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人类如何改造自然界,才具有生态道德合理性,这是当今人们为了能够过上好生活和善生活而不得不认真回答的问题.由于人类历史是人性的自我实现过程,现实自然界是人本质的对象化,人拥有怎样的人性,就必然拥有怎样的历史、拥有怎样的现实自然界.合乎人性地改造自然界具有一种逻辑必然性.人性是人之为人的本质,人性只有与自然界完成本质的统一,内在地拥有生态内涵,才能够集真善美于一身,实现人的本真存在.从这一意义上讲,合乎人性地改造自然界,亦是合乎生态人性地改造自然界;合乎生态人性地改造自然界,亦是以合乎真善美的方式改造自然界.人类如此改造自然界,才具有道德正当性.  相似文献   

2.
人类自从获得自我意识,就总在对自身与自然的关系和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作出解释。然而,由于时代的不同,实际地位或主观规定的不同,人们对人和自然的关系的理解和解释也就不尽相同,这也就直接影响到人和自然关系的演变和发展。 一 自然界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人是自然发展的产物。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的人类,一刻也不能脱离自然界而生存,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人又不是消极地依附于自然界,人能够选  相似文献   

3.
辩证法:界限的能动建立与超越贾星客路正人在顺应自然界的基础上存在,又在改造自然界的基础上发展。人在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不断地打破自然界原有的界限,按照人类社会的组成方式建立起自然界的人化界限,尽管我们可以一般地按照唯物主义的要求,使我们的社会适应自然,...  相似文献   

4.
黄耀胜 《理论界》2002,(3):86-87
上下五千年,从禹王治水到今天的小浪底工程,中华民族围绕黄河始终演示着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长卷。历史发展到今天,在与自然抗争的同时,锻造了我们民族的魂魄。人类之所以能生存发展,就因为人类在不断同自然界作斗争,不断地把自然条件改造得适合人类的需要。每一个人一生下来就开始和客观条件打交道,他生活在许多客观条件的错综复杂  相似文献   

5.
社会进步,在本源上取决于人类改造自然的积极成果——物质文明——的进步.因此,探讨物质文明发展的历史分期,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进步的历史趋势和生产力革命的历史方向.一、历史分期的基本原则和逻辑始点物质文明,它作为人类改造客观自然界的积极成果,无疑标志着人类从自然的奴役下获得自由和解放的程度,而人从自然的解放,在实践上恰恰就是人把自然越来越在更大的程度上变为人的无机身体,即用自然力量来扩充和拓展人的肌体生产力,从而使人  相似文献   

6.
人是推动绿色发展的主体,主体的道德自觉对于主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有效推动绿色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主体的道德自觉首先是持有正确看待自然世界的世界观,即正确地、公平正义地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公平正义地对待人与自然万物,保证人与自然各得其所应得;其次是确立尊重自然的道德态度,让自然万物按照自己的存在方式竞自由地去存在,人类轻易不要改变它们自身存在的目的;最后是成就看护自然的美德,将照顾、照料自然万物存在、维护自然界生态平衡的利他主义精神贯彻到自然世界之中。世界观、道德态度和美德共同指向改造自然界的实践活动,保证改造自然界的实践活动能够推动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7.
当今社会中几乎没有人否认技术在现代社会里的中心地位,倒是时常有人否认技术已经成为现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工业革命以来,至少有机器、铁路、石油、核能、电视、计算机、人造卫星等技术对人类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所以,技术理所当然地应成为文化学研究的重要参量。然而,以往的文化学研究,忽视或轻视对技术的文化意义的研究,更多的仅是从技术的角度来标度文化。如果我们要使现代文化健康发展,以至拯救现代文化尤其是重建中华文化,那么就不能不重视技术与现代文化的有机结合。如果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来看,技术是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它通过人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创造性活动表现出来;而文化则是人类适应自然的方式,它是人类在自然界生存、享受与发展的一种特殊方式。因此,技术与文化都是人类的存在方式,并作为人的本质力量的  相似文献   

8.
自然界对人来说的先在本原地位决定了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依赖自然力而活,说明了自然界对人来说的限定性。人类对人化自然的主体地位,人类再生产整个自然界,决定了人类对于自然的能动性。而自然界与人类之间的物质变换统一于人类的劳动实践。这三个方面彰显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的价值理念即人和自然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从19世纪40年代产生到19世纪70、80年代的成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它的内涵丰富,主要包括自然界是一个处在不断运动变化中且普遍联系的整体、对于自然界演化全过程的揭示以及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联系.这是人类在历史上对自然观认识的一次颠覆性的认知,也为探究人与自然的关系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野,对于我们今天能够更加科学、清醒地认识人同自然之间的关系、把握人在自然中的位置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一、摆正两个位置:"之外"还是"之中"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本身是自然存在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要靠自然界而生活.恩格斯说:"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象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决不象站在自然之外的人似的,--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①这就是说,人是自然的组成部分,人存在于自然"之中",而不是"之外"(或之上).  相似文献   

11.
一、人的本质及其贪欲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存在物,因此,人的本质就同时体现在自然和社会这两个方面,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对象化地构成了人的自然本质和社会本质。那么,什么是人的自然本质和社会本质呢?马克思说:“如果把工业看成人的本质力量的公开的展示,那么,自然界的人的本质,或者人的自然的本质也就可以理解了。”烟为以机器的发明和使用为标志的工业生产,从本质上展示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力和创造力,而且,这种“力”是人类所特有的,是产生于自然又物化于自然的。所以,马克思称之为人的自然本质。同时…  相似文献   

12.
<正> 纵观漫长的历史长河,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人类进化、演变的历史,是人不断地从低级状态向高级状态发展的历史.自从人类产生了自我意识并通过劳动把自己从自然界中分离出来,组成了自己的人类社会开始,便有了人与自然的对立关系,以及个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问题.个人为了能够在恶劣的大自然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必须借助于联合的力量,人不能孤立地生存.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是天生的社会动物.人类按自己的需要征服和改造大自然.随着人改造自然的工具和手段的不断改革,人们也同时不断地变革、调整和完善社会关系.整个人类也就是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又对立又统一的矛盾运动中获得进步与发展.黑格尔发现了劳动是人的本质,马克思高度赞赏了黑格尔把人看成是自己劳动的成果的观点.人的本质,只有通过人的本质的对象化才能表现出来,也就是说在人的对象性的活动中发挥和展示了人的本质.而人的对象性活动是多方面的,因此,从这点意义上说,  相似文献   

13.
自然与文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认为 ,人对自然界的依赖与掌握表现为人同自然之间的双向适应关系的本质的统一 ,文化是其实现的方式。一方面 ,人要按人的方式实践地和观念地改造外部自然 ,变其为人的物质的和精神的文化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 ,人要改造自身的自然 ,将自己塑造为社会的文化存在物和文化主体。从基础的意义上说 ,文化的历史是人与自然界之间不断实现双向适应、不断完成本质的统一的过程。自觉地保护适合于人类可持续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界及其再生能力 ,就是一种具有基础性意义的文化行为和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正> 人的存在是自然生命存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人的生命活动与其它生命活动有着本质的不同.人的生命存在是一种自觉性的存在,人类通过自由自觉的实践活动,不断地调整、控制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并按着人的愿望、意志与目的改造和加工着人所生存的外部世界.劳动实践活动,一方面使自然界成为人化的自然,另一方面,人也在改造自然界的同时,逐渐建构起主体的心理结构,建构起自己独特的生命存在方式.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整个历史也就是“自然向人生成”的历史,自然界的生命形态进化到人这一族类,才真正充分地体现了生命系统不断进行优化选择,不断向最有序目标迈进的宇宙合规律性和宇宙合目的性.  相似文献   

15.
<正> 一、处在实践过程中的人的自然环境假若问自然界是如何存在的,这似乎是一个悖理,正因为自然界不依赖于人而存在,所以才被称之为自然,这也是唯物主义哲学的一个既定理论基点。但是,自然界现在是否就仅仅是一个自身的存在呢?其实不然,经过仔细的分析之后,我们不难发现自从自然界在本身的发展中产生出人以来,自然界发展的历史(指人类的实践所能达到的)就成为一部向人的自然过渡的历史。  相似文献   

16.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劳动者是第一生产力 生产力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生产力表示的是人和自然的关系。随着人类智力和体力的不断发展,对自然界深度和广度的不断认识,以及生产工具和生产方法的不断改进,生产力也会不断发展和提高。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生产力包括劳  相似文献   

17.
持续发展:一种新的发展观──兼论持续发展的一个基本前提任维德,张宇一、持续发展是人类对于自身与自然界关系进行痛苦探索和思考的理性结论人猿揖别,人类从自然界分离出来以后,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不断地探索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并在漫长的历史...  相似文献   

18.
自然环境:历史制约与制约历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与自然,是一切研究历史的人们关心的永恒课题。司马迁提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一代一代的史学家为此作出了巨大的努力,而只有唯物史观才可能对此作出唯一科学的解答。自然界是人类社会的培养基,又是人的行为对象。人无法脱离自然而生存;人的生存又改造着自然。历史地认识自然环境及其发展变化规律,对于更好地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贾志钦 《理论界》2009,(5):105-106
人与自然的关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环境伦理学主张承认自然的内在价值,遵循自然,重塑自然在人类道德中的地位,才能解决出现的危机问题.但这种解决方式是否可行是值得思索的.马克思认为,人周围的自然界是经过实践活动改造过的自然界.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与资本的逻辑有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20.
把握人类文明演进的机制,关键在于拥有什么样的自然观和人类观。自然的进化在本质上是物质形态的进化,人类的发展则是遵循着对自然物质层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认识与改造而不断深化和拓展的。人类物质生产发展史就是从自然生产向人类生产转变的历史,直到人类生产触及到自然的最深层秘密,能够"再生产整个自然界"。应对目前的工业资源危机,必须开拓和建立资源深层型的新工业化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