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9 毫秒
1.
《社科纵横》2019,(10):94-97
社区居家养老是中国老年人首选的养老方式。老年人的医疗需求日益增长,开展医养结合服务能有效破解我国"医养分离"的养老困境。目前国内外多地开展社区居家养老医养结合服务取得良好成效,但缺乏规律分析,没有形成一个可复制的模式。在比较分析国内外各地经验做法的基础上,构建具有普适意义的社区居家养老医养结合服务模式,以期对中国社区居家养老医养结合服务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社科纵横》2019,(1):78-83
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医疗和养老成为老年人两大需求。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作为社会福利政策,在应对人口老龄化,回应老年人健康养老需求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与此同时,也面临一些困境。本文从"生活型"社会政策视角就当前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中出现的困境进行分析,并就构建"生活型"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政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山东省烟台市广济颐养中心是一家集生活、保健、医疗、娱乐于一体的医护型养老机构。该中心建筑面积4000余平方米,可同时入住160余人,服务对象以半失能、失能老人为主,辐射孤寡、空巢、独居、长期患病等老年群体,也收住健康养老老人。中心将医护和养老有机结合,融入医疗资源并进行了一系列医养结合的有益实践,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医养结合"的"养老"之路、被业界称为"广济医养模式"。最初构想"医养结合"就是集医疗、护理、康复和基础养老设施、生活照料程度、无障碍活动范围为一体的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4.
《社会福利》2012,(6):69
集养老、医疗、娱乐、学习、康复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养老社区——郑州爱馨阳光城,拥有18亩大型孝文化广场,17000m2医养结合综合护理楼,四栋居家养老公寓楼,银龄创意博物馆,银龄课堂,银龄剧场,爱馨医院,养生会所等配套设施。在倡导老年人走出家门、参与社会、融人社会的同时鼓励老年人自立自强、快乐生活,阳光城将全力打造居家、社区、机构、互动"四位一体"的新型养老服务模式,既能满足老年人的多元化养老需求,又可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5.
刘建国 《社会福利》2011,(12):60-60
2011年11月29日,湖北省民政厅在钟祥市召开全省农村互助式养老服务试点工作座谈会。为了探索研究农村养老服务工作,湖北省民政厅决定开展农村互助式养老服务试点。在鄂州、仙桃、潜江、枝江、钟祥5市的25个村先行试点,每个试点村建立1个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成立养老服务互助协会,配置服务设施设备,探索农村互助式养老服务新模式,着力解决农村老年人日间生活照料、情感交流、文体娱乐、精神慰藉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2013年9月,国务院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和《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推动医养融合发展","加快发展健康养老服务"。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在传统养老服务的基础上向医养融合转变,成为当前和令后一段时期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一项新的要求。普亲集团作为一家以老龄产业为主营业务的集团公司,先后在海口和长沙开展失能养老中心机构、社区养护站的建设和运营,并依托社区养护站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形成了"以中心机构为依托、以社区养护站为主体、以居家上门服务覆盖社区"的养老服务模式。在此基础上,普亲积极引入医疗资源进行了一系列医养融合实践,初步探索出一些医养融合的方式方法。对此,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于2013年12月31日做出批示:普亲养老模式将医养结合植入机构、杜区和居家养老服务之中,是有益的探索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委、区政府把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全区"十二五"发展规划,积极探索整合医卫资源,发展养老服务的新路子,依托社区卫生服务站、农村卫生室、特色医院、四级医疗机构逐步构建起医养结合、全面覆盖的城乡养老服务新模式,被民政部授予"第四批全国养老服务示范活动示范单位"的荣誉称号。之一:依托社区卫生服务站房产、土地紧缺是制约城区开展养老服务的瓶颈。2011年,区政府按照"医养结合、优化重组"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居家养老服务是指以家庭养老为基础,以社区养老为依托,以老年人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为主要内容,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解决日常生活困难,特别是为那些孤寡老人、特困老人和生活不能自理、子女又不在身边的老人提供服务。吉安市现有60岁以上的老年人62万人,  相似文献   

9.
于菲 《社会福利》2013,(2):32-33
近年来,河北省在应对老龄社会,大力推进城乡社会养老工作中,认真落实十八大会议精神,积极探索,特别是唐山市总结出的"四位一体"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和典型意义。为妥善解决养老问题,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以需求为导向,推出了以"娱养结合、医养结合、院养结合、上门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四位一体"居家养老新模式。自2010年起,该区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先后投入2500万元,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70个,覆盖  相似文献   

10.
居家养老服务是指以家庭养老为基础,以社区养老为依托,以老年人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为主要内容,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解决日常生活困难,特别是为那些孤寡老人、特  相似文献   

11.
《社会福利》2013,(8):28-30
"十二五"期间,上海市继续坚持"9073"养老服务格局,即通过强化社区涉老性配置标准,鼓励90%的老年人由家庭自我照顾;支持社区为7%虽住在家里但需要社会服务的老年人提供上门、日托、助餐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由政府主导、鼓励市场参与,为3%高龄、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具有全托生活护理功能的机构养老服务。7%社区居家养老服务、3%机构养老服务主要面向老年人提供基本的日常照护服务,构成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从满足快速增长的、多样化的养老服务社会需求出发,"十二五"上海确立了至2015年社会养老服务人数43万人左右的发展目标(即社区居家养老服务30  相似文献   

12.
日前,湖北省孝昌县对40多名从事养老服务的服务人员进行“充电”。该县聘请专业教师和养老护理专家,分别就养老服务人员职业操守、养老护理专业知识、老人心理疏导、老年人常见疾病防护等内容对他们进行了培训,同时,还现场观摩了福利中心工作人员演练养老护理操作流程,提升他们的养老服务护理职业技能。  相似文献   

13.
钮学兴 《社会福利》2014,(10):16-17
正【政策出台】2014年4月下旬,江苏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14]39号)明确提出"全面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为贯彻落实实施意见精神,全面推进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融合发展,省民政厅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主动联系卫计委、财政厅、人社厅等部门共同商议发展护理型床位,推进医养融合发展工作,经过近一年的充分酝酿,今年8月底,江苏省民政厅、卫计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推进农村社会养老服务建设,关爱农村老年人特别是留守老人,近日,湖北省潜江市民政局出台了《开展农村互助式养老服务试点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积极探索农村互助式养老服务新模式。试点主要分为四步:一是进行摸底筛查,制定方案;  相似文献   

15.
引入社会工作理念促进养老服务事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时期,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方式、养老观念不断改变,老年人及家属对养老服务需求和期待更是逐步提高,尤其是养老机构内住养老人问题的复杂化和个性化对机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养老机构仅仅为住养老人提供基本的生活照料和医疗康复服务已远远不够,更多地关注、关心老年人心理、行为问题,为老人提供心理护理和精神慰藉等全方位服务已逐渐成为衡量养老机构优劣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6.
浙江:启动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浙江省按照省政府统一部署,积极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新、改(扩)建一大批养老服务机构,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老年人养老服务供需矛盾。但是,由于尚未建立养老服务需求评估制度,制约了养老服务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老年人特别是失能和低收入等困难老人养老服务需求仍未得到有效满足。近日,浙江决定在全省开展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评估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17.
《社会福利》2005,(5):52-52
针对目前老年人居家养老这一新课题,青岛市市北区自2004年3月份通过分析论证,推出了政府“买单”为部分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服务的新模式,居家养老服务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起草了《关于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实施意见(试行)》(北政民发[2004]48号)、《关于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操作方案(试行)》(北政  相似文献   

18.
正养老服务业是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顾和护理等服务,满足老年人特殊生活需求的服务行业。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养老服务业,先后制定了《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目前,已经初步构建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医养相结合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初步确立了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协调并进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政策法规体系、标准规范体系和  相似文献   

19.
闫海  刘闯 《社会工作》2013,(2):90-95
机构养老已经成为我国养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机构养老服务合同是养老机构与老年人或其关系人权利义务建构的基础。机构养老服务合同的有名化可以节约交易费用,又可以有效保障弱者老年人的权益,是养老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结合2012年修正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机构养老服务合同应确立合同主体的法律地位,明晰权利义务和责任,通过实施条例的方式得以有名化。  相似文献   

20.
《社会福利》2013,(8):31-32
天津市从实际出发,坚持政策引导、政府扶持、社会兴办、市场推动,养老服务工作取得新成效。政策创制2011年4月,天津市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发展天津市居家养老服务的意见》(津政发[2011]51号),明确了在"十二五"期间支持居家养老工作的具体措施。2011年8月,市政府出台《天津市民政服务设施布局规划(2010~2020)》(津政函[2011]102号),就养老服务设施作出布局规划,将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城市控制性规划,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规划支撑。根据规划,到2015年,天津基本形成"973"养老服务格局,即:全市老年人口中,97%老年人居家养老,3%老年人人住养老机构养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