贫困、孤弱无依、慎选其婿等七个方面进行系统阐述。总的来说,导致宋代妇女晚婚的原因往往因人而异,而经济贫困和孤弱无依是其中最常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宋代殿试评卷制度包括阅卷考校、评定等级和皇帝裁定名次三个部分。宋代殿试阅卷采用三级考校定等制度,宋初仅有一次考校,宋真宗时期开始实行二级考校,并由二级考校发展为三级考校,宋仁宗时期创立了别立等第法;评定等级在宋初变化不定,至宋真宗朝逐渐成型,进士分为五等,诸科分为三等,宋仁宗以后基本上继承和完善了这一制度;皇帝裁定名次主要集中于状元和前数名进士,裁定标准往往出自己意,具有一定的随意性。总之,宋代殿试评卷制度草创于宋太祖、太宗朝,成型于宋真宗朝,并在宋仁宗以后不断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唐宋之际军队中兵将骄蹇跋扈现象引人瞩目,成为当时严重的社会问题。过去,史学界仅仅着眼于唐末五代骄兵问题的研究,认为宋代社会中兵骄陵犯之习荡然无存,不予问津。近年来,治宋史者突破了传统研究的固定模式,对宋代骄兵问题已有专文论述。众所周知,唐末五代骄兵悍将产生的社会基础是中央集权式微,地方藩镇割据势力强大,外重内轻。宋代社会是中央集权政治,不存在足以与中央抗衡的地方割据势力,在这种社会背景下,骄兵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本文拟从宋代募兵政策、养兵政策和用兵政策入手,通过分析其治军政策的矛盾,以期求得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13.
宋代城市流动人口管理探析胡建华两宋时期,在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城市经济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城市经济的发展,也导致了人口的剧增。这既有在城市原有的范围内进行的自然增长,也有城市之外转入的机械增长。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口属于流动人口。宋代城市流动人...  相似文献   

14.
王艳 《中州学刊》2014,(5):122-126
宋朝告赏法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刑事犯罪、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生活、思想文化等领域均广立告赏法。宋朝告赏法的推行积极而有效,有利于政府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稳定社会秩序,保障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国有资产的流失,增加财政收入。同时告赏法的推行也带来负面影响,由于告赏法过多过滥,以致民间形成告讦之风,奸猾之人无所不告以至于家家有告讦之忧,人人有隐落之罪,影响到百姓的生计与生产的发展,导致社会风气的败坏。  相似文献   

15.
武则天恐怖统治时期,把监察机关完全控制在自己手中,御央台之权远远高于三省.宰相已没有任何权力来和武则天对抗.这是武则天恐怖政治得以成功的重要原因.《通鉴》卷204则天后天授元年条记载,酷吏侯思止因告恒州刺史裴贞与舒王元名谋反,被升为游击将军,但侯思止却要求御史之职,武则天问侯思止,“卿不识字,岂堪御史”,侯对曰“獬豸何尝识字,但能触邪耳.”武则天听后极为高兴,随即授侯思止朝散大夫,侍御史之职。由侯思止求为御史,可以看出,在酷吏心中,御  相似文献   

16.
驸马升行,是指公主下嫁时将驸马辈分升高一格,"以祖为父,以父为兄".实行驸马升行这一"国家旧制"的目的,一般认为是为了让公主"避舅姑之尊".这一针对太祖和太宗的驸马之间存在辈分差别而出台的特殊规定,主要贯彻于真宗时期.宋太祖和宋太宗是亲兄弟,他们的公主辈分是完全一致的,却由于年龄差距嫁给了两辈人,于是宋真宗借驸马升行的方式来维持公主们伦理地位的平等,同时也保持了皇室和驸马家辈分的平衡,显示了皇家的权威.不过这样做的后果是在人伦方面造成了混乱,违反了礼节,招致后代君臣的批评,治平四年二月宋神宗以诏令的形式将其废止.  相似文献   

17.
王晓骊 《阴山学刊》2002,15(2):47-50
宋代是中国文学发展的转型时期。新文体不断兴起 ,文学观念也发生了重大转移。两宋商业文化力量的崛起 ,是引发文学转型发生的文化根源 ,也是推动宋以后文学发展的重要文化动力。  相似文献   

18.
宋代燃料结构发生变化,初步形成了封建社会中后期北方多石炭,南方多木炭的基本能源格局。煤炭的大量使用并非因森林资源枯竭导致被动式的以煤代薪。通过对燃料资源利用量与社会消耗量进行比较,可知宋代生物质燃料资源总体充裕,燃料结构变迁是因生物质燃料与社会持续发展的不适应性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下的历史必然,比如燃料生产、运输成本等因素制约等。宋代煤炭对薪炭的替代地域和程度有限,未能改变农耕社会生物质燃料的基础作用和地位,也不足以引发推动社会实质性变革的燃料革命。  相似文献   

19.
宋代台谏合一之势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及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者,大多认为宋代御史和谏官职能相混,开台谏合一之端。事实上,宋代不仅仅是开台谏合一之端,而是已经形成了合一之势,并成为宋代政治制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试图对宋代台谏合一之势形成的表现、原因及其作用作一初步探讨,希冀对宋代政治史的研究有所裨益,纰缪疏陋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20.
宋代公使钱滥用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使钱本应用于官员的往来招待和日常供给,但在实际操作中,私用、过用、挪用公使钱的现象层出不穷,并且有随时间推移而加剧之趋势,由此成为两宋政治生活中的一大弊病.公使钱滥用的表层原因是制度本身存在缺陷,而且缺乏有效的监管,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尚在于宋代君臣对于这一制度的认识普遍存在偏差,使得制度本身所具有的技术层面缺陷被不断放大,并最终对宋代的财政、吏治造成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